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易氏鉴瓷实例2——长颈祘头青花瓶
2017-05-11 | 阅:  转:  |  分享 
  
易氏鉴瓷实例(2009-06-2722:58:44)

收藏人易惟谦

这里对两件同是元青花瓷进行对比鉴别,一为蒜头球腹瓶,一为玉壶春瓶。见图1、图2和图3。



目测法:

27.0cm,口径2.2cm,腹径14.6cm,底径6.6cm。从青花色调和铁锈斑诸方面看,是一件元朝青花。

玉壶春瓶是一件摆设品,画工很细。瓶口内边也画一周卷叶纹,上颈部为芭叶纹,接着一周腑莲瓣纹,腹中部为鸳鸯卧莲,底下又是仰莲瓣纹。但釉的浓度不匀,用笔不自然也不流畅,色调不艳。底部不施釉,有故意用黄泥浆染黄,其实又不见土咬。

目测尚难说谁真谁假?都像是真。



图(3-1-1)图(3-1-2)



图(3-1-3)图(3-1-4)

比色法:蒜头瓶的青花色为C-90M-60,Y-20,K-20。色很正,应是对的。

玉壶春的青花为C-100,M-7,Y-20,K-2。色偏黑,可能对。

容重法:蒜头瓶空气中称重1126610克,体积相当于1126-610=516cm3。在称时由于装水的容器不够大,水太浅可能少有误差。

玉壶春瓶空气中称重810克,水中称重460克,体积相当于810-460=350cm3。此器尺寸较小,在足够深的水中称重,故无误差。

玉壶春瓶容重E=810/350=2.31。太大,为民国初仿品的可能。

蒜头瓶容重E=1126/516=2.18,稍微偏大一点,在允许范围内应属真品。

微观法:此法是照妖镜,从图(3-1-53-1-6)和图(3-1-7)、图(3-1-8)中一看很显然不同。蒜头瓶的青花晕散和下沉很明显,青花上白色气泡很多,同时铁斑很大,像真的铁焊疤一样,且为银白光泽。而玉壶春的微观就看不出青花晕散,也不下沉,它的铁斑是黑色无立体感又无银光,显然是后仿。



图(3-1-5)图(3-1-6)

图(3-1-7)图(3-1-8)

总结:从釉色、画工看玉壶春瓶都不及蒜头瓶好。玉壶春有做旧行为,虽很难凭目测法否定它,但容重法和微观法它逃不了。所以结果是前者被肯定后者被否定。





















1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