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汪受传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经验
2017-06-10 | 阅:  转:  |  分享 
  
收稿日期:2003-10-20

作者简介:王文革(1966-),女,山西洪洞人,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及科研工作。

汪受传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经验

王文革,孟宪军,指导:汪受传

(南京中医药大学2002级博士生,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汪受传认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导致肝肾阴虚,心脾两虚,阴阳失衡

的病证,临证分别以杞菊地黄丸、归脾汤为主方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汪受传;多发性抽动症;治疗经验;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917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1719(2004)03-0181-02

汪受传教授,从事中医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工

作30余载,禀承师学,治学严谨,学验俱丰,临证用

药,每获良效。笔者有幸师从汪师攻读博士学位,随

其诊疗,对导师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经验有所体会,

现将汪师经验介绍于下。

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syndrom,TS),是近二

十年来日趋增多的一种神经精神疾病,以眨眼、面部

抽搐、鬼脸、多动,不自主发声等多组肌肉不自主抽

动为临床特征。西医学治疗近年未见有突破性进

展,治疗原则仍以心理调适为主,药物治疗为辅\[1\]。

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学多将之归属于慢惊风、梅核

气等范畴\[2\]。汪师临证治疗本病多年,对其病因病

机,辨证论治颇有见地,疗效显著,本文拟从病因病

机、辨证论治等方面予以介绍。

1阴虚失守阳浮妄动的病理机转

汪师认为,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不外乎内因与

外因两大类,先天因素即内因,环境因素为外因。患

儿父母健康欠佳或患有神经精神疾病,致使子女先

天不足,精血不充,稍有感触即产生阴阳偏颇而出现

抽动诸证。外因责之于父母调护失宜,教养不当,或

溺爱放纵或强加各种学习压力,致小儿心、肝、脾、肾

等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病。汪师认为多发性抽动症等

儿童心理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在中国发病率增高的原

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我国儿童的生存现状有很大的

关系,目前,小儿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往往过度溺爱,

百般顺从,儿童自出生始很少受到负面刺激,心理承

受能力极低,一遇挫折,如课业负担重,父母责骂等

则情志失调,阴阳失衡而发病。《素问·阴阳应象大

论篇》说:“阴静阳躁……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

阴之使也。”即阴主柔静,阳主刚躁。阴失内藏镇守,

则阳浮于外而动作乖异。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脏

腑阴阳失调,即阴静不足,阳动有余,以虚证为主,但

虚中有实,属本虚标实之证。病变脏腑涉及心、肝、

脾、肾四脏,以肝肾阴虚,心脾两虚为其病机大纲。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

体阴而用阳,为罢极之本。小儿肝常有余肾常虚,肾

水不能涵肝木,则肝阴血不足,而致阴虚阳浮风动诸

证,表现为点头、眨眼、面部肌肉抽动、耸肩、注意力

不集中等症。诚如朱丹溪《格致余论·相火论》所言:

“凡动皆属火。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见于

无者,出于龙雷,则本之气;出于海,则水之气也。具

于人者,寄于肝肾二部,肝属木而肾属水也。肝肾之

阴悉具相火,……相火易起,五脏厥阳之火相煽,则

妄动矣。”此为本病主要的病理机转。《灵枢·口问》

曰:“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若小

儿所欲不遂,情志不舒,劳伤心脾,心不能藏神则神

志飞扬不定,记忆力差,秽语不能自控,少寐多动。

脾失濡养,则静谧不足,而出现情绪不稳,肢体抽动,

精神倦怠,面色少华等。阴不足则阳有余,且小儿为

纯阳之体,故肝肾阴虚时易出现阳亢火旺之症,患儿

兴奋不宁,烦躁易怒,便干溲黄,舌红苔黄燥。脾主

运化水湿,脾气不足,运化失司,则易生湿生痰,痰浊

内阻而见胸闷纳呆,痰湿蕴而化热,蒙闭清窍,扰动

心神,则懊不眠,甚而言语不爽。

2壮水制阳调和阴阳的论治方法

从上述病因病机可以看出本病的实质为虚证,

但也有挟痰、挟湿、阳亢火旺等兼证。临证从脏腑辨

证入手,分肝肾阴虚及心脾两虚两证论治。肝肾阴

虚者在多种抽动症状之外,往往伴有好动不安,证见

频繁眨眼,蹙眉,一侧或双侧面肌不自主抽动,耸肩,

甩头,四肢肌肉不自主抖动,性情急躁,多动不安,盗

汗,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细。治以滋阴潜阳,柔肝滋肾。方用杞菊地黄丸加

减。常用药:生地、菊花、枸杞子、丹皮、胡黄连、夏枯

草、谷精草、煅龙骨、煅牡蛎、白芍等。方中生地、枸

杞子、白芍滋养肝肾之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龙

骨、牡蛎平肝潜阳,安神定志;菊花、谷精草,夏枯草

清热明目,泻火熄风;丹皮、胡黄连更增滋阴清热之

力,诸药合用,共奏滋阴降火,柔肝止痉之效。心脾

两虚证者除各种抽动症状外,多伴有注意力不集中,

证见眨眼频频,抽鼻歪嘴,耸肩扭头,抽动不宁,喉中

咯咯作响,精神倦怠,面色无华,汗出较多,注意力不

集中,记忆力差,睡眠纳食欠佳,舌质淡,苔薄白,脉

无力或沉细。治以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加减。常

·181·

第31卷第3期

2004年3月

辽宁中医杂志

LIAONING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Vol.31No.3

Mar.,2004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收稿日期:2003-09-16

作者简介:茅建春(1965-),女,上海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风湿病临床研究。

