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四物汤加减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120例疗效观察
2017-06-09 | 阅:  转:  |  分享 
  
中医中药

蒙脱石散联合复合乳酸蕾胶囊治疗急性

【中圈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

刘国清

【文章编号】1672—3783I2011)10—0320一O1

康必读杂志2011年1O,q第1O期

i

胃肠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复合乳酸茵胶囊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到2011年8月收活的急性胃肠炎患者100例.随

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O倒。对照组给予诺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蒙脱石散联合复合乳酸茼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以及不起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关键词】蒙脱石散;复合乳酸茵胶囊;急性胃肠炎;疗效观察

急性胃肠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是由于有害因素进入胃肠道引起的胃肠粘

膜的急性炎症反应,临床主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严重者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

紊乱,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1。以往对于急性胃肠炎多采用诺氟沙星治

疗,但研究发现,对于部分患者诺氟沙星的治疗效果不佳,且副作用较大。我院

对5O例患者采用蒙脱石散联合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

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5月到2011年8月收治的急性胃肠炎患

者100例,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有不洁饮食史,具有不同程度的呕吐或腹泻等临床

症状,腹泻次数为5一l5次/d,黄色水样便,无黏液以及脓血便,呕吐3—6次/d,

呕吐物带有酸腐气味,符合急性胃肠的临床诊断。将100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

缎与观察组,每组5O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I8—65岁,平均37.6

岁,发病时间6—24h,平均lO.4h;观察组,男29例,女2l例,年龄19—67岁,平

均38.2岁,发病时间5—22h,平均¨.5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疾

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

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诺氟沙星0.4g/次,3次/d;观察组在

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合乳酸菌胶囊(0.33g/粒,饭后服用)2粒/次,3次/d,

30rain后给予蒙脱石散(每袋3g,饭前服用)1袋/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

3d,观察临床疗效,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疗效标准:显效:用药1d后,患者的呕吐或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有

效:用药1—2d,患者呕吐或腹泻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用药3d后,患者上

述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2.1临床疗效:表1可见,对照组显效25倒,有效l7例,无效8例,显效

率为50.O%,总有效率为84.O%;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l6例,无效2例,显效

率为64.0%,总有效率为96.O%。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

组(P<005)。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腹胀、腹痛6例,恶心、呕吐2例;

观察组出现腹胀、腹痛1例,无恶心或呕吐等不良反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

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O%(P
3讨论

急性胃肠炎严重患者可出现剧烈呕吐或严重腹泻,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

乱,甚至可引起休克和死亡,因此,及早缓解症状有利于患者的快速恢复,避免

严重并发症的发生E2J。以往的诺氟沙星治疗效果不佳,且具有明显的副作

用【。蒙脱石散主要成分为双八面体蒙脱石散,是一种高效的消化道黏膜保护

剂,对消化道的病毒、病菌、毒素等具有较强的固定和抑制作用,对消化道黏膜

具有覆盖保护作用,具有平衡茵群和局部止痛的功效;复合乳酸菌胶囊是含有

多种活乳酸菌的微生态制剂,能够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抑制肠道内腐败细菌

的繁殖,调整肠道菌群,防止肠内发酵,减少胀气,因而有促进消化和止泻作用,

可以治疗各种微生物引起的感染L4j。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蒙脱石散联合复方

乳酸菌胶囊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6.O%,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仅

为2%明显低于常规治疗。充分说明,两药联用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确

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勇军.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胃肠炎8O侧的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

药,2010,21(9):1686—1687.

[2]杜彦萍,黄可儿,张惠臣.保济口服液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

新药与临床药理,2006,17(5):379—380.

[3]李玉萍.腹可安治疗成人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

究,2010,8(25):29—30.

[4]朱军,马茂源.蒙脱石散联合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急性胃肠炎疗效观察

[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6—47.

