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熊辅信临床运用血府逐瘀汤经验小结
2017-06-11 | 阅:  转:  |  分享 
  
·名老中医经验·

熊辅信临床运用血府逐瘀汤经验小结

范宏涛1,陈彩云2,指导:熊辅信

(11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65003221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昆明650223)

血府逐瘀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中的一

首颇具代表性的活血化瘀名方,其原方组成为: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桃仁四钱、红花三钱、枳壳一钱、赤芍二钱、柴

胡一钱、甘草一钱、桔梗一钱半、川芎一钱半、牛膝三钱,

具有活血化瘀理气之功效,王氏立此方专治“胸中血府血

瘀”所致的各种病症,临床疗效较佳。导师熊辅信临床中经

常用到此方,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关于“血府”的认识

王清任认为“血府”即“人胸下隔膜一片,其薄如纸,

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肋至腰上,顺长如坡,

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

又云“膈膜以上满腔皆血,故名血府”,他所说的是一个解

剖单位,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膈肌以上整个胸腔包括大脑

在内的人身体的上半部分。《素问1脉要精微论》又云“脉

者,血之府也”,这里的“府”是“聚”的意思,即全身的

血液均聚存于经脉之中之意。导师认为所谓“血府”可以看

成胸部的大循环系统及全身的微循环系统,与有人提出的

“血液及血液的内环境”\[1\]相类似,进一步为古代中医理论提

供了现代医学的依据。

2导师临床运用血府逐瘀汤的病种范围

211头痛头痛的病因较多,临床有风、火、痰、虚、瘀之

别,导师认为,凡久治不愈之头痛,若疼痛部位固定,痛处

不移,或刺痛,或胀痛,并排出了占位性及器质性疾病后,

可大胆使用血府逐瘀汤,因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

府”,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头部经脉

循行众多,气血较为充盛,头部脉络绌急或失养均可引起头

痛\[2\],若久病头痛,必须导致脉络长久不得通利,气滞血

凝,瘀血内生,阻滞经脉,脉络痹阻不通,而见头痛反复难

愈,痛有定处。《素问1脉要精微论》云“脉者,血之府

也”,血府逐瘀汤为治疗“血府”瘀血的有效方剂,且方中

川芎为治头痛之要药,柴胡引药上行,牛膝引血下行,配合

理气活血之品,故可用于久治不愈之头痛。导师在运用此方

治疗头痛时,常根据疼痛部位的不同,加入羌活、防风、葛

根、白芷、藁木、细辛、吴萸等经经药,以及全虫、僵蚕等

通络药,临床疗效显著。

212胸胁痛导师治疗胸胁部疼痛经常用到血府逐瘀汤,其

应用指征为:胸胁局部疼痛,部位固定,或胀痛,或刺痛,

或胸胁部感觉异常,舌淡紫或有瘀斑,脉涩。胸胁部即为王

清任所云“血府”的主要部位,“膈膜以上,满腔皆血,故

名血府”,其内有心肺及主要经脉,为多气多血之所,该部

位的疼痛多伴有气滞血瘀之证,故可用血府逐瘀汤,方中桃

红四物活血化瘀,桔梗与枳壳,柴胡与牛膝均为一升一降的

对药,具有较好的理气开胸、畅达气机作用,诸药合同,可

以较好地改善胸胁部气滞血瘀状况,达到“通则不痛”的目

的。临床应用时,导师常加入郁金、延胡、丹参、莪术等

药,以加强活血定痛之力。

213妇科瘀血证妇人血瘀证可引起多种临床病症,如月经

过多、崩漏、月经后期、闭经、痛经、乳腺包块等,导师多

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其应用指征为:月经色黑,夹有较多血

块,舌淡紫,或有瘀斑,脉涩。导师认为治疗妇科疾病,一

定要注意询问经血性状,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妇人气

血的状况,为治疗提供了较好的指标,“妇人以血为主,血

旺则经调,而子嗣身体之盛衰,无不肇端于此,故治妇人之

病,当以经血为先“(《景岳全书。经脉类》)。治疗妇人血瘀

证除了采用通常的活血化瘀法,还应注意调理肝之疏泄功

能,血府逐瘀汤具有理气活血之功,方中柴胡枳壳为疏肝理

气之品,淮牛膝善除下焦瘀血,故比较适用于妇科瘀血证。

临床应用中,对于月经过多、崩漏,伴有大量血块者,导师

嘱:切不可见血多而妄用止血剂,直须大胆应用血府逐瘀

汤,活血止血,并加入蒲黄、莪术、益母草,会饮酒者可滴

入少许白酒于汤药中,加强活血之力,通常一剂即可见效;

痛经者,加入吴萸、台乌、延胡;乳腺包块:乳腺小叶增生

加入浙贝母、青皮、天冬、天花粉,乳腺纤维瘤加入牡蛎、

莪术、全虫,导师认为治疗乳腺良性包块时切不可加入香

附、菟丝子、刺蒺藜等含植物雌激素类成分的药物,因为雌

激素增多反而会加重包块增生。

214痹证痹证是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

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相关肢节疼痛的病证。

它的发生通常与风、寒、湿、热外邪的侵袭密切相关,故有

行痹、痛痹、着痹、热痹之分。但对于患痹证日久,风、

寒、湿、热不明显的病证,导师认为应从“瘀”而治,因为

对于该类病证,肢体经络的病理变化引起的症状是患者主要

痛苦所在,如关节疼痛变形,僵硬,肌肉萎缩等,而气血凝

滞、瘀阻经络是导致这些病理变化的根本原因,故应采用活

血化瘀法治疗,导师多用血府逐瘀汤加入全虫、地龙等搜风

通络之品,以及桂枝、姜黄、细辛等辛温通经之品,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痛苦。

215郁证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的疾病,临

12002年第23卷第4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导师陆家龙治疗急性脊髓炎的经验

戴晓艳,金良昆,指导:陆家龙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650011)