陈湘君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经验

茅建春,苏励,顾军花,指导:陈湘君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科门诊,上海200032)

摘要:狼疮性肾炎(Lupusnephritis)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常见且严重的内脏损害。

作者从辨证论治、扶正调整免疫及内外合治、灌肠通腑三方面总结了陈湘君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经验,并举例说明。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扶正;调整免疫;内外合治;灌肠通腑;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49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1719(2004)03-0182-02

狼疮性肾炎(Lupusnephritis)是系统性红斑狼

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最常见且严重的

内脏损害,以肾炎为初发表现占5%~25%,起病5

年后出现肾炎者占40%~75%;由LN所致的终末

期肾衰是SLE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目前

现代医学以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及多种新方法

(血浆置换、干细胞移植、生物制剂,大剂量IgG冲

击疗法)治疗LN,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多

或价格较昂贵。

全国名中医陈湘君教授,集多年之经验,采用中

医辨证为主同时注重扶正,调整免疫,对于肾功能不

全者辅以中药灌肠泄浊通腑,并适当配合应用激素、

免疫抑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

报道如下。

1辨证论治强调整体观

LN在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类似的病名,但根

据LN患者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肢面浮

肿、小便泡沫较多等症状,大致归属于中医“水肿”、

“虚劳”等病证。陈师强调中医治病的根本法则是据

证立法,LN除泡沫尿外根据不同症状大致分为以

下几型。

①脾肾气虚型:证见面白自汗,倦怠乏力,腰酸

肢肿,食欲不振,大便溏薄,面目虚浮,舌淡苔薄,脉

软弱。陈师分析脾气虚则健运失司,肾气虚则精微

不能固摄,蛋白为人体的精微,宜藏不宜泄,但一旦

脾肾亏虚,则水谷精微不能化生,精微不能固涩而外

流,大量流失则脾肾失养,功能失调,或表现为脾肾

气虚,或表现为脾肾阳虚。故治疗着重在健脾肾以

固本。基本方,药用:生黄芪、白术、山茱萸、生地、菟

丝子、薏苡仁、桑螵蛸、金樱子、芡实、益智仁。

②脾肾阳虚型:可见神倦形寒,肢冷脱发,面色

白,全身浮肿,腹部胀满,动则气促,不思饮食,小

便短少,大便溏薄,舌淡胖或有齿印,舌苔薄白,脉沉

细。陈师认为人体水液的运化输布,主要由脾肾二

用药:黄芪、党参、茯苓、当归、白芍、白术、远志、酸枣

仁、煅龙骨、煅牡蛎等。方中黄芪、党参、白术健脾补

虚;当归、白芍养血缓急;茯苓、酸枣仁养心安神;远

志、煅龙骨、煅牡蛎定志宁心。全方养心与益脾并

进,使心神得养,脾气得健,抽动可止。以上二证挟

有痰湿者据偏湿、偏热之不同酌选石菖蒲、明天麻、

制半夏、天竺黄、瓜蒌皮等豁痰宁神之品;肝火亢盛

明显者加黄芩、郁金、钩藤等以泻火平肝。

3病案举例

施某,男,6岁。眨眼2年余。近2年来,出现

不自主频繁眨眼,左侧面部时有抽动,喉中时作“咯

咯”声,性情烦急,多动不宁,服用“氟哌啶醇”、“安

坦”治疗1年余,症状改善不明显,入睡后诸症皆平,

紧张时症状加剧。睡眠,食纳,大小便正常。舌质

红,苔薄黄,脉弦。证属肝肾阴虚,阳亢风动,治宜滋

水清肝,药用:枸杞子、菊花、生地、南沙参、夏枯草、

煅龙骨、煅牡蛎、谷精草各10g,黄芩6g,大麦冬、白

芍、丹皮各10g,生甘草3g,7剂后,眨眼即明显减

少,予原方稍有出入继服3周,诸症悉平。巩固治疗

2个月,未见病情反复。

4结语

目前,多发性抽动症的西医治疗大体上可分为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多巴

胺受体阻滞剂氟哌啶醇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其主

要的治疗方法。但是,这些药物均存在一定的副反

应,况且现在并不能证明它们可以影响抽动症的预

后和自然病程的进展,只是对症性的控制抽动症

状\[3\]。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疗效好,副反应少等优势。

但由于该病病机复杂,证候多变,致使临床医生往往

难以认识该病,对证选方。汪师执简驭繁,将之概括

性地总结为肝肾阴虚、心脾两虚两大证型,临床运用

多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

供了可行性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刘智胜.第三届国际多发性抽动症研讨会侧记\[J\].实用儿科临

床杂志,2000,15(6):355.

\[2\]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37.

\[3\]万国斌.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

(4):200.

编辑:孙圣麟

·281·

第31卷第3期

2004年3月

辽宁中医杂志

LIAONING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Vol.31No.3

Mar.,2004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