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2017-04-30 | 阅:  转:  |  分享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隋唐五代十国宋(58161890796038+289+53=380)

(一)文学形式的全面繁荣诗歌散文小说词

(二)繁荣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

二、国力强盛1.疆域宽广,军事强大2.都市繁荣,对外交流活跃

三、政治清明,思想开放儒、释、道,兼容并蓄统治者思想较开明推行科举开阔视野启迪心智激发自信产生动力

四、国家统一、南北融合

1.南北文风融合南方:清绮缠绵;北方:质朴刚健。融合:“各去所短,合其两长。”(魏征)

2.为文人的自由活动提供保障

五、多种艺术形式相互促进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书法

六、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传统的继承

2.前代文学在思想倾向、题材领域、文体特征、声律运用、语言风格、手法技巧等方面的积累。

3.唐人对待遗产的既批判又继承的科学辩证的态度。

(三)唐诗的繁荣

1.数量多:诗人、诗作数量巨大

2.质量高:名家辈出、佳作如林

3.题材丰富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抒怀诗、送别诗、咏物诗、咏史诗、爱情诗、讽喻诗、闺怨诗、游仙诗。

4.表现手段的丰富与高超叙事细腻自然;抒情含蓄韵味;议论融理入情。

5.体裁兼备古体诗(五古、七古);近体诗(五绝、七绝、五律、七律)

6.风格多样、流派纷呈

风格鲜明:宁静秀美(王孟);壮大雄浑(高岑);豪迈飘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通俗浅近(元白);雄奇险怪(韩孟李);清刚峻爽(刘禹锡);幽隐朦胧(李商隐);等等。

流派纷呈:王孟;高岑;元白;韩孟;张王;等等。

优美层深、玲珑剔透的意境创造:情景交融,诗情画意;层深渺远,韵外之致。

(四)唐诗分期:初、盛、中、晚

1.初唐时期(1)以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重臣为代表;(2)“初唐四杰”;(3)陈子昂。

2.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王、孟)边塞诗派(高、岑)李白的创作杜甫的创作

3.中唐时期文学有多方面的发展:诗歌、散文、传奇

诗歌风格流派更加复杂多样:元结、顾况;刘长卿、韦应物;李益、卢纶;元、白、张、王;韩、孟、李;刘禹锡;柳宗元;等等。

4.晚唐时期杜牧的咏史诗;李商隐的无题诗

(五)唐诗发展流程

一、初唐时期1.以唐太宗及其近臣为中心的宫廷诗;“上官体”

2.少数刚健质朴之作

3.多囿于宫廷诗范围,内容不外乎写景咏物,多是奉和应诏之作,写景细致精工,属对工切,有雕琢之习。

4.有的充斥浓艳脂粉气息:

5.对近体诗的影响:形式技巧、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等。

前30年:以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重臣为代表,主要承袭齐梁轻艳浮靡的诗风,特别是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绮错婉媚的诗风在诗坛有很大的影响。

中30年:代表诗人为“初唐四杰”,他们扩大了诗歌的反映范围,给唐诗的发展注入了清新刚健的气息和明朗壮大的感情基调,开创了一代诗风,被称为唐诗的“始音”。

后30年:代表诗人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张若虚。

☆陈子昂高举复古的旗帜,提倡“汉魏风骨”,主张继承和发扬建安诗歌直抒怀抱、刚劲质直的文风,恢复古诗比兴言志,干预现实、反映政治的传统,扫荡了齐梁以来的浮靡习气。

☆沈佺期和宋之问则完成了五律的定型。

☆张若虚则在诗歌意境的营造方面为盛唐诗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一)、初唐四杰

一、“初唐四杰”之同与异:

1.同:少聪颖;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命运多舛;自信自负,充满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反对纤巧浮靡的宫廷诗风,提倡刚健风骨。

2.异:创作个性不同: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

歌行:卢照龄《长安古意》与骆宾王《帝京篇》。七言歌行是七言古诗特别是乐府诗与骈赋两种文体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产物,是诗的赋化与赋的诗化。

