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驳乱反正话危机
2017-05-09 | 阅:  转:  |  分享 
  
1、驳乱反正话危机

论点一: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0万人,生产事故死亡人数10万人,而与第一杀手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第二杀手的癌症相比较84万的感染者并不太多。

反驳论点一:灾难从来都是可预防而不可挽回的,艾滋病危机与交通事故、生产事故、非传染疾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它按照传染病模型以指数方式增长。10年前的南非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国,但现在的南非艾滋病成人感染率10%以上,每天600人死于艾滋病,人均寿命已下降到35岁。10年后的中国就是现在的南非,我国已经进入艾滋病的高增长期,也是艾滋病控制的最佳时期,如果现在的防治工作和以前南非一样,我们的青年一代就无法避免艾滋病的灾难。青年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生命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和工作来衡量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第二个儿子死于艾滋病。(他共有两个儿子,第一个儿子死于其它原因),老年丧子是人生最不幸的事之一,白发人送黑发人,我不知道曼德拉此时的心情。不可否认,在解决种族问题上,他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也许只有现在他才知道,在他执政的时期的南非,比种族问题更重要的是艾滋病问题。在这一点上,他的失误和功绩同样的大。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艾滋病预防无疑是当今中国的一件大事,更是全世界的大事。我国领导人频频接见艾滋病患者和工作者,正显示了国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又是一项长期的默默无闻的工作,它不可能每天暴出什么新闻,但并不能说明它的不重要。联合国把每年的12月1日定为艾滋日就是说明。全球能定出一个“日”来的,又有几件事?6月26日国际禁毒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为什么没有癌症日,心脏病日呢?

预治艾滋病,不是用无谓的恐惧,而是要担负起真正的社会责任。

论点二:20世纪前50年没有核武器,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死亡7000多万人,20世纪后50年因为有核武器,达到了力量平衡,一次世界大战也没打。

驳论点二:某家有两个儿子,小时候经常打架,常常打的头破血流,他们父亲,对此事伤了很多脑筋。后来两个儿子长大了,都当了兵,有了枪,但兄弟俩的仇恨并没有消失,常常同时举起枪来,但谁都知道后果,最终把枪放下了。他的父亲高兴地说:“有枪好,有枪就不会打的头破血流了。”

上面的观点和故事里父亲的观点是一致的。

冷战时期,核大战虽然没有发生,但并没有像我们相象的那么遥远。赫鲁晓夫的儿子回忆说:“比勒加海危机时,差30分钟核弹就要发射了,最后由于拥有发射权的三个军官中有一人不同意,发射才最终取消。”

核大战没有发生是人类的幸运,但只要核武器存在,就有核大战的可能。核武器是蕴藏了更大的灾难而不是维持了和平,灭绝人类,只要一次核大战就足够了,而不是几次。核武器只要存在,核威胁就与我们同行。

核技术的扩散无疑增加了核武器使用的可能性。我们的未来不是更安全了,而是更恐怖了。

唐山大地震几分钟内,死亡20多万人,印度洋海啸几分钟内夺走十几万人的生命。而核大战灭绝人类也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最可怕的灾难是不给我们任何痛苦让我们回避,而直接厄杀了整个生命。

居安思危才可无危,居安思乐,危机就在眼前。

我不希望有任何事实证明我是正确,我希望核大战争永不发生,但这需要我们精心去排除这颗定时炸弹,需要全人类为之努力。

始终不要忘记,建设一个文明需要700年,毁灭一个文明只需要7小时。







献花(0)
+1
(本文系国学复兴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