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肝病中药协定处方
2017-06-01 | 阅:  转:  |  分享 
  
肝病中药协定处方

急性黄疸传染性肝炎
治法:消炎、利胆退黄为主,降酶、降絮为辅
基本方:茵陈30—60g,败酱草18g,黄连9g,黄柏9g,姜黄9g,郁金12g,杭菊12g,当归15g,党参15g,淮山15g,陈皮15g,甘草18g,大枣10枚。
加减:1、轻度黄疸,可去姜皮、黄柏加龙胆草、板兰根;
2、发烧者去姜皮加黄参9g;
3、便密加大黄6—9g;
4、腹胀加霍香9g或木香9g。
二、急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GPT较高)
治法:降霉降絮利胆
基本方:茵陈15g,败酱草18g,甘草18g,郁金12g,杭菊9g,银花9g,板兰根15g,龙胆草6g,当归15g,党参15g,淮山15g,陈皮0。5g,甘草18g,大枣10枚。
加减:1、发热者加柴胡里胡15g、白茅根15g或大青叶15g;
2、食欲不振加神曲10g,鸡内金10g,焦山楂15g,炒麦30g、谷芽30g。
三、迁延性、慢性肝炎(病程半年以上,后者病程一年以上)
治法:1、活血收肝2、通脉收脾3、活血软坚
基本方:软柴胡15g,茯苓30g,鳖甲30g,白芍15g,龙胆草6g,当归15g,郁金9g,元胡9g,败酱草12g,茵陈15g,淮山15g,党参15g,陈皮15g,甘草10g,黄芪30—60g,大枣10枚。
加减:1、脾脏不肿大时,可去郁金、元胡。脾大而肝不大时,可去柴胡、茯苓;
2、根据主次,调节药量。如:以收肝为主时,软柴胡用量偏大,以软坚为主时,则软柴胡用量偏小,鳖甲用量要加大。
四、肝硬化治疗
1、早期肝硬化
治法:1、活血软坚2、通脉收脾
基本方:鳖甲30g,白芍15g,当归15g,川弓9g,郁金15g,元胡12g,败酱草12g,茵陈15g,淮山15g,党参15g,陈皮15g,甘草9g,黄芪30—60g,丹参30g,山楂15g,大枣10枚。
加减:霉、絮阳性时,加大茵陈、败酱草用量,另加银花、板兰根、龙胆草。
2、晚期肝硬化(腹水形成)
治法:1、活血软坚2、通脉收脾
基本方:鳖甲45g,白芍18g,当归30g,郁金18g,大腹皮30g,车前子15g,木通12,茯苓30g,黄芪30g,木香9g,败酱草15g,茵陈18g,淮山15g,陈皮15g,太子参15g,甘草15g,丹参30g,山楂15g,大枣5枚。
加减:1、脾大者加元胡;
2、有出血倾向者当归、丹参去掉,利水作用不显著时,可配合西药双氢克尿氨或安体舒通等药利水;
3、血浆总蛋白、白蛋白降低时,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时,除加大太子参、黄芪、郁金用量外另加白术10g;
4、血小板降低者加白及
乙肝1号——黄胆转氨酶异常
柴胡9克,当归9克,赤芍15克,生黄芪15克,白术9克,猪芩15克,丹参15克,半枝莲30克,贯众9克,板兰根30克,黄芩9克,茵陈20克,虎杖20克,垂盆草30克,生甘草6克,海马6克
乙肝2号——小三阳
生黄芪15克,丹参15克,半枝莲30克,板兰根30克,贯众9克,猪芩15克,茵陈15克,苦参30克,黄芩9克,枸杞子12克,吐丝子12克,黄精20克,鸡内金9克,柴胡9克,三七6克
乙肝3号——大三阳
生黄芪15克,丹参15克,白术9克,吐丝子12克,鸡内金9克,柴胡9克,半枝莲30克,茵陈20克,虎杖20克,黄芩9克,猪芩15克,苦参30克,枸杞子12克,贯众9克,板兰根30克,桑寄生15克,蒲公英30克,甲15克,鳖甲15克
乙肝4号——肝硬化腹水
柴胡6克,当归9克,白芍12克,黄芪15克,丹参20克,淅贝母6克,元参15克,广郁金12克,三棱9克,莪术9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牡蛎30克,鸡内金9克,生甘草6克,鳖甲12克



治胆囊炎:
玉米须30克,蒲公英,茵陈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三次,一个月治愈。


胆囊炎
取三汤匙香油,到进小饭勺里,用小火加热,油开见冒烟就拿下,待凉后,加入一汤匙白糖,然后反复搅动直到黏稠为止。早晚饭后各服一次,用多少香油,根据病情而定,有的用半斤,有的用二斤不等。


治胆结石:
鸡内金10克,焙干研末,白开水冲服,一天三次,一个月治愈。


治肾结石.尿道结石
治疗胆、肾、膀胱及输尿管结石验方
用瘦猪肉150克,剁成肉酱,加此太白粉和少许盐,做成肉饼,再用细葱150克,洗净不要切断,加入锅底,再加入肉饼,(放在葱上)加适量水煮熟,然后拌米饭,汤、肉、葱一起吃,每天一次,连吃7天,结石化解,永绝病痛。


胆、肾、尿道结石:用鸡内金、玉米须50克,煎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2-3次,连服10天。忌吃肝脏、肥肉、蛋黄。


胆囊息肉
本词条由卫生计生委临床医生科普项目/百科名医网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临床上所指的胆囊息肉包括有由胆囊炎症所引起的黏膜息肉样增生、胆囊黏膜细胞变性所引起的息肉样改变、胆囊腺瘤性息肉以及息肉样胆囊癌等。胆囊息肉在病理上有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之分。良性胆囊息肉分为良性肿瘤性息肉和假瘤性息肉两大类,其中良性肿瘤性息肉可来源于上皮组织(腺瘤)和支持组织(血管瘤、脂肪瘤等),而假瘤性息肉则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瘤病、组织异位性息肉等。胆囊腺瘤性息肉是潜在的癌前病变,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与此相比,假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及胆囊腺肌瘤则不会发生癌变。胆囊息肉的外科处理主要涉及到对胆囊息肉良恶性的判定,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恶性病变及癌前病变,早期手术切除。
目录
1临床表现
2检查
3诊断
4并发症
5治疗

