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熊继柏教授从寒热错杂辨治脾胃病经验
2017-06-11 | 阅:  转:  |  分享 
  
名中医经验

熊继柏教授从寒热错杂辨治脾胃病经验

ProfessorXiongJibo’clinicalexperienceoftreatingspleenandstomachdisease

bydifferentiatingmixturessyndromeofcoldandheat

杨维华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6)

[摘要]作者通过列举熊继柏教授所治寒热错杂之厌食,呕吐、腹痛、痞胀、泄泻验案,介绍了熊教授从寒热错杂辨治脾

胃病经验。

[关键词]寒热错杂;脾胃病;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47(2003)06-018-02

湖南省名中医熊继柏教授业医40余年来,以中

医理论指导临床,辨证施治,处常达变,积累了丰富

的临床经验,如在治疗脾胃病方面,认为寒热错杂是

脾胃病中较为突出的病理特点,每取寒温并用治疗

脾胃病,疗效卓著。现举验案数例介绍如下。

1寒热错杂厌食案

胃主受纳饮食,脾主运化水谷,脾胃健则纳运正

常,食有度则脾胃不伤。若脾胃本虚,或饮食不节,

寒温不适,则积滞厌食诸病生矣。熊老师认为,厌食

因脾虚者,当以补脾为主,消食为辅;厌食因饮食伤

者,乃中有停积,胃气不行,理当行气消积,积去滞

消,方才议补;而伤食之因,有寒、有热,并多有寒热

错杂者。其寒者非热不散,其热者得寒乃解,其寒热

错杂者,则宜寒温并用。

病案举例:周某某,男,4岁半。因厌食1月余,

于2000年11月26日初诊。其母诉患儿自1岁多以

来,即偏嗜肉类,很少吃蔬菜,近1个多月来厌食少

食,大便臭秽,进食冰棒等冷饮后常出现腹痛,舌质

淡红,苔薄滑稍黄,指纹紫滞。拟平胃散合保和丸加

胡黄连:陈皮法夏各8g厚朴神曲焦山楂

炒麦芽炒莱菔子各10g炒枳实苍术连翘

甘草各5g胡黄连1.5g,服药5剂,诸症大减,食纳

已增,大便已不甚臭,守方出入,再进5剂,诸症悉

除,唯活动较多则易疲倦、出汗,舌淡红,苔薄白,脉

细。改用六君子汤加芪防以益气固表,健脾助食。

按:脾主运化水谷,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

脾胃乃伤”(李东垣《脾胃论》),此例患儿素来偏嗜肉

食,以致食滞胃脘,故出现厌食、大便臭秽诸症;大便

臭秽,进食冷饮后则腹痛,苔薄滑而黄,显系寒热错

杂。故用平胃散、保和丸,再加胡黄连。所处方药,

以温散为主,苦寒为佐,则寒热错杂之厌食乃除。但

病邪虽去,中气未复,尤其小儿脾常不足,故消导之

后,继以六君子之属健脾益气。

2寒热错杂呕吐案

呕吐有虚、实、寒、热之分,然临床每多虚实夹

杂、寒热错杂之证,治当攻补兼施、寒温并用,当是之

时,熊老师每以苏叶黄连汤、左金丸之类,以寒温并

调,疗效显著。

病案举例:文某某,女,23岁。因经常干呕5年,

于2000年10月8日求诊。诉近5年来经常干呕,进

食生冷食物则呕吐,近两个月每日均反胃,进生冷或

辛辣食物均呕吐,伴胃脘胀痛,不思饮食,口中微苦,

舌红,苔薄黄,脉滑而弦。曾在西医院做纤维胃镜检

查,诊断为”胆汁返流性胃炎”。拟四逆散加藿朴黄

连温胆汤:柴胡白芍藿香苏梗陈皮竹茹

各10g厚朴茯苓枳实各15g法夏20g甘草

6g黄连3g。7剂,水煎服,2000年11月7日二诊:

