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陈进辨治小儿外感发热经验
2017-05-30 | 阅:  转:  |  分享 
  
·2·《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9月第12卷第3期



陈昆山临床经验拾萃吞咽困难,说话欠清,进食后呃逆,晨起轻微,入夜加重。

经CT示胸腺增大可疑,诊断为重症肌无力,曾在上海某

肖声濂

医院住院治疗,用西药治疗期间,病情略减,停药后病情

(江西省崇义县中医院内科崇义341300)

如前,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因恐手术而请陈主任诊治。

关键词肺痨舌謇中医药疗法

:;;刻下症:精神不振,形体肥胖,说话不清,全身乏力,睡眠

陈昆山教授系江西省中医学院附属中医院主任医

欠佳,两便自调,舌体不能伸出而略有内缩,舌质淡红苔

师经验宏富颇有独特之处。现将笔者随师专家门诊

,,白稍厚,脉滑而不数。诊断为:舌謇、舌短。陈主任曰:

学习所得,列其一二,可见一斑。

此为痰湿阻络、寒凝经脉所致。治疗当以祛痰化湿,佐

1不拘病名,立足辨证陈主任常言:中医治病,不拘

以温经散寒,活血为法。处方:陈皮10g,法夏12g,茯

病名,立足辨证,抓住病机,药随证变,要针对每一疾病

苓12g,甘草6g,当归6g,枳壳10g,郁金12g,石菖蒲

每一阶段的主要矛盾而采用相应措施。如曾治一患者

10g,太子参30g,干姜3g,细辛2g,远志10g。7剂,水

廖某某,女,51岁,因低热汗出伴进行性消瘦3个月余,

煎服。1991年6月27日二诊,服上药毫无改善,舌脉如

经X线、CT检查示右肺结核、间质性肺炎,血象检查示

前。陈师坚守前方去法夏改生半夏10g,加生姜3片。

WBC升高、血沉加快。给予“三联”抗痨及先锋必等西

7剂水煎服。1991年7月5日三诊,母代诉:病情稍有

药治疗2个月余,罔效。1991年5月9日,请陈主任诊

好转,食后呃逆减少,舌脉同前。陈主任沉思片刻曰:前

治,症见形体消瘦,面色憔悴,语声低怯,烦躁不安,午后

方化痰药力不足,应加强化痰,当可奏效。处方:陈皮10

低热,五心烦热,头晕汗出,全身乏力,失眠多梦,胸闷气

g,生半夏10g,茯苓12g,甘草6g,当归6g,枳壳10g,

短,咳嗽少痰,色白粘稠,口酸,食欲不振,两便尚可,舌

郁金15g,石菖蒲10g,远志10g,生南星10g,细辛2g,

质红、苔中后部黄黑厚腻有津脉细数略滑。辨证为痰

,生姜3片。7剂水煎服。1991年7月12日四诊,说话、

热胶结伏肺,气阴受损,治法为清热涤痰益气养阴。拟

吞咽尚可,精神转佳,舌淡红苔白而不厚,脉缓略滑,再

黄连温胆汤加减陈皮法夏瓜蒌皮胆星

:10g,12g,15g,进7剂水煎服。1991年7月19日五诊,一切如常人,舌

8g,川贝10g,竹沥20mL(冲服),黄芩20g,黄连8g,

淡红、苔薄白,脉缓。陈主任曰“痰之源于脾:,而作祟于

蚤休30g,白蔻仁10g,地骨皮10g,北沙参15g,生地

周身内外、五脏六腑,现应加强健脾而运化水湿,使痰无

15g,甘草6g。7剂,水煎服。1991年5月16日复诊,

生化之源,才能治其本。”处方:西党15g,白术10g,茯

病情大减,体温正常,仅感心悸、肠鸣,大便日行2次,黄

苓15g,甘草6g,生半夏10g,生南星10g,郁金10g,石

黑厚苔已减退,尤以舌根部黄黑厚腻苔明显减少,脉细

菖蒲10g,枳壳10g,升麻10g,细辛1g,生姜3片。7

略滑。陈师谓:病有转机,当加强清泄肠腑之热,使热邪

剂水煎服。后来诊均嘱服补中益气丸,以图其本。

有出路前方加大黄剂水煎服。年月

,5g,4,1991520本病属痰邪为患,阻于经络所致。初诊因祛痰之力

日三诊:病情大有好转,现微咳,粘痰极少,食差,舌红、

不足,则效果甚微,后加生半夏、生南星等燥湿祛痰之猛

黄黑厚腻苔已退大半脉细无力。此余邪未清虚象尤

