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新编聊斋故事
2017-04-26 | 阅:  转:  |  分享 
  






目录



小娟3

春游6

蒲松龄聊斋故事两则笑话简述8



































































小娟

(2010年7月3日)



故事发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一个壮族自治县兰华村,村子处于十万大山的旁边,那是一个青山绿水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兰华村住着七十八户人家,村子里有一户姓刘的人家,有三个子女,老大参军到部队去了,老二在上中学,小妹才几岁,很小,在村子小学里上学。由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教育还不够发达,当地中学很少,兰华村的年轻人上中学都要到五十里外的县城去,那是一所县中学,教学质量很好,许多人都愿意把孩子送到那里去上学。刘家的二儿子,名字叫做刘松明,这个小伙子当时十七岁,在县中学上学,读高中。一九五七年六月八日,是一个星期六,那时候还是六天工作制,要到星期六下午才算放学。那天放学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大约有五点多钟吧,刘松明的家离县城有五十多里路,交通还不发达,没有那么多大路,也没有那么多车,一般都是走杂草丛生的小路,邻村顺路还有几个同学,但都没有刘松明路远,他们很快结伴就上路了。

踏着夕阳,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走了三十多里路。同学都陆续分开走了,因为他们都到家了。唯有刘松明一人,当时已经是夜间九点多了,天已全黑了。时是农历五月十一日,天晴朗,一轮明月挂在天上。那个年代社会人口少,林木很多,远处近处郁郁葱葱,没有一点亮光。借着月光,刘松明紧一步慢一步在路上悠哉悠哉玩开了,时间不觉已经到了晚十点多,离家已经不远了,但是还没有到家。走着走着他感觉到有点迷路,分不清南北了,只是隐隐约约觉是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人有些胆大,既然有点迷糊,那就干脆坐下来休息一会再说。

不知过了多久,他站起来准备继续走路的时候,忽然看见林子里左边的不远处有灯光闪亮着。

“可能快到了吧”他想。

他顺着灯光走过去,绕过一小片树林,看见有一个几家人的村落,每家门口都有一个看起来很怪的拱形的门楼,他上前敲了一家人家的门,出来一个面目和善的老人,问:

“年轻人,有什么事吗?”

“我是路过的,走路天晚了,看见你们的灯光就来讨杯水喝。”刘答道。

“请问,你这里是哪个村的?”刘问。

“我们这里是柳河道村的。”老人答道。

“柳河道村的?”当时刘松明忽然打了一个寒颤,刘松明知道柳河道村在二十多年前已经因为死人太多人们害怕都搬走了,剩下的是残垣断壁,野草丛生,而且里面还有不少新老坟墓。老人看出刘松明的顾虑,就大笑告诉他,这里还剩有几家没有搬走,小娟家还是三年前才搬来的。

“小娟?”听到小娟的名字,刘松明非常诧异又很兴奋,因为许多年前一起在初中读书的那个时候他还暗恋着她。

老人把刘松明让进家中,刘闻到一股霉味,觉得有些不舒服,老人家觉得不好意思,就说:

“我这里太小,你就到小娟家去吧,她那里宽敞。”

“小娟她也在这里住?太好了!我们去吧。”松明高兴的快跳起来了,恨不得一步就到小娟的家去。因为他和小娟是小学的同学,后来又上了同一所初中,但是不在一个班。在初中的那个时候,青春萌动,心里曾经恋着她,后来就没消息了。尽管如此,也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着她——这个美丽的姑娘。

出门向右拐一点,走不远就到了小娟的家,这是一个半新不旧的家。

他们见面了,刘松明伸手去拉小娟的手,小娟忙把手缩回来,脸上泛起一点红晕。刘松明不好意思地眼睛看着小娟,一边问长问短。

“你这些年可好?上了哪个高中了?”

小娟只是流泪,没有回话,但是脸上的兴奋是无法掩饰的。

“我给你做饭去,”小娟说。

刘松明东看看西瞧瞧,高兴的无以言表。尽管小娟家是新家,好像还是也有一点霉味,但是因为高兴也没有多想。几样菜吃完,刘松明觉得今晚的饭真好吃,有些菜还是没有见过。

“是小娟做给我吃的,过去小娟和我是同学,一起去上学,她从家里带去好吃的东西都分给我吃,我也分给她吃,我们真是一对好朋友,后来只是不知道她的情况,消息全无,今天有缘见了面真是太高兴了。”他想道。

刘松明和小娟手拉着手,说着说不完的话。拉手的时候只是觉得小娟的手很凉很凉。他想,大概是洗碗什么的弄了凉水吧。他拥抱她的时候也觉得她身上也有点凉。但也没有多想,他只是觉得女孩子血脉不太好吧,可能很多女孩子都是这样的吧。将来结了婚,在一起的时候,我一定把她紧紧楼在怀中,让她得到温暖。

他把小娟楼在怀中,紧紧的,说着他们两个都知道的故事。每当刘松明说要娶她,结婚生子的时候,小娟总是一句不吭,低头流泪。

时间过得很快,也不知道有几点钟了,刘松明有些发困,于是,小娟说,你睡吧,天不早了,就这样,小娟拿来铺盖,让刘松明结结实实睡了,刘松明也没有想回家的事。

清晨,有些雾霭在林子中缥缈。刘松明迷迷糊糊听到有鸟叫声,还有蛙鸣声。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天哪!哪里还有房子?哪里还有小娟?哪里还有铺盖?分明是睡在一个半新半旧的坟墓前面。眼前一片荒凉,一片片的荒茅草,一座座新老坟墓。他揉一揉眼睛,再仔细想一想,昨天晚上明明和小娟在一起,怎么就睡在荒郊野外?怎么就睡在坟墓前?他定睛一看,墓碑上写着“杜小娟之墓”。

