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古瓷尊欣赏——百鹿尊
2017-05-05 | 阅:  转:  |  分享 
  
古瓷尊欣赏——百鹿尊



百鹿尊——尊的一种式样。器形与牛头尊相同,大口,口以下渐放,垂腹,圈足,肩两侧有对称的兽头耳,通体绘群鹿,故名,清代乾隆景德镇窑制,品种以彩为主,晚清有仿造。



清乾隆·粉彩百鹿尊

清乾隆·粉彩百鹿尊

高42cm口11.8cm底13





名称:粉彩百鹿尊制造年代:清乾隆材料:瓷土规格:高44.8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24.4厘米收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

介绍

粉彩是乾隆时期釉上彩瓷的主流,官窑、民窑都有大量烧造。它是将低温彩绘制在白色的胎釉上经二次烧成的。

此瓶形似鹿头,又“鹿”“禄”二音相谐,因此有鹿头尊之称。此器在山石丛林间用粉彩绘有梅花鹿百余只,喻示“高官厚禄”之意。画工细腻流畅,给人以活灵活现的感觉。是藏家梦寐以求的压宅之器,但未见流通。



明万历五彩瓷百鹿尊

胎骨厚重,器型端整,釉彩用色缤纷绚丽,纹饰布局满布全身,绘画用笔直率朴拙,主题蕴涵吉祥寓意,是院藏五彩瓷器的代表作品。青花五彩瓷器在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烧造极盛,因烧造工艺繁复,大型器皿尤其显得珍贵。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高44.6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24.3厘米。

粉彩创制于康熙晚期,是釉上彩的一种,因彩料中含玻璃白粉而得名。清乾隆时期这种技术得到更大的发展,呈现出品种繁多粉彩瓷器。

清晚期青花百鹿尊尊的一种式样。器形与牛头尊相同,大口,口以下渐放,垂腹,圈足,肩两侧有对称的兽头耳,通体绘群鹿,故名,清代乾隆景德镇窑制,品种以彩为主,晚清有仿造。又名"鹿头尊",收口,腹上敛下垂,夔耳,倒置器身若鹿头或牛头,故称之为"鹿头尊"或"牛头尊"。始见于清康熙,至乾隆朝盛行。当时粉彩器多以青绿山林为景,绘十鹿或百鹿奔跑、穿行于山林之中,故亦称"百鹿尊"。百鹿尊是清乾隆早期为宫廷制作的最为华美的装饰瓷器之一。目前留存于世的百鹿尊,不仅国内的博物馆,如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和景德镇博物馆中有馆藏,部分西方和日本的藏家手中,亦可觅得其踪影。多年来,它们一直被当作稀世粉彩瓷器珍藏。如此数量的百鹿尊流传于世,说明这种瓷器深得乾隆皇帝宝爱。原因显而易见:主题纹饰具吉祥含义。“百鹿”与“百禄”同音,这种瓷尊可看作是皇廷特殊等级和身份的象征。器身图案也深得乾隆帝喜爱,描绘了一幅理想化的帝王场景。此外,瓷器本身纹饰特别精美,将广阔的山水浓缩于这件梨形器之上,百鹿尊狭窄的肩颈处,远处山峰的描绘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放大的山水画。百鹿尊器型的起源可追溯到明万历时期的大罐,部分带官款的五彩罐器可证(图1)。一些无款青花瓷也有此种器型,例如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博物馆保存的两件青花大罐(图2),纹饰简明,与清乾隆时期百鹿尊有很大区别。五彩罐器上,色彩鲜艳的鹿群掩映于山石与青花祥云之间。青花罐的构图则更精美,鹿的神态更生动,山峦的层次也更明显。明万历官窑中亦有与百鹿尊相似之作,如器型与大小都类似的五彩大罐,以云中的蝙蝠装饰,“百蝠”象征“百福”。乾隆百鹿尊的原型在其它瓷器上也有发现。一种不加矾红螭耳的器型,对该种造型的独立运用作出很大贡献。有记载的一件瓷器现藏于东京静嘉堂博物馆。(图3)器身纹饰的近景是一群鹿聚集在草地上,远处的岩石上也有一群鹿,与远景的山峰呼应,十分紧凑。此件瓷器的乾隆款属于乾隆早期,不同于其他类似器型和其它的百鹿尊上出现的款识。可见,无耳尊是最原始的设计,耳也许是为了形成更受欢迎的器型而后加上去的。静嘉堂博物馆的另一件瓷器也十分有意思,它的耳由黄蓝釉着色而非矾红耳(图4)。没有形成双耳与蓝色山水间的对比,应是矾红耳尊的原型。



(图1)



(图3)







(图4)



























6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