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
1
1
1
2004年第22卷第8期四川中医
Vol22,No8,2004JournalofSichua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1
●百家精萃●
1
北京名医孔伯华先生运用桑寄生特色探析
1
杨利侠朱西杰
宁夏医学院中医系(银川750004)
提要:本文对北京名医孔伯华在临床运用桑寄生的经验进行初步探析,充分认识了桑寄生的
临床价值。
关键词:桑寄生名医经验孔伯华
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Chinensis(DC)孔老治疗中风,效果卓著。他认为:“中风发病颇急,
Danser的干燥带叶茎枝。性味苦、甘、平,入归肝肾经,盖早有前因,致口眼斜??,皆乃其果。前贤论之甚详,
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之功效,主治风湿痹尤以朱丹溪氏火气痰郁之说立论更当。闭者宜开,此病宜
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开者最多,宜于固气以回阳救逆而欲脱者甚鲜。”因此常用
安、高血压等症。现代医家对本品认识不足,临床应用局桑寄生为主,豁痰开窍,通络涤痰,少者15~18g,多者
限。近日研读《孔伯华医籍》[1]一书,书中用桑寄生的方剂用至30g,且配伍天竺黄、蝉衣、竹茹、莲子心等,大多
多达246方,其中治疗内科病24种,治疗儿科病5种,治一、二剂取效,迅速改善中风症状。如阴分大伤,经络失
疗妇科病12种,治疗外科病12例。孔老对桑寄生临床应养,四肢抽搐不安,或肝、胆、胃三经湿邪盛,筋络失养,
用广泛,用量独特,配伍精当,并且有些用法开辟了桑寄用桑寄生清平抑化、柔肝豁痰,加磁朱丸最为适宜。
生临床新用之先河,使本人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4治心病,用之镇静而安神
1疗外感,用之抗病毒孔老认为神志病及心悸患者,多属情志郁结,痰湿壅
孔老用桑寄生治疗成人温热病伏暑内发,发热口渴,滞,肝胆郁热,邪扰心神,以致患者烦躁不安,夜不能寐,
或温邪深陷,闭热于中,神昏不语;外邪渐致邪陷阴分,甚者痰迷心窍渐致神迷、多梦、失眠;或者脾湿较盛,心
日晡潮热;小儿外感和痘疹等症。不论年龄大小,皆用肝为热所扰,患者心跳作悸,孔老多用桑寄生清化解郁,
[2]
15g~30g,并与石膏、鲜芦根、鲜茅根、薄荷相伍,清疏兼涤痰涎,通灵醒神。这种作用亦被现代研究所证实,
芳解,化湿开窍,以解肌表湿热之邪。孔老之所以将桑寄如给小鼠腹腔注射柿寄生酊剂2g/kg能抑制由咖啡因所引
生用于治疗外感之剂中,这与本品具有抗病毒的作用有关。起的运动性兴奋和延长五甲烯四氮唑引起的小鼠死亡时间;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2],桑寄生煎剂在体外(猴肾单层上皮并初步试验,在正常搏动和颤动的离体豚鼠心脏标本上,
细胞组织培养)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其它肠道病毒(E桑寄生有舒张冠状血管的作用,并能抗脑垂体后叶素,对
cHO69,CoxsackieA9、B4、B5型病毒)有显著的抑制作心肌收缩力则先抑制后增加,提高心肌张力,并能增加冠
用。用本品治疗外感亦属孔老首创。脉血流量,使心率减慢。因此桑寄生具有镇静、强心、安
2治眩晕,用之既降压又利尿神的作用。
孔老治疗眩晕共70方,其中44方用到桑寄生,占5疗风湿,用之强筋壮骨去痹痛
628%。孔老认为眩晕多由恣食肥甘厚味,或郁怒过劳,孔老治疗痹证共载有48方,其中46方中用到桑寄生,
饮食不节,致伤脾胃,中气反虚,脾为湿困,聚湿成痰,占956%。痹证的病因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古方多以寒湿
蒙蔽清窍而发。中医辨证多为肝家气郁、痰热上犯,治以论治,且多杂用风药。而孔老的病案中疗湿热痹证的方药
桑寄生为主,平降气血,豁痰熄风,渗化湿浊,一举而三尤多,方中用桑寄生15~24g,清通渗湿,清透达络,补
得,这也与现代医学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方法相吻合,一肝强筋,且配以石膏、知母清热之品可迅速止痹痛。可见
方面降压,一方面利尿,达到平稳血压,避免复发的目的。桑寄生不失为抗风湿的良药。
这种作用亦被现代药理研究所证实[2]:以新鲜桑寄生叶的6用之止疼痛,发古人之所未发
醇提取物(同时转溶于生理盐水中),按1ml/kg(含生药古医籍中记载桑寄生有止痛之效,如《本经》中记载
083g)给麻醉兔、犬静脉注射,血压明显下降;或以茎、“主腰痛”;《滇南本草》中载“治筋骨疼痛”;《本草纲目》
叶的浸剂同样有降压作用;同时用麻醉犬以桑寄生甙中载其治“腹内坚痛”。孔老在治疗杂病中,也用本品止
05mg/kg静脉注射,可以引起利尿作用,若增加剂量,作痛,且应用范围甚广。如头痛,孔老认为头为诸阳之会,
用更显著。又为清阳之府,外邪入侵或湿痰上犯,均可阻遏清阳之气,
3治中风,用之开闭且通络经脉不通而致头痛,用桑寄生清柔渗湿,即可止痛。胁痛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11
