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王鹏教授辨治肺系疑难病症经验
2017-06-10 | 阅:  转:  |  分享 
  
按:采用慢速捻转进针法针刺风池穴使针感至鼻部,

病人立感鼻部通畅;针刺局部之迎香,进针时针尖向内上,

使针感到达鼻腔中,引气至病所。合谷为治面部五官疾病

之要穴,合谷与迎香经气相接,更能增效。药线灸为广西

民间疗法,简便易行,配用之,故能取得速效且持久。

313声嘶案李某,女,38岁,2003年2月24日就诊。

诉声嘶3天,伴口干、喉异物感,纳寐略差,二便调。舌

微红,舌体略胖,边有齿印,苔厚微粗,脉滑细。喉镜镜

检:双侧声带轻度水肿突出。诊断:中医:失音(言)。

西医:急性喉炎。穴取风池、天容、合谷。要求针感至咽

喉部。针刺3次后,声嘶有所减轻,言语较前清晰。续针

1周后,诸症基本缓解。

按:采用慢速捻转进针法针刺风池穴及局部之天容,

使针感至咽部,使气至病所。循经配用远端之效穴合谷,

共奏清咽利喉之功,故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314视神经萎缩案闵某某,女,43岁,2003年2月15

日就诊。诉1988年患脊髓炎后双眼视力急剧下降。经多方

治疗疗效不显。刻下症:视物模糊,目胀,易疲劳,畏寒

怕冷,尿频且痛,量不多,易感冒,感冒后病情每加剧。

舌淡红润,脉沉细。诊断:(1)中医:青盲;(2)西医:

视神经萎缩。穴取:①风池、光明;②睛明、合谷。两组

交替使用。每周6次。另嘱自灸神阙、三阴交,并注意保

暖。针刺后症状明显缓解。

按:黄老师擅治眼病,一在于巧取风池使气至病所,

二妙在于深刺睛明穴。针灸教材多认为睛明穴针刺深度应

为013~015寸,但黄老师常针至112寸。其针法与常规不

同,先选取无钩毫针,严格消毒后,嘱患者闭目,左手拇

指或食指压住眼眶边缘之内眦动脉,针尖顺着指尖轻轻接

触皮肤并压下,病人适应后,再缓缓刺入1寸余。在临床

上,常见因睛明穴而致出血者,但罕见有刺伤眼球者。以

针压下皮肤成凹陷并与眼球成一弧度,加以慢速针法可避

免针刺副作用。风池与光明经气相接,而睛明与合谷经气

相接,故分别配伍之,交替使用。灸神阙、三阴交以固其

本。如此标本兼治,故能取得佳效。

(收稿日期2003-10-27)

王鹏教授辨治肺系疑难病症经验

胡作为1周燕萍2周电光3

11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上海200040)21湖北中医学院研究生31湖北浠水县中医院

