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连建伟教授运用王氏逐瘀方验案举隅
2017-06-04 | 阅:  转:  |  分享 
  
名医经验

连建伟教授运用王氏逐瘀方验案举隅

毛军民1,李如辉2,连建伟1(指导)

(11解放军杭州疗养院,浙江杭州310007;21浙江中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关键词:王清任;活血化瘀;临床验案;连建伟

中图分类号:R932.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406(2005)01-0034-02

作者简介:毛军民(1972),男,硕士,主治医师,现主要从事内科临床工作。

收稿日期:2004-07-21

清代王清任所撰的《医林改错》中,2/3以上方剂

均为活血化瘀的。其中临床应用广泛的著名方剂有六

首: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身痛逐瘀汤、少腹逐瘀

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等,而其他如解毒活血汤、

通经活血汤、会厌逐瘀汤等则在临床上应用较少。全

国名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连建伟教授

师从王氏法,善用逐瘀方,屡有效验。总结连建伟教授

临床验案及用方经验,与医林同道共飨。

1验案介绍

1.1血府逐瘀汤

赵某某,男,47岁。初诊:2003年10月19日。两

年来夜寐1~2h即醒。平时常有呃逆,易怒,胸闷不

舒,左关弦,右脉沉涩,舌苔薄白,边色紫。治拟王氏

法。

柴胡6g,赤芍15g,炒枳壳10g,甘草6g,炒当归

10g,川芎6g,生地黄12g,桃仁10g,红花6g,桔梗6g,川

牛膝12g,丹参30g,广郁金10g,茯苓15g。

上方服用14剂后,夜寐较前好转,呃逆也少,胸闷

亦减,然仍心烦易怒,左关弦劲,右脉沉涩,舌苔薄白,

舌边紫已退。前方既效,再进服原方21剂。2003年

11月24日来诊,诉呃逆己瘥,夜寐较安,左关脉稍弦,

舌苔薄白,再守效方,易赤芍为10g,丹参为20g,续服

21剂以巩固善后之。

按语:患者平素工作操劳,谋虑太过,常易致肝气

郁滞不畅。气滞日久,则血瘀不行。瘀阻胸中,气机升

降失常,则胸闷不舒,心神被扰,则夜寐不宁;肝气郁

滞,横犯及胃,引动胃气上逆,故常呃逆;肝气郁滞则性

情易怒。左关弦,右脉沉涩,舌边紫,乃肝气滞,瘀血留

之征象。法当行气活血化瘀,投以血府逐瘀汤加味。

方中四逆散(柴胡、赤芍、枳壳、甘草)与郁金疏肝理气

解郁;桃红四物汤合牛膝、丹参活血化瘀;枳壳、桔梗升

降气机;丹参、茯苓能宁心安神。全方以理气活血药为

主,加少量安神药物,而无降逆止呃之药,但服药后却

夜寐宁,呃逆止。《医林改错》中谓血府逐瘀汤能治“胸

痛,夜睡梦多、不眠、呃逆、夜不安”等19证,信不诬也。

1.2身痛逐瘀汤

高某某,男,80岁。2004年1月1日晚初诊。患

者由家人担架抬至连师家中诊治,诉2周前起病,右手

臂及周身疼痛,颜面亦抽痛,痛在半夜子时至清晨(自

晚11点20分起痛剧),甚则在床上乱爬,白昼则好转,

脉沉涩,舌苔白腻,治拟王氏身痛逐瘀汤法。

秦艽、川芎、生甘草、羌活、制没药、五灵脂、制香

附、桂枝各6g,桃仁、红花、川牛膝、穿山甲各10g,当归

15g,7剂。

1月10日由家人搀扶至连师家中诊治。诉服前

方3剂后,即感周身疼痛明显减轻,现右手臂仍略有疼

痛,左耳内疼痛,左关脉小弦,至数分明,舌苔微黄腻,

守前方加片姜黄6g,茯苓15g,再服10剂。1月29日

其子来家中告知老人病痛己瘥。

按语:《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

痹”。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则瘀血凝滞,

不通则痛,而致臂痛、肩痛、腿疼、腰痛或周身疼痛。病

证昼轻夜重,乃瘀血作祟。以白昼阳气来复,血行较

畅,而夜间阴气盛,则血瘀加重故也。初诊投以身痛逐

瘀汤加穿山甲、桂枝活血化瘀,宣痹止痛;加穿山甲,取

其性走窜行周身之瘀滞;桂枝横行手臂,温通经脉。复

诊加片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其长于行肢臂而除痹

痛;舌苔微黄腻,乃瘀血夹杂湿热,故加茯苓甘淡渗利

除湿热。方药对证,服药近20剂,病痛痊愈。

1.3少腹逐瘀汤

李某某,女,32岁,2002年4月5日初诊。婚后5

年不孕,少腹寒冷,经行腹痛,经色紫黯,脉沉涩,舌苔

薄白,边有瘀点,治以少腹逐瘀汤。

·43·ITCM.Jan.2005,Vol.22,NO.1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炒当归12g,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