11
四川中医2004年第22卷第8期
2JournalofSichua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Vol22,No8,2004
李明富教授治疗冠心病经验纂要
李胜涛1韩震2
1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提要:李明富教授从医四十余年,对活血化瘀治则的研究尤为深入,建树颇丰。本文介绍李
老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冠心病老中医经验李明富
成都中医药大学李明富教授从事中医内科学临床、教脏腑内虚的基础上,可使阴阳气血津液失调,变生气滞、
学、科研工作40余年,在中医内科疾病的临床诊疗方面积血瘀、痰浊等内生邪实,痰瘀阻闭,心脉不通,复加劳累、
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对活血化瘀治则在中医内科疾病情绪、受寒、饱食等诱因发为心痛。内生邪实进一步加剧
中的运用方面更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师从李老师,受益脏腑阴阳气血的紊乱,耗伤正气,可使心痛的病情继续发
匪浅,兹将老师论治胸痹心痛的经验简述于下。展,则:(1)瘀血闭阻心脉,心胸猝然大痛而成为真心痛
1病因病机:强调本虚标实贯穿始终(类似心肌梗死);(2)心气不足,心阳阻遏,鼓动无力,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胸痛”、“心痛”、“厥心则致心动悸、脉结代,或脉迟(类属心律不齐);(3)心肾
痛”、“真心痛”等病的范畴,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阳衰,水邪泛滥,凌心射肺,则致咳喘、水肿(类似心力
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其病机有虚衰竭)。因此,脏腑内虚与邪实内生往往交互为患,因虚致
实两个方面,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痹阻胸阳,阻实,因实致虚,形成虚虚实实的恶性病理循环,成为贯穿
滞心脉,其中以血瘀、痰浊多见;虚为心脾肾亏虚,功能冠心病发生发展变化全过程的基本病机所在。
失调,其中以气虚、阳虚为主。其基本病位以心、肾为主,2治法:“三通三补”为纲领,攻补兼施,标本兼顾
与肝、脾相关。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根据对冠心病基本病机的认识,其治法归纳为“三通
着脏腑内虚与邪实为患这样一对矛盾。三补”,三通即活血通络,豁痰通阳,芳香温通;三补即补
脏腑内虚既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基础,又是内生气,补阳,补阴。其中,活血通络为本病最基本的治法,
邪实的发病原因。临床上,脏腑内虚以心肾为基础,又分最常用的一通;而兼痰浊阻闭者可配伍豁痰通阳;心痛较
别有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心气(阳)虚与脾肾(命门)剧及呈现寒象者,可配合温通。三补之中以补气为最常用
之气(阳)虚紧密相连,心阴虚与肾阴不足息息相关。在的一补;阳虚者则需温阳,因阳虚多由气虚进一步发展所
多为肝家抑郁,水不涵木,湿邪郁阻,膈下痛楚,用桑寄孔老亦认识到此点,即用本品治疗瘰疬痰核。孔老认为瘰
生条达抑肝,化气渗湿而止痛。胃脘痛多属阴虚肝郁脾湿疬痰核属阴分虚燥,湿热相乘,痰涎未化,或湿痰郁阻肺
较盛,窜于中脘而作痛,用桑寄生可渗湿醒中,散结以畅络,项发结核,即用桑寄生清滋和化,清渗柔肝,兼消痰
气机而止痛。而对于肝肾两经热郁,久渐湿邪下注的足跟核。产后乳痈,属肝家热郁,湿痰亦为气阻,孔老用桑寄
痛,用桑寄生补肝肾、强腰膝,利水渗湿而止痛。对于妇生柔肝咸软达络豁痰。症瘕积聚多属血因气结,脾湿亦盛,
人痛经,属于肝家气郁,血分瘀阻,经行腹痛,用桑寄生或肝热脾湿,两胁胀痛,孔老用桑寄生通络化痰,利湿和
可化湿柔肝和中而止痛。化,达络柔肝,症瘕得此而消。
7用之散结肿,比类又取象另外,孔老还用桑寄生治疗消渴、遗精、脱发、各种
《名医别录》中认为“桑寄生法生树枝间,寄根在枝节血证等。可见孔老对桑寄生的运用昌发古义,推陈出新,
间,叶圆青赤,厚泽易折,傍自生枝节,冬夏生,四月花不背于古,而又有新义,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学习。
白,五月实赤,大如小豆。”《证类本草》又谓:“若以为鸟参考文献
食物子落枝节间,感气而生,则麦当生麦,谷当生谷,不[1]《孔伯华医集》整理小组.中国名医案—孔伯华医籍.北
当但生此一物也。又有于柔润滑细枝上者,如何得子落枝京出版社,1997
节间,由是言之,自是感造化之气,别是一物,古人当日[2]陈乐生.桑寄生药理研究.陕西中医,2000,21(11):
惟取桑上者,实假其气耳。”可见本品寄生于桑枝节间,感520
(收稿日期)
寄生之气,比类取象,当有散结消肿、消散痰浊之作用。2004-04-19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