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敦煌石窟壁画唐代女供养人服饰结构试析
2017-05-01 | 阅:  转:  |  分享 
  
2011年第40卷第4期轻纺工业与技术

敦煌石窟壁画唐代女供养人服饰结构试析

刘珊

(东华大学,上海200051)

【摘要】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其服饰文化更是别具特色。前人针对唐代服饰文化历史、款式风格、

色彩流行、纹样图案的研究较多,而针对其服装结构设计的研究分析较少,而且也不甚精确。针对上述情况,立足于考古

学及服装史学基础之上,以敦煌石窟壁画中唐代供养人服饰为依托,参考唐代资料性文献以及现当代有关唐代服饰的

成果性文献的阅读,归纳总结唐代女子常服体制及特点,尝试从服装结构设计理论的角度来解析敦煌石窟壁画唐代女

供养人服饰。

【关键词】敦煌壁画;女供养人;服饰结构

中图分类号:TS941.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101(2011)04-0119-04

收稿日期:2011-05-17

作者简介:刘珊,东华大学服装学院研究生。

0引言

服饰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唐代是中国封建

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国家强大,政治开明,文教昌盛。

在中国的历代服饰中,唐代服饰尤其是唐代女子服饰大

气磅礴,阴柔与阳刚兼备,传统文化与异域文化交织。唐

代服饰如此丰富多彩,百美竞呈,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

先,大唐王国的富强,为服饰文化的繁荣提供了较好的

物质基础。其次,大唐王国宽松的思想文化氛围,为服饰

文化的繁荣营造了优越的社会环境。再次,大唐王国积

极对外开放,为服饰文化的繁荣凿通了不竭的源泉

[1]

。在

强盛的大唐王国的背景下,孕育出中华民族历史中最璀

璨的服饰文化,尤其以唐代妇女的服饰文化最引人瞩

目。唐代女装以其开放、华丽而著称,结合了裙、衫、帔等

服饰要素

[2]



虽然唐代服饰雍容华丽、自由开放,但它依然受封

建社会严格的冠服制度的限制,这是由于冠服制度是封

建社会权力地位等级的象征之一。现对唐代资料性文献

的阅读分析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唐代绘画资料、敦煌石

窟壁画和出土唐三彩文物,获取服饰信息,总结唐代女

性服饰的特点,结合现代结构设计理论,分析唐代女性

服饰结构上的特点,使唐代女服结构尽可能系统化,同

时也为以后唐代服饰的结构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在通

过对敦煌石窟壁画女供养人服饰的研究分析来揭示唐

代女子服饰的特征和流行变化,也试图摸索从壁画等美

术作品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料。

1敦煌石窟壁画唐代女供养人服饰

唐王朝统治的历史长达二百八十九年,在敦煌莫高

窟现存唐代洞窟二百余窟,几乎是全部现存洞窟的二分之

一,艺术风格变化显著。敦煌壁画内容虽然以佛教为主,但

其描绘塑造的人物却包罗万象,因此各类人物所穿戴的衣

冠服饰也就纷繁复杂,绚丽多姿,包含了大量精美的服饰

艺术,是研究唐代冠服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形象资料。供养

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他们为了表示虔诚信

佛,留名后世,在开窟造像时,在窟内画上自己的家族、亲

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称之为供养人画像

[18]



1.1敦煌石窟壁画唐代女供养人

按照人物类别划分,这些壁画服饰概括起来可归纳

为两大类:一类是神话、宗教类人物的服饰,主要包括神

仙、佛、菩萨等神话、宗教人物的服饰,他们的服饰极具

艺术性和浪漫性;另一类是世俗人物的服饰,如帝王、妃

子、大臣、将军、武士、贵妃、供养人等各阶层人物的服

饰,他们的服饰或富贵庄严、或雍容华丽,或流行时尚、

或简易质朴,都是现实社会服饰的真实写照

[3]

。这些壁画

中分别展示了唐代上至帝王、贵族大臣,下至普通劳动

人民等各阶层人物的服饰。这些题材多样、形态各异的

唐代服饰是我们了解唐王朝服饰史以及唐代文化的重

要形象资料。

1.2敦煌石窟壁画唐代女供养人服饰结构分析

敦煌石窟壁画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唐代各个时期的

壁画,可以比较系统地看出当时时尚的变化,因此,对唐

代服饰的分期采用唐代敦煌壁画的分期方式,即:初唐

(618-704)、盛唐(705-781)、中唐(781-848)、晚唐(848-

906)四个时期

[5]