,,烈药,遂取效甚速,疗效满意。不过陈师谓:生半夏、生

存。处方太子参北沙参石斛地骨皮

:15g,15g,15g,南星系剧毒药,无确实经验者,不可乱投,注意方中加了

黄连黄芩瓜蒌皮胆星蚤休

15g,6g,15g,15g,8g,15生姜3片。

g,生地15g,甘草4g。4剂,水煎服。服上药后,无明显

不适,血象检查正常,X线摄片示病灶趋于硬结。嘱服

健脾益气养阴之剂以治其本。陈进辨治小儿外感发热经验

肺结核病,属中医肺痨,多有阴虚。丹溪亦曰:“痨罗光亮

瘵主乎阴虚。”历代医家无不把肺结核一病属阴虚为病(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江门529000)

理重点。在治法上以滋阴降火为大法。而陈主任立足关键词:发热;中医药疗法

中医辨证用药,抓住痰热之主要矛盾,切中肯綮。如二陈进教授从事儿科临床30余年,长于小儿外感发

诊,陈主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要使热邪有出路,应热一证,经验颇丰,现整理如下:

从大便而出,加大黄5g,故收捷效。1察病详于舌苔舌为心之苗窍,最能反映正邪盛衰

2怪病多从痰论治中医古称“怪病多痰:。”《杂病源状态,故患儿一伸舌,病情即显八九。察舌有三不,即哭

流犀烛》亦指出“痰之为物:,流动不测,故之为害,上至闹甚者不察,刚进食时不察,不宜反复久察。因小儿肌肤

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具薄嫩,气血疾利,以上情况皆可致舌象变化。宜在平静状

有。”陈主任对一些疑难怪病,不但重视从瘀论治,更重态下,动作迅速,以第1次观察结果为准。小儿外感发

视从痰论治,如癫痫、痛风等。1991年6月20日曾诊一热,病多以邪实为主,大体舌苔之色泽反映邪的性质,厚

女患者,余某,19岁,吞咽困难,语言不清半年余,加重1薄反映邪的深浅、涨落反映邪的进退。然苔白未必属寒,

个月。该患者在半年前因发热鼻塞、咳嗽后,逐渐出现白而干者亦热也,苔薄未必邪浅,薄而见底者已是阴伤,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9月第12卷第3期·3·



苔涨未必邪进,涨如松糕者湿将去也,故宜明辨。龚效基临证治验举隅

2辨邪分清主次首先要辨清所有病邪。小儿外感发

龚骏剑

热,单纯一邪为患者少见,常见数邪合而为犯。有二邪

(江西省上饶县应家中心医院上饶)

相合者,如风寒、风热、湿热、热毒、暑湿、寒包火等;有三334118

邪相合者,如风寒湿、风痰热等,甚至有风湿暑痰疫五邪谢志霞

相合者(暑温病),都要一一辨清,莫使遗漏。有时病史(福建中医学院九八级研究生福州350003)

不能直接反映诸邪,易造成错觉。如症见感冒之后,先关键词:梅核气;妊娠便秘;中医药疗法

有发热咽痛,流涕咳嗽,继而腹胀纳少,便干口臭,舌红龚效基先生为江西省上饶名老中医,年愈八旬,从

苔腻,似表热入里之胃热证,其实是外感风热之后,使肺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载,学验俱丰,毕生诊务繁忙,无

气闭郁、大肠积滞,致食积、湿滞、热生,如察不明则食积暇著书立著,笔者曾有幸侍诊龚老案边,受益非浅,今略

漏矣!举验案以飨同道:

其次要辨明主邪次邪。诸邪合犯,可有一邪为主。1梅核气潘某,女,45岁,患者自觉喉中有痰,吞之不

其中起决定作用,左右其它诸邪,影响疾病发展转归者下,吐之不出,作咯吐状后略觉舒畅,业已3a,近1个月

即为主邪。此邪可以携其它邪为患,如风邪,携寒、热邪来有加重倾向。曾往西医院五官科诊治,行钡餐、透视

而成风寒、风热。可以在病程中出现,而导致其它病邪等检查无异常发现,服化痰及消炎药无效,后转来中医

结而不解,如上症食积。有隐而不现者,如夏季感冒,发诊治。症见:自觉喉中有痰,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叹息,

