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再造大唐的老将郭子仪,中唐名将,汉族,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累迁至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又平定仆固怀恩叛乱 ,并说服回纥酋长,共破吐蕃,朝廷赖以为安。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大唐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 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年八十五寿终,赐谥忠武,配飨代宗庙廷。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很快攻破洛阳,直 逼长安。唐玄宗避祸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国事危难,肃宗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担负收复洛阳、长安两京,抗击安史叛军 的重任。郭子仪先在恒阳城下大败史思明以及安禄山的援军,夺取了潼关;然后又率领唐朝15万人马以及借来的5000精锐骑兵,分三路直取长 安。这时,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死,郭子仪趁叛军内乱,一举收复了被叛军占领了1年零4个月的京师长安。随后又在新店击败安庆绪,收复 洛阳。之后,肃宗对郭子仪赞誉有加,称其为大唐的再造者,并封郭子仪为司徒,代国公。758年10月,郭子仪等9个节度使又率兵进攻退守 相州的安庆绪,安庆绪走投无路,向史思明求援。由于监军太监鱼朝恩不懂军事,贻误战机,唐军大败。肃宗听信鱼朝恩的谗言,把相州失败的责任 推到郭子仪一个人的身上,免去他的官职,召他回京,命李光弼接替他的职务。史思明听说郭子仪被解职,立即带领大军进犯洛阳,洛阳再次失守 。河东一带的节度使驻军听说洛阳失守,都骚动起来,肃宗只得起用郭子仪,任命他为河北诸州的节度使行营及兴平等军副元帅,并封他为汾阳郡王 ,出镇绛州,肃宗临死时把河东的一切军政大权都交给了郭子仪。郭子仪一到任,就杀了40多个为首作乱的人,稳定了河东的局势。史思明死后 ,他的儿子史朝义继续盘踞在洛阳。即位的代宗任命郭子仪为副帅,出兵讨伐史朝义。郭子仪认为单凭唐军的力量,难以消灭叛军,于是借来10万 精兵,一举攻占了洛阳。史朝义逃往莫州,763年,众叛亲离的史朝义自杀,为祸8年的安史之乱终于被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平定后,郭子 仪又多次平定节度使仆固怀恩等人的叛乱,并多次击退吐蕃军队的进犯,保证了关中和长安的安全。郭子仪戎马一生,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累 官至兵部尚书、太尉兼中书令,晚年被封为汾阳郡王,声望极高。德宗即位,尊为尚父,罢兵权。781年,郭子仪病逝,德宗下令将郭子仪陪葬肃 宗建陵,并破例将他的坟墓加高一丈,以示表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