。唐代的服饰经历了初唐清新明丽、盛唐

自由开放、中唐绚丽多姿、晚唐细腻精致

[6]

。如表1所示。

119

2011年第40卷第4期轻纺工业与技术

敦煌石窟壁画唐代女供养人服饰具有一定时代特

征的,是后人研习唐代冠服文化的重要形象资料来源之

一。其中,襦裙是敦煌石窟壁画女供养人最主要的着装

形式之一,流行的时间较长,地域较广,最能体现唐代女

性的审美趣味和社会价值取向。女供养人服饰主要由大

袖衫、短襦、裙、半袖或半臂、披帛等要素构成。

1.2.1衫

衫是一种大袖单

衣,多以轻薄的纱罗制

成,仅用单层,不用衬

里。一般多做成对襟,

从领部开始,直通而

下;两襟之间以带子相

联。也可不用襟带,衣

襟可以敞开。衫袖则以

宽博为主,袖口部分也

不收敛,较适宜夏季穿



[7]

。如图1所示。

大袖衫多采用对襟,在形制上更为简便。唐代布帛

门幅较窄,因此,在后背中缝分缝,且大袖须拼接。现代

纺织技术迅速发展,布匹的门幅可以满足款式要求,款

式结构分析时,大袖也可不做拼接。

1.2.2襦

襦是一种短衣,是唐代妇女最常用的上衣。其长度

大约在腰间部位,故有“腰襦”之称。唐代颜师古注《急就

篇》卷二有:“长衣曰袍,下至足跗。短衣曰襦,自膝以上。

一曰短而施要者,襦

[8]

。”

襦分为单襦和复襦(夹襦),单襦类似于衫,复襦则

近似于袄,区别在于是否夹里。古诗《孤儿行》中写道“冬

无复襦,夏无单衣。”由此可以推断出是有夹里的。

按领子的式样不同,襦的款式可分为交领襦裙和直

领襦裙。交领也称“交衽”,形制多裁为有弧度的长条,与

衣襟相连,穿着时两门襟交叉叠压。

虽说短衣即为襦,但唐代不同时期的襦在外形上有

较大差异。沈从文认为“初唐衣着多沿隋代旧制,变化不

大”

[9]

。襦的样式在初唐一般做得比较紧身,穿时掖在裙

腰之间。襦袖也以紧窄式为主,穿时紧裹在手臂上。初唐

的襦为窄袖,较紧身

[10]

。盛唐至晚唐时期,襦的样式则越

来越宽松,中唐后的袖子也逐渐变大。当时还把领、袖口

等衣服结构部位作为纹饰的重点,加施镶拼绫锦或金彩

纹绘及刺绣工艺,加强装饰美的风采,使着装效果更加

雍容华贵。

1.2.3领子

领子的样式也比较丰富,常见的有直领、交领、坦

领、方领、圆领等。如表2所示。

1.2.4半袖或半臂

半袖或半臂的图象多见于盛唐以前的唐三彩及敦

煌壁画中,其后则很少见。半袖或半臂也是短袖式的罩

衣,是从汉魏半袖发展而来的

[11]

。其式样几乎都为对襟,

衣长多短至腰以上,领口有圆领和V形领,领口均很

低。袖则有长有短,较长的可长至臂弯上部,短的仅略宽

出肩点。在袖口和下摆处加缘作为装饰,缘宽大于5cm。

有的半臂在门襟处近下摆出打结,有的则在门襟中部打



[12]



表3为常见的唐代半袖造型归类分析。

表1唐代各时期敦煌供养人壁画表

时期

初唐

(618-

704)

盛唐

(705-

781)

中唐

(781-

848)

晚唐

(848-

906)

