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龙惠珍应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2017-06-05 | 阅:  转:  |  分享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第2O卷第3期Zh~iangJITCWM(Vo1.20No.32010

龙惠珍应用旋覆代赭汤加减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王唯金玲肖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旋覆代赭汤龙惠珍

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是由

于食管下括约肌张力降低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

流人食管,引起食管炎症的一组症状及并发症。反

流性食管炎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需长期甚至终

生治疗。目前西药主要以抑酸、促胃动力等药物治

疗,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反流问题,停药后可出现病

情复发。龙惠珍老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运用旋覆

代赭汤加减治疗该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1病因病机

中医无“反流性食管炎”病名,根据症状不同可

归属于中医“噎膈”、“胸痛”、“反酸”、“嘈杂”、“胃

脘痛”等范畴。

古人认为,该病病本为胆病及胃。《灵枢·四

时气篇》言:“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

逆则呕苦。”胃属六腑,胆为奇恒之腑,肝胆相表里,

若肝气疏泄失常,影响胆腑,致胆汁不循常道,横逆

犯胃,则胆胃俱病。龙师认为,食管属于胃,胃为水

谷之海,与脾相表里,二者一升一降,共司受纳运化

和输布功能。而脾胃运化又与肝的疏泄有关,故病

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脾

失健运是引起胃失和降的关键所在。同时该病与肺

脏也有一定的相关性,肺金与肝木属乘克关系,与胃

有土金相生关系。肺主气,主肃降,肺气之肃降有利

于胃气之通降,肺气上逆可影响中焦气机升降,胃气

不和则酸水上泛。

龙师认为该病多因情志不畅、饮食失调、劳累过

度而发病。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调;饮

食不节,损伤脾胃,致湿浊壅积于中;或久病伤脾,脾

气虚弱。土虚木郁。肝胃不和致痰、气、寒、热、瘀互

结于食管,胃之通降受阻,胃气上逆。

2临证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药治疗应以健脾和胃、疏

肝理气、降逆止酸为法,龙师临床以旋覆代赭汤为主

辨证加减。

旋覆代赭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伤寒

155

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

赭汤主之。”功能降逆化痰,益气和胃。基本方:旋

覆花(包)9g,代赭石(先煎)15g,姜半夏、党参各

12g,生姜10g,甘草6g,大枣15g,柴胡9g,海螵蛸

15g。旋覆花苦辛而咸,主下气消痰,降逆止噫;代赭

石苦寒人肝,重而沉降,善镇冲逆,降逆和胃,二者相

合,下气消痰,镇肝胃之逆;半夏降逆祛痰,消痞散

结;生姜下气祛痰;党参、甘草、大枣合用,健脾益气

和胃;少佐柴胡疏肝理气,海螵蛸制酸和胃;诸药合

用,共奏健脾理气,和胃降逆之功效。脾胃虚弱型加

黄芪、白术、太子参、怀山药、茯苓等健脾益气、和胃

降逆;脾胃虚寒型加桂枝、干姜、吴茱萸等温胃散寒;

肝胃不和型加玫瑰花、郁金、苏叶、香橼、佛手以疏肝

理气;脾胃湿热型加苍术、佩兰、米仁、茵陈等清热利

湿、和胃降逆;胃阴不足型加沙参、麦冬、玉竹、石斛

等滋阴清热、和胃降逆;胃热者加黄连、吴茱萸;吐酸

甚者加煅瓦楞子以制酸。

3病案举隅

韦某,女,47岁。反复泛酸,胃中嘈杂不适2年余,

时而伴胃脘疼痛。于2O07年6月19日在某医院行胃

镜检查诊断为Barrett食管、反流f生食管炎(B级)、慢性

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口服耐信(通用名:埃索美拉唑)1

次40mg,1天1次,7个月余,症状反复,时轻时重。故

求中药配合治疗。诊见呃逆泛酸,消谷善饥,饥不欲

食,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治以降逆化

痰,清胃益气,予旋覆代赭汤法化裁。组方:旋覆花

(包)9g,煅代赭石(先煎)、太子参各15g,制半夏12g,炒

竹茹、海螵蛸各15g,黄连、吴茱萸各3g,茯苓12g,枳壳、

蒲公英、蛇舌草、米仁各15g,失笑散(包)9g,砂仁(后

下)6g,浙贝12g。7剂。此后复诊皆以上方为基础加

减。3个月后患者症状有所好转,胃痛次数与复发频率

明显减少,停用耐信,坚持服中药。服药7个月余,原

症状基本解除,无胃脘疼痛,无明显泛酸、嘈杂,纳食恢

复正常。2008年7月7日复查胃镜示慢性浅表f生胃炎

伴少许糜烂。收稿日期:2009.11-02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