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图解艾灸对症养生全书
2017-05-31 | 阅:  转:  |  分享 
  
图解艾灸对症养生全书

目录
第1章艾灸的基本知识
第2章艾灸养生:六大要穴,养元固本
第3章调理亚健康,艾灸来帮忙
失眠
抑郁
疲劳
健忘
头晕
第4章艾灸妙治内科病,一用就灵
感冒
咳嗽
头痛
中风
哮喘
糖尿病
高血压
高脂血症
便秘
腹泻
胃痛
心慌
第5章艾灸巧治外科病,简便易行
落枕
湿疹
冻疮
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肩周炎
第6章有了艾灸,男人从此心想事成
遗精
阳痿
早泄
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
不育症
第7章有了艾灸,女人从此不再烦恼
月经不调
痛经
闭经
崩漏
盆腔炎
更年期综合症
带下病
第8章有了艾灸,孩子从此白白胖胖
反复呼吸道感染
小儿哮喘
婴幼儿腹泻
小儿夜啼
小儿厌食
小儿便秘
小儿遗尿
第9章如何应用艾灸美容美体
如何对抗衰老
如何对抗黄褐斑
如何应用艾灸减肥


第1章艾灸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艾灸的适用范围
人为什么会生病呢?如何才能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呢?
人体的疾病,大概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外来的,比如感冒,中医认为是感受了风、寒、暑等“六淫”,现代医学会告诉你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再如2003年非常可怕的“非典”,无论你的身体多么健康,元气多么充足,只要你被传染,那就会得病,其他的一些,如运动不当引起的损伤、被蚊虫叮咬、交通事故等等情况,都属于外来的,客观存在的;另一大类是内生的,比如今天吃多了,吃的胃痛,长期的饮食不规律,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再如我们平时说的“三高”,就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都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
那这种“内因”导致的疾病,一般都有哪几类呢?一般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就是体质,老人经常说,小孩子一感冒就害怕成肺炎,但我们一般不会这么说年轻人,为什么呢?因为小孩子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有些人怎么吃都不会胖,有些人自嘲说自己喝点凉水都长肉,有的人特别爱睡觉,睡起来还不解乏,有些人就是睡不着,多少年都只睡4、5个小时,很多问题都是体质造成的,艾灸不会改变你的体质,但是而是适度改善你的身体阴阳失衡的状态,让体质差的人强壮,让脾胃不好的能吃得香,让免疫力的差的人得病的次数变少。
第二类,就是劳损,这包括了现代医学所说的亚健康,这说的是一种状态,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过劳和情绪异常,爱生气,常见的就是要强的女性,被上司批评后,常常出现失眠、情绪不稳定、胃不舒服、心烦,到医院也查不出什么大问题来,就是越来越没精神,我们说这位女士就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如果不调治,那很有可能就会出现胃溃疡、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等疾病,甚至出现肿瘤,但这时候可以通过灸疗,调整人体的气血,控制这种情况,不让它进一步恶变成为疾病,使之精力饱满,心情也能适度改善,失衡的阴阳变成相对平衡的,另一类,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脖子一转就响,平时觉得脖子酸痛,头晕手麻,甚至拿笔都不行,到医院一查说是颈椎病,但还不用手术,这时候可以配合艾灸,改善颈部的供血,能缓解症状。
第三类,就是慢性病,比如常见的“三高”,就是生活方式病,但现代医学治疗一般都是对症,比如糖尿病高血糖,那就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但糖尿病同时伴随很多症状却没有药物治疗,慢性病往往会有全身多个器官的损害,需要全身整体调节,这又是现代医学的短板,而艾灸作为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以中医调整阴阳失衡为指导思想,艾灸最大的好处就是整体调节,简便易行,不用服药,不用住院,在家里轻松保健,实现全程自控的一种家庭治疗模式。
第二节艾灸的基本流程
艾灸,顾名思义,就是应用艾草制成的灸条进行治疗,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艾灸条比较多,一般都可以进行艾灸正常操作,自己艾灸要注意避免烫伤,还要注意坚持治疗,在家固然要方便的多,但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艾灸的治疗流程,一般是先取穴,再确定艾灸方法、时间。
(一)艾灸如何取穴
穴位的作用各不相同,治疗主要依靠每个穴位对人体的影响,每个病症都有合适的穴位,人体的穴位一般是左右对称的,有两个穴位,这时候,一般以病灶侧为主,比如腹痛,左侧痛就灸左侧,但也有异常,在本书具体的对症治疗时,若不特殊指出,一般都以此为准。
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很重要,但穴位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立体空间,而艾灸刺激的也是一个空间,针对每个人的高矮胖瘦不同,中医采用“同身寸”的办法,所谓同身寸,就是每个人在自己身上取穴,都以自己的手掌为准,比如姚明的手掌和普通人的一定不同,所以要给姚明扎针,那一定用姚明的手来比对找穴,同身寸分为中指、拇指和横指,其中横指同身寸又称为“一夫寸”,具体如下图:

