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方剂1 (1)
2017-06-01 | 阅:  转:  |  分享 
  
第一节方剂的基本知识病人证候表现
(自诉及诊察)病因病机证治法方剂中药方从法出,以法统方法


立方即是法方以药成方



成一、方剂的组成与变化一、方剂的基本结构与组成原则
1.基本结构:君药、臣药、
佐药、使药
2.组成原则:依法选药,主次有序,
辅反成制,方证相合。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佐助药,即配伍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
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
佐制药,即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
或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
配用与君药药性相反
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引经药,引方中诸药至病所的药物。
调和药,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注意:
1)君药不可缺少,通常用量较大,
臣药、佐药、使药不一定俱存;
2)君药、使药药味较少,
臣药、佐药药味较多;
3)每药不一定只任一职。麻黄汤君药臣药佐药佐使药杏仁麻黄桂枝甘草二、方剂的组成变化
1.药味加减的变化(即随证加减)
2.药量加减的变化
3.剂型更换的变化二、方剂的剂型1.剂型:方剂组成之后,根据病证的
需要和药物的特性制成一定的型态,
称为剂型。2.常用剂型
汤剂、散剂、丸剂、膏剂、
酒剂、丹剂、茶剂、露剂、
锭剂、线剂、条剂、栓剂、
搽剂、冲剂、片剂、糖浆剂、
口服剂、注射剂、胶囊剂等汤剂:“汤者荡也”
优点: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可灵活加减,适用于病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缺点:煎煮、携带不便,服用量大且耗费药材,不便服用(口感不佳),亦不便保存,不便大生产,某些成份不易煎出,或易于挥发散剂:“散者散也”
分内服(煎散和细末口服)、外用两类两种方式
优点: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
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服用携带
缺点:口感较差,不便增减丸剂:“丸者缓也”
优点:节省药材,药效吸收较慢但药效持久,适合久服缓治,便于服用、保存及携带;同时也宜于药力峻猛、有较剧毒性以及芳
香类易挥发药物应用
缺点:不便于加减变化三、方剂与治法治法来源于方剂;
治法指导遣方用药;
方剂体现并完成治法。“方从法出,法随证立”常用治法清代程钟龄
《医学心悟》中提出八法。
即汗、吐、下、和、
温、清、补、消。汗法——解表剂;
吐法——涌吐剂;
下法——泻下剂;
和法——和解剂;
温法——温里剂;
清法——清热剂;
补法——补益剂;
消法——行气、活血祛瘀、
祛湿剂、祛痰剂、
消导化积剂、驱虫剂等。解表剂解

剂概述·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
具有发汗、解肌、透邪外出等作用,
主要治疗表证的方剂,
统称为解表剂
(属八法中之“汗”法)体外体内肌表
(口鼻)六淫肺正气宣

降概述风寒暑湿燥火(热)解

剂概述·使用注意(1)表里同病者,
或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
(2)不宜久煎;
(3)温覆;全身微汗出为佳;
(4)温服,避风寒;
(5)表邪入里,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
虚证水肿、吐泻失水者,禁用。一、辛温解表剂二、辛凉解表剂解

剂分述解

剂分述·辛温解表适应证:
外感风寒表证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疼,
口不渴,无汗或汗出恶风,
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麻黄汤
(《伤寒论》)解

剂分述·辛温解表主证病机分析:(太阳伤寒)寒伤阳气恶寒发热,无汗,
脉浮寒性凝滞头身疼痛,脉紧肺气不宣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解

剂辛温解表·麻黄汤解

剂辛温解表·麻黄汤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风寒重证)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解

剂辛温解表·麻黄汤组成:
麻黄6g桂枝6g
杏仁9g炙甘草3g

干妈贵姓解

剂辛温解表·麻黄汤方解:
君: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臣:桂枝——解肌发表,温经止痛
麻、桂相配,有峻汗之功
佐:杏仁——降肺平喘
佐使:甘草——调和药性,
缓麻、桂峻烈之性解

剂辛温解表·麻黄汤证治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使用注意:
非表实无汗禁用;
中病即止,不可过服随证加减:
喘急痰多,表证较轻者,
去桂枝,加苏子、半夏;
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荑;
夹湿兼骨节酸痛,加苍术、薏苡仁;
兼里热烦燥、口干,加石膏、黄芩解

剂辛温解表·麻黄汤桂枝汤
(《伤寒论》)解

剂分述·辛温解表主证病机分析:外感风寒表虚证风寒袭表恶风、发热,头痛,脉浮营阴外泄汗出,脉缓解

剂辛温解表·桂枝汤解

剂辛温解表·桂枝汤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风寒轻证)
功效: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解

剂辛温解表·桂枝汤组成:
桂枝三两(9g)芍药三两(9g)
炙甘草二两(6g)生姜三两(9g)
大枣十二枚(3g)

少干将早贵解

剂辛温解表·桂枝汤方解:
君:桂枝——解肌散寒,扶助卫阳
臣:白芍——敛营养阴
桂、芍相配,散中寓收,调和营卫
佐:生姜——助桂枝发汗,温胃止呕
大枣——助白芍益阴,补脾益气
姜、枣升腾脾胃之气,助桂、芍调和营卫
佐使: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
合白芍酸甘化阴解