1临床表现
胆囊息肉伴随临床症状包括腹痛、阵发性呕吐、腹胀以及不能耐受脂肪食物等。但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仅在B超查体时发现病变。而大多数病人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右上腹不适伴或不伴右肩背部放散痛,个别病例有胆绞痛。

2检查
B超、CT、胆囊造影术等。

3诊断
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胆囊造影术等。

4并发症
如不及时治疗,可癌变。

5治疗
主要涉及到对胆囊息肉良恶性的判定,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恶性病变及癌前病变,早期手术切除。
1.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指征
(1)胆囊息肉的大小现在大部分学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小的胆囊息肉(直径<10mm),已被发现其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且可以保持许多年不发生变化。对于大的胆囊息肉则提示恶性病变。
(2)年龄在胆囊息肉患者中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以及胆囊息肉直径明显要比非肿瘤息肉性患者要大。
(3)息肉的数目、形态单发、广基的息肉易癌变。胆囊息肉的恶性病变倾向发生在年龄大,单发,大的胆囊息肉。
(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已比较明确,部分胆囊癌患者可同时合并胆囊结石,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引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
(5)伴随临床症状恶性的胆囊息肉更倾向于伴随的临床症状。
综合以上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对于年青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以10mm为界)又完全没有症状,那么就完全没有必要手术;对于年青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且仅有消化不良症状(腹胀、嗳气等),可以保守治疗。而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行胆囊切除;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可以观察,定期行超声探查。
2.手术治疗
对于息肉直径小(10mm)、多个、有蒂的胆囊息肉患者,提示病变为假瘤性息肉可能性大,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为首选。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提示为肿瘤性息肉,应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以明确病理类别。如为癌性息肉,肿瘤局限于黏膜时可行单纯胆囊切除术;一旦肿瘤侵及肌层,就需要行扩大切除术,包括胆囊床肝脏楔形切除,淋巴结清扫。临床上LC治疗胆囊息肉会面临发现隐匿性胆囊癌(T1、T2)的问题。其中肿瘤的分期对于隐匿性胆囊癌选择适宜的处理方案是至关重要的。单纯的胆囊切除术对T1期的胆囊癌的治疗是有效的,但对于T2期肿瘤的治疗仍存在争议,即是否需要再次行局部淋巴结清扫及邻近组织的切除。
胆囊息肉样病变外科处理上虽然存在不少争议,但总的来说,胆囊息肉直径>10mm,年龄>50岁,单发,广基以及合并胆囊结石,已被认为是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根据这些危险因素来选取适宜手术的患者。对于直径<10mm且无临床症状的胆囊息肉可以定期行超声探查,如发现异常,则行预防性手术切除。


胆息肉
胆息肉,即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lesionofgallbladder)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在中国,随着B超技术的广泛普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率越来越高,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时机选择得到广泛的研究。如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时,最好先行手术治疗,以杜绝癌症的发生。