关键词:急性脊髓炎;中医药疗法;体会

急性脊髓炎为神经系统常见病,病因未明,可能为病毒

感染后的自身免疫或中毒过敏等原因所致。临床表现为脊髓

病变节段以下的截瘫,感觉缺失,膀胱及直肠的功能障碍。

以青壮年多见,无性别差异,多发于秋冬或冬春季节。急性

起病,发病前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过度疲劳及外伤史。

该病属中医“痿证”范畴,下面就跟师临证学习期间的

认识及体会作一小结。

1痿病无寒,因于风温、湿热

床上常见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等症状,“气运乎

血,血本随气以周流”,气机郁滞日久,影响及血,血行不

畅而形成气血郁滞证,临床症状可见:精神抑郁,性情急

躁,头痛,失眠,妇人常见月经有血块,周期不正常或行经

期间情绪不稳定等症状,如《医林改错》所云“瞀闷,即小

事不能开展,即是血瘀”,“急躁,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是

血瘀”。导师治疗此证,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入郁金、胆南星、

苦参、栀子等,活血化瘀,理气化痰解郁,取得良效。现代

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可以改善神经的供血供氧,改善过度扩

张血管对神经的压迫,减少有害物质对神经的刺激,从而调

节神经系统,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取得显著疗效\[3\]。

216眩晕眩晕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风、火、痰、虚、瘀引起

清窍失养所致。对于瘀血阻窍,传统方剂常用通窍活血汤,

导师多用血府逐瘀汤,其理由为:①麝香为目前禁用品,失

去麝香的通窍活血汤就没有了原方的意义;②血府逐瘀汤中

有柴胡川芎引药上行,牛膝引血下行,对于头部的瘀血证尤

为适用;③血府逐瘀汤以活血化瘀药为基础,辅以大量理气

之品,气行则血行,结合头部引经药,故善于通利脑脉。瘀

血去,脑脉通,故眩晕自止。导师临证用药时常加入丹参、

葛根,鹿衔草等经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改善大脑供血作用的药

物,可以较好地达到通利脑脉,去瘀生新的目的。

217皮肤色斑面部及身体皮肤出现色斑,如黄褐斑,咖啡

斑,面色黎黑,肌肤甲错,此属中医瘀血证表现,为瘀血内

阻,气血运行不利,肌肤失养所致。导师常用血府逐瘀汤加

白芷、桑叶、杏仁治之,活血化瘀,改善肌肤营养,患者坚

持用药三个月以上,同时避免阳光直射,可取得良效。

另外,对于眼底疾病(眼底出血,黄斑病变,视神经

炎,视网膜炎等)、内耳疾病(耳鸣,耳聋)、妇人外阴瘙痒

症、癫痫等病,导师亦常用到血府逐瘀汤,均有较好疗效。

3药物的剂量与加减

导师在临床运用血府逐瘀汤时,常根据病种及症状不

同,对药味及剂量作出相应的调整,如:妇科瘀血证,淮牛

膝必不可少,当归、川芎的量宜用小量(5~10g),并加入益

母草,蒲黄;病人心率偏快者,当归、川芎的量宜用大量

(15~20g),心率偏慢者,当归、川芎的量宜用小量(5~

10g),心率正常者,当归、川芎的量宜用中等量(15g);疼

痛较甚者,加入延胡、郁金;瘀血甚者,加入莪术,三棱等

等。这些都是导师根据古今药理知识,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

验总结出来的,值得我辈深入学习领会。

4体会

血府逐瘀汤为王清任的活血名方之一,该方以活血化瘀

的桃红四物汤为主,以生地易熟地、赤芍易白芍,增强了攻

逐瘀血的效力,配以柴胡、桔梗、枳壳、淮牛膝,气血兼

顾,攻中寓补,升降同施,从而使气血流畅,瘀去新生,确

为治疗“血府血瘀”的良方。现代研究表明该方可以扩张处

于微循环障碍病理状况的微血管,加快血流速度使毛细血管

开放数量增多\[4\];降低全血粘度,而且调气药与活血药有明

显的协同作用\[5\];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特别是改善

神经系统的代谢及营养,解除平滑肌痉挛,抗炎,抗感染等

途径达到镇痛效果,该作用是其综合效应的结果\[6\];本方理

气药与活血药在调节脂质代谢方机有协同作用,临床也初见

成效\[7\]。现代药理与临床研究不但验证了血府逐瘀汤的治疗

效果,而且为其提供了更广的应用范围。导师正是在深刻理

解古方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研究的成果,将该方充分应

用到临床诸病种中,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育斌1血府逐瘀汤的临床研究1山西中医学院学报,1983,

6(3):521

\[2\]王永炎,李明富1中医内科学(第六版)1上海:上海科技出

版社,199713441

\[3\]黄云飞,王兴华1血府逐瘀汤药理研究进展1黑龙江医药,

1998;(3):1651

\[4\]樊巧玲1血府逐瘀汤对微循环的实验研究1中成药,1988

(7):291

\[5\]彭康1血府逐瘀汤对红细胞变形性及全血粘度的影响1实用中

西医结合杂志,1991,4(8):4951

\[6\]谢远明1中药方剂近代研究及临床应用1西安:陕西科技出版

社,198912691

\[7\]余冬严1血府逐瘀汤对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降脂作用的临床观

察与研究1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10):6011

(收稿日期:2002-03-01。编辑:洪秀明)

2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2年第23卷第4期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