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交流稿
长青小学乔杰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交流的内容是“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教学大纲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口语交流的双向互动性,使其具有待人处世、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方面的高素质。因此,教材每单元都安排了口语交际课,但这些一单元一次的口语交际课无疑会使口语交际训练受到限制。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充分利用课文资源,适当渗透口语交际训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话题,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巧用阅读课生成话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的进行指导朗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乐说、善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的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无论什么时候,教师一定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或者双方有交流需要的话题,这样交流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上学期,我校学前班班的一名小朋友患上了白血病,学校号召为其捐款。我抓住这个契机,问学生:“你知道白血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吗?”“有什么样的症状?”“最终的结果怎样?”“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白血病的危害及临床表现说的丝毫不差。于是我话锋一转,对孩子们说:“你们知道吗?就在我们学校,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小朋友。”我把名字大大的写在了黑板上。这时班级里顿时掀起了一阵骚动。好几个孩子站起来说认识他,还有的说是他家的邻居。于是,我立刻问:“你想帮帮她吗?”“怎么帮呢”“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呢?”老师的话音刚落,学生迫不及待的回答问题,交流的愿望十分强烈,你一言我一语的尽情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于是我的目的达到了,学生也锻炼了说话。
二、语文课要创设情境,进入情景
情境性是口语交际的特点,一定的情景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口语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因此在教学中时时重视创设生活情景,取得实际的教学效果。
在平时的教学中,当学生读懂课文、领会意思后,再让他们发挥想象,续编内容。比如教学《假如》一课,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有一只马良的神笔,你要给谁画什么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想画的内容进行描述,模仿性的使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了,学生自然顺着儿歌的方式组织起自己的语言,就出现了“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我年迈的奶奶花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能够看清世间的美丽”“我要个老师画一只神奇的笔,让他不用费力的批改作业,”“我要给某某同学画一个聪明的大脑,让他不再为听不懂课而烦恼。”
教师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多种情景,开拓训练渠道,把握各种机会。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角度来讲,他们特别喜欢模仿;从学习的角度来讲,他们还处于学习的积累期间,没有太大的创造力。语言表达还比较幼稚,缺乏完整性和条理性,那就从模仿开始。有些课文的结语,言已尽而意不尽,余味无穷,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锤炼。模仿性的学习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有利的途径。如学习《画家乡》一课,让学生想一想还有谁的家乡在哪里,他画的家乡什么样?你的家乡在哪里,把他画下来,再说一说。将课文与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有话可说。
三、课外阅读增加知识储备量
口语表达能力,除了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外,还应结合日常生活开展各种活动,为口语交际的教学提供源泉。因此我要求学生每月至少阅读两本课外书,每天至少读书半小时,并且圈出好词佳句。在校内,充分利用中午的午读时间,每天中午选五名学生将前一天读的故事再读一遍,读完故事要提出两个问题,听的同学要对提出的问题做出正确回答。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听得习惯和读的能力会得到双重的提高,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为交流做足了功课。
交流日记,提高交流效率
学生每周写两篇日记,每次检查草稿,都要选三到五名学生朗读自己的日记,其他同学分别从朗读的声音、日记内容、用词、是否通顺等方面评价,评价时,要注重语言的方式,方法。也可以提出修改意见。提供了双向交流的平台。
四、营造氛围、充分交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和小伙伴、父母、老师交流时。一般都是无拘无束,畅所欲言的。在口语交际课上,老师要注意为口语交际课营造真实、具体的生活情景,巧妙地运用课件演示、语言描述、师生示范等方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之,在语文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按照小学生的特点,转变观念,改进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真正动起来、活起来,让口语交际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