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7课水第1、2课时教案
2017-06-02 | 阅:  转:  |  分享 
  
《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水窖、储水”等词语的意思,读准“扇、血”两个多音字的读音。
2.反复朗读课文,根据小标题,构架文章结构,进一步提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3.熟读课文,抓住“远足挑水”“雨中洗澡”“勺水冲凉”这三个场景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描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
4.学习作者通过生动、具体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衬托出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这种反衬的写法。结合《学和做2》节约用水(语文综合性学习),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反复朗读课文,根据小标题,构架文章结构,进一步提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熟读课文,抓住“远足挑水”“雨中洗澡”“勺水冲凉”这三个场景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描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生动、具体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衬托出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这种反衬的写法。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附件1)
教师:教学课件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一)主题回顾
水是生命之源。本册书中我们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地球虽然与火星是孪生兄弟,但是地球上的水却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阿炳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了许多奇妙的声音,创作出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红军也正是因为这“万水千山”才展现了他们的英勇气概;98年的大江保卫战更显示出英勇的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1.图片展示,感知作品背景,奠定本文感情基调
下面大家,看看老师带来的图片,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教师电脑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2.板书课题,组织教学
(1)师板书课题:27.水
(2)本文作者马朝虎就出生在这样的村子里,本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他的童年时代。
(二)初读课文,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以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预习单,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书写情况。
储水一勺水膝盖
(1)指名读,重点指导“储”“勺”翘舌音发音要到位。
(2)指导“膝”字的书写,重点指导“膝”字点、撇、捺在田字格中的占位走势。
(3)通过“储”字组词理解“储水”的意思。
预设:储(储蓄储备)
A.本文说是用什么来“储水”的?(水窖)
B.水窖是水井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预设:水窖只是用来储备水的,并不是水源。水井除了有储备水的作用外,还能借助地下水的渗透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
3.出示本课中容易读错的句子,检查学生对本课多音字的掌握情况。
A.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B.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

(1)指名读句子A。
(2)指导区分多音字“扇”的读音。
你是如何区分这个多音字的读音的?
预设:表示动作时读一声。
(3)齐读句子A
(4)指名读句子B
(5)指导区分多音字“血”的读音。
你是如何区分这个多音字的读音的?
预设:“血”当表示流动的液体时读“xi?”,其余读“xuè”
(6)齐读句子B
4.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作者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预设: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2.默读课文,思考围绕这句话作者生动描述了哪几个场景?
预设:“远足挑水”“雨中洗澡”“勺水冲凉”这三个场景。
3.默读课文,根据小标题划分段落。
4.交流汇报
5.电脑出示:

本篇文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场景的生动描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品读三个场景,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描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
自由朗读这三个场景,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场景说一说作者是怎样生动描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并把你的读书感受写在课本空白处。
汇报交流:
预设一:“远足挑水”
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

1.指名读。
2.引导学生抓住“一个村子”“十公里之外”“一处很小的泉眼”“一个小时”“一担”这几个带有数字的词体会取水之难。
(1)自由朗读这段文字,思考作者通过每一个数字写出了什么?
(2)交流:
一个村子:写出了挑水的人多,
十公里之外:写出了路程之远。
一处很小的泉眼:写出了水源少,并且小。
一个小时:写出了排队的时间长。
一担:写出了取得水少。
(3)小结:作者通过几个数字写出了挑水的人多,走的路程远,排队时间长,与取到的水少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体会到了:这“一担水”来之不易。
(4)指导朗读。
3.联系生活,体会缺水之苦。
(1)同学们联系自己家庭想一想:每天的生活哪些地方需要水。
电脑出示:
清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六口之家,这“一担水”又该如何使用呢?根据提示练习说话。
这一担水,也许只能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天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许只能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天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作者抓住“一担水”的取之不易,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脑出示: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3)齐读本句。
(4)下面两句话哪个更好?为什么?
A.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B.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学生预设:A句突出了“水”字,突出了“水”的重要性和珍贵。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复习回顾:
1.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本篇文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场景的生动描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品读三个场景,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描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
上节课我们通过“远足取水”这个场景,体会到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本节课让我们继续品读“雨中洗澡”“勺水冲凉”这两个场景,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描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
继续交流:“雨中洗澡”
预设二:
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我们这样的孩
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
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
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
穿着长衣长裤。

