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婴戏图古瓷—— 清光绪时期 |
|
|
PAGE
PAGE5
婴戏图古瓷——清光绪时期 婴戏图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国瓷器上装饰纹样之一,较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的釉下彩绘瓷上,宋、金时期的定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磁州窑等瓷器上有刻划、印花、绘画等技法装饰的婴戏纹。明代正德、嘉靖时期最为风行,清代也较为常见。 婴戏图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以放风筝、婴戏莲、放花炮等多见,小童天真烂漫,姿态各异,稚趣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洋溢着自然活泼的情趣,欢愉之态跃然而出,通过对孩童嬉戏场面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人们祈盼多子多福的美好意愿。
HYPERLINK"http://jipin.kaixin001.com/p/1420887297388896?_sfrom=right_belong"\l"#"\o"查看大图" 清光绪·青花婴戏图碗 高7.4cm,口径15.5cm,足径5.8cm碗撇口,弧腹,圈足。外壁以青花装饰,发色灰蓝,口沿和足墙各有青花双环线一周。外壁绘两组婴戏图,婴孩或穿肚兜,或穿宽衣肥裤,嬉戏玩耍,天真可爱。两组图间以树木、山石、花卉相隔。外底有青花“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以儿童游戏为装饰题材称为婴戏图,是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之一。婴戏图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瓷器。清代瓷器上出现婴戏图,缘于康熙朝社会生活稳定、人口增长较快。在那种大背景下,婴戏图成为习见的艺术画面,并使宫廷艺术品受到影响。同治、光绪时期婴戏图也多见。 HYPERLINK"http://jipin.kaixin001.com/p/1420887297388896?_sfrom=right_belong"\l"#"\o"查看大图" 清光绪·青花婴戏图碗 高7.4cm,口径15.5cm,足径5.8cm碗撇口,弧腹,圈足。外壁以青花装饰,发色灰蓝,口沿和足墙各有青花双环线一周。外壁绘两组婴戏图,婴孩或穿肚兜,或穿宽衣肥裤,嬉戏玩耍,天真可爱。两组图间以树木、山石、花卉相隔。外底有青花“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以儿童游戏为装饰题材称为婴戏图,是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之一。婴戏图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瓷器。清代瓷器上出现婴戏图,缘于康熙朝社会生活稳定、人口增长较快。在那种大背景下,婴戏图成为习见的艺术画面,并使宫廷艺术品受到影响。同治、光绪时期婴戏图也多见。
青花婴戏图碗
青花婴戏图碗底部 青花婴戏图碗,清光绪,高7.4cm,口径15.5cm,足径5.8cm。 碗撇口,弧腹,圈足。外壁以青花装饰,发色灰蓝,口沿和足墙各有青花双环线一周。外壁绘两组婴戏图,婴孩或穿肚兜,或穿宽衣肥裤,嬉戏玩耍,天真可爱。两组图间以树木、山石、花卉相隔。外底有青花“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 以儿童游戏为装饰题材称为婴戏图,是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之一。婴戏图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瓷器。清代瓷器上出现婴戏图,缘于康熙朝社会生活稳定、人口增长较快。在那种大背景下,婴戏图成为习见的艺术画面,并使宫廷艺术品受到影响。同治、光绪时期婴戏图也多见。
清光绪·青花婴戏图鼻烟壶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