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田代华教授内科临证经验探讨
2017-06-09 | 阅:  转:  |  分享 
  
田代华教授内科临证经验探讨

金丽

(福建中医学院,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田代华教授内科临证方法颇具特色,应用现代系统论、控制论的方法,进行创新性思维,倡

导病因、病位、体质一体化辨证论治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应用价值。此外,田教授还有重视辨病与

辨证相结合、强调基本方的作用等临证经验。

关键词:临床内科;临证经验;中医药治疗;田代华

中图分类号:R24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231(2001)01-0027-02

田代华教授为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学术带头

人之一。他在临证方面,尤其在治疗内科杂病方面亦

有很深的造诣。笔者师从田教授学习临床内科,对其

辨证论治方法的特色及临床经验有很多的感受,兹加

以总结与探讨。

1倡导病因病位体质一体化辨证论治方法

由于中医的辨证方法较多,有八纲、病因、脏腑、气

血津液、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等,令初学者无所适

从,亦不便于临床大夫快速、准确地辨证疾病。田教授

总结自己多年的理论教学及临证经验,又辅以现代系

统论、控制论的方法,进行创新性思维,提炼出“病因、

病位、体质”一体化的辨证论治方法,使中医的辨证方

法统一起来。病因、病位、体质一体化即从病人的症

状、体征分析、归纳出病因(原始病因及继发病因)、病位及

体质的辨证特征,并加以综合分析,辨识出证候,然后

再从这三方面加以施治。这种“分—合—分”的方法,

如果用现代控制论的术语来言,即是从病因、病位、体

质三要素这三个方面加以“分散化控制”,然后再加以

“迭加”或“积分求和”,以达到“最优控制”,即准确地辨

证及辨证的快速。下面将分别论述辨证的三要素。

1.1辨证第一要素病因辨证三要素中的病因要

素是通过运用类比的方法,把人体病理变化与致病因

素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共通性,提炼出9种因素形成

的。即:1.风(含内风);2.寒(含内寒);3.湿(含内湿);4.

燥(含内燥);5.热(含内火、内热);6.痰饮;7.血瘀;8.食

积;9.气滞。仔细分析这9种因素,可发现病因要素可

体现出八纲中的六纲(阴阳、寒热、虚实),若加上表里二

纲(病位)即为八纲,“病因、病位”辨证的可行性及科学

性由此可见一斑。现举例加以说明。如病因为风寒,

则病性为阴证,寒实证(若不考虑体质的从化);若病因为

肝肾阴虚,阳亢风动,则病性为阳证,本虚标实证。总

之,知病因,证候及治法即可确定大概,若再知病位及

体质,辨证论治即可全面了。

1.2辨证第二要素病位病位总的来说不外表、

里。表有肌表、经络之别;里有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营卫气血、津液之分;另表里之间又有半表半里之位。

此外,表里还有相对性,这是病位的复杂性所在。但辨

证时,可不必考虑表里的相对性。各种辨证方法,着眼

点各有侧重,如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的

辨证着眼点分别在于脏腑、气血津液、六经。“病因、病

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③痛风。遂来郑教授处求治,见

精神欠佳,双下肢关节疼痛,夜尿频,无恶心呕吐,皮肤

搔痒等证。面白肢冷,神疲倦怠,腰膝酸软,纳呆,大便

稀溏,舌淡胖,脉沉细。诊为:肾劳(脾肾阳虚,湿毒内蕴)。

遂予党参、淫羊藿各15g,制大黄10g,六月雪30g,丹参

15g,泽兰、威灵仙各10g,徐长卿15g,紫苏、制半夏各

10g,甘草5g。7剂,水煎服。2诊时关节疼痛缓解,夜

尿减少,精神体力纳食改善,乃肾阳渐复之佳兆。继服

前方7剂,日1剂。3诊时关节不痛,夜尿1至2次,量

正常,精神佳,纳食可,二便正常。病情已稳定,于是改

拟下方:党参、淫羊藿各15g,山茱萸10g,淮山药15g,

白术、杜仲各10g,丹参15g,制大黄3g,威灵仙、炙甘草

各10g。10剂,水煎服。4诊时诸证平复,气色转佳,继

以前方加减调治2月余,病情明显好转。

编辑:董克伟

收稿日期:2000-12-21

作者简介:金丽(1972-),女,山东梁山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

·72·

第3卷第1期

2001年3月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JOURNALOFLIAONINGCOLLEGEOFTCM

Vol.3No.1

Mar.,2001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位、体质”一体化辨证方法根据中医脏象学说以脏腑系

