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成长报告写作指导
2017-05-07 | 阅:  转:  |  分享 
  
个人成长报告撰写心经[新!]



——成长报告写作指导——

——成长史——你需要在这一部分通过重要事例展现的要点有:对自我的认识是否能够一分为二?对他人的评价是否能够正确分析与对待?对成长中各因素是否能客观分析、正确归因。你的人格、情绪状态是否适合从事心理咨询师工作。在这一部分你需要避免的问题有:表现出病理性人格。流露出过度的自负或者自卑的意识。对人生目标抱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狭隘、消极或者怨恨、抱怨。



——职业行为分析——你需要在这一部分涉及的要点有:你从业的动机。对自己与职业匹配性的认识,对职业优势与弱点的分析是否能够客观辩证。对自己反移情是否具有察觉能力。对本职业、同事及求助者有什么期待。在这一部分你需要避免的问题有:不能通过调整自己而与社会相适应。明显的外归因倾向。表达猎奇、满足自我、收集写作素材亲近异性等不良动机。个人成长写作十大误区:误区一:报告字数少于3000或超过5000。我们的成长报告明确要求字数在3000字以上。所以无论如何不要只写一两千字就交上来。有些学员会感觉没什么好写的,这个时候,建议多想想自己有什么重要的成长事件,把这些事件关联起来并且加以分析。要深入挖掘自己成长的历程。但是不是字数越多越好呢?不是这样的,我们经常会发现,有很多学员把事情叙述得很具体,而且有些与主要成长事件无关的内容也会写在一起,这样虽然看起来洋洋洒洒很热闹,内容中却没有什么有实际分析价值的东西。这些无关内容最好省略,使评审老师能够一下看清你表达的内容。误区二:论文格式像简答题,一二三四(一)(二)(三)(四)1234ABCD。很多学员习惯于简答题的写作方式,常常会把成长报告写成诸如下面的形式:????

