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姓名:郭艳班级:1406学号:2014114030622糖化酶在食 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糖化酶又称葡萄糖淀粉酶,多应用于酒精,淀粉糖,味精,柠檬酸,啤酒等工业以及白酒,黄酒。它能使淀粉迅 速液化成低分子的糊精,本文旨在对糖化酶的结构、分类、分布、性质、酶解机制以及糖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关键词:糖化酶,食品 工业,应用研究进展糖化酶,全名葡萄糖淀粉酶(GlucoamylaseEC.3.2.1.3),又称为淀粉α-1,4葡萄糖苷 酶或γ-淀粉酶,是一种单链的酸性糖苷水解酶,具有外切酶活性的胞外酶,因为在发酵行业中主要用作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所以习惯上被称 为糖化酶。糖化酶是世界上生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酶制剂。糖化酶不仅用于酒类和酒精生产,还广泛地应用于葡萄糖、果葡糖浆、柠檬酸、味 精等食品工业的多个领域。一、糖化酶的结构、分类与分布糖化酶是一种含有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糖醛酸的糖蛋白,分子量在60~100 0kDa之间,其中,碳水化合物占4%~18%。这些碳水化合物主要是半乳糖、葡萄糖、葡萄糖胺和甘露糖,但糖化酵母产生的糖化酶碳水 化合物高达80%。糖化酶是糖苷水解酶的一种,它一般由催化域(catalyticdomain,CD)、淀粉结合域(starch -bind-ingdomain,SBD)以及连接CD与SBD的O-糖基化连接域(O-glycosylated linkerdomain)组成。分离纯化后的糖化酶可分为3类:GⅠ、GⅡ和GⅢ,其中GⅠ、GⅡ能水解糊化的淀粉,但不能水 解生淀粉或作用能力非常弱;而GⅢ而GⅢ能够水解生淀粉。目前,普遍认为糖化酶的多型性可能由三个原因引起:一是基因调控、转录的方式 不同;二是蛋白质合成的修饰作用不同,即结合的糖量不同;三是在发酵过程中受到自身蛋白水解酶和糖苷酶的作用,由糖化酶的原始形式衍变成糖 化酶的。此外,培养基的成分和生长条件也对糖化酶组分多型性有影响。糖化酶广泛地存在于微生物中。已报道的产能够水解生淀粉。目前,普遍 认为糖化酶的多行性可能由三个原因引起:一是基因调控、转录的方式不同;二是蛋白质合成的修饰作用不同,即结合的糖量不同;三是在发酵过程 中受到自身蛋白水解酶和糖苷酶的作用,由糖化酶的原始形式衍变成糖化酶的。此外,培养基的成分和生长条件也对糖化酶组分多型性有影响[2] 。糖化酶菌株中真菌有23个属35个种;某些细菌中也可以分离到热稳定的糖化酶。在工业中应用的糖化酶主要是从黑曲霉、米曲霉、根 霉等丝状真菌和酵母中获得的。二、糖化酶的性质及作用机制(一)糖化酶的性质糖化酶的热稳定性较高,细菌产生的糖化酶耐高温性能优于真菌。 CLostridiumthermohydro-sul-furicum糖化酶是目前已报道的糖化酶中耐热最高的酶,在50%的淀 粉溶液中,70下酶完全稳定,而且在10%酒精液中仍很稳定。即使在85下处理lh其酶活性仍保持50%,而且这种酶不受 Ca2+、EDTA和α-,β-,γ-环状糊精的影响[2]。一般糖化酶都具有较窄的pH值适应范围,最适pH一般为 4.5~6.5。不同微生物菌株产生的糖化酶由于其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差异,其耐热性、pH稳定性也各不相同。(二)糖化酶的作用机 制糖化酶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从淀粉、糊精、糖原等碳链上的非还原性末端依次水解α-1,4糖苷键,切下一个个葡萄糖单元,生成葡萄糖 ;并像β-淀粉酶一样,使水解下来的葡萄糖发生构型变化,形成β-D-葡萄糖。当遇到支链淀粉的分支点时,糖化酶也可以水解α- 1,6糖苷键和α-1,3糖苷键,由此将支链淀粉全部水解成葡萄糖,但是相对水解速度较慢。糖化酶对淀粉的分解能力与酶活力、 吸附性、解支能力、原料的性质、温度、pH等糖化工艺条件有关。底物的水解速率主要受底物分子的大小及结构的影响,同时也受水解碳链序 列中下一个键的影响。其底物亲和性与底物的碳链长度呈线性关系,碳链越长底物亲和力就越大;糖化酶所水解的底物分子越大其水解速度就越快, 而且酶的水解速度还受到底物分子排列上的下一个键影响,邻近α-1,4链的α-1,6糖苷键较独立的α-1,6链更易被打 开。三、糖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一)糖化酶在传统白酒生产中的应用。我国传统白酒的生产一直沿用固态发酵法,大多使用淀粉质原料,一 般以曲为糖化剂,成本高、产酒率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据理论分析,高粱原料出酒率可达55%左右,而实际上,从清香型、浓香型到酱香 型白酒,随着制曲温度的提高,出酒率只有40%到20%左右,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影响出酒率的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却是因为 淀粉质原料的糖化不完全所致,而糖化是发酵的基础,因而糖化不好就成了影响出酒率的首要问题。