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运用体会
2017-06-05 | 阅:  转:  |  分享 
  
·82·ChineseJourna1ofInformationonTCMAug.2009Vo1.16No.8

·I瞄证J~得·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运用体会

王月芬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喉炎;治疗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5304(2009)08.0082.01

近6年来,笔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本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疗。喉镜示:声带淡红水肿。诊断为急性

征、急性喉炎等疾病,多获佳效,现举例介绍如下。喉炎。经用抗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无显效。现患者声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音嘶哑,咽喉胀紧,全身疼痛,阵阵恶寒,无汗,咳痰清稀,时时

案例1:患者,女,75岁,2006年12月5日初诊。患者心胸闷,舌质淡,苔白,脉弦紧。中医诊断为急喉痦,证属阳气虚

悸胸闷、气短,动则加重半年余,在某省级医院诊断为病态窦房弱、风寒袭肺。治以疏风散寒温阳、宣肺理气开音。方以麻黄

结综合征,曾用西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上述症状无明显变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10g,制附片6g,细辛3g,桂枝10g,

化。刻诊:胸闷、气短,动则尤甚,伴全身乏力、头晕,时有心厚朴10g,炒杏仁10g,川I芎10g,甘草6g,生姜5片,大枣5

悸,舌质淡紫,苔薄,脉弦迟。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枚。2剂,每日1剂,水煎服。药后声音嘶哑、咽喉紧胀明显减

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听诊:心率42次/min。中医诊断为轻,全身疼痛、恶寒、咳嗽、胸闷基本消失。药证相合,效不更

胸痹,证属心阳虚衰、寒凝血瘀。治以温补心阳、散寒通脉、方,继服3剂而愈。

活血化瘀。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10g,制附片10g,按:急性喉炎属中医“急喉痦”范畴,临床上因感受外邪

细辛3g,党参20g,桂枝10g,当归12g炒白芍12g,川芎性质不同及患者体质差异,有风寒、风热、肺热壅盛之分。该

10g,丹参20g,麦冬10g,五味子10g,甘草6g。5剂,每日患者素为阳虚之体,复感冬季寒邪,致风寒束表,肺气郁闭,失

1剂,水煎服。药后症状明显减轻,一率5O次/min。药证相合,于宣降,肺气不利而见诸症。方中麻黄、细辛、桂枝疏风散寒

守方稍作加减,续服30剂,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宣肺;制附片补火温阳以祛寒;厚朴、炒杏仁宣降肺气;川芎

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属中医“胸痹”、“心悸”范畴,临行气活血;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

床表现为心胸憋闷、心悸、气短、舌瘀黯、脉迟等,多因心阳风散寒温阳、宣肺理气开音之效,药证相合而获良效。

虚衰、寒凝血瘀而引起。治宜温阳散寒、活血通脉。方中麻黄3结语

辛温散寒、宣降肺气,肺气宣降可助调节心血运行;制附片补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

火助阳、温运心脉;细辛散寒通脉;加以党参、甘草、桂枝益成,具有温阳散寒、疏风宣肺之功效。该方原用于治疗“少阴

气散寒通脉;当归、川I芎、丹参活血化瘀;白芍、麦冬、五味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即少阴兼太阳之阳虚外感证,临

子养心阴、补心血,同时反佐麻黄、附子、细辛、桂枝之燥热,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四肢欠温,咳吐清稀痰涎,胸闷喘息,

使全方温而不燥、补而不腻。诸药合用,共奏温补心阳、活血舌质淡,脉沉迟等。笔者用于治疗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

化瘀、散寒通脉之效。喉炎,分别属于中医“胸痹、心悸”、“急喉痦”范畴,二者的病

2急性喉炎机均为心肾阳虚、外感风寒。二者病机相同,故均用该方治疗

案例2:患者,男,42岁,2007年2月3日初诊。3d前,而获效,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学术思想。

患者大汗后不慎受寒,突然出现声音嘶哑,全身疼痛、发热,在(收稿日期:2009—04-04,编辑:梅智胜)

体局部心肌缺血以及肥大心脏局部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功能紊

乱均有保护作用:能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低血液粘度;

减低过氧化脂质的产生,提高红细胞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

性;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

的作用;有抗血栓、抗凝血,改善血液高粘、高脂状态的作用。

本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心电图

总有效率为66.67%,提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

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缓解心绞痛症状及改善冠状动

脉供血等方面优于常规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对肝、肾功能也

无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全国第一届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病组.关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命名及

诊断标准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

[2]陈廷军,杨爽.PCI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机制[J].国外医学·心血

管疾病分册,2002,29(5):281.

[3]唐敏,宫晓玲,陈荣.三七总皂苷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9):93—96.

(收稿日期:2009-01-22,编辑:蔡德英)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