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从说文解字_示_部字看上古的自然崇拜
2017-05-18 | 阅:  转:  |  分享 
  
2009年2月

第26卷第1期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Feb.2009

Vol.26No.1

收稿日期:2008-10-15

作者简介:单晓琳(1982-),女,辽宁鞍山人,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从《说文解字》“示”部字看上古的自然崇拜

单晓琳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摘要】《说文解字》“示”部字反映了上古时期的祭祀文化,而它们都源于人类早期的自然崇拜。通过分析《说文解

字》“示”部字的语义,来挖掘上古文化中的自然崇拜现象。

【关键词】《说文解字》;“示”部字;祭祀;自然崇拜

【中图分类号】H0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860(2009)01-0053-04

ViewontheWorshipofNatureinAncientTimesfrom“Shi(示)”Part

inShuowenjiezi(说文解字“ExegesisofCharacters”)

SHANXiao2lin

(SchoolofLiteratureandArts,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Mianyang621010,Sichuan,China)

Abstract:“Shi”partofShuowenjiezireflectsthesacrificeforgoodsorancestorsinancienttimes,which

isderivedfromearlynatureworship.Byanalyzingthesemanticmeaningof“shi”part,thearticledis2

closedthephenomenaofnatureworshipinancientculture.

Keywords:Shuowenjiezi(说文解字“ExegesisofCharacters”);“Shi(示)”part;Sacrificeforgoods

orancestors;Natureworship

45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6卷

此外,还有祜、礼、禧、禄、等字皆表求福之意。

禳,磔禳祀,除癘殃也。禳是为了去除病痛灾

祸,割裂牲畜来攘除邪恶的祭祀。传说燧人氏为其

子女消灾除祸而作。

祓,除恶祭也。就是拂除秽恶不祥的一种祭祀。

禜,设緜蕝为營,以禳风雨、雪霜、水旱、癘疫於

日月生辰山川也。具体说先民们祈求自然神消除风

雨、雪霜、水旱、癘疫之灾。

另外,先民对四时的祭祀也更为齐备。《王制》

“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

曰烝。”郑注:“此盖夏殷之祭名。周则春曰祠,夏曰

礿。”

《说文》云:“春祭曰祠,物品少,多文辞也。”《公

羊传》曰:“春曰祠,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壁

及皮幣。”

礿,夏禘也。

《说文》对秋祭和冬祭的记载只一笔带过,但我

们可从何休的注释中得到全面的了解。何休曰:

“尝者,先辞也。秋谷成者非一,黍先熟可得荐,故

曰尝。”“烝,众也,气盛貌。冬万物毕成,所荐众多,

芬芳具备,故曰烝。”祠祭和禘祭体现了依顺阳气的

意义,尝祭和烝祭体现了依顺阴气的意义。

禘,谛祭也。《周礼》曰:“五岁一禘。”

祫,大合祭先祖亲疏远近。《周礼》曰:“三岁一

祫。”

禘祭,为五年一祭。祫祭,为三年一祭。禘祭有

三:时禘,宗庙四时祭之一,每年夏季举行。殷禘,禘

祭和祫祭的总称,宗庙五年一次的大祭。大禘,郊祭

祭天。

从中我们可看到先民们一年四季忙碌的祭祀场

面。由于生产力的局限,全年的辛苦劳作并不意味

着年终的丰收,四时的祭祀反映了先民们渴望有劳

有获,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农业在当时社会生活

中的重要地位。

上述对祭天活动的论述中,可看出这一时期的

自然崇拜特点。首先,从天神的命名上看,《说文﹒

示部》中虽八字皆言天神,但写法和从侧重点各有

不同,在先民的意识中,天神应“各尽其责”。其次,

从崇拜对象上看,或言天或言社稷宗庙,皆与人们生

活密切相关,表达出先民们在内心信仰领域里对情

感的强烈追求。再次,祭祀活动展现了先民们丰富

的精神世界,儒家认为人理智生活的同时更需要多

种情感的滋养和抚慰,先民们的祭祀之礼恰当地处

理了理智和情感的关系。

二、对地衹的崇拜

《说文》中表地神共2字:衹、社。

衹,地衹提出万物者,从示从氏。《说文义证》:

《韵会》引徐锴本作地神。

社,地主也。《五经异义﹒今孝经》曰:“社者地

之主,土地广博,不可偏敬,封五土以为社……。”

《郊特牲》郑玄注:“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谓

五土。”社者,祭五土之总神也。古人认为土地能生

长万物是一种巨大的自然力,社为土地之主,不可偏

敬。《说文》:“《春秋》称公社,今人谓为社公”。土

地拥有萌生万物的神奇力量,人类对土地的敬畏之

情愈加浓烈。

衹、社皆言地神,但所表范围不同。衹,万物之

源。社,山川丘泽的最高统治者。说明人类的思维

也在逐渐的发展。先民将土地命名为神,因为他们

感受到了土地的神奇力量。《郊特牲》:“地载万物,

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

先民们对土地的崇拜十分普遍和虔诚,这是人类早

期母系社会文化的体现。

人类在尊敬土地的同时,又怀有畏惧的心理。

这主要体现在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上,先民们无法解

释自然现象,就想象冥冥之中正襟危坐一个至高无

上的神灵,他是自然界的统治者,主宰着人间万物。

敬畏便会祭拜。《祭法》曰:“瘗埋于泰折。”就是在

泰折上掩埋(牲和束帛)用以祭地。《说文》示部字

可以帮我们再现祭地的场面。

祼,是一种复杂的祭地仪式。《礼记》记载周人

喜欢香气,用香气浓郁的香草调和鬯酒,祭祀者先将

此酒献给尸,然后灌于地,酒和香气通达于地,表明

地神接受了祭祀。这是先民们寻求自我安慰的一种

祭祀方式。

礻比,以豚祠司命也。《祭法》注曰:“司命小神,

居之人间,可察小过。作谴告者。主督察三命。今

时民家或春秋祀司命。”豚,乃猪也。猪是上古时期

家庭的重要财产,以猪祭神是对神灵的最好供奉。

祳,社肉。盛之以蜃,故为之祳,天子所以亲遗同姓。

蜃是上古时期一种盛放祭品的容器,它原本是生活

55第1期单晓琳从《说文解字》“示”部字看上古的自然崇拜

以致齊者也。七日为戒,三日齋是。”齋,是祭祀前

的准备,先人祭祀前整洁身心,净身洁食,以示庄敬。

禋,洁祀也。《释诂》曰:“禋,祭也。”孙炎曰:

“洁敬之祭也。”另一义为,心甘情愿将祭品供奉给

神灵享用。此两项意义虽有差别,但都体现先民们

祭祀时的挚诚之心。

禛,以真受福也。从中可以看出,要想得到福

气,首先做到内心真诚,只有这样神灵才会感知,降

福于人。

祗,敬也。

《祭统》曰:“凡天之所生,地之所长,苟可以荐

者,莫不咸在,示尽物也。外则尽物,内则尽志,此祭

之心也。”也就是说,凡是天地之间生长的,只要是

可以进献的,都为祭祀之物,以示用尽物品来祭祀。

外表上看是用尽一切物品,内心是要用尽一切诚意,

这才是祭祀所应有的心理。

从祭地的活动中,可看出当时自然崇拜方式的

特点。首先,从祭祀物品上看,先民们可谓是煞费苦

心,用尽当时之极品。其次,从祭祀心态看,先民们

认为祭祀是对神灵表达崇敬之意和感恩之情的最好

方式。从这一认识上看,早期的万物有灵观已上升

到伦理层面。先民们祭祀活动中“信则灵”的观念,

已经带有鲜明的巫术色彩。再次,先民祭祀活动都

是在“感恩”基础上进行,饮水思源,这不是单纯的

“奉献-索取”关系,更重要的是,在先民的意识中,

人与神的沟通可以使心灵得到更大的慰藉和满足。

综上所述,《说文解字》“示”部字展示了中国古

代具有民族风格的文化图景。自然崇拜作为一种文

化形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在表现

人类追求“平安”、“康泰”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浪漫

的神话色彩。自然崇拜是我国早期精神文化的主流

部分,也是早期人类的精神支柱。今天,民间仍然保

留着初春祭日、中秋祭月等上古时期的文化习俗。

我们不能因为尖端科学的发展而简单的把这些现象

斥之为“封建迷信”,而它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延

续。通过《说文》示部字对这一文化现象的研究,为

我们更好地了解上古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注释

①左安民.细说汉字[M].九州出版社,2005:347.

(下转第75页)

65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6卷

五、结语

景点公示语的语言既能反映信息发出者的身

份、态度、意图与期望,也能反映出信息接受者的身

份特征。译者在处理单一功能的信息型公示语文本

时,传达其信息内容是主要任务,传意翻译为主要策

略。而在翻译呼吁型或者复合型功能的公示语文本

时,文内、外因素如原文本的词汇、句法、形式和内

容、文本所遵循的文本体裁规约、信息发送者的意

图、翻译的目的、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原语和译语

文本规约差异等,都有可能成为影响翻译策略的因

素。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旅游景点

文本翻译的目的、文本内、外因素以及文本类型,采

纳灵活的翻译策略,而不是不顾译文要实现的交际

功能,一味地采取传统的“对等式”全译策略。

注释

①文中的文本概念是使用韩礼德和哈桑的文本观点,

“TEXT在语言学中用来指任何长度的、意思完整的、口

头的或书面的”、“在某个语境中起作用的语言”[6]。本

项研究中“语篇”或“文本”同指使用中的景点公示语。

②莱斯和纽马克的翻译类型学之异同,参见文献[3][7]

[8][9]。本文探讨的是实用文体的翻译,因此,主要参

照莱斯的翻译类型学。

③黄忠廉教授的全译和变译的具体内涵,参见文献[10]。

④诺德的原文本内、外因素的具体所指,参见文献[11]。

参考文献

[1]Munday,Jeremy.IntroducingTranslationStudies:Theo2

riesandApplications[M].LondonandNewYork:

Routledge,2001:74.

[2]Shuttleworth,M.,M.Cowie.DictionaryofTranslation

Studies[Z].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2

cationPress,2004:79.

[3]Reiss,Katharina.TranslationCriticism,thePotentials

andLimitations[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2

guageEducationPress,2004:30.

[4]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asaPurposefulActivity:

FuctionalishApproachesExplained[M].Shanghai:

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53.

[5]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

出版公司,2004:109-119.

[6]张美芳.澳门公共牌示语言及其翻译研究[J].上海翻

译,2006,(1):29.

[7]Newmark,Peter.ATextbookofTranslation[M].Shang2

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4:

39-44.

[8]朱志瑜.类型与策略:功能主义的翻译类型学[J].中

国翻译,2004,(3).

[9]朱志瑜.纽马克的翻译类型学[J].外国语,2006,

(6).

[10]黄忠廉.变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

司,2002:96.

[11]Nord,Christiane.TextAnalysisinTranslation:Theory,

Methodology,andDidacticApplicationofaModelfor

Translation-OrientedTextAnalysis[M].TheNether2

lands:Rodopi,1991:35-130.

(上接第56页)

②③傅亚庶.中国上古祭祀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2,34.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6.

[3]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4]钟发远.说文解字·示部字语义考察[J].宜宾学院学

报,2005,(3).

57第1期熊婷婷旅游景点公示语的文本类型及其英译研究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