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莲花尊的比较研究 三
2017-05-24 | 阅:  转:  |  分享 
  
莲花尊的比较研究()

欧阳希君

关于名称,尊:“高体的大型或中型的容酒器。金文中称礼器为尊彝,尊象双手奉酉形,彝象双手献沥血的鸡,乃所以尊酒奉鸡牲祭祀之意。尊彝是祭祀的礼器之共名,是指一组祭器,而不是指某种礼器的专名……凡酒器、食器,金文中泛称为尊彝……现在所称的尊,约定俗成,乃沿用宋人的定名。”[54]清代陶瓷器中,一般口小腹大的称瓶,口与腹大小相近的称为尊。《周礼·春官·司尊彝》有六尊六彝:献(牺)尊、象尊、著尊、壶尊、大尊、山尊。裸礼用六彝,朝践再献用六尊。因此,莲花尊即是指一种敞口高大的壶,因纹饰主要为莲花,故称莲花尊,是一种大中型盛酒器。29某拍卖会中“北朝青瓷莲花尊”

刘毅先生早年将莲花尊分为三式。笔者据最新资料,按时代先后及造型、纹饰,分为九种类式。30“宋青釉仰覆莲花尊”

第一类:为早期作品,为刻划花、浮雕莲瓣作品,部分有堆贴纹饰。如南京宋家埂、对门山2件莲花尊及武汉刘觊南齐永明三年(485年)墓1件可归为第一类。31“隋褐釉莲花尊”

第二类:以浮雕覆莲瓣为主题,加饰刻花和贴花。仅见武昌区(现江夏区)关山何家垅南朝墓莲花尊。32“隋褐釉莲花尊”

第三类:以堆贴仰覆莲加浮雕覆莲为主,部分加刻划花纹。如景县封氏墓群4件、南京灵山大墓2件及传说上蔡县出土的1件。

33唐“三彩莲花尊”

第四类:以堆贴仰覆莲加浮雕覆莲为主,加饰凹印花纹。武昌县钵盂山南朝墓出土1件。34隋青釉莲瓣盘口尊

第五类:以堆贴团纹为主,两层高浮雕覆莲已不太明显,实圈足。河南鹤壁二矿俱乐部东出土1件。35隋青釉莲花壶

第六类:满贴覆莲、宝相和圆片菊花等纹饰。如寿阳县贾庄河清元年(562年)库逖迴洛墓出土7件。36南京博物院藏南朝青瓷六系莲花盖罐

第七类:圆球腹,喇叭口、足,以腹部堆贴团龙纹、铺首衔环为主题,覆莲瓣退居次要位置。如太原郝家乡王家峰村北齐武平二年(571年)徐显秀墓出土1件。37南朝青瓷莲瓣纹盖罐

第八类:腹中部不见浮雕覆莲,莲花等纹饰均为堆贴。如美国堪萨斯市尼尔逊美术馆1件、英国牛津阿胥莫连博物馆1件及淄博市和庄村北朝晚期墓1件、太原西南郊沙沟村隋开皇十七年(597年)斛律徹墓2件,共5件。38南朝青瓷莲瓣纹罐

第九类:属孤例,如镇江市博物馆藏青瓷镂空有胆莲花尊。39平邑县文化馆藏隋青釉莲瓣纹罐

早期莲花尊一般以莲花和忍冬为主题纹饰,图案简单疏朗而端庄。中期莲花尊主题纹饰莲花,高浮雕技法精湛,辅以菩提叶、宝相花、佛象、飞天、团龙等纹样,构图层次分明,繁而不乱,是莲花尊发展的最高峰。晚期莲花尊,莲花已不是唯一主题,前期饰于颈部的菩提叶、宝相花、流苏等纹饰也饰于主要部位,共同成为主题纹饰,这时高浮雕几不见,以堆贴纹饰为主,纹样细密而呆板[55]。40“南朝青瓷莲花尊”

三、装饰莲花的其他“类莲花尊器”

与莲花尊器形、纹饰方面较类似的有莲花盘壶,也称莲瓣盘口尊。也见一种覆莲带系罐纹饰与莲花尊主题纹饰腹部的浮雕覆莲如出一辙,器盖也别无二致。41茹茹公主墓出土的青瓷覆莲罐

