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中华瓷纹饰—— 忍冬纹
2017-05-26 | 阅:  转:  |  分享 
  
PAGE

PAGE1

中华瓷纹饰——忍冬纹

斗彩忍冬纹碗
忍冬纹简介:
陶瓷器装饰纹饰之一,为最早出现的缠枝纹,枝叶蔓卷,相缠成带状。始见于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器上,隋、唐两代盛行。一般与莲瓣纹组合,成为佛教艺术装饰题材之一。后人将忍冬纹归于卷草纹范畴。

清宣统·青花忍冬纹盘


青釉印花带盖唾壶
青釉印花带盖唾壶,通高14.2cm,口径8.4cm,足径10.6cm。
壶盘口外撇,短颈,溜肩,半腹下垂,腹下略收,宽圈足。盖卧槽,钮如蜡扦状。通身施淡青色玻璃质透明釉,施釉不及底,近足处露灰白色胎骨。肩部暗刻三角纹边饰一周,腹印团花、树叶及忍冬纹一周。
隋代青瓷继承南北朝青瓷的优良传统,釉色青绿而透明,釉面有细碎的片纹,玻璃质感极强。此唾壶造型敦厚,青釉明亮,所用印花技法为戳印,花纹简洁浅显而疏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铅褐釉印花人物纹扁瓶
铅褐釉印花人物纹扁瓶,北朝,高12.2cm,口径3.1cm,足径4.9cm。
瓶呈扁圆形,上窄下宽,略似杏核。敞口,短颈,假圈足。通体施褐绿色低温铅釉,釉层光亮。肩部对称置圆形鼻纽,以便穿绳携带。颈与肩相接部分有一周联珠纹。腹部两面均模印5人一组的胡腾乐舞图案。中央一人于莲座上翩翩起舞,右二人一吹奏横笛,一人打拍。左二人,一执琵琶弹奏,一人双手击钹。五人均深目高鼻,身穿窄袖长衫,腰间系带,脚蹬长靴,是当时西域人的形象。
北朝时我国与中亚、西域诸国往来较多,关系比较密切,因此,西域的一些装饰图案如联珠纹、忍冬纹等就出现在瓷器上,成为一种常见的纹饰,西域人物也成为瓷器的装饰题材,这些都反映了当时我国中原地区和西域少数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历史背景。此瓶人物形象生动逼真,为研究当时我国的乐舞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这件褐绿釉印花人物纹扁瓶的形制、纹饰与1971年河南安阳洪河屯北齐骠骑大将军范粹墓出土的几件黄釉印花人物纹扁瓶相似。另外,河北邢窑北朝遗址也出土过这种产品。
该瓶上的褐绿釉是以适量的氧化铁为着色剂、以氧化铅作助熔剂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低温釉,故亦称铅褐绿釉。

青釉刻花单柄壶,高21.3cm,口径11cm,足径12.4cm。
壶口折沿,短颈,圆腹,平底。肩部两侧置对称双条形系,另一侧有管状短流,与流相对的一侧为一单柄,柄尖高起微向外卷。壶体饱满、浑圆。胎体厚重,呈灰白色。内外均施青釉,釉色青绿,釉厚处透明,玻璃质感强。
此壶纹饰共有3组,肩部及腹下刻仰覆莲瓣各一周,两层莲瓣间,刻忍冬纹,每层纹饰之间隔以弦纹。纹饰层次清晰,线条简洁、明快、流畅。
此壶的造型袭西晋时壶的式样,并有较大改进,增强了装饰效果,提高了实用价值,是研究壶形演变的重要文物,堪称南朝青瓷的代表作品。

青花折枝月季纹碗

青花折枝月季纹碗碗心
青花折枝月季纹碗,明永乐,高5.9cm,口径11.1cm,足径4.6cm。清宫旧藏。
碗撇口,弧壁,圈足。通体青花纹饰。碗心双圈内饰勾莲纹,里口沿饰忍冬纹,外壁饰折枝山茶花纹。纹饰简洁、清新而明快。
撰稿人:徐巍

