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探讨72例中医排石汤药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
2017-06-09 | 阅:  转:  |  分享 
  
·96·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8月第4卷第l5期ChinJModDrugAopl,Aug2010,v01.4,No.15

方法,但近年来对此方法有所争议。有作者指出子宫纵隔切

除术后加用雌激素可加速裸露区的上皮化…,故以往多采用

大剂量已烯雌酚治疗。己烯雌酚是全合成非甾体化合物,大

剂量己烯雌酚容易导致服药期间出现较为严重的胃肠道反

应,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导致不能坚持服药,进而影响疗效。

有报告显示妊娠期服用己烯雌酚,药物可通过胎盘对胎儿产

生致癌及致毒作用,可使胎儿发生先天性缺陷的危险增加;

女性后代在青春期过后宫颈和阴道的腺病及腺癌发生率升

高,男性后代生殖道异常和精子异常发生率也增加。己烯雌

酚主要在肝脏内缓慢代谢灭活,对肝脏活性影响大。因此在

许多国家已禁止使用己烯雌酚。我院对此类患者术后采用

放置宫内避孕环合并使用补佳乐。补佳乐片剂每片含1mg

戊酸雌二醇,为天然雌二醇的戊酸盐。对内膜修复起着重要

作用。通过其独特的微粒化和酯化,使得溶解更为迅速,吸

收更好,副反应更少,患者依从性好,对肝脏的影响仅为乙烯

雌酚的1/4-8。本文患者服用戊酸雌二醇后胃肠道反应少。

没有因胃肠道反应而停用药物,服药3个月后复查肝功能均

正常。12例再次官腔镜检,证实未见粘连带,官腔平整。因

此官腔粘连官腔镜粘连分离术后连续3个周期使用戊酸雌

二醇有促使子宫内膜的修复、防止官腔再次粘连作用。戊酸

雌二醇用量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有作者报道多数9mg/d,

连续3个月。由于戊酸雌二醇属天然雌激素,用药期间可

以妊娠,对子代元影响。综上我们认为,官腔粘连官腔镜粘

连分离术后放置“0”型宫内避孕环联合口服戊酸雌二醇对

治疗官腔粘连,预防官腔再粘连及促进子宫内膜生长,用法

简单,安全,依从性好。由于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随访时

亦未发现术后感染病例。我们认为,宫腔粘连官腔镜粘连分

离术后放置“O”型宫内避孕环联合口服戊酸雌二醇对治疗

宫腔粘连及内膜损伤及预防官腔再粘连效果好,操作简单,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RomerT,SchmidtT,FothD.Pre-andpostoperativehormonaltreat—

meritinpatientswithHysteroseopicsurgery.ContribGyneeolOb-

stet,2000,20:1.

[2]熊小娟,丁兴琳,方春霞,等.官腔镜诊治官腔粘连32例临床分

析.中国妇幼保健,2008,23(8):1145.

[3]夏恩兰.宫腔镜学及图谱.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

231.236.

[4]PreuthiPanS,LinasmitaV.Reproductiveoutcomefollowinghystero-

scopielysisofintrauterineadhesions:aresultof65ca8e8atRa—

mathibod,hospitai,JMedAssocThai,2000,83:42_46.

[5]BeliinghafnFB.Intrautcrlneadhensions:hysteroscopielysisandad—

junctivemethods.AustNZJobstetGynaeco,1996,36:171—175.

[6]田秦杰,温秀艳,陈蓉.戊酸雌二醇用于官腔镜术后防止官腔

粘连的疗效观察.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708.

探讨72例中医排石汤药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

李靖杰

【摘要】目的观察排石汤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6例,采用汤药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胆康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结石变化。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两组疗效比较无显

著差异。结论利胆排石汤治疗胆道结石疗效可靠,安全可行。

【关键词】排石汤;胆结石

胆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医多采用手术

或介入方法治疗:痛苦大,风险多,费用高。根据清热利湿、

行气排石的中医辨证治疗机制,我们采用排石汤治疗30例

胆道结石患者,取得满意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72例均为本院中医内科门诊患者,参

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n确定诊断。临床表现:

右胁、右上腹痛或胀痛,厌食油腻食物,部分患者有胆绞痛,

少数伴有发热。均经B超检查确诊。随机分为2组。治疗

组36例,男17例,女l9例;年龄<36岁7例,35—5O岁21

例,>50岁8例;病程1.5~11年;B超检查:结石直径>1

cm7例,0.5~1cm19例,<0.5cm10例。对照组36例,男

16例,女l6例;年龄<35岁8例,35~50岁21例,>50岁7

例;病程1.2~l2年;B超检查:结石直径>1cm7例,0.51

ca20例,<0.5cm9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药物组成:柴胡9g,黄芩12g,大

黄9g,枳壳9g,半夏6g,甘草5g,白芍药15g,郁金15g,鸡

作者单位:471000河南省洛阳市第二商业医院

内金15g,金钱草30g,海金沙30g。加减:胆绞痛加延胡索

12g、川楝子12g;恶心呕吐加竹茹12g、陈皮6g;气虚加黄

芪30g。1剂/d,水煎2次,分早晚2次服。在运用本方时,

应注意调节大黄的用量,使患者每天保持稀软便,注意排石

情况,患者饮食要清淡,忌油腻辛辣和烟酒。治疗组服用胆

康胶囊治疗,4粒/次,饭前口服,3次/d。连续观察4周。

1.3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1993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胆石病医疗中心

全国协作网络会议制订标准1999年、《实用中医胆病学》人

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版进行疗效判定。①临床痊愈:症

状、体征积分减少>95%,影象学检查正常;②显效:症状、体

征积分减少≥70%,影象学检查符合显效标准;③有效:症

状、体征积分减少1>30%,影象学检查达有效标准;④无效:

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影象学检查均无改善。

2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l8例,显效10例,有效3

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1%。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l0

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3.3%。治疗组优于但两

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治疗组服药期间,出现4例

腹泻,症状较轻,方中去掉大黄后,数日内腹泻自行缓解,未

2olQ年8月第4卷第l5期ChinJModDrugADD1。Aug2010.V01.4.No.15

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

3讨论

在我国胆石病患病率呈较快的上升趋势,部分地区已达

10%,接近世界发达国家胆石病10%~15%的发病水平。胆

石症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尤其是腹腔镜手术,但复发率较

高,再次手术难度和风险将增加,故出现外科手术不能解决

胆囊结石问题的观点,而且患者对手术有恐惧心理。西药治

疗胆石症疗效欠佳,副作用大,且价格昂贵,所以采用中药治

疗胆石症有所必要。随着对胆汁化学、胆汁酸生化的深入研

究,揭示了胆汁酸成分变动与胆石形成的内在联系,推动了

溶石药物和溶石疗法的进展。中医学认为其主要病因病机

有情志失调致肝胆气郁,肝失疏泄,胆气郁结;或外伤、手术

所伤,致瘀血内阻,血瘀气滞,影响肝胆疏泄功能,使胆气升

降失司,胆汁疏泄失常,郁结日久,结成砂石;感受湿热之邪,

或嗜酒肥甘,化生湿热,或脾虚湿郁而化热,湿热蕴蒸,使胆

的升降失司,胆汁郁滞,久而成石。方中柴胡疏肝行气止痛;

黄芩和解清热,除少阳之邪;大黄清热通腑排石;半夏降逆止

·97·

呕;白芍药缓急止痛;郁金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海金沙、金钱

草清热利胆排石;鸡内金消坚磨积,软化结石;甘草调和诸

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除湿、疏肝行气、利胆解郁、磨积化

石、攻下通胆腑之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柴胡、枳

壳、大黄、郁金均能增加胆汁分泌量,促进胆囊收缩,有利于

排石;大黄、金钱草、枳壳能显著松弛Oddi括约肌,有利于结

石排出;鸡内金、海金沙具有较好溶石作用。临床实践表明,

此方治疗胆石症疗效确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

134.137.

[2]刘学勤,关幼波.肝胆病诊疗全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2001:1554.

[3]罗云坚,余绍源,黄穗平.消化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2000:41,82.

抗环瓜氨酸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张琳王春燕

【摘要】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CCP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RA组血

清抗CCP抗体阳性率对RA诊断敏感性为56.6%,RF阳性率对RA诊断敏感性为61.4%,两者间差异

无显著性(P>0.05);抗CCP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特异性分别为95.1%、71.4%,差异有显著性(P<

0.05)。RA组血清抗CCP抗体阳性率56.6%明显高于对照组2.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

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抗CCP抗体与ESR、CRP、RF间呈正相关(r=0.531、0.524、0.574,均P<

0.05)。结论抗CCP抗体在RA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RA的理想血清学指标。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常见的以关节

滑膜慢性炎症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两年

内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及降低生活

质量。近年来,在RA患者中发现了多种新的抗体,特别是

环瓜氨酸肽(CCP)的自身抗体,因其在RA中的高度敏感性

和特异性而倍受关注“。笔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1.

SA),检测53例RA患者血清中的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

体,旨在探讨其对RA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RA组53例,来自我院2007年6月至2008

年3月风湿病科门诊、住院患者,以上患者符合美国风湿病

学会1987年修订的RA诊断分类标准。其中男l7例,女33

例,年龄14~65岁,平均48.3岁。对照组42例,其中男13

例,女29例,年龄14—7O岁,平均51.2岁。包括系统性红斑

狼疮(SLE)1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7例,强直性脊柱炎8

例,结缔组织病8例,系统性硬化病3例,痛风性关节炎2

例,多发性皮肌炎2例,骨关节炎l例,反应性关节炎1例,诊

断符合各自的诊断标准。

1.2检测方法采集空腹静脉血3ml,分离血清,.20℃保存

待测。抗CCP抗体检测采用ELISA,试剂由欧蒙(德国)医学

实验诊断有限公司提供,检测结果>5U/ml为阳性。抽取静

作者单位:45000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脉血2ml,离心分离血清,将待测血清用样本缓冲液按1:100

稀释,加入已包被的微孔中,每孔1001,室温孵育30min,

洗板3次后加人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鼠抗人IgG单克隆

抗体100l,室温孵育30min,洗板3次后加入底物100

30min,最后加入终止液100Ixl,酶标仪上检测,设定波长为

450mn,每份样本设立空白对照、阳性对照、阴性对76照及

正常对照。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采用Beckman

Coulter公司的Immage特定蛋白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使用

免疫比浊法检测RF水平,检测结果>20U/ml判为阳性。

同时检测RA患者血沉(ESR)、免疫球蛋白(Ig)、C反应蛋白

(CRP)、血小板(PLT)等指标。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多组样本

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

2结果

RA组血清抗CCP抗体阳性率对RA诊断敏感性为

56.6%,RF阳性率对RA诊断敏感性为61.4%,两者间差异

无显著性(P>0.05);抗CCP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特异

性分别为95.1%、71.4%,差异有显著性(P<0.05)。RA组

血清抗CCP抗体阳性率阳性率56.6%明显高于对照组

2.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

发现抗CCP抗体与ESR、CRP、RF间呈正相关(r=0.531、

0.524、0.574,均P<0.05)。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