目录
1症状表现
2疾病类型
3病因病理
4鉴别诊断
5饮食疗法
6危害性

1症状表现
大多数胆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疗中,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
活跃增长期 相对稳定期 吸收消散期
胆囊息肉体积 不断增大 不变化 逐渐减小
胆囊息肉数量 不断增多 不变化 逐渐减少
2疾病类型
在临床上,一般可根据胆囊息肉的性质: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胆固醇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最为多见,但它却不是真正的息肉.而是胆汁中胆固醇的结晶集结在一起所形成的桑葚状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1厘米以下。
(二)增生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仅次于胆固醇息肉,多见于中年妇女,60%的患者会伴有胆囊结石。它是胆囊的一种增生性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o.2—o.5厘米。
(三)炎症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是在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直径大小多为1厘米以下。
(四)腺瘤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患肉属于真性息肉,可合并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多见于老年人,其直径大小多为o.2—2厘米。在临床上,腺瘤性息肉可发生出血、坏死性改变,有的甚至还会演变为乳头状腺癌。
(五)淋巴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患肉比较少见,多有淋巴组织增生的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0.1—0.3厘米。
胆息肉40%的患者均无明显症状,其隐散性较强,不被人们发现,只有在B超体检时才发现,并向右肩及右后背部放射,常有腹泻、恶心、呕吐、厌油等消化不良症状,极少数患者有发热、黄疸,主要体征为右上腹区压痛,较明显,对人体影响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并有8-15%患者癌变。
3病因病理
胆息肉的分类可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从发病机理上专家经多年来详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现代生物分子学理论,从近千例的患者体液分析观察及B超引导下,经观察发现K-RAS基因,终于总结出各种类型息肉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正常人体胆细胞内也存在一种K-RAS和一种(G-RAS)抑息基因,又称多肽链合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两种基因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而在大量低下。这种致息与抑息的活性处于不平衡状态,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机体的淋巴C、单核吞噬C等免疫细胞对致息基因的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胆囊炎及胆固醇代谢异常的诱因条件下,改变胆囊内环境稳定(K-RAS)致息基因活性进一步增强与胆囊壁细胞中某些基因片断后结合,形成基因突变,使胆囊壁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并向胆囊腔内生长突出赘生物,称之胆囊息肉共形成过程见图:根据胆囊息肉病理特征,将息肉分成五种类型,胆固醇性占50%,胆囊炎性占20%,腺瘤性占10%,腺肌瘤性占8%,混合性息肉占17%。
中医认为胆息肉的发病,因于情志失调(压抑、抑郁、易怒)饮食所伤(过量饮食肥甘厚腻、过量饮酒)劳逸过度(劳累、劳神过度、安逸过度)感觉外邪(暑湿、风寒)等所致。
肝胆疏泻失职、气机阻滞、血行不畅、胆汁泌排不利、湿热蕴结、瘀血内停、日久形成症瘕、积聚之症。虚实夹杂。治疗时,宜辩明标本,分清虚实。
4鉴别诊断
胆息肉常用检查方法有B超、彩超、CT、核磁共振、胆道造影等,而最常用、最经济而且确诊率最高的方式是B超,由于胆囊息肉体积较小,在CT及核磁共振检查中容易被遗漏,胆道造是有一定痛苦及危险性,故极少应用。胆息肉主要依靠B超检查诊断胆息肉,但常难以定性,临床对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亦较困难。主要诊断手段是超声检查,对<5mm者的检出率可达90%以上,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较高。
如发现多发高强回声,且有漂浮感和慧尾征者提示为胆固醇息肉,位于胆囊底部的小隆起,病变中有小圆形囊泡影和散在回声光点提示腺肌瘤病,而根据病变回声性质、蒂的有无和粗细,病变处的粘膜改变,对区分良恶性疾病有一定价值。
5饮食疗法
胆息肉样病变患者应该注意饮食,食物以清淡为宜,少食油腻和炸,烤食物。保持大便畅通。多走动,多运动。并且要做到心胸宽阔,心情舒畅。如果能按照以上要求去做,并进行适当的饮食治疗,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能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5.1息肉样病变的食疗方案:
乌僵薏四汤:由柴胡、法夏、三棱各9克,枳壳、乌梅、僵蚕、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白芍、连翘各15克,甘草6克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煎服3次。或制成水丸,每次9克,每日服3次。一般2—3个月为一个疗程,重者需2—3个疗程。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腹胀重者加厚朴,便秘者加生大黄,以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
该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疏通肝络;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止痛,枳壳行气化滞;薏苡仁具有化痰软坚作用,可治疗多发性息肉。僵蚕化痰散结,白芥子、连翘、法夏善于化痰散结。三棱为血中气药,有活血化瘀之功效。用上方加鳖甲、夏枯草、生牡蛎、丹参等,治疗肝内血管瘤也有一定的疗效。如果胆囊息肉超过1厘米,还是以外科手术摘除为妥。
5.2胆息肉的饮食注意事项:
1.要讲究饮食卫生,生吃瓜果菜类一定要洗净,以防吃入蛔虫卵。
2.要多吃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小白菜、菠菜、韭菜、玉米、萝卜等。多吃水果,如橘子、苹果、香蕉等。
3.要强调饭菜用植物油烹调,以炖、烩、蒸为主。
4.要吃些瘦肉、鸡、鱼(除鳗鱼外)和豆类制品等蛋白质食物,但要注意适当,不宜过量。营养并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
以上都是胆囊息肉患者饮食应注意的,患者应注意合理的饮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治疗,有利于病情的早日康复。
6危害性
胆单发性息肉多为乳头状腺瘤、单纯腺瘤和胆囊腺肌增生引起的腺肌增生病,这三种息肉癌变的机率均较高(5%左右)。
而多发性息肉多数是由胆囊壁上皮细胞的基底膜内有胆固醇沉积的胆固醇沉着症,它是胆囊的良性病变,很少发生癌性改变。所以单发性息肉和多发性息肉相比较,单发性息肉的癌变可能性大,对病人的危险性也大。
目前西医针对胆囊息肉的处理方式主要是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一则会出现如血管损伤、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无论是哪一种并发症,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金龙舒胆胶囊
1产品说明书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金龙舒胆胶囊
【汉语拼音】jinlongshudanjiaonang
【总经销热线】18611212131
【成份】金钱草、龙胆、茵陈、柴胡、黄芩、木香、大黄、滑石、硝石、莪术、青皮、丹参。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颗粒和粉末;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利胆,疏肝理气。用于湿热型及湿热兼气滞型的急、慢性胆囊炎。胆息肉、胆结石等症。
【规格】每粒装00.5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粒,一日3次。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服用后大便次数增多。
【禁忌】孕妇禁服。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包装】聚录乙烯固体药用硬片10粒/板X6板
【有效期】36个月
【执行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试行)YBZ08442005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50239
【企业名称】武汉双龙药业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武汉市吴家山台商投资区油纱路特9号
2基本信息
金龙舒胆胶囊是以中医辨证疗法为基本,根据“六腑以通为用”原则,运用世界高尖端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将金钱草、龙胆、茵陈等10多昧地道中药进行活性提纯而成,针对息肉、结石及炎症的真正成因(胆汁变异),实施治疗的第一个取代手术疗法“立足根本,全面治胆”的胆病新药。胆息肉、胆结石、胆囊炎目前治疗仍主要采用手术疗法,但手术死亡率、术后复发率高的问题一直困绕医患人员。而一些利胆排石药物相继推出,要么疗效不明显,要么价格昂贵。金龙舒胆胶囊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所属28家临床基地临床验证,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及患者的广泛重视与高度评价。针对病因,调理以肝胆为主,兼及脾胃,速效、安全、价格合理,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作为目前治疗胆病的一种疗效显著的理想新药,有效弥补了市场空缺。临床应用显示:患者如能及时治疗,95%以上的患者其实可无需手术!并在临床应用中未见毒副作用。
临床发现,金龙舒胆胶囊与颗粒剂型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胶囊服用方便,胶囊能掩盖药物不良嗅味,口感好,而颗粒剂型需要冲泡,服用不方便,口感不好;其次胶囊在胃肠道中分解,工艺更先进,药物利用率高,而颗粒简单制粒工艺、口腔即开始溶解,药物利用率低。金龙舒胆胶囊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作为2005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首批的唯一胆病新药,具有确切显著的疗效,应向全国大力推广应用。
3组方分析
金钱草:味甘、微苦,性凉。归肝、胆、肾、膀胱经。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肝胆及泌尿系结石;热淋;肾炎水肿;湿热黄疸;疮毒痈肿;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龙胆:味苦,性寒。归肝、胆经。湿热黄疸;小便淋痛;阴肿阴痒;湿热带下;肝胆实火之头胀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肿;胁痛口苦;热病惊风抽搐。
茵陈:性味性微寒,味辛、苦。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柴胡:味苦,微寒,归肝经、胆经。疏散退热,升阳舒肝胆。
黄芩:苦,寒。归肺、胆、脾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
木香:味辛,苦;性温。行气止痛;调中导滞,胞胁胀满足。
大黄:性苦,寒。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主治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
滑石: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
硝石:味苦、寒,用于五淋,石淋:尿不能出;劳淋:劳倦虚损,小便不通,小腹急痛。血淋:小便不出,只是下血,疼痛满急。热淋:小便红热,脐下急痛。气淋:小腹满急,尿后常有余滴。
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血祛瘀,行气止痛。
青皮:苦辛、温。入肝、胆、胃经。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肋脘胀痛,乳痈、疝痛,食积气滞。
丹参:味苦,微寒。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
43大疗效
胆囊病最新国药金龙舒胆(国药准字Z20050239)以明朝药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千年治胆偏方为基础,精选神农架海拔3000米天然野生龙胆、金钱草、茵陈、柴胡、黄芩等药材,引进国际领先工艺高科技萃取出特效成份,成功的解决了长期以来药物难以穿透胆囊内壁,起效慢;手术治疗费用大,复发率高的缺陷,三招轻松根除胆息肉、胆结石、胆囊炎等病不复发。
直达病灶,治炎止痛:金龙舒胆中药成份穿透胆囊壁,充分融合胆汁,调节胆汁成分及酸碱度,消炎止痛,快速消除不适症状;
清除息肉、溶石清石:金龙舒胆中药成份具有软坚散结,解热除湿的功效,迅速收缩息肉根部血管,萎缩脱落,同步逐层溶解结石,并随代谢排出体外;
利胆护肝,杜绝复发:金龙舒胆中药成份有效调节胆囊内环境,恢复机体代谢机能,彻底铲除胆囊病发病机制,真正做到一次性根治杜绝复发。
5鉴别
取本品内容物2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15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3次,每次10ml,弃去水液,正丁醇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龙胆苦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醇-甲醇-水(20:2:1)为展开剂,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取本品内容物5g,加乙醇30ml使溶解,放置1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近干,加乙醚10ml,研磨提取3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中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1,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醇-甲醇(9: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0u,对照品溶液5u1,分别点于同一用4%醋酸钠溶液制备的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取本品内容物5g,加甲醇30ml,超声提取2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置水溶上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5ml研磨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橙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1,分别点于同一用0.5%氢氯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20:10:1: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展距约8cm,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验,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应符合胶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C)
6醇溶性浸出物
取本品约3g,依照浸出物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XA)测定,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5.0%。
含量测定
7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8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适量黄芩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内容物,研细,精密称取0.25g,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45ml,超声处理20分钟,放冷,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滤过,取续滤液2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每粒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12.0mg。
8用法
[用法与用量]用开水冲服,一次6粒,一日3次。
[注意]孕妇禁服。
[规格]每粒装0.5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护胆调息方
是否处方药:非处方药
主要适用症:胆囊息肉
剂型:汤剂
药品类型:中药
成分:化石草、七叶胆、茜草、柴胡
目录
1护胆调息方
2成分解析
3用药解析
4温馨提示

