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与竹谿和尚访岷山乡高良寺及金盘寺
2017-05-13 | 阅:  转:  |  分享 
  
与竹谿和尚访岷山乡高良寺及金盘寺

一僧一俗殊途会,

同上高峦赏翠微。

师礼佛尊余访古,



烟云餐罢带霖归。据庐山志载:“柴桑山西北有高良山,山在九江县治之西,株岭即由此山发脉者,秀拔为诸山最。昔有高良氏居此,故名。…”

我虽为本乡人,却不知“高良氏”之意。据德化县志记载,东晋太元五年(380年)僧慧持肇建高良寺(原址在今岷山林场五分场高良山)。中有毁圮。唐贞观间僧道性重修,香火一度甚旺,常住僧达百余人。元末兵燹。明洪武六年(1373年)僧永隆重兴,成化十年(1474年)僧圆喜、正德三年(1508年)僧明贞俱再修。

明朝著名刚直之臣林俊(1452~1527,字待用)曾任江西巡抚,有《德化高良寺》诗:

肩舆历霜雪,偶尔惬清游。

万竹深藏寺,三山近入楼。

禅心溪月晓,宦业野云秋。

坐觉前征晚,贪闲为客留。

高良寺明末厄于火。清初移于大岷山陈家垴山麓(即今岷山乡寺垅村)开基重建,计有大小殿宇、僧房48间,内供释迦牟尼和文殊、普贤菩萨及四大天王、五百罗汉等塑像。清代罗辉藻有诗曰:

西来秀色峻摩天,复岭重峦绕寺前;

半亩池涵千岫月,数椽堂纳万峰烟。

苍松未老龙鳞密,翠竹经秋凤实圆;

曾记披襟舒远眺,乘风直上紫云巅。

九江辛亥革命先贤罗大佺(1857-1923字惺予)先生有《高良寺题壁》诗

苍翠万峰间,孤云白日闲。

钟声清午梦,松韵入禅关。

瓦砾伤兴废,村墟独往还。

丹丘如可问,更欲上烟鬟。

及《入高良寺后山午餐田家口号芒鞋竹杖趁晴晖,路曲山盘入翠微。野鸟窥人浑不识,健儿门外荷锄归。?

弯弯曲曲几人家,红树依稀认落霞。蹊径就荒迎送少,芥菔葱蒜足生涯。



寺廊散落多个柱墩,形态各异,虽久经风蚀,残损严重,仍难掩当日之盛华。



“山巅之城”——陈家垴位于高良山巅,苍郁清凉,疏落有致,只有池塘中群鱼嬉戏声偶而划破山村的宁静。老人们告诉我,听祖上传,高良寺原址在村子就不远处,虽已无遗迹,但位置可寻,只是今日刚刚下过雨,泥泞难至。无奈只好告辞下山。



“云中之城”——黄家岭,从此弃车徒步上金盘寺









穿竹海,辨奇木,尝野果,听鸟鸣,沿着蜿蜒的山道攀行约一小时,终至峰顶,俯观群峰,逶迤不绝,只可惜此时已是山雨欲来,烟云浓密,如果天气晴朗,必定是气势壮阔。

右转穿过灌木小林,现简易山门,入山门豁然开朗,让人顿时明白“金盘岭”之名不虚传。这里一峰四顶,状若莲花,环护中间一洼平地,如“金盘”无异,完全是桃源之境。依北巅向南建有佛殿和僧寮,依东南巅建有观音堂,西南巅一弯半月形池塘,殿前有一深井,洁净素雅。出可俯瞰群峰,入可独啜清茗,好一个邀日月、餐烟霞之胜景。寺僧心诚自言,本住东林寺,2008年倦而入山。此处原有寺宇,当年赣北游击队在岷山一带活动,于此设县委机关,失败后被国民党焚毁,原建筑荡然无存。心诚始为茅庐,终得有缘人募化,经三番重建,得有今日之规模,虽无雕梁画栋之彩,却得参禅悟道之境。

俄而,风起云涌,趁兴载雨而归。

2017年5月12日

献花(0)
+1
(本文系柴園遊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