药后即未出现呕吐,胃脘胀痛亦大减,唯晨起干呕吐

酸,大便偏溏,苔薄黄,脉细滑。再拟苏连藿朴温胆

汤加减:苏叶、藿香、陈皮、法夏各10g,煅瓦楞子、厚

朴、茯苓、枳实各15g,竹茹20g,黄连4g,甘草6克。

再进7剂,药后干呕吐酸均显减,改用香砂六君子汤

7剂以善后。随访年余,呕吐一直未发。

按:此例患者病初进生冷食物则呕吐,渐至进生

冷辛辣食物均出现呕吐,表明初为寒郁中脘,渐渐郁

而化热,成为寒热夹杂之证,胃脘胀痛,不思饮食,口

苦,苔薄黄,脉滑,为痰湿郁热之象,故以苏叶、藿香、

陈皮、法夏、厚朴、茯苓、枳实等温化痰饮,佐以竹茹、

黄连清化痰热,煅瓦楞子制酸,藿香、法夏、竹茹止

呕,甘草调和诸药,如此辛温之中稍佐以苦寒,既燥

湿降逆,又清化痰热,因而效如桴鼓。

3寒热错杂腹痛案

81

第9卷第6期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年6月

Vol.9No.6HunanGuidingJournalofTCMJune.2003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凡气、血、痰、水、虫、食积、风冷,皆可致腹痛,临

诊时当察其症候,循其病因,辨证施治。熊老师认

为,凡腹痛日久者,多有寒热错杂,治宜寒温并用,如

《名医杂著》所云:”治心腹久痛,须于温散药内,加苦

寒、咸寒之药,温治其标,寒治其本也。”