1护胆调息方
【性状】苗药饮片。100g/袋

护胆调息方
【用法用量】
1)将本品置于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以浸过药材面2-3cm为宜),用大火煎至水沸,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即可;
2)每日1付,分3次服用,15付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孕妇慎用;
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方前请咨询医师。
2成分解析
【化石草】黔岭常见草本植物,性微寒,味甘微苦,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利湿退黄之功效
【七叶胆】本品味甘苦性凉,能生津、补元气、清热解毒、健脾固精安神,对于抗癌、抗氧化、抗疲劳、抗溃疡、抗发炎、抗紧张、镇咳化痰、催眠、降血脂、保肝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茜草】茜草根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茎。其性寒,味苦,入心、肝经,具有行血止血、通经活络、止咳祛痰的功效
【柴胡】柴胡为雷公山常见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凉散,平肝之热。其性凉,故解寒热往来,肌表潮热,肝胆火炎,胸胁痛结,兼治疮疡,血室受热;其性散,故主伤寒邪热未解,温病热盛,少阳头痛,肝经郁证。
3用药解析
1)天然配伍,苗法炮制,效专力宏。
护胆调息方针对胆囊息肉症之病因病理,精选黔岭珍稀药材,苗法炮制而成。药材成分天然,安全有效,不伤及虚体。
2)以水煎内服,遵循“标本兼顾、固本扶元”的原则。
本方以饮片水煎内服,药材有效成分可最大限度溶于水中,口服可直达病灶,药力持久。其遵循标本兼顾之原则,可改善患者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能够治理胆囊息肉。
3)本方为原生态疗法,水煎口服,安全可靠。
本品为原生态疗法,汤剂易于吸收,能够疏泄胆汁,活血化瘀,消除息肉,从而治理胆囊息肉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4温馨提示
1)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2)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胡萝卜、番茄等。维生素A能减少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3)增加食品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以保证热量需要和利于肝糖原的生成。
4)减少纤维素含量,少渣饮食还可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5)增加进餐次数,以刺激胆汁分泌,减少胆囊中胆汁淤滞浓缩。


胆囊息肉应该如何治疗?
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
手术时机选择: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有时难以定性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可能性的高危因素我们提出下列手术指征:
(1)单发病变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
(2)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
(3)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
(4)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
(5)CEA(肿瘤标记物)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它胃肠道肿瘤者
(6)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
(7)对直径小于5mm无症状病人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增大或症状明显亦须行手术治疗
近几年非手术和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病已引起医疗界的广泛重视各种偏方配方验方等在消炎利胆控制胆囊炎胆囊息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胆囊息肉的专科用药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随着
中医中药研究的深入非手术治疗胆囊息肉的治愈率也在迅速提高
胆囊息肉治疗的历史进程阶段一:胆囊切除术
这是目前一些医院采取的主要方法理由是当胆囊息肉大于或等于1cm后息肉有可能恶变其实这里有两大误区一是没有看到息肉是哪种类型;二是没有病理化验证据唯一证据是术前超声检查然而既不是实际看到的更没有病理结果因此结论是“有可能”恶变用循证医学来讲切胆证据不足
阶段二:微创纤维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
这是胆囊息肉治疗的一大突破由原来超声下所见变成了胆道镜直视所见且放大了6倍以上如同胃镜结肠镜检查一样常见胆囊息肉有三种类型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和瘤样息肉前两种为良性后一种约10~15%为恶性因此术中病理化验成为了一个诊断息肉良恶性的重要依据;因此胆道镜加病理化验是诊断息肉的金标准但缺点是因纤维胆道镜弯曲导致处理一些小的息肉较困难如胆囊颈部有1~2mm小的息肉用此方法受限制若术中诊断息肉为恶性行胆囊癌根治术
阶段三:胆道硬镜保胆取息肉术
此技术的应用为又一大突破因所用的胆道镜由软镜变成硬(直)镜可以切除0.1mm的息肉使胆囊息肉的治疗上一个新台阶解决了纤维胆道镜不能解决的问题