热身重、口渴纳少、汗出不解、苔腻脉洪者,患儿并无明胸闷,舌红、苔薄,脉细略数。辨证:肝气郁结上冲于喉,

显受热中暑史,因病在夏季,暑多夹湿,暑为主邪。辨证化火生为无形之痰。中医诊断:梅核气。治法:疏肝解

时只有分清邪之主次,才可抓住治病的钥匙。郁、破气。处方以半夏厚朴汤化裁:代赭石20g(先煎20

3治法重在分解小儿外感发热,其邪合而为患,故治min),旋覆花10g(布包煎),川厚朴10g,法半夏10g,白

必分之。意即分解主邪,使次邪孤立。其法之妙,在于茯苓15g,霜柿蒂10g,干苏叶8g,瓜蒌仁15g,枳实8

重点攻击主邪,主邪去,则其它诸邪随之而解。此法古g,生甘草5g,并以生姜5片作引。每日1剂,先服5剂,

已有之,清·叶天士治湿温病,倡导分利湿热“使湿与热,嘱其心情开朗,进行有益身心的活动,并找友倾吐忧郁

孤”,则湿去热亦解。在临床上,风寒、风热之表证以疏之心。二诊:病情缓解,按原方进服10剂。三诊再服15

风为主,通过疏风使腠理开泄,寒热亦随之而散;风热毒剂,症状基本消失。后因工作原因无暇煎服中药,即嘱

结于喉致乳蛾肿痛,解毒为先,毒去则热散肿消;前述之其食疗,多食橙子及柿饼。2个月后随访,未见初诊症

食积湿滞热生之证,理当消导为主,积化则湿消热退。状,并心情开朗,遂愈。

故分解的关键,在于辨证时要找准主邪,然后以重药攻按《金匮要略》中载:“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

之,必然有抽丝之效。朴汤主之。”即谓本病是也。而本病病因乃由七情内伤

4遗药功于迅猛小儿之体,发病容易,变化迅速。其郁而伤肝而致,由中药治疗配合心理疏导效更佳,病机

外感发热一证,邪实为主,故治当求速,不可令邪气留属肝气郁结化火致痰上冲于喉间而成,故治疗以沉降之

恋,招致传变。今主邪已明,以猛药攻之,其去必速。组药佐以开胸之瓜蒌、枳实,主方到底1个月,率尔治愈。

方以分解主邪之药为君重用,余臣药佐使,宜精良简洁,2妊娠便秘吴某,女,24岁,文员,患者怀孕3个月

使主次分明而无拖泥带水。如疏风之剂,用荆芥、薄荷;余,大便干结,4~5d一行,业已2个月。平时喜吃辛

解毒之剂,用青黛、黄芩;利湿有竹叶、滑石;消导有神辣,好逸恶动。经西医检查未见异常,嘱其养成每日定

曲、莱菔子。若是疫疠之毒,则非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时大便的习惯,效不显。后转来中医治疗。症见:大便

峻猛之剂不解。一般剂量为常量的1.25~1.5倍,不怕干结,面赤、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实。辨

伤正。其理有三:小儿脏气清灵,容易康复;若是邪盛,证:胎中伏火下行,胃肠积热,津液耗伤,燥屎内停,故大

其伤正当比药速,攻邪即扶了正;中病即止,邪去即要着便干结。属实秘之热证。中医诊断:妊娠便秘。治法:

手调理脾胃。所以重药分解主邪,可放胆用之。清热润肠佐以安胎。方以安胎凉膈饮加减:太子参15

5善后勿忘脾胃重药攻邪,伤正在所难免。且小儿g,肉苁蓉15g,肥知母9g,麦门冬9g,芦根30g,炒山栀

之体,脾常不足,易受邪实所伤,热病之后,常见气阴受9g,炒黄芩9g,天花粉12g,黑玄参8g,甜杏仁8g,苎

伤,脾胃虚弱,故善后还宜小心调理脾胃,恢复气阴,以麻根10g,炙甘草6g。日1剂,连服5剂。二诊,大便

求全效。调理之法,总在扶脾气和养胃阴。一般用太子软,日一行,遂嘱其多进香蕉等水果,避辛辣食物,适度

参、麦冬、五味子、玉竹、麦芽等;若湿热病后期,则用扁劳逸,餐后适当行走,并继以原方进服,每隔5d1剂,服

豆、白术、太子参、粳米、神曲等;胃纳差者以异功散,汗8剂后停服,大便日一行至分娩后一直如常。

多者以玉屏风散,面色苍白者用四君子汤加升麻、川芎按:便秘证临床多见于老人、产妇及疾病恢复期或

等。体质羸弱者,而妊娠便秘亦可归于此范畴,但虽为实证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