五律:杨炯《从军行》与骆宾王《在狱咏蝉》。在五律形式上的探索与提高

“四杰”的成就与贡献

1.扩大题材范围,充实思想内容。“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走向关山与塞漠”;抒怀诗;咏物诗;赠别诗;边塞诗;宫廷诗;

2.为唐诗的发展注入了昂扬明朗壮大的情思格调,将充实内容与刚健风骨相结合。

(二)陈子昂

一、生平与思想:欲有作为而实际不能有所作为

二、诗歌创作1.代表作:《登幽州台歌》、《感遇》三十八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

2.内容边塞诗、讽喻诗、抒怀诗。

3.艺术特色艺术特点:运用比兴,意境深远

总体艺术风格:质朴刚健、遒劲爽朗

诗歌理论与主张:“风雅兴寄”“汉魏风骨”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山水田园诗

一、山水田园诗派概说

1、山水田园诗派产生的原因:

⑴盛唐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诗人提供了隐居田园和游览山川的优越的物质条件

⑵仕途失意者在山水田园中寻求慰藉

⑶佛、道思想的盛行造成了以隐逸为清高的社会风气。(“终南捷径”;傲世独立)

⑷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先秦时期—个别字句——魏晋时期---个别诗篇——陶渊明:田园——南北朝时期:大小谢——初唐:王绩——盛唐山水田园诗

3、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也叫王孟诗派。其诗以描写秀丽山水和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自已淡泊闲适的生活情趣为主,风格清新疏淡,写景状物工细传神,形式上大力写作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他代表诗人有储光羲、常建、裴迪等。

二、唐代的山水田园诗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先声。

王维把写景和抒情、自然与工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标志着我国山水诗的创作艺术达到了高峰。

(一)王维

一、生平1.深受佛学影响的家庭环境

2.经历:擢进士第----任太乐丞----贬济州----亦官亦隐----受张九龄提拔任右拾遗----出使塞上----转左补阙----累迁官职至给事中----安史之乱陷贼----责授、逐升为尚书右丞

思想与创作以张九龄被贬分为前后两期:

(1)前期:积极入世、乐观进取、关心现实。以游侠诗、边塞诗和政治诗为代表

游侠诗:《少年行》边塞诗:《使至塞上》《从军行》等

(2)后期:亦官亦隐、独善静虑、离尘绝世。多为山水田园诗题材。“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原因:1、张九龄的罢相和李林甫的上台;2、安史之乱中迫受伪官“给事中”;3、妻子的病逝。

亦官亦隐的生活方式:缓和了与李林甫集团的矛盾;也使之洁身自好,心境平和,投向大自然。

继陶、谢之后,发展了山水田园诗题材。

①田园诗:主要描写农村的幽美风光和隐居生活的乐趣。(《山居即事》《渭川田家》《山居秋暝》)

②山水诗:描绘了缤纷多彩的大自然,具有丰富多样的意境和风格。

a)大处落笔,气魄宏大,笔力劲键,意境壮阔。(《汉江临泛》:《终南山》)

b)小处着眼:溪山一角、细节特写、声息变化;清新自然、明艳秀美。(《山中》)

王维诗之艺术特点:

1.绘画美(1)各种色彩和谐配合、对照、辉映。《送邢桂州》:“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2)表现色彩的动静感与冷暖感。“诗中有画”

2.音响美例:“细致风向乱,疏影月光寒。”

3.禅意与禅趣(《辛夷坞》《竹里馆》《终南别业》)

(二)孟浩然

一、生平1.胸怀抱负,期望入世

2.前期隐居:为入世做准备“崇重隐沦,亲问岩穴”

3.漫游、吟赏山水

4.后期归隐:落第失意后。

二、孟浩然的诗歌

1.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清幽景象,清幽境界: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清幽”既是孟浩然诗歌的艺术境界,也是孟浩然在漫长的隐逸生活中所追求的思想境界。主体与客体、思想境界与艺术境界,得到和谐的统一。

观察景物细致,刻画入微,曲尽其妙《初春汉中漾舟》:“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南归阻雪》:“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3)朴素白描手法的运用《秋登万山寄张五》、《宿建德江》