剂辛温解表·桂枝汤证治要点:
汗出恶风,脉浮缓或浮弱随证加减:
风寒较甚者,加防风、荆芥、淡豆豉;
体质素虚者,加黄芪;
兼见咳喘者,加杏仁、苏子、桔梗使用注意:
a.微火煮取;药后啜热稀粥以助酿汗;
温覆以助汗出
b.桂、芍用量相等
(桂、芍1:1,意在平调营卫或平调阴阳)
c.表实无汗、表寒里热而无汗烦躁者,以及
温病初起或中焦湿热禁用;
d.忌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解

剂辛温解表·桂枝汤一、辛温解表剂二、辛凉解表剂解

剂分述解

剂分述·辛凉解表适应证:
外感风热表证
临床表现:
发热,微恶风寒
有汗,头痛,口渴,咽痛,或咳嗽
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银翘散
(《温病条辨》)解

剂分述·辛凉解表主治证候分析:外感风热温邪犯卫发热,微恶寒,头痛,无汗或有汗,脉浮数热蕴成毒咽痛邪犯肺系咳嗽邪热伤津口渴表热趋里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解

剂辛凉解表·银翘散解

剂辛凉解表·银翘散主治:
温病初起(外感风热)功效: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解

剂辛凉解表·银翘散组成:
连翘一两(15g)金银花一两(15g)苦桔梗六钱(6g)
薄荷六钱(6g)竹叶四钱(4g)生甘草五钱(5g)
荆芥穗四钱(4g)淡豆豉五钱(5g)牛蒡子六钱(6g)
鲜芦根适量


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解

剂辛凉解表·银翘散方解:
君:银花、连翘——轻清透表,清热解毒
臣:牛蒡子、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咽喉
荆芥、淡豆豉——辛温开腠散邪
佐:桔梗——宣肺利咽止咳
竹叶、芦根——清热生津
使: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解

剂辛凉解表·银翘散证治要点:“辛凉平剂”
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配伍特点:
a.清疏并用,重在辛散;
b.辛凉中配以少量辛温之品,且温而不燥,
既利于透邪,又不背辛凉之旨随证加减:
伤津较甚,加天花粉;
热毒较重,加马勃、玄参;
热伤血络,去荆芥、淡豆豉,
加白茅根、侧柏叶、栀子;
肺气上逆,加杏仁;解

剂辛凉解表·银翘散解

剂辛凉解表·银翘散使用注意:
1)不宜久煎
2)外感风寒及湿温病初起禁用二治风剂外风:1.风邪客于肌表—外感表证、疮疡、
瘾疹、瘙痒
2.风邪客于经络风邪痹阻经络—痹(六淫证(头痛身疼)
风邪)风邪损伤经络—中
风(肢体不用)
3.伤处被风—破伤风内风:1.热极生风阳明热盛,扰动肝风
心包热盛,扰动肝风
肝热生风
(脏腑2.阴虚血少热病伤阴,筋失所养
失调)营血亏虚,筋失所养
3.阴虚阳亢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阴虚阳亢内风:1.热极生风阳明热盛,扰动肝风
心包热盛,扰动肝风
肝热生风
(脏腑2.阴虚血少热病伤阴,筋失所养
失调)营血亏虚,筋失所养
3.阴虚阳亢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阴虚阳亢内风:1.热极生风阳明热盛,扰动肝风
心包热盛,扰动肝风
肝热生风
(脏腑2.阴虚血少热病伤阴,筋失所养
失调)营血亏虚,筋失所养
3.阴虚阳亢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阴虚阳亢凡用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的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治风剂。概念1.辨别风病的属内、属外。
2.分别病邪的兼夹及病情的虚实。
3.外风与内风间可相互影响。使用注意事项分类疏散外风平熄内风第一节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四两)15g祛风止头痛君薄荷(八两)10g疏风,清利头目荆芥(四两)10g疏风止头痛佐羌活(二两)10g祛风善治太阳经头痛方解白芷(二两)10g祛风善治阳明经头痛细辛(一两)5g祛风善治少阴经头痛防风(一两半)10g疏风使甘草(二两)10g调和药性茶苦凉清利头目,制约风药过于温燥臣疏风止痛功用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主治景辛穷,草房纸墙薄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痹证日久,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舌淡苔白,脉细弱。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辨证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功用独活(三两)15g祛下焦与筋骨间
之风寒湿邪君防风(二两)15g祛风臣细辛(二两)5g搜风外出秦艽(二两)15g祛风湿、疏筋佐寄生(二两)10g佐杜仲(二两)10g益肝肾,壮筋骨牛膝(二两)10g八珍汤
(去白术加桂心)佐补气养血方
解随证加减疼痛较甚者:制川乌、白花蛇、地龙
寒邪偏重者:附子
湿邪偏盛者:防已
正虚不甚者:减地黄、人参新房毒酒妻中计,
八珍去术用桂心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