作者单位:223400江苏省涟水县职工医院

四物汤加减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120例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A

韩庆森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320-01

【摘要】目的:对四物汤加减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进行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所选120例患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理疗、推拿按摩、针灸

及中西成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四物汤加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

论:四物汤加减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有效提高了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四物汤腰椎骨质增生症疗效观察

腰椎骨质增生症也叫肥大性脊柱炎、腰椎骨刺、腰椎退行性变、腰椎骨关节

炎,是中老年人的一种较为常见和高发的骨骼疾病,主要病因与关节软骨的退

行性病变有关。据统计:40—5O岁的中年人患病率达50%,而60岁以上的老年

人几乎都不同程度的患有此病症。腰椎骨质增生症患者在关节软骨的退行性

病变时,还可能在锥体边缘有骨赘形成。临床多表现为增生压迫神经引起的腰

酸背痛、腰椎僵直、下肢麻木、痛感忽轻忽重,活动时痛感加重,休息后又见轻。

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严重者还可能致患者行走困难甚至瘫痪。迄今

为止,对腰椎骨质增生症尚无特效药,通常可采取理疗、推拿按摩、针灸及中西

成药治疗等方法。笔者于2006年开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四物汤加减治疗

腰椎骨质增生症60例,并与仅接受常规治疗的60例患者观察比较,取得满意效

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j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2月至2011年5月接诊患者120例,按随机

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

(42·6±9.3岁)岁;病程2年一l2年,平均病程(8.6±1.3岁)年;对照组6o例,

男33例,女27例;年龄29~75岁,平均(41.7±8.9岁)岁,病程2年119年,

平均病程(8.7±1.1岁)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

----——320

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骨质增生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腰椎骨

质增生诊治标准》分型确诊,全部患者均经腰椎X线摄片或cT片明确诊断,排

除其他骨性病变。临床特点为:①在无明显的诱因情况下,出现腰部及背部的

胀涨、僵硬,感觉疼痛、酸楚,活动不灵活,晨起、久坐疼痛加重,稍加活动症状有

时减轻,但过度劳累症状又加重。有时疼痛向臀部及大腿部放射,并从大腿外

侧向小腿延伸。②体征检查发现患者腰部的生理弯曲变平、消失或圆背畸形,

腰部的活动受限,腰部及背部的棘突有叩击痛,双侧骶棘肌紧张或压痛,有时可

以出现坐骨神经的刺激症状。③x线摄片或cT片检查可见腰椎生理前凸变小

或消失,椎体边缘唇样改变,椎间隙变窄或不对称(前窄后宽),脊柱活动受限,

锥体终板骨质增硬化,边缘骨赘形成,后关节套叠。(~)CY/MRI检查结果与临床

相符。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①用红外线或超短波治疗仪理疗,配

以药物导入。②推拿按摩治疗。患者俯卧,按摩者用掌跟在腰骶部脊柱两侧自

上而下反复推压揉按3—5遍。有下肢放射痛的患者,用掌跟自臀部自上雨下推

压揉按至小腿,并配合下肢后抬腿,每日1—3次.(下转第321页)

健康必读杂志2011年{0月第1O期

【中图分类号】R256【文献标识码】A

失眠从心肾论治

黄遇杰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321-01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从肾不交论治失眠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发展等方面作一个较为全面的概括。

【关键词】失眠心肾不交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成为许多人的捆扰。为了解除失《伤寒论》(炮附子、白术、白芍、茯苓、生姜)。

眠带来的痛苦,人们往往使用安眠药物进行治疗,但长期服用可产生耐受性、成

瘾性、记忆障碍及共济失调等副作用。长此以往不仅得不到改善,还会引起机

体平衡破坏,从而严重威胁人体的健康。

本文就中医对心肾不交失眠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发展作一较为全面的

概括。

一心肾不交失眠的病因病机

阳人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因此,阴阳失调是睡眠障碍发病的总病机。

阴阳不和,心神浮越,魂魄妄行,可见失眠。心之阴阳根于肾,对于心的代谢和

生理功能起到调节作用,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

下属阴。所以,心肾从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来说,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

上者,以下降为和。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这样心肾之间的

生理功能才能协调。反之,心火上炎,不能下降于肾而上亢,肾阴不足,肾水不

能上济于心而下泻,心肾不能既济,水火失于交通,神燥不安,肾精失守,故而引

起失眠。清·陈士铎《辨证录》有云:“人昼夜不能寐,心甚燥,昼夜不能寐,此心

肾不交。盖Et不能寐者,乃肾不交于心,夜不能寐者,乃心不交于肾。”