闻一多:“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唐诗杂论》)

(4)雄浑壮逸之作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早发渔浦潭》:“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

2.田园诗:把田园诗同自己的隐居生活融合起来表现。《过故人庄》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同:共同生活归宿——隐逸相同的诗风——清淡。

王孟都乐于表现隐逸生活的闲适逸趣。但王诗往往夹杂着“幽冷寂灭”的心绪,孟诗往往夹杂着耿介郁勃的心态。王维主张寓主观于客观,造成画面的和谐和美感,但孟诗往往于情与景,水乳交融。而王诗除了情景交融外。还将理趣打入其中。使王诗的意境变的更加高远。所以,意境的深沉,王维不如孟浩然,论意境的高远,孟浩然不如王维。王维擅长取景、造型、布局,更注意冷色暖色的映衬,画内景与画外音的配合。从语言看:孟浩然的诗平淡简朴,王维的诗清秀工巧。

一、生平:出身官僚家庭,但业已没落——20岁时西游长安,首探仕路但失望而返——“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居宋州十年,边耕边读——北游燕赵,增广阅历——淇上躬耕——授辞封丘尉——赴边塞,入幕府——以平乱有功,任淮南节度使。

二、诗歌内容

自伤落拓不遇“睹君济时略,使我气填膺。长策竟不用,高才徒见称。”

同情百姓疾苦“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边塞诗

三、艺术特色殷璠:“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1)真情流露,意胜于辞“纵怀济时策,谁肯论吾谋。”

(2)写实手法,率直无隐“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3)感情饱满,夹叙夹议“边兵若刍狗,战骨成埃尘。”“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4)高度概括,感染力强“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兼有气骨”:语言质朴有力,思想感情表现得鲜明爽朗,体现出刚健明朗的特色。

艺术风格----豪迈悲壮

总之,高适诗歌内容充实,感情饱满,意气豪迈,语言质朴,笔力遒劲,给人以浑厚、沉实、雄健之感。

第三章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思想内容李商隐:“李杜操持事略齐,三才万象共端倪。”

一、歌唱时代,追求光明与美好

1.对帝都壮伟气象的热情礼赞

《君子有所思行》: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赫。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

2.描绘城邑的繁荣富庶与农村的安乐宁谧“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牛羊散阡陌,夜寝不闭户。”

二、批判丑恶,揭露黑暗与腐朽

1.揭露宫廷权力之争的黑暗险恶。

2.讽穷兵黩武。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

3.讽宦官跋扈。《古风》:“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三、感不遇

郁结难遣:“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行路难!”

百折不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四、同情民生疾苦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渐漂母,三谢不能餐。”

《丁都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五、友情亲情诗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六、山水诗

山水不同,风貌各异。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善于从宏观落笔,捕捉宏大意象。“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二)艺术特点

一、体裁:众体兼擅

1.乐府歌行《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长干行》《古朗月行》《襄阳歌》《将进酒》《秋登宣城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1)拟古题、(2)别立新意、(3)新题乐府

沈德潜:“白诗天才纵逸,至于七言长古,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又如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可谓怪伟奇绝者矣。”

2.五古以《古风》五十九首为代表。

3.绝句五绝:《独坐敬亭山》《秋浦歌》《静夜思》等

七绝:《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峨嵋山月歌》《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夜洛城闻笛》

沈德潜《唐诗别裁》:“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

4.律诗《渡荆门送别》《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夜泊牛渚怀古》

宋人徐绩《李太白杂言》:“盖自有诗人以来,我未曾见大泽深山,雪霜冰霰,晨霞夕霏,千变万化,雷轰电掣,花葩玉洁,青天白云,秋江晓月,有如此之人,如此之诗。"

二、艺术风格

1.雄奇、奔放、壮丽、多变

2.含蓄、委婉,意远、情遥

《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清新、俊美、自然、明丽《越女词》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4.典雅、华美

三、艺术特征

1.以大胆的想象与夸张创造出神奇莫测的艺术境界。

2.以大开大阖、起落无端的结构配合澎湃激越、起伏跌宕情感的抒发。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第四章杜甫