1.快速浏览本段,思考:作者从哪两方面来描述“雨中洗澡”这个场面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引导学生抓住“先是……然后……”理清本段层次,学习作者表达方法。)
2.自由朗读本段,思考:人们的心情怎样?(开心、快乐)
3.作者通过哪些词句写出了人们开心、快乐的心情。
(引导学生抓住“脱”“奔跑跳跃”“大呼小叫”“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人们开心、快乐的心情。)
4.指导朗读。
5.这样的日子多吗?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学生预设:
电脑出示:
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

(1)指名读句子。
(2)引导学生抓住“期盼”“只有……才……”“就像过节一样”“毕竟太少了”等词语体会人们对“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的期盼。
(3)同学们,在你们心里最美好的事情是什么?你又最期盼什么呢?
(学生交流最美好的事情,最期盼的事情)
小结:在作者的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着下雨天,认为能痛痛快快地洗上“一次澡”就是最美好的事情。从中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
电脑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4)学生齐读。
预设三:“勺水冲凉”
1.“雨中洗澡”作者主要抓住了人们在雨中的“动作”来生动的描述当时人们开心、快乐的心情。“勺水冲凉”作者主要抓住?生动的描述了当时四兄弟的?心情。
学生预设:抓住四兄弟的感受生动的描述了当时四兄弟开心、快乐、满足的心情。
2.自由朗读4、5自然段,划出作者描述四兄弟“感受”的词句,读一读,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体会。
汇报交流1:
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起来。

(1)是什么让我们舒服的“啊啊”大叫起来。
学生预设:
是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
是母亲扇往我们身上的缕缕轻风;
是这一勺水。
(2)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起来。
当时,他们会说些什么?
他们会做些什么?
他们会想些什么?
(3)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勺水”竟然让我们舒服得“啊啊”大叫起来。从中我们体会到了:
电脑出示: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4)学生齐读。
汇报交流2: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水,这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润滑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1)指名读
(2)默读本段,标一标水流经了哪些地方?
学生预设:头顶,脸,脖子,胸,背,大腿,膝盖,脚板……
(3)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4)你认为作者这么写啰嗦吗?如果去掉红色的内容好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虽然时隔多年,当年这一勺水带给作者的感觉依然记忆犹新,从而,进一步体会: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5)文中的“润湿”换成“湿润”好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理解词语,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当,进一步体会: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6)文中“几乎”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添加删除词语,体会作者用词之准确,进一步体会: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7)指导感情朗读。
(五)“渴”“饿”对比,体会: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为什么母亲把“渴”说成“饿”呢。
(引导学生体会:在极度缺水的作者家乡,对“水”的渴求就好像在我们极度饥饿的时候,对维持我们生命的“食物”的渴求一样。进一步体会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六)以“乐”写“苦”,领悟写法。
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为什么要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呢?
(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越是写洗澡时的痛快,越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的痛苦;越是写一勺水洗一次淋浴的舒服,越反衬出平时无水淋浴时的难受。在这种“乐”中,包含着缺水的苦涩,可以让读者深刻的体会到水的珍贵。)
电脑出示:
所谓反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

