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白鹿原上的红色摇篮》文中谬误
2017-04-21 | 阅:  转:  |  分享 
  


《白鹿原上的红色摇篮》文中谬误









一中共陕西省委第五次扩大会议遗址、中共蓝田县

委遗址——巩村小学

在鲸鱼沟南岸的沟畔上,在绿树翠竹的掩映之中,座落着一个秀美的村庄,一所古老的小学。村曰巩村。校亦以村为名,曰巩村小学。一进大门,左右两边是教师宿舍,一条笔直、宽阔的大路直通教学楼。教学楼为17间三层,属近几年新建,雄伟高大,淡黄的瓷砖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很是气派。教学楼与大门之间是平坦、阔大的学生操场。操场西边是一溜新建的教师办公楼,十间两层,雄浑而简雅。操场东边整齐的陈放着一些体育器材。教学楼前、操场四周,绿树挺拔、鲜花怒放。整个校园布局精美,环境优雅,不失为莘莘学子潜心修学的好地方。

历史已有记载,眼前的这所小学,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驻设中共蓝田区委,中共蓝田县委,曾召开了中共陕西省委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第五次扩大会议。

巩村小学,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称蓝田县西区区立巩村高级小学,当时人们亦把她简称为“区高”,是蓝田县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学校始建于1922年,由当时教育界进步人士邵虎臣、胡子祺、田伯荫等在原“朝阳观”的基址上改建而成,距今天已有近百年历史。后又称区立蓝田第一小学,是当时蓝田县境内思想最先进、影响最大的学府,国民党元老于佑任为她亲笔题写了校名,这块两米长的蓝底木校牌至今保存完好。

巩村高级小学从建校初期就一直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指导。早在1926年,“二虎守长安”时,共产党员张含辉、侯德甫受中共西安地委的派遣,来到巩村小学,与巩小教师赵伯平等商议反围城斗争、蓝田农民运动。此后,在他们的组织领导下,白鹿原人民捣毁了镇嵩军粮台,农运迅速发展壮大,蓝田的革命运动迈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1927年,经张含辉、侯德甫介绍巩小赵伯平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白鹿原上的第一个共产党员。1927年9月中共陕西省委派赵伯平回蓝田整顿蓝田党组织。赵先后帮助建立了山王村、县城、孟村等3个党支部后,决定将中共蓝田支部改建为中共蓝田区委会。区委会机关驻地巩村小学,隶属中共陕西省委。1928年3月,中共蓝田区委撤销,中共蓝田县委员会成立,县委下辖三个党支部,机关驻巩村小学。巩村小学由此光荣的成为中共蓝田县委的诞生地。

从此以后,巩小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可靠的革命活动阵地和安全的隐蔽所。胡达明、赵子和、屈光、王力等著名的共产党员都是在巩小这个革命摇篮中成长起来的。在白色恐怖时期,党的多次重要会议都是在巩小召开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巩村小学为早期的革命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中共陕西省委第五次扩大会议。

1928年,渭华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当局加强了陕西地区的反动统治,疯狂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党的组织迭遭破坏,就连陕西省委机关也未能幸免于难,一些省委主要领导人和省委成员及大部分所属党组织的党员被捕入狱。1929年,正值危难时期,从延安匆匆赶回的原省委常委杜衡积极联系幸免于难的几名省委常委,组建中共陕西临时省委,并当选为临时省委书记。1930年,为了贯彻落实中央“七十”号通告精神,研究重建党的组织和确定今后行动方略等重大问题,中共陕西临时省委决定召开第五次党的扩大会议。经过慎重研究与仔细推敲,最后决定会址为巩村小学。

从1930年7月1日到7月8日,为期七天的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议案:确立了“集中力量,积极进攻”的总路线,提出了“组织政治罢工、组织地方暴动、组织地方兵运、创造并扩大红军、在党内纠正不动主义的右倾危机”具体策略,通过了关于政治形势、职工运动、农民运动、兵运工作,及组织、宣传等决议案;着重讨论了整顿党的各级组织和开展以陕北游击战争为主的全省武装斗争问题。会议还决定改临时陕西省委为正式省委,省委书记为杜衡,王林、吉国桢为省委常委,省委委员有焦维炽、陈征、张文华、赵伯平、黄子文等。

中共陕西临时省委第五次扩大会议,的确是在一个非常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对于陕西乃至西北地区革命力量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指导作用。巩村小学也因为成功地掩护了、保障了这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回首望去,夕阳映照下的巩村小学愈加雄浑、壮美。





