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瓷器的器型名称—— 香炉
2017-05-04 | 阅:  转:  |  分享 
  
瓷器的器型名称——香炉

香炉简介:

香炉即是焚香的器具。用陶瓷或金属作成种种形式。其用途亦有多种,或熏衣、或陈设、或敬神供佛。香炉在明末清初时颇为流行,明末时香炉造型较清初香炉略高,更显古朴庄重。



青花海水纹香炉

青花海水纹香炉,明永乐,高55.5cm,口径37.3cm,足距38cm。

炉阔口,短颈,鼓腹,下承以三象腿形足,肩部置两朝天耳。内施白釉。外壁通体绘海水江崖纹。

此器与青海省博物馆藏“大明永乐年制”款铜炉器形相似。其形体硕大,青花色泽浓艳,晕散明显,凝结的黑斑密布于纹饰中。纹饰寓意江山永固。能够烧造如此有气魄、纹饰精美的瓷器,反映出当时景德镇窑工高超的制瓷技艺。

明永乐、宣德时期瓷器上的海水纹通常有起伏相叠的波浪及涌起的浪花,其装饰性比元代大大加强。



青花茅山道士图三足香炉

青花茅山道士图三足香炉,明弘治,高12.2cm,口径19.9cm,足径12.4cm。

炉呈筒式,圆口,直腹,平底,下承以三小足。通体青花装饰,口、足上分别绘回纹与变形蕉叶纹。腹部主题图案为茅山道士图。外底施白釉。无款识。

此炉青花略有晕散,从造型和画风上看,是典型的民窑作品。绘画题材选取的是西汉的传说:相传西汉景帝时,有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今江苏省西南部的茅山修炼学道,并为民治病,后得道成仙,三人之间常乘白鹤往来。画面中的人物形神兼备,用笔潇洒,自然景色写实逼真,表现了弘治朝瓷绘的娴熟技巧。

仿古铜金釉三足炉,清乾隆,通高33.1cm,口径14.9cm。

炉仿铜质香炉的式样,嵌入式炉盖,直口,束颈,冲天绳耳,扁圆腹,下承三柱状足。口沿处印阳文“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横排篆书款。通体施金彩,饰模印和镂空花纹。盖面均分为6瓣,每瓣圆形开光内镂雕双螭纹,开光上方模印变形龙纹一周,盖钮为镂空莲花荷叶纹。炉颈部与炉身三个桃形开光内凸印蟠螭纹,腿部凸印变形蝉纹。

陶瓷器上装饰金彩始于唐代,宋代定窑与建窑亦有烧制,元明时期金彩的使用增多,工艺上多为金箔贴金。清代普遍采用描金,将金粉溶入胶水中,掺入适量铅粉,在瓷器上描绘后经低温烘烤,最后用玛瑙棒或石英砂摩擦使其发光。此炉工艺装饰细腻精巧,通体遍涂金彩,充分显示出清乾隆时期高超的陶瓷仿古工艺。



茶叶末釉铺首耳炉

茶叶末釉铺首耳炉,清咸丰,高13cm,口径19.8cm,足径13.5cm。

炉撇口,鼓腹,圈足。腹上部置对称铺首耳。通体施茶叶末釉。外底署金彩篆书“大清咸丰年制”三行六字款。

“茶叶末釉”是厂官釉的一种,这个仿铜器制作的瓷炉釉面润泽,古意盎然。

清乾隆·豆青地粉彩八宝纹香炉



德化窑白釉兽耳炉

德化窑白釉兽耳炉,清,高7cm,口径13cm,足径10.5cm。

炉撇口,束颈,鼓腹,圈足。肩部对称置狮形耳。内涩胎无釉,外施白釉。

这件瓷器釉面莹亮,乳白如凝脂,是德化窑常烧的供器类器物里的香炉一类。



广窑狮耳炉,清,口径24cm,底径19.2cm,高14cm。



古铜彩双耳炉,清乾隆,高4.9cm,口径8.9cm,足径7.3cm。

炉平沿,短颈,扁圆腹,颈、腹间有对称双耳,圈足。通体以茶叶末釉作地,器内光素,器外以金彩为饰,口部平沿及近足处绘卷草纹,口沿下绘回纹,肩部绘如意云头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夔龙纹,底心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印章款。

此炉造型、釉色、纹饰皆仿铜器,工艺精巧,纹饰描金,充分显示出乾隆官窑高超的制瓷工艺。

清乾隆·豆青地粉彩莲托八宝纹香炉



清·青花人物三足瓷炉





清乾隆·粉彩八宝纹鼎式炉



清·矾红龙纹炉



乾隆祭蓝釉模印龙纹炉尺寸:53.5cm.diam.年代:清乾隆工艺:祭蓝釉描金

明成化·红绿彩灵芝纹双耳三足炉



清乾隆·胭脂红地粉彩八吉祥纹双耳大香炉







青花罗汉图炉

青花罗汉图炉,明天启,高17.5cm,口径28.5cm,足径18cm。

炉口微侈,束颈,鼓腹下敛,高圈足。底心处有一圆孔。胎体厚重。器里光素无纹,白釉闪青。外壁通体青花绘32个罗汉,三五成群笑谈于山水之间,周围衬以卷云、松柏、溪水、花草。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器造型古朴,人物姿态生动自然,远山近水层次分明,山水交融,云雾缭绕,景致幽雅,意境深远。绘画线条清晰流畅,青花一改单线平涂的技法,并有色阶变化。

香炉在明末清初时颇为流行,明末时香炉造型较清初香炉略高,更显古朴庄重。



清雍正绿地粉彩描金镂空花卉香炉



清代·粉彩凤穿花纹炉

























9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