瑞昌市博物馆藏隋青釉莲瓣盘口尊(图34)[56],1980年江西瑞昌市大屋周村出土,高33.5㎝,深盘口,束颈,溜肩,斜腹,平底外撇,颈饰凸棱二道,肩有六个单、双相间圆形系,腹雕凸雕莲瓣一周,上下各刻莲瓣纹一周,施青釉呈淡黄色。42百济遗迹出土青瓷莲花尊残片

隋青釉莲花壶(图35)[57],合肥市白水坝出土,高40㎝,盘口,长颈,腹外鼓,胫部收敛,底外侈呈喇叭形,平底,肩部附对称四复系,胎骨厚重,敷化妆土,施青釉至腹下部,釉色青中泛白,近底处局部粘釉。从上至腹,用隋代流行的戳记印花工艺饰五层纹样,颈、肩部为朵花与叶纹相间排列组成的两层带状纹;腹部为两层变体莲瓣纹夹一层忍冬纹。43“北齐青釉莲花纹”残瓷片

南京博物院藏南朝青瓷六系莲花盖罐(图36)[58],1965年江苏句容张庙西斛村南朝墓出土,通高24.3、口径11、底径11.1㎝,盖呈伞状,顶有莲瓣方钮,肩贴桥形六系,腹凸雕覆莲。胎土白凈,施青釉开片,见釉泪。44隋八系贴塑青瓷罐

南朝青瓷莲瓣纹盖罐(图37)[59],1994年江苏泰州西郊出土,通高28、口径15.5、腹径28、底径16㎝,。伞形盖,顶钮为四方形,盖面凸雕双层覆莲,矮直口,球腹,平底,肩饰二周凹弦纹,有六个单、双相间桥形系,上腹饰重瓣覆莲,中部阴刻缠枝卷草纹一周,下腹饰单瓣仰莲纹。胎质疏松米灰色,施花妆土,内外满青釉、开小细片。此外,南京象山M2南朝墓也出土了与此类似的四系莲瓣纹盖罐[60]。45故宫博物院藏隋青釉贴花四系罐

南朝青瓷莲瓣纹罐(图38)[61],1975年福建福州洪塘金鸡山M1墓出土,高9.8、口径5.4、腹径10、底径5㎝,直口,矮领,桥形系,四系之间有弦纹二道,腹饰浮雕覆莲瓣,施透明青釉,开细片,有剥落。

平邑县文化馆藏隋青釉莲瓣纹罐(图39)[62],山东平邑县翟家乡于村出土,高25.9、口径13、足径11.1㎝,口微侈,矮颈耸肩,深腹凸鼓,实足,肩设4对环形系,系间贴宝相花饰,腹上部为覆莲纹,每瓣内凹印有花形垂饰,瓣尖浮雕有积釉。胎质灰白,较细,施青釉,下腹及足无釉。

另见报刊[63]曰:“在约6米深的文化层中出土了大量青瓷器物和匣钵……器形有40多种,较多的有……莲花尊”。不知该“莲花尊”是否为真正的莲花尊?后在《湖南考古漫步》[64]得见彩图,亦被名命为“南朝青瓷莲花尊”(图40)。实为“覆莲罐”。可见莲花尊命名较混乱。如早期将一种带覆莲纹的六系盘口壶也当成莲花尊[65],宿白先生对武汉莲花尊的演化排序亦将之排在序第1,近年韦正先生还将武昌526号墓“莲花尊”(即带覆莲纹的六系盘口壶)排序第2[66],都将之视为莲花尊。而有些莲花尊又被称为“莲花壶”。

这类覆莲瓣翘出的莲花罐(部分有盖,有青瓷,亦有低温釉陶)北朝墓出土亦不少,如纪年墓:东魏武定八年(550年)磁县茹茹公主墓[67]、北齐天统二年(566年)平山崔昂墓[68]、武平六年(575年)安阳范粹墓[69]、武平七年(576年)濮阳李云墓[70]等均见出土。覆莲罐南北朝均见,北朝的稍晚受南方瓷器装饰影响而来,与南方覆莲罐一样,分有盖与无盖两种。从肩至中腹浮雕翘尖的双层覆莲瓣,南方的一般施釉至下腹而不及底,北方则多数覆莲瓣以下无釉。南北方制品的主要区别在系的形制上,南方一般为桥形系,北方则方系、圆系、双附系兼而有之。南方桥形系轮廓为一桥形,系中间的孔较大,北方的方形系外廓为一扁方形中间镂一较小的圆孔[71]。也见书籍[72]中,将一种凸雕高足莲辦炉称为“莲花尊”,也见将莲花罐或尊称“莲花壶”[73]。





















1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