20g,小茴香6g,肉桂3g,失笑散12g(包),干姜3g,茯苓

15g,制香附10g。

服方14剂,复诊时少腹寒冷已瘥,然经行腹痛,经

色紫黯,脉沉涩,舌边瘀点。此后以少腹逐瘀汤加牡丹

皮、丹参治疗。同年10月10日来诊时,经行已无腹

痛,经量亦增多,然经色仍略紫黯,有瘀块,脉涩,舌苔

薄白,边有瘀点,仍以效方续服,巩固疗效。

按语:《诸病源候论》云:“月水不利,而无子者,由

风寒邪气客于经血,则令月水否涩,血结子脏,阴阳之

气,不能施化,所以无子也”。寒凝血泣,着而成瘀。瘀

阻胞宫,冲任失调,故见少腹寒冷,经行腹痛,经色紫

黯,脉沉涩,舌边瘀点。瘀阻少腹胞宫,难以摄精,而致

5年不孕。王清任曾谓少腹逐瘀汤:“此方治少腹积块

疼痛,或有积块而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

满,或经血见时,……兼少腹疼痛,……皆能治之”。并

称“此方种子如神”、“种子安胎第一方”。此例用少腹

逐瘀汤加味治疗,活血祛瘀,温经止痛,果有效验。

1.4通窍活血汤

傅某某,女,49岁,2002年5月24日诊。头痛偏

右,以下午为甚,脉涩,舌苔薄白边色紫,治拟通窍活血

汤加味。

麝香0.1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生地黄

15g,桃仁6g,红花6g,丹参20g。3剂服后头痛即瘥。

按语:头痛一证,病因甚多。外感风寒、风热,内患

肝风、痰湿、瘀血、虚劳等皆可致病。脉涩、舌边色紫,

瘀血显然。故治以通窍活血汤加减。方中麝香辛香走

窜,活血通窍;桃仁、红花、赤芍、川芎配伍生地黄、当

归、丹参(即桃红四物汤加味),而去老葱、黄酒、姜枣,

取意重在活血以通窍,故能得效立竿见影。

1.5补阳还五汤

王某某,年近六旬,突然中风,右半身不遂。住院

1周余,患者神智清楚,但右半身仍丝毫不能动弹,遂

邀连师前往会诊。老人素嗜白酒,形体丰肥,舌胖质淡

苔白,按其脉来缓弱无力。治以益气活血通络之法。

生黄芪45g,当归尾9g,赤芍9g,川芎6g,桃仁9g,

红花6g,地龙9g,人参再造丸1粒(吞服)。

服方5剂,右手能举,右腿能动。效不更方,再服

7剂,黄芪用量加至60g,服后竟能迈步行走,手举过

头,遂出院回家。嘱其再多服此方以图根治。

按语:本案中风后半身不遂,气虚血瘀,络道不通。

辨证虽见元气虚甚,而血瘀不显,然“元气既虚,必不能

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为瘀”(《医林改错·论小

儿抽风不是风》),故重用黄芪45~60g以补益元气,气

旺则经脉通;佐以少量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

龙活血通络;加人参再造丸助阳益气,活血通络。据连

师临床经验,初得中风,半身不遂,即服本方,疗效较

好。若半身不遂已久,再服本方,疗效多不显著。凡见

是证,须细心研究,审气血之荣枯,辨经络之通滞,及早

运用本方,以图佳效。

2用方经验

2.1明方药,辨病位

连建伟教授分析了王清任六首逐瘀方的药物组

成,认为王氏是以桃红四物汤的变化为基本方,即以生

地易熟地,以赤芍易白芍而成。在这一用药基础上,根

据各方所治病证的部位不同,以及兼证不同,分别配伍

不同药物,使其各具治疗特色。王氏曾对其中3方的

主治概括道:“立通窍活血汤,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

瘀之症;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立膈下

逐瘀汤,治肚腹血瘀之症”。

血府逐瘀汤加入了枳壳、桔梗,一升一降,宽胸理

气,气机升降正常,则血行通达畅利,全方熔活血化瘀、

理气止痛于一炉,治疗气滞血瘀的诸多病证,在临床上

运用最为广泛,主治病位已不局限于胸中。补阳还五

汤则加入大剂量黄芪以补不足之五成元气,重在补气

行血化瘀,病位在不遂之半身。少腹逐瘀汤加入了善

于温通下焦、散寒通阳的小茴香、干姜、肉桂,治疗寒凝

气滞血瘀之少腹积块疼痛,经行少腹胀痛。身痛逐瘀

汤则在于加入了祛风除湿的秦艽、羌活,主治瘀血证候

明显而周身疼痛的痹证。通窍活血汤加入麝香,辛香

走窜,开通诸窍,活血通络,主治头面部瘀血病证,王氏

曾云:“通窍全凭好麝香”。膈下逐瘀汤为治肚腹血瘀

之证而设,王氏嫌桃、红、归、芎、芍活血化瘀之力不足,

又增五灵脂、牡丹皮、延胡索,并加乌药、香附、枳壳以

行气止痛,较之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力

更强,所治病证多为气滞血瘀重证、实证。

2.2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

气滞与血瘀,互为因果。《医林改错·气血合脉说》

云:“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连教授在运用逐瘀方

时,常根据病证中气滞、瘀血双方孰轻孰重,相应地调

整理气药、活血药的剂量。如气滞甚,则乌药、枳壳、香

附、柴胡剂量相对较大;瘀血重,则桃仁、红花、当归、赤

芍、川芎、延胡索等剂量相对较大。运用补阳还五汤

时,则认为补气药宜重用,活血通络药用量宜轻。重用

补气药有助于活血通络,少用活血通络药则祛邪而不

伤正。故黄芪的剂量重用至50~60g方有效验,甚则

大到120g。

2.3证有轻重兼杂,方有加减出入

·53·中医药信息2005年第22卷第1期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方之效验,在于灵活,而妙在加减。逐瘀方剂的加

减增损,应根据病位、病性的不同而变化。如胸痹胸痛

甚者,可合用丹参饮;少腹瘀血甚,可合用下瘀血汤;肢

体、周身痛甚,可加桂枝、片姜黄、炮穿山甲。气机郁滞