统统气血津液、肢体官窍等,把辨证的着眼点即病位定

为肌表、经络及脏腑系统。其中肌表、经络主要针对外

感病而设,脏腑系统主要针对内伤杂病而设。病位可

在“经络”与“脏腑”,这可从现代系统论认为的中医学

中“经络”、“脏腑”均是人体功能子系统的观点中找到

科学解释。用“脏腑”对内伤杂病进行定位、定向、定

性,这与医圣张仲景用“六经”定位、定向、定性外感病

是有相通之处的。它们分别有利于分析“脏腑”或“六

经”之间及其子系统内部的关系,进而有利于进行横

向、纵向的分析、比较、综合,从而达到整体最佳化的论

治。由此亦可见,“病因、病位、体质”一体化辨证方法,

把病位定义为“脏腑”系统,与仲景的“六经”辨证方法

把病位定义为“六经”一样,是一种科学且有价值的研

究方法。

1.3辨证第三要素体质“病因、病位”辨证似乎已

完美了,为何还需“体质”因素呢?这是因为体质往往

影响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发病类型的倾

向性,若对辨证方法来说则为体质因素对病因因素、病

位因素的辨识均存在着影响。对病因的影响:有的体

质可使病因均随之从化,治疗不可只据理论分析,只图

消除起始病因之功。如同为感冒,有的人可无论何季

节、感受何邪,均仅有自己特有的症状、体征:发热(如阳

热质)或从不发热(如气虚或阳虚质),此时治疗时体质因

素占了主导地位,病因因素则不怎么重要了。对病位

的影响:体质往往影响着某些部位的易感性。如有人

素体肺有郁热,肌表易外感风寒,且感受后一、两天往

往会邪入肺系,使肺宣降及通调水道的功能失常,形成

痰热郁肺的证候。若早辅以清润化痰之品,可缩短病

程;或平时注意调理体质(润肺清热),则可预防或减少疾

病的发生。这些单靠“病因、病位”辨证均是做不到的。

田教授认为体质有十二型:阴虚质、阴寒质、阳虚

质、阳热质、气虚质、气滞质、血虚质,血瘀质、津亏质、

痰湿质、动风质、蕴毒质。分别治以滋阴、温化、助阳、

清热、益气、理气、养血、活血、生津、化痰、潜阳与清毒。

这些方法辨证论治时随证应用或平时进行体质调理,

均可收到殊功。疾病的发生,在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不

同体质的人体的不同部位,破坏了人体的生理功能,使

机体产生了病理变化表现出了症状、体征,即为得病。

尽管疾病千变万化,症状、体征表现各异,但辨证时只

要掌握了病因、病位、体质三要素,对三方面进行综合

分析,无所偏执,便可执简驭繁,做到正确辨证施治。

2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两个基本特点之一,但是中医

学在形成、发展之初并不是不重视辨病的,早在《内经》

时期,就已有颈痈、鼓胀等病名,《金匮要略》中亦有水

气病等病名,只是随着辨证论治体系的逐步完善,辨病

论治的发展受到忽视,中医学至今未提炼出病的概念,

常以症状名病,很不规范,因而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疾病的治疗。田教授主张凡病人应诊,医者必先用

现代手段明确病名诊断,然后再用辨证三要素进行辨

证论治,以防止贻误病情。应诊首先要辨明疾病。田

教授曾举例说:如患者以胃脘部疼痛的症状来诊,某大

夫仅以主诉及兼症:食欲不振,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苔

薄白,脉沉迟,诊断为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治以健

脾温中益气,方用附子理中汤与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服

用多剂无明显疗效。后来患者经现代医学手段检查出

为胃癌,且已错过了手术时机,贻误了疾病的治疗,为

医者当引此为憾事。明确疾病后,再据病因、病位、体

质三要素进行辨证论治。因为疾病发展过程中,在初、

中、末等阶段证候往往差别很大,且患者还有体质、年

龄差异等因素,因而还应辨证论治,疗效才佳。如田教

授曾谈及某些西学中大夫往往用西医理论指导中医用

药,有时效果未必好,甚至会适得其反。如治慢性胃

炎,有的西学中大夫一见便使用大量清热解毒之品进

行消炎,偶有病例可得暂时症状缓解,长期疗效则未必

尽然,且大多数病例疗效不明显或症状反加重。这是

因为慢性胃炎,中医辨证有脾胃虚寒、肝脾不调、脾胃

湿热等型,单用清热解毒之品疗效当然欠佳,只有辨证

论治才可收到良效。

3强调基本方的作用

田教授带教多年,为便于学生掌握及有利于找出

疾病治疗的规律,对一些“病因、病位”较固定的病,主

张一病一基本方,或一型一基本方,然后再随症及体质

加减。这亦体现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如中风后遗

症,无论软瘫、硬瘫均有语言蹇涩、口眼口呙斜、半身不

遂,两类型用两个基本方即可。硬瘫用:天麻钩藤饮合

镇肝熄风汤加减;软瘫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又如瘿

病,其中甲亢、甲状腺瘤两型可分为三个基本方。甲状

腺瘤用:海藻玉壶汤;甲亢(肝火旺盛型)用:栀子清肝汤

合藻药散加减;甲亢(心肝阴虚型)用:天王补心丹合一贯

煎。再如痢疾一病,可用芍药汤为基本方加减。

以上为本人对田教授内科临证经验的管窥,其他

临证经验还有待以后总结与探讨。

编辑:沈智群



·82·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3卷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