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故宫成化藏瓷轶闻之五—磨痕的隐示
2017-05-11 | 阅:  转:  |  分享 
  
故宫成化藏瓷轶闻之五:磨痕的隐示

关于成化彩瓷的颜色,《南窑笔记》上“彩色”条目说:“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先於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者青料双勾花鸟人物之类,於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曰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区填出者是也。彩色有:矾红,用皂矾炼者,以陈为佳,用石末铅粉入矾红少许配成。用铅粉石末入铜花为绿色,铅粉石末入青料则成紫。翠色则以京翠为上,广翠次之,以上颜色皆清朝名……”

以上这些颜色都是宣德、成化彩瓷所用的,宣德的紫、绿、黄、矾红器物,都是以这些作为彩釉料,成化时将其应用烧造出美艳的成化斗彩。我在这里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引用《南窑笔记》中有关彩料的说明,正是为了讲明一点:由于釉上彩两次烧造,因此都是加铅的低温彩釉,这类器物在使用时就容易脱落,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话题——关于成化彩瓷上的磨痕。

以成化斗彩四季团花果碗来看,碗心有使用痕,因为使用,使得上面的彩釉几乎全部脱落;此外,在碗壁团花果纹下方,有一圈明显的磨损痕迹,可能是经常放在圆架框上使用而形成的。

另外还有几件比较特殊的例子,如成化斗彩八吉祥纹碗,这碗上的青花轮廓完整,但在青花轮廓线内,都有不规则的故意打磨痕,有几处留有彩料未被抹去的痕迹,因而此件可能是已全上了彩,但因为某种原因,而将彩磨去。类似这种情形的,如成化窑青花转枝莲花杯,这杯外壁上的青花轮廓内,有着明显的磨痕,但尚留有一些淡红色痕。成化窑缠枝莲彩瓷高足杯,器外壁有明显磨痕,但是彩釉并未全部磨去,其打磨的是整个器壁,并不是只磨彩釉部分。

以上这几种情况,除了成化窑斗彩四季团花果碗的磨损情况可做一个合理的解释外,其余的都不知是何缘故。

关于磨痕,在故宫留有的这一批清宫旧存成化彩瓷中,还可发现一些很特殊的现象,比方说鸡缸杯之类的斗彩小杯、小洗,有相当一部分,其底足及口缘都有一道用软性器物打磨的痕迹,凡是底足及口缘用这种方式打磨过的,器物内都有使用痕迹。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这些器物在使用前,都是要经过这样的处理,如是,在使用时,手托底足,才不会刮手。至于器物的口缘为何也要打磨,可能因为这类器具都是小件,以手端住,手指轻触口缘,如是全釉则容易滑落,略微磨一点,稍呈涩口,则可止滑。当然,是否用盏托、杯托不得而知,但即使是用盏托、杯托,最终还是要用手端起来的。

以上这种现象,并非全部成化彩瓷都是这样的,只是有个规律:凡是底足、口缘没有打磨痕迹的,其内则无使用痕迹,由此推测——

1.这种斗彩底足和口缘的打磨现象,应是在宫内完成的,而且是在新器具使用前才处理的。至于其他的成化青花小器,则没有这种打磨现象。、

2.从这一点微小之处我们完全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这类成化的斗彩器具,应是为特殊人物的使用才烧造的。

台北故宫成化藏品

大英博物馆成化藏品

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成化藏品



























7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