二心肾不交失眠的分型及中医治疗

五行依存生克推理,肾和心是“克与侮”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指心肾相交,

水火相济。《慎斋遗书》又言:“盖因水中有真阳,故水亦随阳而升至于心···

···

,盖因真火中有真阴。故火亦随阴而降至于肾。”所以在人体正常的生理

功能状态下,就心肾特性而言,肾水肾阳蒸腾而上济于心,防止心火随心阴而降

至于肾,以防肾水过寒,此为心肾相交。心肾相交反映心之水火与肾之水火,四

者之间的协调关系。水火既济,生克制化,缺一不可。缺则升降失序,从而表现

出一系列病理状态。以下为心肾不交的辨证论治。

三分型论治

1水旺火乘型:是指肾水对心火的克制太过而表现出的病症。如上所言肾

主水,对人体水液的调节代谢有着相当大的作用,若肾阳虚衰不能化气行水,水

液四犯,犯于肌肤则肿,犯于心则悸,甚则痹阻心脉致喘息不卧,面色青紫,故治

疗方法为温肾阳以制水,方选真武汤《伤寒论》(炮附子、白术、白芍、茯苓、生

姜)。

2火旺侮水型:就正常而言,心火下济肾水以暖肾,然而太过,心火反侮肾

水,下则为劫肾阴,肾阴亏虚而相火生炽,表现出头痛、耳鸣、健忘、失眠、多梦、

五心烦热,口舌生疮等症。治则为泻心火,滋肾阴。方选泻心汤《金匮要略》(大

黄、黄芩、黄连)与黄连阿胶汤《伤寒论》(黄连、阿胶、黄芩、鸡子黄、芍药)加减。

3水火俱虚型:本证多指心肾阳虚型,是由于心肾阳气相互亏虚而造成。

一般情况下,心肾之阳协同救济。以温煦脏腑,运行血脉,气化津液等等。若久

病不愈或劳倦内伤,使心阳虚则肾阳虚,或肾阳虚影响心阳虚,使心肾之阳两

虚。临床多见形寒肢冷,心悸怔仲,尿少浮肿,身倦欲寐等症。治疗宜滋补心

肾,利水消肿,方选保元汤《情爱心鉴》(人参:黄芪、肉桂、甘草、生姜)和真武汤

中医中药

4水枯火旺型:是指肾水不足以制心火,以致心火亢盛的一种现象。然与

上述之火旺侮水不同在于本证是因肾水枯竭不能上济心火,即使心火亢进于

上,一则为实,一则为虚。此型多见与久病失调或房劳过度而导致肾阴亏于下,

心火亢于上的病症,症见腰膝酸软,骨蒸潮热,耳鸣耳聋,心悸怔仲,失眠多梦,

健忘等,故其治疗重点在滋补肾阴,以制心火。方选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知

母、黄柏、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或左归丸《景岳全书》(熟地、山

萸肉、杞子、山药、茯苓、甘草)加减。

5火弱水旺型:是指心气不及而心病于肾,如心阳不振,不能下通于水,以

致寒水不化,亦可有水气凌心的表现。虽与水旺火乘型是水气犯心,但前者是

水脏自病,盛之于心,主因在肾,故重在温肾阳以制水,本证则为水脏不足,不耐

火克,病因在心,故宜滋通心阳,治疗以振心阳以利水,方选苓桂术甘汤《金匮要

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三心肾不交失眠治疗的其他疗法

中医认为药疗不如食疗,药补不如食补。中药药性相对温和,但取效也较

为缓慢,故适宜家庭自疗的最佳方法是食物。如小麦、桑葚、芡实、麦冬、百合等

平时常见的食物都可起到滋肾阴,清虚热,宁心安神等功效。

除了重视食疗法,还重视对病人心理调摄。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紧

张等因素的影响,难免会有心情不畅,情志不舒的时候。此时则心先受之,火从

内生,心火偏旺下劫肾阴,引起心肾不交,出现失眠、烦躁、心悸等症状。因此,

认识本病是一个生理过程,要做到放松心情、陶冶情操,保持乐观的情绪,多谈

心交友,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许浚《东医宝鉴》中指出:“欲治其疾,先治

其心,乃资于道,使病者尽去疑虑思想······疗病之大法也)”