另外一种方法称为骨度分寸法,就是以骨节为主要的标志,对于腹部、背部的取穴更加简便一些,如肚脐就是一个主要的生理解剖标志点,同时又是中医所说“神阙”的所在位置,而中脘在脐上4寸,那怎么取穴呢?其实就是胸剑联合和肚脐连线(8寸)的中点,这样取穴就简便多了,具体见下图表:
部位起止点折量寸度量法头面部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2直寸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3直寸前额两发角(头维)之间9横寸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9横寸胸腹肋部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歧骨)9直寸胸剑联合中点之脐中8直寸脐中之耻骨联合上缘(曲骨)5直寸两乳头之间8横寸肩背部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3横寸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横寸上肢部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9直寸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12直寸下肢部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直寸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13直寸腘横纹至外踝尖16直寸
(二)艾灸常用灸法和灸量
艾灸的手法有很多种,现代人一般多采用艾卷灸,艾条灸的手法分为以下几种:
(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2)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另外常用的还有隔物灸,就是艾柱和人体之间放置姜片,就叫隔姜灸,放置附子饼,就叫隔附子灸,虚寒的病人一般使用此法,中间放置姜片、附片,可以增强温阳散寒的作用。

温和灸雀啄灸

隔姜灸

在一般应用艾灸过程中,为了控制强度,我们可以控制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控制艾灸的时间,怎么样计量艾灸呢?古人以“壮”作为单位,每燃尽一个艾柱成为一壮,艾柱有大、中、小之分,但由于一般采用艾条,所以一般以拇指大小的艾条为一中柱,自己控制艾灸的强度。
艾灸怎么才算有疗效呢?一般体质较好的人,在穴位艾灸后会出现经络感传的现象,局部会发红,发酸,发胀,这是经气得到激发的好现象,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即使没有感传现象,局部皮肤出现潮红,也是有效果的标志。
疗程的问题:如果用于保健养生,可1-3天1次,可以坚持数年,如果用于治疗慢性病,如高血压、肥胖等,可以坚持1-2年,巩固疗效,如果用于急症,如感冒,咳嗽,一般1天1次,病好了就不用继续坚持。
第2章艾灸养生:六大要穴,养元固本
人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同样的气候,同样的饮食,有些人生病,有些人就不生病呢?
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这个气,指的就是元气。元气是怎么来的呢?“先天之精化生而来,后天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由先天之肾所藏,后天脾胃来濡养,借三焦和经络流行分布并弥散全身。每个人的元气的“量”多少有差异,而元气的强弱决定了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遇到疾病时候的自我修复力乃至于寿命的长短,为什么年轻人有猝死的呢?多半是因为长期的过劳工作,元气长期亏损,导致元气消亡,在元气消亡的那一刻,脏腑无力工作,就导致突然死亡。正如《医权初稿》所说:“人之生死,全赖此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
所以,养生重点在于养元气,培养自己的元气健旺,人体的脏腑在一刻不停的工作,人体的元气也在不断的消耗,每日的饮食可以滋养元气,而我们的行、动、坐、卧都需要消耗元气,艾灸为什么可以培元固本,使我们的元气强壮呢?这是因为古人发现在特定的穴位上用艾灸来刺激,元气就散的慢,养的快,使用艾灸来增强元气的人,会感到饮食较平时增多,每天精力较前充沛,就是元气得养的表现。
我们综合中医保健养生的相关内容,总结出具有养元固本功效的六大“要穴”,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第一大穴——足三里
功效民间即有谚语“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之说,又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针灸真髓》曰:“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阳明经主管脾胃运化的一条经脉,而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后天得养是元气充足的重要保证;中医讲“合治内腑”,就是脏腑有病,可以找合穴,足三里是合穴,可以治疗脏腑杂病。
主治疾病有三个方面:1、脾胃一切疾患,几乎所有的脾胃病都可以选择此穴位,2、疲劳、亚健康,心悸、心慌、失眠、焦虑等精神疾患,3、下肢痿软无力,腰膝酸软等肢体疾患。
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一横指处。
快捷取穴:
在外膝眼下一手掌的宽度,穴位在两筋之间,按之有酸麻感为找对

足三里的艾灸法:根据个人体质及耐受的强度
直接灸、隔物灸→一般每次5-10分钟→5壮左右
悬起灸→一般每次10-30分钟→10-20壮左右
第4章艾灸治疗内科病
感冒
症状
多见发热,怕冷,咽痒,咳嗽,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周身酸痛等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较多,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