时期特点

穿窄袖襦和

窄长高腰裙,

较合体,体态

苗条,廓型呈

A型

襦较初唐变

得宽松,高腰

裙开始肥大并

趋于华丽,拖

地部分较多,

廓型呈O型

袖子较肥大,

高腰裙肥大,

廓型呈O型

袖子肥大,高

腰裙宽大且

长,非常华

丽,廓型呈

O型

石窟

编号

莫高窟

375窟

莫高窟

103窟

太原王

氏礼

佛图

莫高窟

159窟

莫高窟

9窟

敦煌供养人壁画举例壁画描述

交领,高髻,

小袖衫,高

腰宽摆长

裙,束带,披



交领,直袖

小衫,高腰

宽松长裙,

束带,披帛

交领,穿宽

袖衫,高腰

宽松裙,束

带垂下,披



直领,穿大

袖衫,高腰

裙,束带垂

下,披帛

图1大袖衫

表2领子样式表

领型直领交领坦领方领圆领

图例

出处

敦煌莫

高窟第

12窟

陕西省西

安市出土

唐代女彩俑

敦煌莫

高窟第

159窟

周昉的

《簪花仕

女图》

李唐重润

墓石椁线

刻宫装妇女

120

2011年第40卷第4期轻纺工业与技术

半臂的造型抓住衣袖的长短和宽窄处理作审美形

式变化的关键,在功能上又能减少多层衣袖厚度带给穿

衣人动作上的累赘,它既合乎美学的要求,又合乎功能

科学的要求。如图2所示,陕西省西安市王家坟村出土

的唐三彩釉陶俑、图3,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

唐三彩女佣等。直到今天,半袖式衣衫仍然是现代服装

造型的主要形式。

1.2.5裙

裙是唐代妇女普遍穿着的服饰,典籍有关于唐代使

用裙的规定。《唐六典》卷十二之内官宫·官内侍省:

“……东宫准此。女史则半袖裙襦

[12]

。”《新唐书·礼仪志》

有:“(内命妇、夫人卤簿):执者间彩裙襦、彩裳、革带

……

[13]

。”腰带用丝或革制成,起到固定衣服之用。腰带

束于身前,将带尾长长垂下。

唐代衣裙的款式,从初唐到盛唐在美学风貌上有一

个从窄小到宽松肥大的演变过程。初唐时期的裙延续隋

代裙的风格,裙身窄长,较合体。盛唐时期的裙肥大并趋

于华丽,这个趋势一直延续到晚唐。盛唐时期,宫廷中的

裙更有奢靡趋势。中唐时期的裙外形与盛唐接近,晚唐

更近夸张,裙更长,更肥大。文献记载了中晚唐裙的宽大

和长。《新唐书·车服志》记:“文宗即位,不过三尺”,“妇

人裙不过五幅”

[14]

。《唐会要》卷三十一之杂录有:“妇人

制裙。不得阔五幅已上。裙条曳地。不得长三寸已上。襦

袖等不得广一尺五寸已上

[15]

。”

唐代裙的另一重要特征是:襦裙的腰线普遍较高。

包铭新教授提出了以腰线对唐代女装进行分类研究的

概念,提出了“高腰掩乳”和“高腰乳下”的分类,分析了

高腰掩乳女装的发展变化和美学特色。

唐代的宽大长裙,普通的五幅缝制。另外,也有用六

幅、七幅、八幅,甚至十二幅的。按唐代布帛幅宽制度是

一尺八寸,大唐尺约合0.295m,因而每幅合0.53m。六幅

的裙子周长约3.18m,七幅约3.71m,十二幅裙的宽度就

达3.48m。

传统的方片裙模型图如4图所示,将方片裙裙身视

作圆柱的展开图。这样的裙型并不能较好的适应人体的

立体结构。襦裙裁剪方法和传统的方片裙的裁剪方法不

同,下摆呈圆弧形的多格斜裙,能较好地适应人体的立

体结构,可显露人体的曲线美

[16]

。将襦裙裙身视作圆台

的展开图,襦裙的模型如5图所示。

由现代服装结构设计理论可知,裙的结构与人体体

型的关系具体可以体现在裙的侧部造型与人体侧部体

表角的关系上,裙的侧部造型与人体侧部体表角有着相

当密切的对应关系。

若将裙身视作圆台的展开图,则裙装的侧部造型与

表3半袖款式分析表

编号款式图款式描述

1

2

3

4

5

V形领

袖长至臂弯处

不打结

袖口和下摆处加缘作为装饰

V形领

袖略宽出肩点

不打结

袖口和下摆处加缘作为装饰

V形领

袖长至臂弯处

门襟中部打结

袖口和下摆处加缘作为装饰

V形领,领有装饰

袖长至臂弯处

门襟中部打结

袖口处加缘作为装饰

圆领

袖略宽出肩点

不打结

袖口和下摆处加缘作为装饰

图3陕西省西安市

鲜于庭诲墓出土

唐三彩女佣

图2陕西省西安市

王家坟村出土的

唐三彩釉陶俑

图4方片裙裙身图5襦裙裙身

121

2011年第40卷第4期轻纺工业与技术

人体侧部体表角之间有下式关系,如图6所示。

设:l

0

=裙侧缝长,r

0

=裙摆增量,α=人体侧部体表角。

则:

r

0

=l

0

×sinα

由图6中我们可到以下几种裙型。

直身裙。侧部自HL以下为垂直状,因此HL以下垂

直倾斜角为0,整体倾斜角为贴体型;