(七)思维拓展升华主题。
1.自由朗读课文,再一次感受缺水之苦,洗澡之乐。并谈一谈读过本文后的感受。
(1)小组交流读书感受
(2)小组推选代表班内交流。
2.走进原著:
本篇文章是有《饿水》改编而来,让我们读一读原文与这篇文章有什么不同。
电脑出示《饿水》。(见附件2)
(1)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
3.作业
完成《学和做2》节约用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几个板块的内容,参加“节约用水”主题活动展。
六、板书设计
27.水
缺水洗澡
苦乐
反衬手法
七、教学反思
学生究竟要通过《水》这篇文章学到什么?
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忠豪教授在《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一文中指出:中高年级课文教学除了落实基础性教学内容,还需要新授一些其他的语文知识和阅读写作方法,进行必要的语文技能练习。潘新和也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指出:语文教育的基本功能应指向言语表现。只有放在说和写的言语表现中,听和读才有“能力”和“目的”可言。阅读只能作为“表现”的过程或手段之一,才能体现优化的课程形态和教学效果。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进行了《水》这一课的教学。
成功之处:
本篇教案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关注主题单元,体现苏教版教材特点。
教案的导入环节,以本册教材中“水”为主题的几篇文章复习回顾,归纳总结,加深了学生对“水”这一主题的认识。从而学生能够在已有经验上升华对这一主题的再认识。
教案与《学和做2》节约用水(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有机结合,学生能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
二、关注言语表现,体现优化的课程形态。
学生究竟要通过这篇文章学到什么?是教材内容:体会“缺水的苦”?体会“水的珍贵”?还是体会其他的情感?我想这都不是站在语文课程的角度来解读这篇文本。本篇教案我站在课程的高度,从言语表现的角度出发: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出“缺水的苦”“水的珍贵的”。
教案从整体感知我就关注了言语表现,提出“作者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生动描述了哪几个场景?”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进而了解了作者是如何构架文章结构的。在精读理解环节我又通过引导学生品读三个具体场景,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描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学生通过更深层次的与文本对话习得作者所运用到的表达方法。如场景一“远足挑水”作者抓住一系列的数字写出了“一担水”的来之不易,进而写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场景二“雨中洗澡”作者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写出了“一场雨”带给人们的高兴、快乐,进而写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场景三“勺水冲凉”作者抓住感受,写出了“一勺水”带个他们四兄弟的开心、满足,进而写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在体会学习作者是怎样的生动描述这三个场景之后,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构思本篇文章时,为什么会描述这三个场景,进而认识反衬的写作手法。所以,教案从始到终都是站在言语表现的角度出发,真正的做到了用课文教语文,体现了语文“工具性”这一性质。
三、关注主干问题,删除枝蔓,强化主干。
毕竟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究竟该如何才能最大化的提高课堂效率?那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删除枝蔓,强化主干。本篇教案学生围绕中心问题:作者是怎样生动描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来探究,即习得了言语表现的方法、学习语文的方法,又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体现的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
教案对文中所表达的如水的母爱,没有做过多处理。
教学建议: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通过拓展阅读本文作者马朝虎的《丑娘》,进一步体会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母亲对我们弟兄四人如潺潺流水般的爱。


附件1:《水》预习单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读一读
1.词语
储水一勺水膝盖
2.句子
A.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
B.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3.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我读了遍;我能够做到:正确流利

?
二、写一写
1.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两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三、想一想
本篇文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场景的生动描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记下你读书时的疑问。





2.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查字(词)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父母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件2:原文《饿水》
饿水
马朝虎
我出生在北方一个缺水的地方,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几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不深不浅地挑上一担回家,“水落石出”的成语我是这样知道的。为了水,邻里之间隔三差五地要闹出一些磨擦。特别是到了夏秋断水的季节,村里的关系就更加紧张了。“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
下雨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也只有在这样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心平气和地相处。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以在下雨天里储藏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家庭用水。也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心平气和地相处,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地在雨里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继而,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远没有我们那么的畅快。
洗过澡后,大家碰了面,相互都会吃上一惊,一个人说:“啊呀,你怎么胖了?”一个人说:“啊呀,你原来是这样白。”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做了一天农活之后,无论是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储藏于水窑里的水显得更加的珍贵了,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象征着权威以及幸福和痛快。我们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的孩子,从大到小、一丝不挂地排在了母亲的跟前。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窑。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窑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一勺水都被我们的皮肤喝光了。
母亲锁上水窑,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
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献花(0)
+1
(本文系xiaoxi040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