胆囊息肉饮食
胆囊息肉是胆囊黏膜凸起性病变的总称,对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直径小于10毫米的胆囊息肉病变,原则上不考虑手术。患者可解除思想顾虑,酌情配合利胆药物治疗。胆囊息肉患者,平时应注意低胆固醇饮食,尤其是晚上。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平时喝水时,捏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中当茶饮用。
5)要多吃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小白菜、菠菜、韭菜、玉米、萝卜等。
1)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2)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3)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


双花连胆汤治疗胆囊息肉
38岁的赵女士饱受上腹部胀痛、口苦咽干、烧心纳差近2年的时间了,并不是她没有治疗。1年前,她曾在当地的县级人民医院做过电子胃镜检查,被诊断为反流性胃黏膜炎。
经过人民医院的经治疗,症状也曾有所好转,但之后的半年内却不停地反复发作。半年前,赵女士又到市级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经过B超检查被诊断为胆囊息肉、胆囊炎,医生建议她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治疗。但赵女士不愿意开刀,于是改为服药治疗,虽然服药后症状有了一定的好转,但一停药便又复发了。
赵女士到处寻找药物治疗的方法,在一位好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一件中医院,赵女士向医生描述了自己的症状:上腹部胀痛,两胁亦时有胀痫,进食肥猪肉或蛋类食品后加剧口苦咽干,暖气烧心,纳差便秘。
中医检查: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B超检查示胆囊大小为7.8cm×3.4cm,后壁见有直径0.8cm、0.4cm大小息肉各1枚,最终诊断为胆囊息肉、胆囊炎。医生选用双花连胆汤进行治疗,处方:金银花、野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每日1剂。
服用6天之后,赵女士前来复诊时表示,各项症状明显减轻。医生嘱咐赵女士继续用上方进行治疗,继续服用10日。
三诊时,赵女士感觉自己的症状已基本消失,食欲也有所增强,但仍有轻度烧心,大便不畅等问题。于是医生在前方的基础上加火麻仁15g,大黄6g,一日1剂,共13剂。
这次的药物服用完之后,赵女士的身体情况已基本恢复正常,诸症消失,饮食正常,体重也有所增加。B超复查,胆囊大小为5.8cm×2.6cm,胆囊息肉已消失。


乌僵薏四汤治疗胆囊息肉
36岁的王女士,近来总感到两胁胀痛、腹部胀满,撑了几日仍不见好转,反而还出现了口干口苦、神疲乏力等症状。于是,王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医院。
中医检查脉弦,苔薄黄边紫暗。B超显示王女士胆囊中有一0.45cm×0.47cm的胆囊息肉,并患有慢性胆囊炎。
经过反复的分析,医生选用乌僵薏四汤进行加减,药物组成:柴胡9g,枳壳10g,白芍15g,薏苡仁30g,乌梅10g,僵蚕10g,白芥子10g,连翘15g,三棱9g,法半夏9g,甘草6g。在此基础上加蒲公英24g,黄芩9g,厚朴10g。每日1剂,每日3次或制成水丸,每次9g,每日3次服用,一般2~3个月为1个疗程。
服药1周后,刘女士感觉胁痛减轻,腹胀解除,胃口也好了很多。前来复查时,医生嘱咐刘女士按照上方10倍量制成水丸1料,每日3次,每次9g,并同时嘱咐她服药时禁食辛辣之物。这样用药2个月之后,刘女士回到医院进行复查,B超显示,刘女士的胆囊息肉及胆囊炎均已消失。


逐瘀消症汤治疗胆囊息肉
42岁的刘先生患有脂肪肝已四年有余,一个多月前刘先生感觉右肋部位时有刺痛,于是便去医院进行检查。在当地人民医院行B超检查显示为脂肪肝,并发现胆囊息肉多枚,其中较大的一枚达0.4cm×0.6cm。医生建议刘先生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但是刘先生对手术十分的恐惧,希望能通过药物来治疗。
为此,刘先生换到当地的一家中医院,复查B超结果同前诊断,右胁痛阵作,疼痛固定不移,舌质暗红、苔稍腻,脉弦细,查肝功能正常。医生认为刘先生的胆囊息肉是由于平常嗜食辛辣肥甘过多,助湿生热,瘀滞肝胆而形成,治宜疏肝化瘀,软坚消症。
方用逐瘀消症汤:当归15g,赤芍10g,桃仁15g,五灵脂10g(包煎),白花蛇舌草30g,煅蛤壳30g,炙鳖甲20g(30g),醋浸炒香附15g,莪术10g(15g),金钱草30g,凌霄花10g,(醋炒柴胡10g,生薏仁30g),在此基础上加生山楂30g,莱菔子15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0天为1个疗程。
1个疗程之后,刘先生的临床症状已基本消失。继续服用上药2个疗程后,复查B超胆囊息肉减少为1枚。3个疗程后复查B超示,胆囊息肉消失,轻度脂肪肝。至此,刘先生的胆囊息肉宣告治愈。


清胆散结丸治疗胆囊息肉
年近四十的老孙一直以身体健壮为傲,没想到半年之前他开始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佳、口微干苦等症状,他以为是那几天吃的太过油腻而引起的,所以赶紧调整了自己的饮食,却没想到症状依然没能缓解,而且还出现了尿黄,大便干结等症状。老孙实在忍受不了这些症状带来的痛苦而前去离家最近的社区医院求诊。
社区医院诊断为浅表性胃炎,但治疗了将近20来天都没有效果。老孙转而来到了当地最大的一家中医院。
查肝功能显示:血清总胆红素(TB)21μmol/L、DB10μmol/L、谷丙转氨酶(ALT)正常。
B超探查:肝脾正常,胆囊壁增厚,回声增粗,并见囊内1枚如绿豆大和2枚粟米大小强光团,后不伴声影。老孙最终被诊断为胆囊炎、胆囊息肉。
医生给老孙开出了清胆散结丸进行治疗,该方由柴胡、枳壳、半夏、黄芩、郁金、丹参、赤芍、茵陈、大黄、鳖甲、乌梅、僵蚕、连翘、薄公英、薏苡仁、玄参、夏枯草等药物组成,水泛为丸。口服,10g/次,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并嘱咐他在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舒畅,同时禁食辛辣烟酒、肥甘厚腻之物。
服药3个月后,老孙的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B超复查仅见胆囊内0.2cm×0.2cm之息肉1枚。继续服用清胆散结丸3个月后,复查B超示息肉消失,病告痊愈。