他定下神来之后,并没有害怕,也不紧张。悲伤之情涌上心头。小伙子在小娟的坟头上整整流泪了两个多小时。他走的时候一步一回头,看着这荒草在风中孤零零的摇摆着,想到他心上人的孤独。

“我一定要经常来看你,不让你孤独”他想。

刘松明回家后一打听,两年前小娟因为生病发高烧,许多天烧一直未退,到镇卫生所打针。农村医疗条件差,赤脚医生也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于是,在没有做过敏试验就打青霉素针,结果由于过敏而过世的。自此以后,刘松明每到初一和十五,他都到小娟的坟头上,送上一朵花,他说,小娟就是他心里的爱人,几十年过去了,他都没有间断过。

至今,七十七岁的刘松明一直没有结婚,在兰华村依旧还是一个人。

















春游

(2017年2月)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朝诗人崔护于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考中进士,清明日踏青,他独自到长安都城南游览,看到一个大庄园,庄园里花木丛生,桃花盛开,风景非常秀丽,却又寂静安详。他走向前轻轻的敲门,可是敲了很久却无人开门,正当他准备离去的时候,姗姗走出一位步态轻盈的年及二八的美丽女子,美女面若桃花,与院子里的桃花互相辉映,犹如在仙境里的仙女一般。女子开了门并请他进去,用香茶来招待他,崔进士从未喝过这样香的茶。他想,这茶恐怕只有天上有。女子美丽动人,在长安城找不出比她更漂亮的女子。崔进士风流倜傥,想和女子拉家常,套近乎,做好友。可是这个女子一言不发,只是含情脉脉的看着他。姑娘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无意似有情。由于天色渐晚,于是崔进士就很不情愿的离开了,可是这位女子的身影一直留在他的脑海里。到了第二年春天,在清明时节崔进士想再见见这个美丽的女子,又到那个庄园去,可是今年只见到庄园大门紧锁。物是人不见,春风依旧。院子里桃花还是那样灿烂的开放,可是美女不知哪里去了,心里感到很失落,美女啊,你在哪里?美女不见了,桃花依旧还在春风里灿烂的开放!



后续故事:经多渠道了解,得知庄园里的美女是在峨眉山修炼了一千五百九十九年的狐仙,她和到杭州西湖游玩的白娘子是一起在峨眉山修炼的同班同学,一天,她们说好一起到凡间走一走,看一看。不料白娘子和许仙因为有缘,许仙千年前的前世救过小白蛇。白娘子在杭州认出了许仙的前世今生。于是,坠入情网爱河,不能自拔。最后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下。

狐仙到长安来,住在长安城南的那个庄园(现在的西安市城南王曲镇)。那天崔护从都城南的山村庄园离开后,狐仙的叔叔正好从昆仑山下来路过侄女在长安的临时住家,看到了这个情景。他立即要求狐仙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没有缘分,不要坠入情网而破坏掉自己辛辛苦苦千年修炼得到的功。美女狐仙听了她叔叔的话,离开了长安,回到峨眉山继续修炼,后来修成正果。

从此崔护再也见不到这个美丽的姑娘了,留下这篇流传千年的爱情诗篇。



























































蒲松龄聊斋故事一则笑话简述



《鸽异》中的一段笑话:

从前有个朋友赠送观赏红鲫鱼给一个叫做孙禹年的有钱有势的公子观赏,但是家中没有聪明灵活的仆人来送,于是主人就叫家中一个老仆人送去。老仆人提着鱼到了孙府门口,把水倒掉,拿出红鲫鱼,要来一只盘子把鱼放在盘中,整齐摆放好,送了进去。等鱼送到孙公子面前,红鲫鱼都已经死了,孙公子笑了笑没有说话,用酒犒劳了老仆人,当即烹烧了红鲫鱼给他佐酒。老仆人回家后,主人问他“孙公子得到鱼后高兴吗?”

老仆人回答说“非常高兴”,

主人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老仆人回答说“孙公子看到鱼后就笑了,立即命人赐酒给我吃,并且还烧了几条鱼犒赏我。”主人吓了一跳,心想我所送的礼物不俗呀,何至于烹了赏赐下人?于是就责骂老仆人说:

“一定是你愚蠢无礼,所以孙公子才迁怒于鱼。”

老仆人扬手极力辩解说“你说我愚蠢,你就真的以为我不懂事吗?我登门给孙公子送鱼,我小心到唯恐鱼装在水桶里不斯文,恭恭敬敬地向他们家要来一只大盘子,把鱼一条条整齐地摆在盘中,然后再送进去,这样做还有什么不周详的呢?”

主人听后哭笑不得,气得把这个老仆人大骂一通,此后把他打发走了。



灵隐寺某个和尚,以茶道闻名,茶铛,茶臼都十分精美。这个和尚收藏有好几等茶叶,常常根据客人身份的高低为依据来献茶,最上等的茶叶献给最尊贵的客人和品茶的行家,否则就一点也不肯拿出来,爱茶如命。有一天,有位地位显赫的高官来访,和尚恭敬地拜谒,拿出上等的茶叶,烹好亲自送上,希望得到对其茶叶的称誉。可是,高官一言不发,和尚非常困惑,于是和尚又拿出最好的,最上等的茶叶出来烹好再亲自送上。茶快要喝完了,高官还是没有说赞誉的话。和尚实在忍不住了,于是向高官鞠躬说“茶的味道如何?”高官端着茶杯,想了想,看着他拱手说“太烫!”。

















8









献花(0)
+1
(本文系行者寒林居...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