A形裙。侧部自HL以下倾斜角较小,因此HL以上

为较贴合人体的造型,HL以下有较小垂直倾斜角;

小波浪裙。腹部前凸点以下为非贴体型;

大波浪裙。腰线以下为非贴体型

[17]



由以上的现代服

装结构设计理论可以

进行合理的推演如

下。

若将古代裙身视

作圆台的展开图,则

裙的侧部造型与人体

侧部体表角之间有类

似下式关系,如图7

所示。

设:l=裙侧缝长,

r=裙摆增量,α=人体

侧部体表角。则:

r=l×sinα

由图7中同样可

到:

方片裙。侧部自

BL以下为垂直状,整

体倾斜角为贴体型,不能较好地适合人体的立体结构;

初唐襦裙。较合体风格,侧部自BL以下倾斜角较

小,因此BL以下为较贴合人体的造型,BL以下有较小

垂直倾斜角;

盛、中唐襦裙。较宽松风格,BL以下为非贴体型;

晚唐襦裙。宽松风格,且裙摆拖地。

1.2.6披帛

披帛是整个唐代妇女都普遍使用的服饰,在唐代的

绘画、壁画或唐三彩中,均可见到妇女在他们的肩背多

披一丝帛。通常是轻薄纱罗制成,裁成长条,长度一般为

2m以上,上或印花,或加泥金银绘画

[18]

,最初为短阔,后

来慢慢变得狭长,是利用丝帛轻盈飘逸之态而装饰的。

用时由颈后绕前,披搭于肩。

披帛具体形制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横幅较阔,但长

度较短,使用时围于肩背,类似于披风;另一种横幅较

窄,但长度却很长,使用时由后绕前,缠扰于手臂之间,

走路时犹如拖着两条飘带。如唐三彩女立俑“胖姑娘”、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唐代莫高窟壁画莫高窟156窟

等,都有帔帛,画出了帔帛的各种花色和披戴的方式。

2结语

通过对敦煌石窟壁画各个时期服饰的分析,可以看

出在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各个时期服饰风格变化明

显。初唐妇女穿着半臂(半袖)、窄袖襦和较合体的长裙,

服饰廓型为A型。自盛唐开始,襦袖以及裙愈加肥大,

中唐到晚唐肥大的程度更甚,服饰廓型为O型。

敦煌石窟壁画所表现的晚唐时期女子服饰主要由

襦、衫、半袖、裙、披帛构成。虽然自初唐至晚唐短襦的款

式风格由较合体变化至宽松,但短襦的长度一般仅至腰

部;短襦不论是宽袖还是窄袖,袖窿部位的大小是基本

固定的。按照领型分可分为交领襦和直领襦。其均是通

过平面剪裁制作而成。为了满足前襟交叠量,交领襦采

用后中分缝的剪裁方法。直领襦除了可以采用后中分缝

的剪裁方法之外,也可后中不分缝,通过调整肩袖部斜

度来满足前襟重叠部位所需布量的剪裁方法。

半臂式样几乎都为对襟,衣长多短至腰以上,领口

有圆领和V形领,领口均很低。袖则有长短,但长度在

肩部及臂弯之间。

唐代女子所穿着的裙有六幅、八幅、十二幅等。在结

构上,这样的幅宽可以满足宽松款式的裙型要求。在平

面剪裁的过程中,对裙片剪开、拉展,以达到裙下摆的圆

弧形,适应人体的立体结构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竺小恩.论唐代服饰文化繁荣的机缘[J].浙江纺

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4).

[2]BaoMingxin.CostumeinTheSui,

图6裙装的侧部造型与人体侧部体表角关系图(腰部)

图7裙装的侧部造型与人体侧部体表角关系图(胸部)

























































A





















大波浪裙









大腿最大宽位

脐点位

腹部前凸位

臀部后凸位

(下转第133页)

122

2011年第40卷第4期轻纺工业与技术

TangandTheFiveDynastiesofAncient

China[J].JournalofDonghuaUniversity,1988,(2).