“诗圣”诗人终生蹭蹬坎坷,但对国家、民族、人民的情感是强烈秾挚而经久不渝的,他的全部诗作就是他伟大情感的记录。此外,诗人对亲人、朋友、邻里的深情厚意也是极其动人的。

“诗史”1.杜诗反映了时代的历史真实、描绘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

2.诗中体现的作者对其所反映生活的评价是符合历史原则的。他的好恶爱憎与广大人民的感情倾向是一致的。

(一)杜甫诗歌艺术风格与艺术表现

一、杜诗总体艺术风格----沉郁顿挫

涵义:1.思想内容的博大深厚,饱满深沉。2.经过较长时期的积累、酝酿、消化、触发的过程。

3.通过抑扬铿锵、顿挫变化的节奏表现出来。

洪亮吉:“李青莲之诗,佳处在不著纸。杜浣花之诗,佳处在力透纸背。”

二、风格多样

表现内容不同,涉及领域广阔

除忧国忧民的反映战争、军旅、政治外,还有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描写行旅奔波、田园风光、天伦之乐、异乡风俗,以及赠别怀人、咏物题画、评论诗文之作。

三、杜诗之艺术表现

1.大气磅礴的艺术概括能力与细致入微的写实本领。

概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细节:“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

2.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

有鲜明又丰富的自我形象:忧国忧民、深沉执著、百折不回的积极入世的老儒形象。

男性形象:皇帝、贵族、官僚、军官、战士、文士、诗人、老翁、田父、船夫等。

女性形象:宫人、贵妇、寡妇、新娘、老妪等。

3.赋与“铺陈”手法的运用

将概括性的叙述与细致入微的描写结合起来。

将包罗万有的社会现象和博大深厚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极其精炼的诗句当中。

《洗兵马》:“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4.多议论,但“带情韵而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四、诗歌形式上的创造

1.同题组诗:《秦州杂诗二十首》《诸将五首》《秋兴八首》2.丰富五律3.发展七律

五、语言艺术方面的突出贡献

1.语言分外精警凝炼《羌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2.炼词炼字(1)遣词造句与内容一致。(2)精炼字词

(二)杜甫七律之成就:全面开辟了律诗特别是七律的境界,时事政论、身世怀抱、风土人情、文物古迹,一概熔铸于精严的格律之中,把这一诗体的价值提到了足与古风、绝句并峙的高度。为了达到这样的境界,杜诗在用字、造句、属对、调声、谋篇、运笔等各个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大胆的革新,充分发挥了律诗体式的美学特长。

一、将叙事与议论引入诗中,并同抒情写景紧密交渗,尽可能使诗句产生多方面的功能。

二、布局上注重屈曲盘旋,力求以层深的构思来表达复杂的意念。

三、语言锤炼

1.炼句:颠倒语序、错综文法,加深人们对诗意的领会。“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2.炼字:不仅要炼得工,而且要炼得奇,给人新鲜逼人的印象。“返照入江翻石壁,孤云拥树失山村。”

?简述杜甫以时事入诗的新题乐府《兵车行》的创作特点。

盛唐著名诗人杜甫,字子美。他的乐府古体诗,将“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来。《兵车行》的创作特点:此诗讽刺唐玄宗不顾百姓死活穷兵黩武,标题不用《从军行》一类乐府旧题,而是自创新题,直接针砭时弊。在写法上,一开始记事,叙述送别悲惨情景,继之纪言,为征夫的诉苦,采用客观纪实描写手法。

简述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出自他的《进雕赋表》。主要表示自己学力深厚,写作技巧娴熟。“沉郁顿挫”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波澜老成的含义。“沉郁顿挫”可以概括杜甫诗歌艺术的主体风格。

一、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杜甫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由于悲凉的气氛。如《登楼》哀切之极,悲怆沉郁。

