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经验点滴
2017-06-11 | 阅:  转:  |  分享 
  
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经验点滴

李玉

(云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昆明650021)

摘要高热惊厥的标本兼治,对控制惊厥和预防复发均有积极的意义,“疗惊必先豁痰,豁痰必先祛风,

祛风必先解热,解热必先祛邪”,针对急惊风中之惊、风、痰、热4大证,提出在救治高热惊厥抽搐时用开窍

醒神,止抽镇静法;抽搐止后用平肝息风,清热祛痰之法;热退后以滋阴清余热,调理脏腑气血,效果甚佳,

并可积极预防高热惊厥的复发。

关键词儿科高热惊厥急惊风开窍醒神平肝息风清热除痰滋阴清热

分类号R27213

小儿高热惊厥属急惊风之范畴。由于小儿“肺

常虚”,“肝常有余”,肌肤薄弱,腠理不密,极易

感受风邪,侵及肌表,病邪从表入里,郁而化热化

火,火甚生痰,热极生风,引动肝风而出现抽搐。

在治疗时,必须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

则。首先用开窍醒神,止抽镇静之法。小儿在抽搐

时,要立即开窍醒神,及时控制抽搐,促使神志苏

醒,采用针刺强刺激人中、涌泉穴,同时用三棱针

刺十宣放血以开窍解痉,又能清热,一般2~3min

后抽搐止,神志清醒。此时,再采取第2步疗法,

即平肝熄风,清热除痰,宗治病求本之原则,防止

再次出现惊厥。笔者常采用自拟平肝清热化痰汤:

水牛角末、生石膏、钩藤、僵蚕、蝉蜕、天竹黄、

石菖蒲。抽搐重者加石决明、全蝎;痰多加胆南

星、浙贝母;热邪炽盛加黄芩、山栀子;咳嗽、流

涕、咽痛、咽红者合银翘散;大便秘结加大黄、玄

明粉以通腑荡涤,挫其热势。小儿高热惊厥,多系

有风热外感,治疗关键要注意解表退热,热解风

定。对多次发作患儿必须清心开窍,而清心必先解

表,开窍必须豁痰。待发热渐退,实邪已去,宜用

第3步治疗方法,滋阴清余热,调理脏腑气血,可

选用沙参、麦冬、白芍、栀子、淡豆豉、浙贝母、

生龙骨、蝉蜕、谷芽、鸡内金、甘草等,扶正清除

余邪,以防再次惊风。治疗应注意:兼表宜解表,

初起不可即用香窜镇坠之剂,再是不可过用攻下坠

痰之剂,不可纯用祛风之品,也不可骤用寒凉,应

因势利导,以免冰伏病邪。“见痉止痉,病必不

除”,可“只治致痉之因而痉自止,不必沾沾子痉

中求之”。

病案举例:患儿吴某,男,115岁,因发热1

天,伴抽搐1次来诊,患儿有高热惊厥史,此次发

病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915℃,咳嗽,流涕,

纳差,便干,溲黄,并出现抽搐,持续约4min。前

医给安定、青霉素、病毒唑治疗,效果不显,来我

院求诊。在就诊时,再次出现惊厥,表现为意识丧

失,双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颜面青紫,

无二便失禁,T40℃,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舌质

红,苔黄微腻,指纹紫。诊断:中医:急惊风(风

热发搐)。西医:高热惊厥。立即针刺人中及涌泉

穴,强刺激,同时用三棱针刺十宣放血2滴。2min

后患儿苏醒,惊搐停止,啼哭出声,面色转红,反

应尚好,随即处以疏风清热,平肝息风之方:水牛

角末12g,钩藤10g,石菖蒲8g,生石膏20g,蝉蜕

8g,金银花8g,连翘8g,牛蒡子8g,浙贝母8g,珍

珠母6g,甘草3g。2剂,热退咳减,未发生抽搐,

但口干思饮水,纳少,舌质红,苔薄,指纹青。处

方:栀子8g,淡豆豉6g,沙参10g,麦冬8g,蝉蜕

6g,浙贝母8g,葛根10g,神曲10g,枳壳6g,鸡内

金6g,甘草3g,2剂,诸症消失。患儿2周后做脑

电图检查:正常。随访4年,在以后的发热性疾病

中未再发生过抽搐。

(收稿日期:1999—02—25)

44

第22卷第2期

1999年6月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JournalofYunnanColleg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Vol.22No.2

6.1999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