10剂中药治好胆囊息肉
37岁的邵女士早在两年前就在一次单位组织的体检中查出了胆囊息肉,但是由于当时并没有任何的症状,对工作生活毫无影响,邵女士便没把这一小块息肉让在心上,也没有接受任何治疗。
但是去年六月份,邵女士感到上腹胀痛,半个多月仍不见好,反而出现了肩背不适,食欲大减。邵女士忽然想到,不会是胆囊息肉在捣乱吧,赶紧来到了医院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巩膜无黄染,右上腹压痛,墨菲氏征阳性,未及明显肿块。脉弦数,舌红苔根薄黄腻。白细胞总数9.2x109/L,中性80%,胆囊B超探及1×1.1cm大小息肉伴炎症。医生告诉邵女士,就是胆囊息肉的缘故,最好尽快进行手术治疗。一听要手术,邵女士紧张坏了,想了又想还是决定求助中医。
中医师在看完邵女士的检查结果之后,给她开出药方:炒黄芩12克,炒川楝4.5克,花槟榔12克,金钱草30克,广郁金12克,生楂肉12克,玄胡索12克,炒川楝子9克,赤芍15克,焦山栀9克,柴胡9克,生甘草6克。
3剂之后,邵女士便感觉腹胀痛已减轻,中医师在上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炒黄芩9克,槟榔12克,郁金12克,柴胡9克,赤芍12克,焦楂曲各12克,玄胡索12克,炒川楝3克,生甘草6克,七剂。
一共10剂中药服用完后,邵女士的症状、体征消失,血象恢复正常,后经B超复查提示胆囊息内0.6×0.5cm强光团。如今已经一年过去了,邵女士的胆囊息肉无明显改变,且无自觉症状。


引起胆囊息肉的三大因素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和环境的多元化发展,促使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胆囊息肉已经成为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它的出现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想吃的不能吃,想喝的不能喝。下面介绍一下胆囊息肉产生的3点主要原因,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
1、胆汁分泌过多。胆囊息肉的病因可能是因为胆汁分泌多,当胆囊过度浓缩胆汁的时候,胆囊就容易被胆汁腐蚀损坏,出现炎症,也就是胆囊炎,久而久之使得胆囊壁不能愈合,从而形成胆囊息肉。
2、饮食不规律。饮食与胆囊息肉的产生存在巨大的关系,因为,胆囊中的胆汁有消化食物的作用,患者如果饮食没有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则胆囊分泌的胆汁得不到利用,导致胆汁在胆囊中滞留时间过长,从而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胆囊息肉增大或增多。
3、社会环境因素。现代社会生活及工作压力较大,经常使人们情绪出现较大的波动,容易被激怒,情绪抑郁等;还有强大的工作压力,使得部分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的人也都容易患上胆囊息肉。
通过对诱发胆囊息肉三大原因的了解,相信大家应该都有所感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源头出发有效避免疾病缠身。