提要:王鹏教授从事肺系疾病研究30余年,临床辨治肺系疑难病症,注重其寒热虚实、标本

缓急,处方用药,机圆法活,疗效显著。

关键词:疑难病症肺老中医经验王鹏

王鹏教授系湖北省名老中医,从事肺系疾病研

究30余载,治学严谨,辨治肺系疑难病症颇具匠

心,临床每收良效。笔者有幸侍诊案侧,受益匪

浅。今介绍其辨治肺系疑难杂症经验如下。

1支气管哮喘

哮喘属于祖国医学“哮”、“喘”、“痰饮”等范

畴,病情复杂,往往迁延难愈。王师根据中医异病

同治的辨治理论,将原治他病的经方用于治疗哮喘

发作期,收效满意。他认为哮喘发病,寒邪所致者

居多,故祛寒化饮、温肺止哮是哮喘的重要治疗原

则,射干麻黄汤主之。

结合病机,异病同治,经方治疗。哮喘的主要

病理因素是宿痰内伏,即“夙根”。《景岳全书·喘

促》曰:“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

亦名哮喘。”此夙根即为宿痰。《脉因证治·哮病》

亦明确指出:“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

潜伏于内……则哮喘之症作矣。”痰为阴邪,深伏

于内,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已久。肺脾肾阳气虚

衰,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输精微,肾不能蒸

化水液,以至津液凝集成痰,痰饮上犯。阴邪居乘

阳位,致胸阳不展。宿痰内伏的根本原因是胸阳不

足,故用瓜蒌薤白半夏汤以通阳散结,祛痰止哮。

哮喘发作时突发性、阵发性、反复性等特点,

与风邪善行而数变的特点类似,而风为肝所主;同

时临床发现,哮喘病人发作时常常胸闷如窒,甚者

连及两胁,这与少阳症“胸胁苦满”有异病同治之

特点。本病痰气交阻,客于肺系,使上焦胸廓清旷

之区失于通畅,并波及两胁肝胆经脉循行部位,而

“胸胁苦满”正是小柴胡汤证必备之主症。

哮喘发病时痰气交阻于气道,致气道狭窄、挛

急,喉间哮鸣。借用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缓急止

痛之作用以养阴和营,使局部得到其滋养,来缓解

平滑肌痉挛。

《伤寒论》原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少阴寒化

兼太阳表实证。肺肾阳气素虚患者,在感受外邪

时,往往在出现太阳表证的同时,兼见少阴虚寒之

2004年第22卷第2期四川中医

Vol122,No12,2004JournalofSichua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5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证。此时宜温经与发汗同施,麻黄附子细辛三味正

合此意。

麻杏石甘汤原治汗、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

用治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阻于肺所致的喘咳证。

不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但以肺中热盛为关键。

王师总是将上述经方联合使用,取得较好疗

效。如寒哮,多选用射干麻黄汤合瓜蒌薤白半夏

汤;若兼见肺肾阳虚则用射干麻黄汤合麻黄附子细

辛汤;治疗热哮,多以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为

宜;又有过敏性哮喘,中医称“风哮”,多用芍药

甘草汤合小柴胡汤加祛风药如钩藤、防风等治疗。

2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属中医“咳嗽”、“咯血”、“肺痈”

