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文房用具——陶瓷笔掭
2017-05-24 | 阅:  转:  |  分享 
  
PAGE

PAGE1

文房用具——陶瓷笔掭
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为下笔行文描画之前用以掭墨吮毫之具,以避免一笔之间发生墨色浓淡不均的现象。
伺候笔的文玩很多,诸如笔筒、笔海、笔格、笔洗、笔挂、笔屏、笔船、笔插、笔帘、笔盒,以及笔觇与笔掭。这些用具各司其职,又都成为文房中既实用又能摩挲的东西,故被视为文房珍玩。有人将笔觇与笔掭列为两种文具,其实它们是同一种器具,有着同样的功能,都是文人书写绘画时,用来掭试毛笔的用具。另外,这种文玩还可称“笔舐”。
可以说自从诞生了毛笔后,就出现了舐笔的需要,舐笔可在砚上,也可在纸绢上,作为一个单独的舐笔工具,且具有文玩含义的舐笔文具,大约在宋代,现存有南宋哥窑荷叶形笔觇。“笔觇”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明后期文房清玩的风气愈渐兴盛,其间文人竞相编书立作,论述文房器物,经典文著有《长物志》与《考余事》。前者为文震亨所著,文氏字启美,号木鸡生,长洲(今苏州)人,其生于簪缨世族,家学渊源,“明四家”中的文徵明即为其曾祖,祖父文彭、叔祖父文嘉、文台和父亲文元发均为书画名家。文震亨在《长物志》卷七“器具”中有“笔觇”条目,文云:“笔觇,定窑、龙泉小浅碟俱佳,水晶、琉璃诸式,俱不雅,有玉碾片叶为之者,尤俗。”从文述中,可知当时的笔觇是种小浅碟,片叶造型,材质有陶瓷、水晶、琉璃与玉石。《考余事》为屠隆编者,他在文房器具中,一共列举了45种,笔觇排在第八位,可见笔觇在当时文人心目中的地位。成书于明初的曹昭《格古要论》中,并无笔觇一词,由此可判断,“笔觇”的名称发端于明后期。那么,为何有“笔觇”这么个名称呢?原来这是文人的雅气所致。觇,系看、窥看之意,《淮南子·真训》:“其兄掩户而入觇之。”创造一个精致的东西让毛笔窥看,这便成了笔觇。依据文氏《长物志》的描绘以及实物遗存,可以断定,笔觇是片叶造型的好看的浅碟,以陶瓷居多。
笔觇到了清代,发生了材质与造型上的变化。材质由陶瓷、玉石类,改变成更具有应用功能的砚石,尤其追求石中名品,如端石中的鱼脑冻、蕉叶白、天青,歙石中的罗纹、眉子、金星等。所以它们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常常要胜过实用价值。笔觇的造型也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的花色浅碟状,演变成不事雕琢,打磨细腻的砚式素面状。它又可分为两大类,其一为做工厚重、古朴的几何形状,以长方形居多,亦有花状与祥云形等,均为光滑素面,最多在石边略加边款刻字,故又有“砚砖”之名。其二,取天然仔料磨平而为之,留有天然的皮色,纯朴而古雅,又可称“仔砚”。至此,笔觇名称也变成“笔掭”了。

清乾隆时期黄釉描金秋叶形笔掭
笔掭叶形,通体施黄釉,釉面莹亮,釉色黄中泛红,叶缘红色愈深。器面的叶脉描画清晰并以描金装饰,器底亦雕出叶背脉络,全器宛如叠置的大小两片秋风中飘落的红叶。此器取秋叶的自然形态,以合于笔掭之用。濡笔之际,当令人有岁月如流、时不待我之感念。

御用汝瓷笔掭珍品
该笔掭笔掭:口径13、足径13、高3.8厘米。整体作花瓣状,敞口、平沿、斜壁、浅盘、平底、下为空足;造型讲究,工艺精细,花瓣组合,构思巧妙,既是一件工艺精湛的文房实用品,又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为目前所见传世汝窑御用器中之孤品;全施满釉,支钉烧制,底有五个粒状支钉痕,釉层细润,开片密布,釉色粉青。根据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标本及传世汝瓷御用品的釉色来看,色调极其丰富,主要计有天青、粉青、天蓝、月白、豆青、葱翠青等,而汝瓷釉色又有“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之称。这件完整的粉青釉之笔掭釉色纯正,品相极佳,为汝窑之传世珍品,实属稀有难得。

清末青花鱼乡笔掭

清早中期粉彩花卉海棠形笔掭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