不畅,胁肋或脘腹胀满、胀痛甚者,加郁金、枳实、青陈

皮;兼食积者,加山楂、鸡内金;兼痰饮、痰湿而眩晕、呕

恶,舌苔白腻者,加茯苓、薏苡仁、制半夏;瘀血甚面色

晦暗,两目黯黑,可配合服用大黄虫丸;兼瘀热者,加

丹参、牡丹皮、生地黄。连师指出,现在许多医家偏重

生地黄有滋阴养血,清热凉血之功,而忽视了其活血之

力。《神农本草经》中就谓生地“主折跌绝筋,伤中,逐

血痹”,血热成瘀或兼瘀血久而化热时,用之凉血活血

效果更佳。

临床研究

消瘿甲亢片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临床研究

陶冬青,陈如泉

(湖北中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61)

摘要:目的:观察消瘿甲亢片治疗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兼痰瘀交阻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临床疗

效,评价其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治疗作用及治疗优势,同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选取符合中医和

西医诊断标准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80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疗程3个月,观察消瘿甲亢

片对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兼痰瘀交阻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主要中医证候、体

征及西药不良反应。结果:消瘿甲亢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与他巴唑对照组93.33%比较无显著

差异(P>0.05);但在改善甲亢痰瘀症状及甲状腺肿、突眼等痰瘀兼证方面优于他巴唑组(P<0.01或P

<0.05);在改善免疫指标方面消瘿甲亢片治疗组优于他巴唑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组

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消瘿甲亢片治疗气阴两虚兼痰瘀交阻型甲状腺机能亢

进症疗效满意,中西药联合治疗有明显优势,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消瘿甲亢片;治疗作用

中图分类号:R5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406(2005)01-0036-03

作者简介:陶冬青(1977-),女,湖北中医学院2002级中医内科专业博

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甲状腺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

工作。

收稿日期:2004-08-13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80例患者全部为2002年7月~2003

年1月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甲状腺病专科门诊病人,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

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t检验,两组

年龄、病程无显著差异(P>0.05);经x2检验,两组性

别无显著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气阴两虚兼痰瘀交阻型甲状腺机能

亢进症,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卫生

部中药新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1\]。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选用我院自制中成药消瘿甲亢片治疗:

口服消瘿甲亢片,每次5片,每日3次;病情为重度的

患者,加服他巴唑每次5mg,每日3次,至症状控制可

逐渐减量。消瘿甲亢片由炙黄芪、玄参、白芥子等药物

组成配以少量他巴唑,由湖北省中医院药剂科制成片

剂。他巴唑由北京业卫制药厂生产,批号:\[01\]

120101,规格5mg/片。

2.2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口服他巴唑,每次

10mg,每日3次;病情为重度的患者,口服他巴唑,每次

增至15mg,每日3次。至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可根

据需要加用心得安、维生素B4等药物。

3观察方法

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分

别观察以下指标: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63·ITCM.Jan.2005,Vol.22,NO.1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