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专家——董仲舒
2017-04-20 | 阅:  转:  |  分享 
  
董仲舒——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专家董仲舒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
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其教
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在研究他的思想体系及故里等方面的文化
,他的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董仲舒,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
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仍受武帝尊重。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
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
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
》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
,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大大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时
的贡献。董仲舒一生经历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这是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空前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在思想文化方
面,汉初社会也是宽舒自如的。孝惠帝除“挟书之律”,置写书之官;武帝时又广开献书之路。很多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而秘藏起来的儒家典籍,纷纷
再现于世间;很多退避于草野的儒学之士,也渐渐走出了山林。民安于太平,士乐于学业,于是讲学通经之士,再聚徒众,复兴儒业,儒学阵营,陡
然大具。经师们为了经世致用,取悦当道,解经说义,绘声绘色。家有家风,师有师法,形形色色,粲然明备。董仲舒,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安定,
学术自由的背景下,走上仕学之路的。董仲舒的老家——广川,东南两面,邻近齐鲁,北靠燕代,西界三晋。自古齐鲁多儒生,燕代出方士,三晋
产法家,仲舒自幼便在多种文化熏陶中成长,与其将来形成多内涵的思想体系不无关系。据《史记》记载,西汉初年,传习五经的硕儒共有八人:传
《诗》,于鲁(今山东西部)有申培公,于齐(山东东部)为辕固生,于燕(今北京)则韩太傅(婴);传《书》,为济南伏生;传《礼》,则鲁之
高堂生;传《易》,则淄川刘歆(移太常博士书》),数人才能合治一部《诗经》。与那些专家之才相比,董仲舒可谓鹤立鸡群,形若天渊,无惭“
通才”“鸿儒”之喻。董仲舒少治《春秋》,曾为景帝时博士,但他没有象贾谊等人那样在时机尚不成熟的条件下便公开反对无动为大的道家黄老
之学,而是以三年不窥园的精神潜心研究儒道等各家学说,以充分的理论准备,等待着儒学独尊时代的到来。后元三年(公元前140年)信奉黄老
之学的汉景帝驾崩了,太子刘彻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武帝。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汉初七十年积聚起来的雄厚物质
实力的基础上,再也不愿象其父、祖两代那样恭俭无为了。他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首先他要把大权独揽于自己手中,要树立作为皇帝的最高权
威,同时他还要试图消除郡国力量过于强大这个内患和匈奴侵边这个外患以建立大一统的汉帝国。因此,汉初以来长盛不衰的道家黄老无为学说便成
了武帝有为政治的障碍,而汉初以来以鼓吹君权至高无上为己任的儒家则开始受到了武帝公开的支持。史载,武帝刚即位不久,便表示乡儒术,招贤
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但由于当时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征得赵绾等
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者皆废。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道家黄老的最大支持者——窦太后终于命赴黄泉,武帝在政
治上失去了掣肘的人,于是他便一改汉初以来黄老治国的传统,开始大批地起用文学儒者,并以行政干预的手段罢黜了黄老刑名百家之名。到这
时,儒家在皇权的支持下,已取代道家而获得了政治上的优势。汉武帝虽然为了自己的多欲、有为政治的需要,极力扶植儒家而打击道家,但是他对
于汉初以来的儒家人物并不满意,因为他们虽然鼓吹皇权至高无上,但并没有建构起一个可与道家相抗衡的以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核心内容的博
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并没有对君权神圣进行强有力的形而上的论证;而且尤其重要的是,汉武帝虽然想用儒家治国,但他对儒家却没有足够的信心。
相反,道家学说作为一种曾经为汉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成熟的理论形态又使武帝无法摆脱它的影响,因此汉武帝在思想上产生了
许多迷惑。汉武帝虽然倾向于儒家有为,但又觉得道家的无为有可取之处;虽然赞同儒家的铺张扬厉,但又摆脱不了道家质朴恭俭的束缚;虽然景仰
于成、康之刑措,但又觉得治国不能没有刑罚。也就是说,汉武帝虽然为了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而尊儒黜道,但他又认为儒家现有的理论
学说尚太不完备;汉武帝虽然想冲破传统的道家政治的束缚而开创一个新的局面,但又认为道家黄老之学无论是其思想体系的建构还是具体的政治