得了胆囊息肉,咋办?息肉大小为0.70.9.MM
胆囊息肉是一种多发病,分为单发性胆囊息肉和多发性胆囊息肉两种,得了此病,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对于单发性胆囊息肉来说,如果息肉较小,手术切除后可能仅为胆固醇结晶。但假如确诊为多发性胆囊息肉,或体积较大的息肉,一般应考虑手术切除胆囊。否则,假如息肉恶变,成为胆囊癌,其预后极差,多数病人在发病数月内死亡。对于息肉较小,又不愿意手术者,应当严密随访,定期复查B超,如发生变化应尽早手术,现在胆囊切除可以做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胆囊息肉是胆囊黏膜向胆囊腔内生长出一种突起的局限性病变。患者一般没有什么症状,有的患者只是感到右胁下不适,通过B超检查可被发现。近几年,随着B超检查的普及,临床发现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同时,因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包含良性、恶性病变共20余种,患者常由于担心癌变而四处求医问药。那么,胆囊息肉到底是什么样的疾病呢?
胆囊息肉的易发人群
大样本调查资料统计结果表明,胆囊息肉的人群发病率为5%以上,且男性居多。国外1999年对194767例日本健康人作B超普查,查出胆囊息肉样病变10926例,占5.6%,其中男性发病率为5.9%,最多见于30~40岁人群;女性发病率为4.5%,最多见于40~50岁。多项调查研究发现,胆囊息肉样病变与性别、葡萄糖不耐受等有关。此外,男性肥胖与其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女性则无此相关性。
胆囊息肉的类型及分类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表现形式包含很多病理类型,病理分类为非肿瘤与肿瘤性病变两大类,肿瘤性病变又分为良性和恶性。
1、非肿瘤性病变:其中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国外1995年报告,胆固醇息肉占胆囊息肉样病变的65%,国内报告的288例患者中胆固醇息肉占62.5%。其次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等。
(1)胆固醇息肉: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胆固醇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罗-阿窦增多及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胆固醇息肉的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曾有胆固醇息肉74例病例报告显示:直径小于10mm者占97%,50%为多发性,平均3.09±3.31个(肿瘤性息肉多为单个病变,有临床鉴别意义)。胆固醇息肉质脆带细,易与黏膜分离,不伴有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也不含其他基质成分,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癌变报道。
(2)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其组成成分有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至今尚无癌变报道。
(3)腺瘤样增生: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其组成成分为丰富的结缔组织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状细胞,其表面有上皮增生并伴有肠化生。腺样增生因黏膜上皮伸入肌层形成的罗-阿窦明显增多,窦口上常有狭窄,致窦内常有胆汁淤积、炎症或胆石嵌入,有癌变可能。
(4)腺肌瘤:存在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故医学上又称为腺肌增生症,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三种。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也可能癌变。
2、肿瘤性病变:此类病变中以良性的腺瘤为主,恶性主要为胆囊癌。
(1)腺瘤:多为单发的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恶变率约30%,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1998年国外学者观察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时发现,其中94%直径<10mm,66%的患者年龄<60岁;而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88%直径>10mm,75%的患者年龄>60岁。研究认为,胆囊腺瘤的发病率很低,在10年内施行的12153例胆囊切除中,仅81例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只占0.7%,而其中是腺瘤的仅为9.6%;而同期人群中发现胆囊癌225例,占1.85%,可见本病虽有癌变的可能性,但对人群构成的威胁并不太大。
(2)腺癌:分为乳头型、结节型及浸润型。前两者为隆起性病变,直径约<20mm;而浸润型不属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绝大多数直径>20mm。因此表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胆囊癌往往为早期,其中乳头型癌绝大多数限于黏膜和肌肉内,预后良好。
胆囊息肉的诊断和治疗
1、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由于此类患者往往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主要靠影像带诊断,以B超为首选。国内专家报告B超的检出率为92.7%,特异性为94.8%,假阳性率为5.2%,准确性明显高于CT。专家认为B超能清晰地显示息肉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局部胆囊的变化,既简便又可靠。国外研究认为内镜超声比B超更准确,提供的图像更清晰。CT检查胆囊息肉是否有蒂比较敏感,增强CT能鉴别肿瘤与非肿瘤样胆囊息肉样病变,能可靠地筛选出应予手术的肿瘤性病变。
2、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治疗要根据息肉大小,良性和恶性等不同,给予手术治疗。
(1)胆固醇息肉:大多数人无症状,且胆囊功能良好。患者在平时应每3~6个月予以B超随访,一旦出现明显症状或息肉迅速增大才考虑手术。如胆囊功能良好,可行经皮胆囊镜息肉摘除。此类息肉直径往往<10mm(82%),并以多发性为主(75%),外观呈桑椹状,蒂细如线,质脆易落,很容易摘除。如胆囊功能不良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
(2)良性非胆固醇性胆囊息肉:包括腺瘤与腺肌瘤病、炎症性息肉及腺瘤样增生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等。其中炎症性息肉虽无恶变报道,但均伴有程度不等的胆囊炎症,且多有临床症状,其余类型则均有恶变可能,因此一经查实应及时手术切除同时做病理切片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胆囊息肉样病变易发生肿瘤的高危因素主要有6个方面:
①单发;
②直径>10mm;
③广基或蒂粗大;
④病变增长;
⑤年龄>50岁;
⑥合并胆石。
但有专家强调,对直径<10mm的息肉也不能放松警惕,必须定期随访。对胆囊息肉样病变可采用3种不同的胆囊切除术:即在胆囊周围结缔组织中剥离的单纯胆囊的除术、切除全部胆囊结缔组织的全厚胆囊切除术及加做胆囊床部分肝组织切除的扩大胆囊切除术,根据术前判断胆囊息肉性质加以选择。就癌肿而言,直径<18mm者仍有早期癌的可能,仍可经膜腔镜胆囊切除行全厚胆囊切除,若术后病理证实已浸润至浆膜层下,则可行二次探查术。但若直径>18mm,即有晚期癌的可能,可直接开腹行扩大胆囊切除术,甚至要做广泛淋巴结清扫。


胆囊息肉
什么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就是在胆囊腔内壁上长出的赘生物,小的形如粟米仅1毫米~2毫米,大的状似桑椹可达2厘米,根据息肉数量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
胆囊息肉分类
胆囊息肉的病理组织学上也就是在性质上并不都一样,它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胆固醇性息肉,最多见,95%以上的息肉属于这种类型。它是胆囊壁上的巨噬细胞吞食胆汁中的胆固醇结晶后聚积而形成的,经常多个同时存在。第二种称为炎症性息肉,是胆囊炎反复发作的过程中形成的局部组织增生,临床特点是大部分合并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第三种是腺瘤性息肉,少见,仅占全部息肉的0.5%,一般为单发性。
胆囊息肉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胆囊息肉的危害
胆囊息肉绝大多数不会引起任何症状,只是在超声体格检查时才被偶然发现。一小部分人会感到程度不一的右上腹闷胀或发作胆绞痛,胆囊息肉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胆囊单发性息肉多为乳头状腺瘤、单纯腺瘤和胆囊腺肌增生引起的腺肌增生病,这三种息肉癌变的机率均较高(5%左右)。而多发性息肉多数是由胆囊壁上皮细胞的基底膜内有胆固醇沉积的胆固醇沉着症,它是胆囊的良性病变,很少发生癌性改变。所以单发性息肉的癌变可能性较大,对病人的危险性也大。
“陈氏清毒除息疗法”开创非手术治疗胃息肉
陈氏清毒除息疗法是陈钟主任30年医院研究与100名息肉专家组通过3万名患者独创的专业治胃、肠、胆囊息肉疾病的特色疗法。采用非手术治疗胃息肉病,国际领先技术,深受国内外患者首先治疗方法。
陈氏清毒除息疗法具有7天症状消除,杜绝复发,无创伤,绿色调养、实现一人一方,精准治疗、治愈率高达98.5%优势。
“陈氏清毒除息疗”的五大功效
有效消除致息因子:采用生长在青藏高原的野生红芪为佐药,大量的红芪素有效消除致息因子,抑制Bcl-2蛋白活性。
促进细胞正常凋亡:科学组方,维持胆囊细胞自身稳定,促进细胞正常生理调亡,有效抑制细胞堆积。
快速萎缩息肉:特选中药材大量收缩息肉根部的微细血管活性成分,减少息肉供血量,使息肉缺血萎缩,脱落。
清除胃肠毒素:息肉组方中含有大量清除胃肠毒素的活性成分,快速清除毒素,使治疗更彻底。
防止复发:治疗+调养,双管齐下,消除致息因子的同时,激活人体免疫力,改变息肉生长环境,彻底治愈不复发。
“陈氏清毒除息疗法”的用药疗程、费用及治疗标准:
治疗费用:我院是国家扶持的公立非营利性机构,隶属于国家为全国社区专门设立的卫生服务中心,费用统一按政府指导价,政府统一价,针对息肉病的所有药材大部分都是专人在山区高原、精心挑选收购的优质药材,从新加工炮炙后使用,相比种植药材在质量好很多,我院患者大多数每副药的价格一般在几十元上下。对服药困难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煎药的患者我们可以代为加工膏丹丸散,以方便患者能够坚持服药。
治愈疗程:单纯性息肉无合并症的患者治疗时间大概在1-3个月(1-3疗程),对有合并症及特殊患者的治疗时间大概在3到6个月(3到6疗程)左右。
治愈标准:在服完疗程药后临床症状消失、可在当地医院复查内窥镜及B超,痊愈指标以报告单上诊断结果为准。
陈钟专家在线咨询并为您亲诊
陈钟,男,主任医师,西安太华医院国医馆特聘专家,获国家医药发明专利五项,申报国家科技成果三项,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积极将中医治疗息肉病经验向国外介绍和推广,并吸收推广国外先进的医学经验,将国际上最先进的医学知识和祖国中医治息肉相结合。通过千余例临床观察,对胃息肉病的治疗,尤其对胃息肉的病因学、流行病学、病理学进行了深刻的研究,首创非手术治疗胃息肉病,已成功治愈1万余名国内外患者。
西安太华医院(公立)-62年公益,国家息肉病重点诊疗中心
西安太华医院(太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52年建院,是国家扶持的公立非营利性机构,隶属于国家为全国社区专门设立的卫生服务中心,国医馆中医内科是西安太华医院中医李荣息肉病专家门诊,精心专治:息肉类(食道、胃、肠、胆囊息肉)疾病,我们的宗旨:守信誉重医德,取西医现代化的诊断,采用中医特色辨证用药,服务于广大患者。
医院地址:西安市太华路纱厂东街1号西安太华医院二楼国医馆
陈主任专线:13038936699
医院电话:400-871-9077