病案举例:王某某,男,53岁。因脘腹胀痛10个

月,加重3天,于2000年7月9日来诊。诉脘腹胀痛

10个多月,遇冷则胀痛加重,痛重于胀,近3天来疼

痛加重,胀痛上引胸胁,背亦作胀,嗳气,口稍苦,舌

稍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数。10个月前曾作胆囊切

除术,有慢性胰腺炎病史。拟柴胡疏肝汤合小陷胸

汤、颠倒木金散加减:黄连3g炒瓜蒌壳8g法夏

柴胡白芍陈皮制香附川芎片姜黄郁

金各10g枳实乌药各15g广香8g甘草6g,药

后痛止,病人竟将此方连进20剂。2000年8月20

日二诊:诸症悉减,舌苔黄,脉弦细。守上方化裁:黄

连2g炒瓜蒌壳法夏柴胡白芍陈皮制香

附川芎片姜黄厚朴各10g枳实郁金神

曲各15g广香8g甘草6g。再进20剂,诸症基本

消失。

按:此例患者乃气滞痰郁之证,其腹痛日久,已

有痰气郁结化热之象,如口苦,舌偏红,苔薄黄腻,脉

弦滑数等,属寒热错杂之证,故以柴胡、陈皮、香附、

川芎、姜黄、乌药、广香等大队温散药内,佐以小陷胸

汤之苦寒,标本同治,故疗效满意。

4寒热错杂痞胀案

痞胀一症,系胃脘痞闷而兼有腹中作胀,痞为无

形,病在心下胃脘,胀乃有形,病在腹中。痞胀有因

中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所致者,有因饮食痰积,填

塞中焦所致者,有因肝胃气滞,郁结不开所致者,有

因肝胆湿热,内蕴乘脾所致者,亦有因虚实相兼、寒

热错杂所致者。熊老师认为,痞胀治法,不可过用气

药疏利、导下,只宜上下分消其气,如果有内实之证,

方可疏导;若虚实夹杂者,宜补虚为主,佐以祛邪;寒

热错杂者,当温中健脾为主,稍佐苦寒清热。

病案举例:肖某某,女,29岁。因脘腹痞胀反复

4年余,服诸理气药不效,于2000年9月23日来诊。

诉近4年来脘腹痞胀不适,每因感冒、劳累等加重,

时恶心呕逆,伴脐周隐痛,肠鸣,大便溏而不爽,每日

1次,舌淡红,苔薄微黄,脉左弦数右细数。拟半夏

泻心汤加味:黄连干姜各5g党参法夏黄芩

大枣各10g厚朴15g甘草广香各6g生姜2

片。7剂。2000年9月30日二诊:脘腹胀痛减轻,仍

偶有轻微恶心,口中多清水痰涎,舌淡红,苔白腻,脉

滑,再拟半夏泻心汤加味:黄连黄芩各3g党参

大枣各10g厚朴15g法夏20g茯苓30g干姜

甘草广香各6g生姜2片。15剂。2001年10

月14日三诊:脘腹痞胀及腹痛大减,口中清涎减少,

有时肠鸣,大便有不消化食物,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滑。仍守上方加减:黄连4g黄芩甘草广香各

6g党参厚朴茯苓各15g法夏砂仁大枣

各10g干姜5g生姜3片。10剂,后因他病来诊,

诉药后脘腹痞胀一直未发。

按:此例患者脘腹痞胀不适,每因感冒、劳累等

加重,属脾虚可知;恶心呕逆清水痰涎,乃为胃中有

寒饮;脐周隐痛,肠鸣,大便溏而不爽,苔薄微黄,为

肠中湿滞而有化热之象;脘腹痞胀,脉左弦数右细

数,则为脾虚肝郁之征。综合诸症,属虚实相兼、寒

热错杂之痞胀,故熊老师以半夏泻心汤加味治之。

方中干姜、党参、法夏、大枣、厚朴、甘草、广香、生姜

诸药相伍,温中健脾,化饮消痞,黄连、黄芩与厚朴、

广香并用,导滞清肠。纵观诸药,以温胃健脾为主,

兼散结消滞,甘温、辛香,佐以苦寒清热,故其效大

验。

5寒热错杂泄泻案

泄泻有虚实寒热之别,大抵热者多实,寒者多

虚。熊老师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强者

易愈,脾弱者难己,其久治不效者,多虚实相兼、寒热

夹杂之证,如《时方妙用》所云:”久泻诸药不效,有脏

热肠寒、脏寒肠热之辨”,治宜虚实兼顾,寒温并用,

则久泻之痼疾有向愈之时。

病案举例:欧阳某某,男,65岁。因便溏泻不愈

5年而于2001年4月7日初诊。患者便溏不爽反复

发作已5年,曾服藿香正气丸、保济丸、黄连素片等,

疗效均不满意。现大便溏泻,每日3~4次,便中夹

有白色粘液,排便不爽,伴左下腹痛,腹胀明显,嗳

气、矢气则舒,舌红,苔薄黄,脉数。原有胃溃疡、慢

性结肠炎及痛风病史。拟连朴饮加味:黄连5g厚

朴30g广香6g槟榔法夏石菖蒲乌药各

10g官桂皮3g,7剂。2001年4月14日二诊:大便

已成形,大便中有少许粘液,大腹仍胀,矢气则舒,舌

稍红,苔薄,脉数。改拟木香导滞丸化裁:广香6g

厚朴茯苓各15g槟榔枳实黄芩神曲炒

白术泽泻各10g生大黄2g黄连4g。7剂,2001

年4月21日三诊:腹泻腹胀已止,改治痛风。

按:此例患者大便溏泻,每日3~4次,便中夹有

白色粘液,为寒湿下趋肠道,排便不爽,左下腹痛,腹

胀明显,嗳气、矢气则舒,舌红,苔薄黄,脉数,乃寒湿

久郁而有化热之象,属寒热错杂之泄泻,故取寒温并

用之法,用芩连之苦寒以清湿热,用厚朴、广香、槟

榔、法夏、石菖蒲、乌药等以辛香散寒化滞,乌药、官

桂皮以温中。诸药合用,温中散寒化湿,清热导滞止

泻。治法病机,丝丝入扣,故获显效。

(收稿日期:2003-05-23编辑:刘亚明)

91

第9卷第6期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年6月

Vol.9No.6HunanGuidingJournalofTCMJune.2003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