[3]胡发强.敦煌壁画中的唐代服饰与文化[J].晋中

学院学报,2008,6(2).

[4]郑军,朱娜.中国敦煌壁画人物艺术[M].北京:人

民美术出版社,2008.

[5]曹喆.唐代妇女常服及其分期特征[J].武汉科技

学院学报,2006,(11).

[6]刘永东.论唐朝服饰对现代服饰的影响[J].山东

纺织科技,2002,(5).

[7]高春明.中国古代的平民服装[M].北京:商务印书

馆,1997.

[8]汉·史游.急就篇·文渊阁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1987.

[9]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世纪集

团,2002.

[10]高春明.中国古代的平民服装[M].北京:商务印

书馆,1997.

[11]高春明.中国古代的平民服装[M].北京:商务印

书馆,1997.

[12]唐·李林甫.唐六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2.

[13]宋·欧阳修.新唐书,二十五史[M].杭州:浙江古

籍出版社,1998.

[14]高春明.中国古代的平民服装[M].北京:商务印

书馆,1997.

[15]宋·王溥.唐会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16]黄能馥.中国服装史[M].北京:中国旅游,1995.

[17]张文斌.服装结构设计理论[M].北京:中国纺织

出版社,2006.

[18]袁仄.中国服装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

(上接第122页)

计中。

嘻哈女装相对男装来说更注重面料的弹性、光泽

感,特别是混搭嘻哈风格的设计,会涉及到不同肌理、材

质的面料相混搭、拼接等综合性的处理手法,面料需要

可以合体、紧身、可以展现女性身体曲线,高科技的弹性

纤维氨纶面料使这种需求成为可能。此外如斜纹布、卡

其、牛仔布等是嘻哈裤装的常用的面料种类,而针织面

料类质地柔软,舒适性、伸缩性较强,多用于嘻哈风格宽

松的T恤、卫衣等的设计。

5嘻哈风格服装配饰特征

嘻哈风格服装有着典型的配饰,包括巨大的墨镜,

渔夫帽或棒球帽,各种风格的包头巾,刻有名字的腰带,

各种金属挂件,个性化的粗犷戒指和项链、鼻环、MD随

身听或者是MP3、双肩包等。其中男性项链造型夸张,大

多采用字母、符号、几何图形为设计元素,运用最多的就

是美金的标志和十字架。这种大项链打造的视觉效果也

正好切合了嘻哈音乐、以及嘻哈青年们不羁、张扬的个

性。女性的配饰有夸张耀眼的水钻饰品、墨镜、腕表等,

但重点则是放在巨大的耳环上。这些配饰丰富了嘻哈风

格服装的整体视觉效果,使嘻哈风格表现的更为完整。

头巾是表现嘻哈风格和嘻哈装扮不可缺少的元素,

有单色头巾和有图案花纹的头巾之分,花纹多以民族风

格的图案为主。一般嘻哈风格都喜欢用头巾加帽子的搭

配来凸现嘻哈的魅力。帽子则是点缀嘻哈风格服饰的关

键。头戴嘻哈帽,不但时尚感十足,更是增添嘻哈指数的

重要配件。嘻哈风格的帽子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黑人

最喜欢带的平沿“大沿帽”,以及类似鸭舌帽、渔夫帽等。

此外圆顶的小礼帽在日韩的嘻哈服装中比较常见,而在

欧美嘻哈服装中多见的则是棒球帽,有LOGO的棒球帽

已经成为具有美国的HIP-HOP风格的标志性的装备。

6结语

嘻哈风格服饰作为街头流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从风格、造型、服

饰搭配甚至思维方式、着装规范行为等方面对现代服装

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嘻哈风格服饰得以广泛流行

的重要原因。现通过对嘻哈风格的造型、色彩、面料、图

案、配饰特征的提炼和总结,从而深入解析嘻哈风格服

饰的基本设计特征和设计原则,这将为发展本土嘻哈风

格服饰品牌以及为嘻哈风格服饰设计实践提供重要的

指导原则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小刚,崔玉梅.基础服装设计[M].上海:东华大

学出版社,2003.

[2]王受之.世界时装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3]方泽民.从街头文化到主流时尚—HIP-HOP文

化对社会是那个前沿的影响[J].福建艺术,2007,(2).

[4]刘君.西方服装流行时尚解析[J].南京艺术学院

学报,2003,(2).

133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