等范畴,多于青少年发病。王师认为支气管扩张的

病机主要以肺虚为主,热、火、痰瘀为标。若先天

禀赋不足或过度劳倦,均可导致肺脏受损,日久出

现肺气阴两虚,肺虚则邪侵,使病情缠绵难愈。故

临床上多见形体消瘦、气短、动则喘促等。肺气不

足则水液停聚肺系,多咳嗽;邪壅于肺,郁而化

热,痰热内壅,故痰多黄稠;若热伤肺络导致气滞

血瘀,致胸痛;血腐化脓,则咳吐脓血腥臭痰。另

外支扩患者多与情绪抑郁不舒或激动有关。

支气管扩张临床表现复杂,王师认为一定要抓

住关键,在审明虚实基础上分型辨治,灵活组方。

急性发作期多表现为痰热壅盛、肝火犯肺、血热妄

行。若以痰热壅盛为主,则可见咳吐大量黄稠痰或

带脓血,甚则喘逆痰鸣,咳则胸痛,伴烦渴引饮、

大便干结、小便赤涩,舌质红、苔黄,脉数。当以

清热通腑化痰为先,使痰瘀得化、浊气得降,有利

于肺气恢复。常用全瓜蒌、桑白皮、黄芩、黛蛤

散、冬瓜子、鱼腥草、败酱草、白茅根、赤芍、桃

仁、贝母等。若以肝火犯肺为主,则多见咳嗽气

促、痰粘、咯吐鲜血,每因情绪抑郁不舒或发怒而

发病,伴胸胁胀痛、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舌质

红、苔薄黄,脉弦滑数。治以平肝清火为先,以阻

止病情发展,火降则血宁,气顺则血自归经。临床

常用柴胡、前胡、青黛、丹皮、炒蒲黄、茜草根、

瓜蒌皮、徐长卿、郁金等。另酌加少量活血化瘀药

物,如川芎、桃仁等。

若疾病经久不愈,转入迁延期,多表现为肺气

虚和阴虚。若以肺气虚为主,可见咳而少气,懒

言,声低,面色少华,畏风寒,痰中带血,血色淡

红,舌淡,苔薄,脉细弱。治当以益气摄血,兼清

痰热。药物常用生黄芪、太子参、苍白术、姜半

夏、猪茯苓、防风、陈皮,酌加炒藕节、仙鹤草

等。若以肺阴虚为主者,临床上多见咳嗽痰少、痰

粘稠难咯,痰中带血、血色鲜红,伴气短、午后低

热、盗汗、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少

津,脉细等。治以益气养阴、清化痰热,常用南沙

参、麦冬、太子参、百合、桑白皮、地骨皮、银柴

胡、白薇、浙贝母、枳壳、煅龙骨等。

3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病,常久治不愈,主要以

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肿大为主,也有人称为“滤

泡性咽炎”。病人自觉咽干不爽、有异物感、咳痰

粘冻状,可伴疼痛。多见于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

如嗜烟、酒、烧烤食物等,也有教师等,往往病情

反复,迁延不愈。王师认为病邪反复刺激咽部或失

治等,痰热伤及气阴,而以阴虚为主。这类病人临

床常见呛咳不爽、痰粘、扁桃体往往不肿大、粘膜

颜色淡红、咽后壁淋巴滤泡多呈暗红或色淡,舌质

较淡,苔白。所以治当以养阴清热化痰为主,药物

常用沙参、麦冬、百合、桔梗、桑白皮、浙贝母、

玄参、生甘草等。临床也多遇急性发作情况,但一

般也是在慢性咽炎基础上发展的。这类患者自觉咽

痛明显、吞咽时加重,或伴恶寒发热、咳嗽有痰

等,检查可见咽部粘膜充血、扁桃体肿大、咽后壁

淋巴滤泡多红肿、色鲜红、多分泌物、舌质红、苔

黄,脉多浮数。此时邪热壅滞为主,故治疗以清热

解毒、利咽散结为先,药物多选用桔梗、连翘、射

干、牛蒡子、黄芩、浙贝母、淡豆豉、生甘草等。

待咽部红肿热痛症状消失后,再改以顾护气阴之方

药。在用药方法上,王师亦讲究汤药要温服慢咽,

丸药要含化。

4原发性气管、支气管乳头瘤

此病又叫气管、支气管乳头状瘤、多形性腺瘤,

是一种可发生于气管及各级支气管的少见病。临床

上多为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咯痰、

咯血、发热等,甚则胸痛、喘鸣等。该病多通过纤维

支气管镜检查发现、病理检查确诊。西医除纤支镜

镜下切除或激光治疗,药物治疗很难控制继发感染。

王师曾辨治2例,认为根据其症状,当属于祖国医学

“咳嗽”(痰热郁肺型)范畴。患者痰热较重,易耗伤

正气,治疗过程中要处理好扶正与祛邪的关系。《医

宗金鉴》曰:“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

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渐深,正气较弱,任

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

则任受补。”患者初证时,见症多以痰热毒邪作祟为

主,则予以清热解毒化痰为主,方药以二花、连翘、鱼

腥草、花粉、桔梗、牛子、金沸草、浙贝母、全瓜蒌、黄

芩、枳壳、丹参为主加减,疗程达3月之久。3月后,

痰热虽减,正气却耗,所以改以玉屏风散、沙参麦冬

汤合润肺化痰药加减,且攻且补。数月之后,正气渐

固,所以在益气养阴基础之上加攻积消痰之品,如礞

石、山慈姑、橘络、海蛤粉、浮海石等,助其排除痰根

(即瘤组织),直至受功。王师的经验认为,治疗气

管、支气管乳头状瘤以扶正固本(益肺气、养肺阴)、

祛邪治标(清热解毒化痰),疗效显著。

(收稿日期2003-10-29)

四川中医2004年第22卷第2期6JournalofSichua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Vol122,No12,2004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