二中共蓝田党建第一村——孟村镇康禾村



在鲸鱼沟北岸的孟村镇,有一个小村庄叫康禾村。这个村落看起来和周围别的村落没什么两样,可是翻开历史一看,你会骤然一惊:要研究蓝田中共的成长历史,康禾村避不过,要了解白鹿原上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康禾村更避不过。康禾村应当是、也必然成为了蓝田党建发展史上的第一村。

早期的康禾村村民思想先进、积极,地下党活动异常活跃、影响深远。他们以村小学为基地,在艰苦的岁月里,以高昂的革命激情、大无畏的精神,把白鹿原的地下革命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引领着整个蓝田的革命发展。

1937年4月,共产党员屈光调回蓝田,在白鹿原康禾村恢复了曾遭到破坏的中共蓝田特别支部。支部以鹿原、焦汤两地区为重点,开展党的各项活动。特支驻地为康禾村村小学,关系隶属中共陕西省委。是年6月,特支改为中共蓝田区工作委员会,随后相继建立了康禾村、西香村、大寨村等3个党支部。区工委依然隶属中共陕西省委。

抗日战争开始后,1939年10月,屈光身份暴露,不宜继续在白区工作。经省委研究,由时任中共蓝田区工委副书记的赵子和负责全盘工作。区工委发展成下辖康禾村、西香村、大寨、屈家、大王、大峪等6个党支部。党的活动区域依然以鹿原、焦汤地区为主。

1940年1月,中共蓝田县委员会成立,区工委改为蓝田西区区委,隶属中共蓝田县委。仅仅到这年4月,蓝田西区区委副书记赵子和负责县委工作,县委机关复驻康禾村村小学,隶属中共陕西省委,继续领导全县的地下革命工作。直至1942年蓝田县委停止活动。

在1937年到1942年的5年多时间里,康禾村一直是蓝田地区地下革命工作最活跃的村落,一直是整个蓝田地区革命的中心与指挥所,在蓝田的党建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早期革命的发展过程中,康禾村涌现了大量的优秀共产党员,像田伯荫、田涛、赵子和等著名共产党员都是从康禾村走出来的。而赵伯平无疑是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

赵伯平(1902——1993),又名赵绍平,蓝田县孟村乡康禾村人。他出身于一个殷实的书香门庭,从小博闻善学,早年即投入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之中。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蓝田中心区委书记,县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巡视员,候补委员。曾与刘志丹等积极发展陕北革命武装,也是陕北革命根据地重要创始人之一。1933年8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开展了坚贞不屈的狱中斗争,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释放。1937年以特派员身份先后到家乡蓝田、甘肃平凉、韩城、富平、同官等地恢复党的组织、发展党员。解放战争时期,赵伯平历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副厅长,中共陕西省工作委员会书记,关中地委副书记等职。1949年,出任中共西安市委书记,西安各界代表会主席等职,是中共接管西安市政权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解放后官至陕西省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1993年5月7日,赵伯平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1岁。

地灵人杰的康禾村,在普通中蕴含着不普通,在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





三中共商县县委遗址、白鹿原上的红色交通站——鹿走镇寿存德药房



有必要先说说鹿走镇。(关于她的详细叙述,笔者另有专著)

鹿走镇是白鹿原上的一个古镇名。她最早得名于唐高祖皇帝时,距今天已1300多年了。早期的鹿走镇地域范围阔远,包括今天白鹿原上的前卫镇、孟村乡、安村乡三个乡镇,而这个地域范围正好是白鹿原在蓝田县境内的全部领域。时至今日,前卫镇境内的鹿原法庭、鹿原派出所依然统辖以上三个乡镇,这与鹿走镇的历史渊源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或者说,这个统辖关系正是鹿走镇地域范围的有力佐证。

自民国以来,鹿走镇地域范围逐渐缩小。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更名为鹿走区,五十年代更名为巩村乡,九十年代撤乡换镇更名为前卫镇。也就是说,鹿走镇是今天前卫镇的前身,但地域远比今天的前卫镇辽阔,还包含了孟村、安村两个乡镇。

鹿走镇的街道既没有在今天的前卫街,也没有在以前巩村乡的巩村,她在今天的前卫镇吴村庙街。时至今日,吴村庙街依然存在,每月一、四、七逢集,为前卫镇第二大集市。

在鹿走镇(今吴村庙街)街中,有一个名震白鹿原的大药房——寿存德药房。它以历史悠久、铺面宏大、药种齐全、质精价优而远近闻名。它同巩村小学一样,也是中共早期在白鹿原上的又一可靠的活动据点和安全的隐蔽所。