二、潜气内转和波澜老成:由于生活的折磨,使原本生气勃勃的诗人变得沉郁了。但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起郁积心头的悲慨涌至口边时,往往又一口气强咽下去,心中的情感往复,流露不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杰出的代表作《秋兴八首》,一次一次的忆长安、感盛衰和伤沦落,沉郁回环,悲慨深沉,极顿挫之致。以诗人身世飘零,忧念长安的悲怆心情作为基调,每一乐章从不同的角度共同表现基调的凝重感情。

简述杜甫七律代表作《登高》的艺术特色。

一、此诗八句皆对,一气贯注,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深厚的感情和精严的诗律相融和。

二、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飞动,悲怆而不消沉。

三、风格深雄悲壮,慷慨激昂,此诗是杜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被后人评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试述杜诗写实手法的表现。(即写实手法的特点)

杜甫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确实是杜诗很突出的特点,在他创作的新题乐府和古体诗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写实手法的特点有:

一、杜甫的诗歌主要反映社会人生,取材多是当代时事和自己经历。以时事入诗而含热泪深情。他的乐府古体诗,将“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来,一“行”诗写时事,自立新题,另外独创格调,如《兵车行》。

二、写自己的真实见闻、感受,也就成为人民的代言人。不管自己多苦,也踏踏实实地在忧国忧民,所以才会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由于有对乱离生活的切身体会,他才能含血泪写出《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生动描写现实生活画面的杰出诗篇。

三、形象的画面中包含对祖国、人民、亲人深切的感情。如《无家别》言“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民不聊生,则国将不国,他对于国家的命运的真挚关心,对于人民灾难的深切同情,全融入一幅幅活生生的历史画卷里,具有感人的力量。

四、家事诗、自传诗和纪行诗里,观察仔细,能融入个人的生死之感,做到国事、家事、人事的融合。杜诗以家庭细事和日常生活为题材“家事诗”,如《月夜》《月夜忆舍弟》里。家愁与国恨互为因果,国恨而使家恨愈重,因家愁而将国恨具体化了。纪行诗,如《旅夜书怀》里,使山水草木都充满着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迟暮飘零之感。

试述杜甫《秋兴八首》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一、这组诗共八首,是杜甫居夔洲时思念长安之作,以家事的兴衰为主题。八首犹如一首,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内容在第一首的“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句已概括了。

二、杜甫有组诗中一次有一次忆长安,其盛衰之慨、沦落之哀回环往复。诗即景抒情,直诉悲愤,皆古喻今,沉郁悲慨,极尽顿挫之致。

三、这组诗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身世飘零和暮年多病,特别上忧念长安的悲怆心情为基调,从不同角度表现其凝重感情,抑扬顿挫,如多重乐章组成的抒情曲。

试论杜诗的集大成。

一、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所谓“亲风雅”,实际是重兴寄,表现为写时事的写实倾向,把文学从侧重抒发个人情怀引向写民生疾苦,开拓创作视野。

二、在艺术上“转益多师”,广泛学习前辈作家,总结文学艺术经验,对诗的艺术形式,表现力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追求,因而成为诗歌的集大成者。

三、杜诗集大成的体现:

1.不簿今人爱古人,虚心学习前人和时人经验。杜诗的叙事和写实,受到《诗经》的雅诗和汉乐府的影响,其爱国忧民、坚持正义的精神,又是对屈原《离骚》的继承,具体表现为对以屈赋为代表的楚辞诗句词语的直接运用和影响。在五言诗上由受到王粲、曹植、陶渊明等人的影响。

2.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并能推陈出新。3.功力深厚,能融会贯通,自铸伟辞,是杜甫集大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抒》中“语不惊人死不休”。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杜:“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早熟:李:“少以侠自任,而门多长者车。”

杜:“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好饮:李:“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

杜:“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好游:李:“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为名山游”

杜:“东下姑苏”“归帆天姥”“放荡齐赵”“西归咸阳”

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

李:“白前后三拟《文选》,不如意,悉焚之。唯留《恨》、《别》赋。”(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杜:语不惊人死不休

强烈的诗歌感染力:李:兴酣笔落摇五岳

杜:下笔如有神

人生理想:李: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

杜:“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窃比稷与契”

文学理想:李:“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杜:”窃攀屈宋宜方驾。“

忧国忧民: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