四结语

目前临床上老年失眠多以上实下虚,心肾不交的症状,治疗的过程中可“使

心之热者不热,肾之寒者不寒,两相引而两相合也。方选上下两济丹。人参五

钱,熟地一两,白术五钱,山茱萸三钱,肉桂五分,黄连五分。”值得注意的是在临

床治疗过程中,要抓住心肾不交的特点,才能取效。

参考文献

[1】陈政光.浅论心肾不交.中医药研究,2001,17(2):8,9

[2]周颖.补肾宁心法治疗老年性失眠65例.辽宁中医杂志,2001,28(4):230

[3]刘学平.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老年性失眠45例.光明中医.2002,17

(5):59

[4]陈永灿、黄飞华失眠的中医保健,2000:365,369

[5]上海中医学院.失眠嗜卧专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80

作者单位: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门诊部

(上接第320页)③取穴肾俞、气海、关元、委中、阳陵泉、承山、足三里等实施针

刺疗法。④选用大小活络丹、腰痛宁胶囊、祖师麻片、骨仙处片等中成药辩证论

治;或选芬必得、肠溶阿斯匹林、消炎痛等西药缓解痉挛,消酸止痛。同时经常

散步、健身操、太极拳、太极剑、长跑等健身运动,用保健性的自我按摩促进腰部

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僵硬和紧张。

1.3.2观察组采用四物汤加减结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方法同对照组,

同时配以四物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桃仁15g、红花10g、当归15g、生地黄

15g、川芎5g、赤芍10g、三棱10g、莪术10g、鸡血藤15g、丹参15g、细辛10g、威灵

仙15g、地龙10g、土鳖虫5乌梢蛇10g、炮穿山甲10g、炙甘草15g,。随症加减:

上半身疼痛加羌活5g、姜黄5桑枝10g、葛根6g;腰部疼痛加鹿含草10g、杜仲

5g、桑寄生5g、续断15g;下肢疼痛加独活5g、木瓜15g、牛膝5g;急性发作而疼痛

较甚加乳香5g、没药5g、钩藤10g、丝瓜络6g;寒邪偏重加制附子10g,干姜10g;

热邪偏重去细辛,加黄柏10g,知母10g;气血虚弱加黄芪15g、何首乌30g。水煎

服,1剂/d,分2次温服。1O剂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另用白花蛇2条、蝎

子、蜈蚣各5g研末,每晚服2克。连服1月,病情好转,需调方巩固疗效。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临

床治愈:疼痛和其他I临床症状消失,功能正常,活动自如,1年以上不复发。显

效:疼痛基本消失,活动不受限或稍感不适,体征基本恢复原来生活状态。有

效:疼痛及其他临床症状减轻,活动功能进步,体征能大部份恢复原来生活状

态。无效:治疗一个疗程(一个月),症状、体征无改善。

2.2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

料采用t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3疗效结果对120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时间最短的3个月,最长的3

年,平均随访1.5年。组间比较,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经x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例(%)]

3讨论

骨质增生症属中医学“痹症”,“腰痛”等范畴。从特点来看,主要属于寒痹、

湿痹,所感外邪也以寒邪、湿邪为主。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认为肾

主骨,骨刺的形成以肾虚为本,治疗本病时当扶正祛邪兼顾,既要补肾强骨,固

本扶正,增强体质,延缓衰老蜕变,又要温阳散寒,蠲痹止痛,改善局部组织循

环,消炎镇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四物汤方剂中:桃仁、红花、当归、炮穿山甲、

鸡血藤、川芎、丹参活血祛瘀止痛,改善局部气血不足,保障气血运营流畅;乌梢

蛇、鸡血藤、熟地黄补肝肾、祛风湿、利关节、通经络;赤芍、地黄、甘草抑制或消

除神经根周围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地龙、土鳖虫破瘀血,续筋骨,通行经络;当

归、赤芍、川芎镇痛、镇静;甘草调和诸药。故而四物汤补益肝肾、养皿活血、理

气止痛、疏风通络,实现了腰椎骨质增生症治疗中的祛邪扶正,标本兼顾。因

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四物汤加减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疗效更佳,值得

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陆汝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骨质增生症63例《河北中~)2oo6年第08期

[2]金照峰中医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217例《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o07年

第07期

[3]陈德喜万修阳王开友加味桃红四物汤对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诱导的实

验研究《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oo9年第01期

作者单位:272200济宁市金乡县西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32l一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