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fesqi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人工智能物联网
2017-04-19 | 阅:  转:  |  分享 
  
1

实现人工智能物联网的结果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人工智能——伴随现代信息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带有哲学理性的工具,也就是在人类现代生活中,从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欲望需求、奢侈需求,再到更高级的未来需求都可以满足的智能系统。这一系统是人造出来的,其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所以是人工智能。物联网——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彼此相识的智能化识别信息聚合,实现对物品的管理和交换的网络。其连接的是看得见、摸得着,能拿起、放下、认知、感知---的物化需求,所以是物联网。

人工智能物联网,对人类而言最终实现的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达到人类自觉的自我解放。“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理论思想最初来源于空想社会主义。由于研究这个分配原则的学者较少,存在不少误区。有人认为"按需分配"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的则认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不能实现;还有的甚至认为"按需分配"就是想拿多少拿多少等。人类的原始社会就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但是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依靠的是人的身体力,那么到了人类能够利用自然力(火、水、风及驯化畜力等)提高生产力的时候,

生产力的提高不再是依靠身体力,而是人类理解、驾驭自然力的能力,这就直接破坏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能理解的人,身体力好,就能实现驾驭自然力,尽其所能了;能理解而身体力差的,就难以驾驭自然力,似乎没尽其所能;不能理解,仅有身体力好,不能驾驭自

2

然力,也似乎没尽其所能;不能理解,而身体力又不好,更不能驾驭自然力,更似乎没尽其所能---。不能尽其所能,怎么能按需分配呢?人类原始社会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就被打破了。农耕文明后的几次工业革命带来了数万倍的生产力的提高,但牛奶被倒进海里---,年轻人被鼓动去为生存空间而进行战争---。这些都不能使人实现按其需要得到的分配。21世纪的到来,人类来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时代:海量的数据信息可以显示每个人是怎样各尽所能的,就是做人能做、该做的事情,做个人喜欢的事情。

数据信息系统根据每个人不尽相同的需求,通过物联网来满足其按需分配。这可能是投桃换李,也可能是李代桃僵。总之,只要各尽所能,就可以按需分配。你可能会说:我尽力了,但没有得到所需求的。这是在没有人工智能物联网时会发生的事情,因为你的尽力,别人不知道。热带雨林蝴蝶翅膀的扇动,会引起太平洋的飓风?给一个支点就可以撬起地球?------人工智能物联网时代,这些都不是问题。人工智能物联网是人创造出来的,实现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自觉的自我解放。不要忘了前提:各尽所能。

不用想了,去做吧。陈海陵丁酉年清明

献花(0)
+1
(本文系fesqi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