治乙肝奇方
30%以上的慢性肝炎有可以转变为肝癌、肝硬化,机率只有30%,可能真成落到真正落到头上就是100%。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较好的药品对付乙肝病魔。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的要算早期出品的“福寿仙”及近年产生的“蒂达”肝药。但药品很贵,一个疗程几千元。对一般家庭是无法承受的。
此条专治乙肝的药方有如下特点:
一、本方仅用六味中草药与猪骨头一起熬服,一般20剂左右即可根除乙肝。
二、治愈率高且治愈者永不复发。已有很多患者服用其它药方及中成药,花掉药费成千上万者者无效告终后服用此方进行治疗都全痊愈。
配方及用法:蚕砂15克,贯众15克,桑寄生20克,虎杖20克,旱莲草30克,珍珠草30克。将以上6味药先用清水洗净,然后再用温水1000毫升浸泡一个小时左右,用瓦罐煎,武火煎10分钟,文火煎30分钟。煎药时将猪腿圆骨(一段)100克入内。但骨头上的肉一定要先剃净,然后把骨头用锤砸碎,不要砸太烂,砸开即可,与药同煎,但泡药期间不可放入骨头,务必煎药时再放人。添水煎后还剩200毫升左右的药水为佳。一剂分早晚两次服完。服一个星期停药一天。
服此中药期间仍可继续服用其它保肝药物(如益肝灵等),只要与所服中药间隔半小时即可。
服此中药前先去医院化验一下,服中药一个月后再复查一下,看是否已转或者痊愈。如果是痊愈需要再巩固一个疗程即一个月即可。若好转必须继续服用,直至痊愈。一般服用两个疗程即可痊愈。
患者胃功能好可饭前服用,小吃油腻、辣、油炸食物。注意节制饮酒戒。病痊愈后注意保暖,防感冒、雨淋、劳累过度。服药期间一般不会出现副作用,万一有不良反应停药几天即可正常。


乙肝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久病不愈,那么今天开始吃我开的药,大三阳一般一个月转小三阳,三~四个月可以断根,不想死的,就吃我的开的药,没希望的,试试我开的药,久病不愈的,更要吃我的开的药。
配方:黑龙江出产-葵花护肝片一次8个
广州光华药业出产-健肝灵胶囊一次6个
广州侨光药业出产-肌苷片一次6个
21金维他或维生素C一次一个
牛奶一次一盒

成人大小三阳服药方法:
第一种
一天三次,上午10点一次,下午4点一次,晚上10点一次.
严格控制服药时间,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不要喝茶\酒\烟\酸\辣\空心菜(解药性)\马铃薯(对肝脏有毒性反映)不要杀生吃肉,多吃豆类和瓜类生菜.
第二种:
没有时间限制,看各人的情况服药.一天3-4次.饭后服药.
有能力的把牛奶改为蛋白粉.
服药后一个月检查一次两对半
会有神奇的效果出现
但是
如果你是久病体弱或多病在身可能没多大效果
还有营养睡眠一定要充足,搭配最好的粮草喂饱你的肚皮,加强抵抗力和病毒作斗争
要有信心的意志,坚持到底


治疗肝炎验方
1、老鳖一个,绿豆一两,炖熟,食半个月治愈。
2、(黄胆性或急慢性)用白脖子蚯蚓5条,洗净入碗中,然后加2两蜂蜜,待蚯蚓化成水后就服,连服3~4次即愈。(李时珍方)
3、(急性)一把绿豆煮水,放入适量冰糖,7个大枣,1~3个鸡蛋。用煮出绿色的绿豆水(豆捞出)做饭吃,每天早晨饭前吃一次,7天一个疗程。

治疗慢性肝炎、肝肿瘤、乳腺癌验方
1、用棉花根每天20—40克水煎服,治疗慢性肝炎、将移植癌、肉瘤、肝肿瘤、乳腺癌显黄缩小,以至消失。
2、慢性肝炎:三黄片早晚各服4片,可以根治。

治疗脂肪肝验方
1、用5个鸡蛋打碎,加250克老醋,一起搅均,过36个小时后,再加250克老醋和250克蜂蜜继续搅均,每天早、午、晚各吃一汤匙,长期服用效果好。
2、枸杞子与茶叶一起泡制饮用。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