中药用量十别
1、体质不同,用量有别
?
体质虚弱者,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差,用量过大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故应用时量宜酌减;体质壮实者,用量可稍大。
?
2、病情不同,用量有别
?
轻病下药过重,会造成药力太过,反伤正气;重病下药过轻,则药力不足,达不到治疗目的。
?
3、性别不同,用量有别
?
一般女性的体表小于男性,男性的能量大于女性,因此,男性用药量可稍大一点;女性有月经,怀孕和哺乳等生理特点,故应用药物时要考虑是否对此有影响,一般情况下,女性的用药量宜小不宜大。
?
4、年龄不同,用量有别
?
一般情况下,10岁以上儿童,可用成人量的2/3;5~10岁,可用成人量的1/2;2~5岁,可用成人量的1/3;1岁以内婴儿,可用成人量的1/4或更少;60岁以上的老人一般药物用量应低于中青年1/2~1/4。
?
5、药性不同,用量有别
?
凡是使用毒.烈药,须从小量开始,再根据服药后患者的情况而增减。如病势已退,即停服,不愈则酌量增加。过于苦寒的药物,都易伤脾胃,用量不宜多。
?
6、配伍不同,用量有别
?
在方剂组成中,有主药和辅药之分。主药用量则宜重,辅药用量则宜轻。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都是由大黄、厚朴、枳实三味药组成,但用量不同,故名称和用途都有区别,前方重用大黄主于攻下,后方重用厚朴主于行气。
?
7、药质不同,用量有别
?
药物质地有轻重之不同,??用量也当有别。质轻易煎出药物有效成分,如花,叶之类,用量不宜过大;质重,不易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如矿石、贝壳之类,用量宜重些。
?
8、剂型不同,用量有别
?
剂型不同,用量也有差异。同样的药物,如汤剂比丸、散剂用量要重;复方应用比单味用量要少,鲜药用量应比干药用量多一倍以上,等等。
?
9、地区不同,用量有别
?
居住地方不同,南方、北方气温不同,药物用量亦有区别。如麻黄发汗,南方气候较热,人易出汗,使用麻黄量宜小,一般5克左右即可;而北方天气较冷,不易出汗,北方人体质又较厚实,故用量则可稍大,一般可用至10克以上。
?
10、炮制不同,用量有别
?
中药的生品炮制品及不同的炮制方法,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也有变化,故用量亦应有区别。如从树上采集新鲜槟榔立即切片,槟榔碱的含量高,用量可稍小,而将干品用水浸泡近一周(每天换水)润透再切片,其槟榔碱的含量降低,故用量则宜稍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