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卵巢储备功能是指卵巢皮质区卵泡生长、发育、形成可受精卵母细胞的能力,包括存留卵泡的数量和质量两 方面的内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指卵巢内可募集卵泡数减少,卵母细胞质量下降。卵巢储备功能降低(DOR),意味着卵巢内存留的可募集卵泡 数量减少,卵母细胞质量下降,这将导致生育力降低、不孕、月经稀发、经量减少、卵巢早衰或出现过早绝经。卵巢储备功能与那些因素有关?现代 医学认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发病主要与年龄、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社会与环境因素、感染、医源性损伤、多次孕产等有关。正常情况下,女性卵 巢储备功能从30岁开始下降,35岁以后下降明显,随着当今社会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和环境污染的增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并趋于年轻化。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有哪些指标?临床常用年龄、FSH、E2、FSH/LH、INHB、AMH、AFC、OV、卵巢动脉血流 、CCCT等评测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不同研究判定标准不一,一般认为,bFSH>10IU/L且bE2水平>80pg/ml(293. 6ppmol/L)或<20pg/ml(73.4pmol/L)且bFSH/bLH≥2,INHB<40-56ng/L,OV<3cm 3,MOV<2mm,AFC<6个或卵巢刺激试验异常时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没有卵巢储备下降的病名记载,但对卵巢功能下降表现出 的月经模式改变和不孕有较详尽的描述和系统的治疗方法,在调经助孕和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著。从中医角度来看,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以肾虚 为主要病机,痰湿及血瘀是两大重要致病因素,其以肾精不足为主要证型,其次是肾虚痰湿、肾虚血瘀;月经稀发多发于肾虚痰湿证型,肾精不足D OR患者内分泌主要表现为低LH,高FSH/LH比值;肾虚血瘀则与低雄激素密切相关。有研究检索了中医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相关文献, 总结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症型分布及用药规律。证型分布:按证型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为肾精亏虚证>肾虚血瘀证>肝郁肾虚证>肝肾阴虚证>肾气不 足证>脾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肾阴阳两虚证。总体用药规律:①按药物出现次数,前5味中药为熟地、当归、菟丝子、山萸肉、白芍;②按药物 分类,前3类中药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③按药物归经,药物最多的3经为肝经、肾经、脾经;④按药物四气,药物种类从多到少为温> 寒>平>凉=热,药物出现次数从多到少为温>寒>平>凉>热;⑤按药物五味,药物种类从多到少为甘>苦>辛>酸>咸>涩>淡,药物出现次数 从多到少为甘>苦>辛>酸>涩>咸>淡。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中药治疗在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药中,药物种类以补虚药为最,归经归肝经、肾 经最多,四气以温性药最多,五味以甘味最多,分布与病机证候相符。以药测证,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主要病机为肾虚,虚为本,实为标,治疗上多以 补肾填精,调补冲任为主。一些药理实验和临床试验表明,滋阴补肾的中成药坤泰胶囊在改善卵巢储备功能方面有一定的作用。随着年龄增长,女性 35岁以后卵巢储备功能开始下降,如果卵巢储备功能降低的症状(FSH异常升高、月经稀发、经量减少等)及早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适时改 善卵巢储备功能,对改善生育潜能、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卵巢储备功能降低相关的月经紊乱(稀发、量少)、医源性卵巢功能衰退(如放射治疗、 化疗、手术、药物影响)、防治卵巢早衰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相关特征及其中医证型分析】2.【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及中医用药规律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