主张,皆有许多比儒家成功、高明的地方。因此,他迫切需要的是一种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又全面吸收道家思想的长处并能超过道家的全新的儒学思
想体系。于是,在元光元年(公元前面134年),汉武帝诏贤良进行对策。这时,一代大儒董仲舒出场了。他以其滔滔不绝的口才和充足的理论
准备,借助于可以自由阐发的春秋公羊学,投武帝之所好,公开援道入儒,终于在融合儒道、用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资料充实、发挥儒家义理的基础
上,建构了一个让武帝心醉的既有儒家的三纲五常又有道家的天地、阴阳、四时,既有儒家的改正朔、易服色的有为又有道家的以无为为道,以不私
为宝的无为的崭新的儒学思想体系。面对这样一种儒学,汉武帝满意了。既然道家黄老之学的精髓已变成了董氏儒学的血肉,那么黄老之学到这时便
不仅丧失了政治上的优势,而且其理论上的优势也已经丧失了,因此黄老之学只好走向衰落了。而在道家思想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儒学则凭借其政治、
学术上的双重优势取代道家获得了独尊。陆贾的天人感应主要是为了限制君主胡作非为;《礼记》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则主要是论证礼
的;至于贾谊,其道德说也未与君权联系起来。董仲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复兴了被扼杀达百余年之久的儒家文化,而且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融会贯通
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各家各派的思想,把它们整合为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他的著作后来大都汇集在《春秋繁露》一书中。董仲舒的哲学基础是“天
人感应”学说。他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人格神,不仅创造了万物,也创造了人。因此,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和人一样“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
人与天是相合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继承了思孟学派和阴阳家邹衍的学说,而且将它发展得十分精致。董仲舒认为,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
。天意要大一统的,汉皇朝的皇帝是受命于天来进行统治的。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
命于丈夫,这一层层的统治关系,都是按照天的意志办的,董仲舒精心构筑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正是把一切都秩序化、合理化,正是为汉
皇朝统治者巩固其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服务的。董仲舒利用阴阳五行学说来体现天的意志,用阴阳的流转,与四时相配合,推论出东南西北中的方位
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关系。而且突出土居中央,为五行之主的地位,认为五行是天道的表现,并进而把这种阳尊阴卑的理论用于社会,从此而推论出
“三纲五常”的道德哲学。这里所说的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五常为董仲舒提倡之后,成为我国古代维护历代封建皇朝统
治的工具。他认为“道”是源出于天的,“天不变,道亦不变”。即是说“三纲五常”、“大一统”等维护统治秩序的“道”是永远不变的。那么
,如何解释皇位的更换和改朝换代呢?为此,他提出了“谴告”与“改制”之说。他认为统治者为政有过失,天就出现灾害,以表示谴责与警告。如
果还不知悔改,就出现怪异来惊骇。若是还不知畏惧,于是大祸就临头了。他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受命于天,而认识的目的是了解天意。通过内省的
途径就能判断是非,达到“知天”的目的。另外还必须通过对阴阳五行的观察,才能达到对天意、天道的了解。正是按照“尽心”、“知性”、“知
天”的模式,达到“天人合一”。他还认为通过祭祀能与神相沟通,使之能看见一般人所看不见的东西,这样就能知道天命鬼神了。这种认识论达到
了神秘的程度。在人性论上,董仲舒异于孟子的性善论,也不同于荀子的性恶论,而是主张性三品说。他认为性是由天决定的,性是天生的质朴,
虽可以为善,但并非就是善,只有“待外教然后能善”,即人性善是通过教育的结果。君王要顺天之意来完成对人民的教化。他着重教化,并提出“
防欲”,比先秦思想家只讲“节欲”、“寡欲”更为深刻。董仲舒的思想,是西汉皇朝总结历史经验,经历了几十年的选择而定下来的官方哲学
,对巩固其统治秩序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起了积极的作用。董仲舒不仅是正宗神学的奠基者,又是著名的经学家。他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思
想家,为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如何进行统治的理论基础。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色,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建成新的思想体
系。董仲舒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宣称:帝王受命于天,是秉承天意统治天下的,因此成为“天子”。按照这个说法,帝王自然就具有绝对的统治权威,这是汉武帝最需要的精神武器。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出发,又根据“阳尊阴卑”的思想,建立一套“三纲”“五常”的伦理学。董仲舒建议统一学术,统一思想,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为维护封建统治帝王的绝对统治服务。董仲舒名句道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
献花(0)
+1
(本文系光头强学IT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