一、个人成长史(一)童年时代。发生过两件重要的事1、……对我的影响是(1)(2)2、……(二)青年时代……二、职业行为分析(一)我最好的五个品质1、2、3、4(二)我的优势是1、2、3、4…… 需要注意的是,成长报告不是答题,在考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考察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不要把报告以这样的条目形式呈现,而是要用“首先”“其次”又或者“比如”“此外”“同时”这样的词汇将希望表达的一条一条的内容贯穿起来,形成有层次、有逻辑的文章段落。误区三:摘要内容富有诗意,却不符合摘要要求。谈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摘要,须注意,摘要不是引文也不是提纲。摘要是“概括文章内容”,用简单的100多字把你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概括出来。个人成长报告的摘要比较难写,由于内容各异又没有一定之规,几乎每位学员的摘要都有大小不同的问题,所以我们不推荐在个人成长报告中写摘要。如一定要写,建议只以简练的语言概括成长主线及中心思想即可。误区四:把《写作指导》中多条问题都回答了,面面俱到却无一条专精。我们经常看到学员提交的论文中有这样的情况:我的成长历程是:XXXXX。我最好的五个品质是:XXXXX。我觉得XXX、XXX、XXX这几个词最能够形容我自己……这样的内容是不可以的!为什么呢?个人成长论文主要考察了你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心理学知识运用等方面能力,单单罗列这些问题,看起来内容很多很丰富,但需要表现出来的那些能力却不能从这些内容里面看出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推荐少选几个问题写,每个问题都结合具体的事件加以分析,写充实、写充份。或者是把这些内容融合到事件中,由事件体现出来而不是突兀的逐条写出来。误区五:叙事翔实生动,结合心理学的分析却难觅踪迹。有时候会看到学员把自己的成长事件写得很具体。比如有的学员会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的成长史写了小一千字,却没有写这些人的成长史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和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关系。甚至写了这些人的成长之后没有写自己的成长。还有的学员写一件事情,声情并茂,当时的天气啊心情啊别人的反应等等都写了,却没有写这件事怎样影响了自己的成长,没有写自己如何看待这件事,没有对这件在自己成长中的意义加以分析。这样一来写这件事情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建议简洁地写出成长事件,然后联系自己的成长历程来分析这样那样的事情,写出它们对你成长的意义。误区六:个人经历叙述很全面具体好像个人简历,内容却没有切中成长要害。我们经常看到学员提交的论文中这样写:“我于XX年在XX工作,于XX年在XX进行培训,XX年获得了XX荣誉。”须注意,我们参加的咨询师二级考试是在考核心理咨询师,不是在招工,也不是在做员工工作的年度总结。评审老师关注的不是你都做过什么,做得多么出色。而是在看你有没有成为一个合格咨询师的能力。对于咨询师而言,自省是很重要的。因此,你要呈现在报告中的不是这些已获得的东西,而是你为什么要去获取它、什么促使你去获取它、获取它对你的意义是什么。重要的不是你现在是什么样子,而是你为什么成长为现在这样。误区七:个人成长史内容丰富,职业行为部分寥寥数语。我们很希望看到这样的论文:一块个人成长、一块职业分析。两部分中都条理清晰地沿一条主线表明了要点,并且就重点要表达的思想进行了事件举例及分析证明。总的来说成长史和职业分析这两部分在权重上是差不多的,没有哪部分比另一部分重要。当然,每个人由于经历不同,对于成长史及职业行为的侧重会有所不同,但最好不要出现特别明显的偏差。不要出现成长史2500字、职业行为500字这样比例悬殊的情况。????误区八:职业行为部分罗列许多书上的知识点,却很少写到自己的经历与认识。有时候,学员的论文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论文中经常去写“XX专家说了这样的话……作为咨询师我们要做到……我们应该……”,学员会把很多很多书上的理论抄到论文上,以此作为自己对于咨询师工作的认识。但是,我们所说的“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不是“能够引用心理学知识”,在论文中不要引用很多的理论知识,评审老师要看到的不是别人的理论而是你自己的认识,你自己的经历。所以,要写你自己的真实的东西而不是别人说的正确的东西。误区九:职业行为部分罗列许多自己的培训经历,却很少分析到自己做这个职业的时候有何体会。作为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参加各种培训是必要的。培训的经历会帮助你在技能和知识上不断成长。然而,从文字中,从落实到字面的培训经历中很难看出你在咨询师的道路上有多少体会多少心得。经历了多少成长了多少。所以,我们并不十分看重成长报告中对于培训经历的阐述,而是希望看到心声,看到你对于咨询师职业的真情实感,切实认识。在咨询师的道路上一路走来,有什么样的体会和认识,它们能够体现你的成长。所以多写写自己的看法,少写一点培训经历是比较切实的方式。误区十:内容中口号很多,看不到直面自己成长历程的分析。我们有时候会看到学员在写成长论文的时候写了许多比较空泛的话,比如“我们要做到……要做到……”心理咨询中我们经常关注到绝对化的观念,我们会将事情具体化,所以在写成长报告的时候最好是能够避免上述那些又绝对又空洞的,类似于喊口号的话。立足于自己真实的经历,分析自己真实的事件,直面自己真实的成长,这样的报告比较有价值。????综上所述,我们推荐的成长报告是这样的:真实写自己、有事件有分析、有层次有逻辑、成长史和职业分析并重。