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

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盖面
HYPERLINK"http://cq.okcang.cn/?tag=5&wd=%E9%9D%92%E8%8A%B1&type=cy"\t"_blank"青花HYPERLINK"http://cq.okcang.cn/?tag=5&wd=%E6%8A%98%E6%9E%9D%E7%BA%B9&type=ws"\t"_blank"折枝瑞果纹梅瓶,明永乐,通高35.5cm,口径6.5cm,足径14cm。
瓶小口卷唇,短颈,丰肩,敛腹。瓶盖上有宝珠钮。通体青花纹饰,肩饰仰覆如意云头纹,如意头内饰折枝花纹,腹饰折枝果纹,近足处饰变形上仰莲瓣纹和忍冬纹。盖面饰下垂蕉叶纹,盖壁饰花叶纹。
在中国梅瓶从宋代直到18世纪都很流行。梅瓶短颈小口,形体修长,颇似栏杆。梅瓶用来插花,但许多较早时期的梅瓶都带有一个截头圆锥体形状的盖,这说明梅瓶原是装盛液体的容器,而后来其主要用途则是作为装饰品和陈设用器,它的实用功能反而退居其次了。此器纹饰精细,布局疏朗,体现出永乐瓷器隽永的风格。

仿宣德HYPERLINK"http://cq.okcang.cn/?tag=5&wd=%E9%9D%92%E8%8A%B1&type=cy"\t"_blank"青花三果纹HYPERLINK"http://cq.okcang.cn/?tag=5&wd=%E6%89%A7%E5%A3%B6&type=qx"\t"_blank"执壶,清乾隆,高25.5cm,口径4cm,足径10.3cm。
壶体呈玉壶春瓶式,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壶体两侧分置弯流、曲柄,颈、流间有云板相连。盖及柄各置一圆系,以便系绳相连。通体以青花为饰,颈部绘HYPERLINK"http://cq.okcang.cn/?tag=5&wd=%E8%95%89%E5%8F%B6%E7%BA%B9&type=ws"\t"_blank"蕉叶纹,下饰HYPERLINK"http://cq.okcang.cn/?tag=5&wd=%E7%BC%A0%E6%9E%9D%E8%8E%B2%E7%BA%B9&type=ws"\t"_blank"缠枝莲花,腹部两面有菱形开光,一面开光内绘折枝桃,一面开光内绘枇杷果,开光间饰缠枝花,近足处绘莲瓣纹,流、足墙饰HYPERLINK"http://cq.okcang.cn/?tag=5&wd=%E5%BF%8D%E5%86%AC%E7%BA%B9&type=ws"\t"_blank"忍冬纹,柄绘朵花纹。底白釉微泛青色,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玉壶春式执壶在元代至明初的南方窑场较为流行,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传统的造型,明永乐、宣德时期的执壶最为优美,清代各朝均有仿制。此壶壶体及纹饰均仿明宣德青花三果执壶,较宣德执壶造型略显生硬,胎质更加细腻洁白,纹饰描绘过于精细,一丝不苟,不如宣德纹样自然生动。青花呈色艳丽,色浓处也有密集的小蓝黑点,为人工点染所致,带有鲜明的清乾隆朝青花器特征。

HYPERLINK"http://cq.okcang.cn/?tag=5&wd=%E5%AE%9A%E7%AA%91&type=yk"\t"_blank"定窑皇统元年HYPERLINK"http://cq.okcang.cn/?tag=5&wd=%E5%89%94%E8%8A%B1&type=zs"\t"_blank"剔花枕,长23.2厘米、宽19.7厘米、高13.1厘米
此枕面呈椭圆形,内腔中空,白釉作地,枕面和枕壁雕刻忍冬花。
在金统治区域内的窑址中,白釉、黑釉、白釉黑花、酱色釉、黄绿釉瓷器多有出土。刻花、印花是北宋北方瓷窑常用的装饰方法。这件瓷枕无论是烧造技术,还是装饰工艺都直接继承北宋。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