1940年,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政策疯狂肆虐,中共商县县委机关暴露,组织受到严重破坏。8月,中共陕西省委巡视员王力将商县的险恶形式汇报省委后,经研究决定,商县县委移驻蓝田。随后,中共商县县委书记王连战、委员巩德顺(分管组织)、周宝航(分管宣传)等先后抵达蓝田。县委机关设在鹿走镇寿存德药房,开始秘密办公,继续领导商县的抗日救亡工作。

1940年10月,商县县委接省委通知,王连成兼任中共蓝田县委书记,并整顿组建了中共蓝田县委。中共蓝田县委成员有赵子和(主管组织)、周宝航(主管宣传)、谢维杰(主管宣传)、陈志正(主管武装和统战)。县委下辖东、西两个区委和10个党支部,周宝航任中共鹿走镇支部书记。

1942年9月25日,时任中共商县县委书记的王连成在鹿走镇吴村庙小学召开商县县委扩大会议。决定县委成员等分路回商县部署工作后回陕甘宁边区学习。10月2日,县委书记王连成、县委委员巩德顺在返回时途经丹凤县被捕,10月14日,县委委员周宝航、谢维杰等14人在鹿走镇又被捕。中共商县县委受到严重破坏,随后被迫撤离蓝田。王连成、巩德顺于1943年6月26英勇就义,在1945年5月的中共“七大”上,两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从1940年8月到1942年10月,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在白色恐怖最疯狂的时期,鹿走镇的寿存德大药房犹如一把擎天的大伞为早期的革命活动遮住了漫天的腥风血雨,犹如一双坚强而有力的臂膀呵护着早期的革命幼苗,犹如一个安全而宁静的港湾,为白鹿原上的革命活动提供了一个踏实的大后方。在她的庇护下,蓝田人民、商洛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商县县委移驻蓝田后,为什么要把县委机关设在鹿走镇寿存德药房呢?原来这个药房是中共早期共产党员陈志正家的药房。

陈志正,鹿走镇陈庄村人,中共早期杰出的共产党员。他以开办大药房为掩护,为早期的革命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早期的寿存德大药房不但庇护了中共商县县委、中共蓝田县委这两棵幼苗,而且也是白鹿原上的秘密红色交通站。

红色交通站负责情报的收集和上下传送、革命党人的安全接送及歇息。仅以接送革命党人为例,从1940年到1942年,鹿走镇红色交通站共接送地下党员三四十人。最漂亮的一仗是,商县地下党员巩德芳、卞虎等人在前往陕北途经白鹿原时,被国民党乡长张建勋逮捕。交通站负责人陈志正知晓后,协同谢维杰等人,积极多方设法营救,终于使得地下党员巩德芳、卞虎等人无罪释放,安全出境。

70年过去了,我望着古老的鹿走镇街上三三两两的赶集人,思绪仿佛又回到了过去:就是在这条街上,就是在我对面的那几间药房下,每过一些日子,总会有一个“病人家属”,表面的焦虑神情背后掩饰着内心的紧张与激动,然后,略顿一顿神,便镇静而从容地跨进药房,在塞给掌柜的纸币卷里必然藏有一张不可通六耳的纸条,而刚购进的药品的盒底定会是一条指示的,至于它的内容,那是值得很多志士用鲜血和生命去保密的。正因为如此,白鹿原上的早期革命活动才信息准确而畅通;正因为如此,白鹿原上的早期革命工作才能是整个蓝田境内乃至陕西地区最活跃、影响最大的;也正因为如此,中国革命的火种才能在严酷的年代里得以茁壮成长。



文中的“寿存德大药房”与事实不符,原来的鹿走镇有几家药房“寿存德大药房”并不是陈志正家的药房字号,而是另一家药房的字号。陈志正家的药房没有字号。“寿存德大药房”这家药房的老板也就是掌柜的是陈庄芳寿他爸,这个人是凫峪张怀玉他舅,后来把外甥叫去当伙计。张怀玉人还在,今年已经八九十岁了。本人在采访村史时曾走访过多人,证实过此事,陈志正的长子来我家也说过这事。

已有0人表态,我们需要你的态度送金猪(0)扔鸡蛋(0)编辑





献花(0)
+1
(本文系挺直的松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