随着白酒工业的发展,利用糖化酶代替部分曲, 以提高出酒率,降低生产成本,已被众多白酒企业普遍采用。尤其近几年活性干酵母的出现,更使糖化酶在白酒中的用量飞速增长。赵金松等改进了 清香型小曲白酒的传统加工工艺,在不减或减少小曲用量的情况下,适量添加糖化酶,使淀粉的糖化进行得更加彻底,可以提高出酒率5%,酒质 风味不变。经测算,添加糖化酶操作法生产小曲酒,新工艺生产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要比原传统工艺的经济效益约高出1倍[4]。覃雪珍等报道 ,在湘泉浓香型白酒的混蒸混烧工艺中添加耐高温酒用活性干酵母(TH-AADY)和糖化酶,有助于提高出酒率和酒质,提高己酸乙酯的含量 ,抑制乙酸乙酯的生成,提高己酸乙酯/乙酸乙酯比值,突出湘泉浓香型酒的主体香成分己酸乙酯的特征。糖化酶在酿制干啤酒中的应用。干啤 酒是一种发酵度高的淡爽型啤酒。生产干啤酒与生产普通啤酒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提高了啤酒的发酵度。提高发酵度的方法主要有添加发酵性糖法( 加糖法)、添加酶制剂法(加酶法)和添加特种酵母法。左永泉报道了一种经过加酶法改进的干啤酒发酵生产工艺,采用多温度段糖化,提高麦汁可 发酵性糖的比例,结果显示,应用此工艺酿制干啤酒,有效地提高啤酒发酵度,生产出的干啤酒具有风味独特、口味干爽纯正等优点。(三)传统的 黄酒酿造主要使用活性干酵母作为糖化发酵剂,依然存在产酒率低的普遍问题。王卫国等首次将糖化酶应用于黄酒生产,由于糖化力高、发酵快,使 生产周期大大缩短,并使出酒率有很大提高。这样,既节约了原料,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糖化酶的加酶量为0.02% ,最适温度为32,最适pH值为4.6,主发酵期缩短2~3天,后发酵期缩短10~60天,出酒率高达92.07%, 是传统法的3.1~4.6倍。(四)糖化酶在食醋酿造中的应用。目前,我国食醋酿造仍以传统工艺为主,具有多菌种低温混合发酵的特点。 传统酿醋工艺存在着酒母培养条件差、酒母质量不稳定、原料淀粉利用率低、出醋率低、高温季节生产不稳定等诸多生产技术难题。王传荣在前液后 固发酵工艺和液体深层发酵工艺中应用耐高温酒用活性干酵母(TH-AADY)和糖化酶,TH-AADY具有耐高温、耐酸度、抑制杂菌 能力强的特性,能够保证食醋夏季生产的正常进行,不仅降低了原材料的消耗,而且显著提高了淀粉利用率和出醋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张安宁 等利用TH-AADY、糖化酶以及耐高温α-淀粉酶提高原料出酒率,进而提高食醋出醋率。试验表明,该方法可平均提高食醋出醋率1. 56Kg/Kg主粮[9]。(五)糖化酶在冰冻食品生产中的应用:一般膨化雪糕中的总固体含量为18%~28%,总固体含量低会影响膨 化雪糕的膨胀率,产品口感变差。要提高冷食品中的总固体含量就势必增加白砂糖、奶粉、淀粉、奶油等的用量,从而导致原料成本增加。而只有增 加淀粉的用量,才不至于使原料成本增加太多。但当淀粉的含量超过3%时,冷冻食品贮藏一段时间后,淀粉易发生老化返生现象,出现生淀粉味 ,这也限制了淀粉在冷冻食品中的用量。刘爱国等采用α-淀粉酶对冷冻食品中的淀粉进行水解,并用糖化酶糖化使其生成葡萄糖。由于葡萄糖 的增加降低了浆料的冰点,使冷冻食品组织状态更加完善;同时由于改变淀粉的分子结构,可以防止淀粉老化返生,消除淀粉味感。这种方法可以适 当降低白砂糖、奶粉、奶油的用量,并增加淀粉的用量,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可使产品的口感细腻、柔软,质量得到改善。参考文献[ 1]糖化酶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钟浩,谭兴和,熊兴耀,苏小军,胡亚平.??保鲜与加工.2008(03)[2]糖化 酶的研究概况[J].张秀媛,袁永俊,何扩.??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09)[3]TH-AADY和糖化酶在湘泉浓香型白酒工 艺中的应用研究[J].覃雪珍,向宗府,张学英.??酿酒科技.2006(06)[4]糖化酶在清香型小曲酒生产中的应用[J]. 赵金松,罗惠波,吴士业.??食品科技.2006(03)[5]应用TH-AADY和糖化酶提高食醋出醋率[J].张安宁,王传荣, 夏如柏.??酿酒科技.2005(11)[6]淀粉酶和糖化酶在冷冻食品中的应用研究[J].刘爱国,陈庆森,祁兵,林桂兰.??食品科学.2004(04)[7]TH-AADY和糖化酶在食醋生产中的应用试验[J].王传荣.??中国酿造.2001(01)[8]应用糖化酶酿制干啤酒的技术研究[J].左永泉.??四川食品与发酵.1997(04)[9]糖化酶在黄酒酿造中的应用探讨[J].王卫国,张广林,曾明.??酿酒科技.1996(01)[10]王福源.现代食品发酵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