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分析的意义

[转载]治疗师的个人经历和对于自己的认识对于治疗的影响????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讲,一个人以往的经历的总和,通过内化过程,构成了一个人独特的情结和人格,这种围绕个人经历所形成的情结和人格,进而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的动机、情感和行为。换句话说,以往的经历,是通过人格、动机、情感、行为这样一个链条,来影响现在的生活的。心理治疗师也不例外。只不过这种情结和人格的影响,是通过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与来访者的关系中反映出来。治疗师的个人经历,可能是心理治疗师选择心理治疗为自己的职业的最根本原因。广义地讲,一个人对于外部世界和他人的态度,是一个人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态度的折射、或者说叫做投射,那么,一个人选择“帮助和拯救他人”的心理治疗师作为职业这一行为本身,可能就投射出一个人试图拯救自己的动机和欲望。比如,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鼻祖弗洛伊德,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和长子,由于父亲丧失,构成了他独特的俄狄浦斯情结,克服这种情结的欲望,通过投射和外化,就表现为他终生奋斗,创立和发展心理治疗,为别人解除俄狄浦斯情结。另外一位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荣格,长时间被接近于精神崩溃的幻觉和妄想缠绕,各种阴影和原型不断地困扰着他,克服和消除这些“魔鬼”,就构成了荣格的情结,这些“魔鬼”和情结,有可能就是荣格成为心理治疗师的根本动机,从而促使荣格发展出集体无意识、阴影和原型理论,在客观上也使其他具有类似情结的病人从中获益。可以说,弗洛伊德和荣格首先是两位伟大的患者,然后才是两位伟大的心理治疗大师。因而,心理治疗师选择心理治疗为职业、为别人解除心理障碍,实质上是修补个人成长创伤、进行自我拯救的延续、投射、和升华。心理治疗师的个人需要,可能是一个人选择心理治疗作为职业的最原初动力。????由于心理治疗师的潜意识隐藏着个人需要,治疗的时候,这种个人需要会影响和干扰心理治疗的过程和关系。反映在心理治疗中,往往会把治疗师本人的情结与病人的问题混淆。当我们对来访者的问题做出判断的时候,常常会把自己的问题,透射到病人身上。这方面,最著名的,当推弗洛伊德,在他眼里,到处都是俄狄浦斯冲突。这就如同一个X光透视医生,用一张已经为自己透视过的X光片子,为另外一个人作检查,结果,他得到的是自己情结和病人问题结合在一起的诊断。患者为了看清自己,找心理治疗师来照照镜子,没想到,镜子里面看到的不是真实的自己,而是心理治疗师与患者的混合体。这种混淆,势必造成对患者问题判断的混乱,在一个错误的诊断之下,治疗结果会是什么样子,也就可想而知了。??治疗师个人情结以及个人需要,不只是会影响到对于病人的诊断,还会影响到与病人的关系。比较典型的,是两种反移情,一种叫做一致性认同,或者过分的向患者认同,即把患者当做自己自怜的延伸;还有一种叫做互补性认同,就是下意识地把自己认同为患者生活中的某位重要人物,尤其是具有负性特征的否定性人物。在这种情况下,治疗关系就成了治疗师强迫性地重复自己情结的媒介。危害主要有两点:首先,过分向患者认同,会失去治疗关系的中立性和客观性,医生似乎真的成了病人的一个亲人或难友,结果是,患者会为有人和自己一起哀伤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他在潜意识里面,也将难以相信一个和自己一样无助、一样痛苦的人,会帮助他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举个例子。我们是不会信任一个没有胜利业绩的人,来做争夺世界杯入场券的教练的。把自己向患者的父母认同也同样有害,这种危害首先表现为结构性的,这样的治疗中,加强的往往是患者的超我,而这恰恰与心理治疗的目标——“加强自我”背道而驰。由于超我的功能主要是监督和约束,是一种对于关系的疏离力量,而心理治疗的动力又恰恰来自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看到的往往是医患之间的虚伪的关系,甚至干脆就没有关系,结果必然是治疗的失败。??情结的本质,是一个人把大部分精力集中于发展停滞的心理发育阶段。如果一个治疗师存在这样的集中和停滞,就会在治疗关系中反映出来。这就如同一个遍体鳞伤的外科医生,要给另外一个患者做手术,他会先给谁做呢?他会把注意力转向谁呢?他会无私地忍痛割爱吗?也许我们在理智上会选择后者,但潜意识永远是自私的,本能会毫不犹豫地首先将利比多分配给治疗师自己的需要的。这种情景我们可以想象出来,那就是:“只能容得下一个患者的手术床上,又挤进去一个外科医生,他也躺在那里嗷嗷待哺。”此时,患者的悲哀也就可想而知了。心理治疗师的情结和人格,并不总是会对于心里治疗产生消极影响,它也有积极意义,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治疗师更容易对于与自己有相似情结的患者共情。于是,我们就会在临床上发现一种比较神奇的现象:“某个治疗师对于某个种类的患者者,会有更特别的吸引力。”换句话说,每个治疗师周围都集聚了一批具有相似特征的患者。我们必须承认,某些治疗师的确更擅长治疗某些特殊类型的患者,其背后的动力学也许就在于此。????解决上述问题只有唯一一条出路,就是了解自己,治愈自己。所以精神分析治疗师培训的第一步,不是学习理论和技术,而是接受精神分析。认识自己、并解决自己的情结,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钥匙,是一个人成为合格心理治疗师的必经之路。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