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徐志华老中医治疗痛经经验
2017-06-11 | 阅:  转:  |  分享 
  
徐志华老中医治疗痛经经验

徐经凤1徐云霞2

1安徽省卫生厅中医管理局合肥230001

2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合肥230031

徐志华,全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安徽省名老中医,安徽中医学院教授,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1925年出生于安徽省妇科三大学术流派之一———庐江县徐氏中医妇科世家,幼承庭训,13岁习医,19岁悬壶,33岁

进入安徽中医学院前身———安徽中医进修学校师资温习班学习,留任安徽中医学院。1997年,以72岁高龄退休,

留有多种院内制剂仍在临床广泛运用。至今仍抱病为登门求治者临诊,正如他所说:“为医者当以济世活人为己任,

一息尚存,临诊不已,不可一日懈怠。”

关键词痛经徐志华名医经验

痛经为妇科常见疾病之一,给妇女带来很大痛苦,

并且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据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

协作组调查,痛经在我国女性中的发病率约为33.

19%。安徽中医学院徐志华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

妇科60余载,对该病治疗有独到之处,自拟痛经松方

治疗痛经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徐老治疗痛经经验总

结如下。

1痛经要首辨虚实

徐老认为,痛经的主要症状是个“痛”字,因此辨痛

的虚实是重要环节。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辨证有很多方

法,如从疼痛发作时间、疼痛的性质和部位、脉象的变

化以及相关症状来分析寒热虚实。但痛经是患者的自

我感觉的一个症状,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标准很难统

一,其疼痛的轻重迄今尚无科学的仪器来测定,临床医

生是根据患者的诉说并结合临床表现来判定。传统的

“腹痛喜按属虚,拒按属实”的辨证方法不能适用痛经

虚实的辨证,因为绝大多数的痛经都喜温喜按。徐老

认为,痛经首先重点应从痛的程度来衡量,即一般疼痛

不甚,虽影响工作和学习,但能坚持的属轻度,多为虚

证;不能坚持工作和学习,须卧床休息,甚至呕哕晕厥

的属重度,多为实证。徐老认为,在临床上,痛经以实

证为多见,实证中又以气滞血瘀型为多见,即所谓“不

通则痛”。故徐老自拟痛经松方就是为治疗气滞血瘀

型的痛经所设,是理气活血、化瘀止痛的基本方,因临

床疗效显著,已作为院内制剂生产。痛经松方不仅对

痛经治疗疗效肯定,而且对消除或减轻伴随症状、调整

月经周期也有明显疗效。

2治疗原则以通调冲任气血为主

徐老认为,妇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但血赖气生,

又赖气行,所以胞腑气血失调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故通

调冲任气血为本病的治疗原则。此即“通则不痛”的原

理。临床上根据痛经的分类,徐老把通调法分为温、

补、攻、调四大法则,如寒者温而调之、热者清而调之、

虚者补而调之、实者攻而调之,四法之中以调气血为

主。痛经的治则虽以通调冲任气血为主,但急则治标,

缓则治本,在月经期应首重调血止痛以治其标,平时应

辨证求因以治其本。而痛经在临床上,实证多,虚证

少,处方用药又宜兼顾标本虚实。

3服药方法和疗程

徐老认为,治疗痛经不仅要重视辨证分型,而且掌

握服药时间和疗程与疗效有密切联系。大多数痛经患

者疼痛的时间都在月经来潮前1~3h开始下腹剧痛,

因此,服药时间应该在疼痛前一天开始服药,否则影响

疗效,而且要连服3个月来巩固疗效。

4自拟“痛经松方”

痛经,亦称“经行腹痛”,最早见于中医《金匮要

略》,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徐老总结前人的经验,结合

自己几十年的妇科临床实践,自拟痛经松方治疗气滞

血瘀引起的痛经,屡有效验。徐老运用本方治疗痛经

有记录的50例中,治愈39例,好转8例,无效3例,治

愈率为78.0%,有效率达94.0%。该方安徽中医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作为院内颗粒制剂应用临床,亦取得满

意疗效。

4.1药物组成当归,丹皮,白芍,延胡索,香附,乌

药,郁金,莪术,红花,川芎,白芥子,徐长卿,制乳香,制

没药。服药方法:汤剂,每日1剂,水煎服;颗粒剂,每

次1袋,每日2次,冲服。于经前1天始服,连服5剂,

3个月为1个疗程。

4.2方药分析本方重用当归、白芍、丹皮3味,当归

味甘而润,辛香善于行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血家必用

之药”(《本草经百种录》);肝喜条达,必以水涵之,故用

白芍滋阴养血,调经止痛,一则柔肝涵木,二则防诸多

辛温香窜之味耗散阴血之虞,又可止痛;丹皮清热凉

血,活血祛瘀,使瘀滞散而气血流畅,对瘀血阻滞之证,

都恃为要药。延胡索性温,主入气分,为血中气药,善

于止痛。重用丹皮、当归活血化瘀,配白芍、延胡索理

863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10月第15卷第5期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气止痛,标本兼治,为方中君药。气行血则行,方中辅

以香附味辛能散,气香走窜,调经止痛,主入气分,行气

之中兼行气中血滞,为气中血药;郁金辛苦性寒,主入

血分,行血之中兼行血中气滞,为血中气药;乌药辛散

温通,散寒行气以止痛。用莪术、红花、川芎、制乳香、

制没药行气活血祛瘀,增强主药活血化瘀之功,其中莪

术辛温偏于破气;血得温则行,欲其通也,必须温之,故

用红花辛散温通,专入血分,活血行瘀,调经止痛,为妇

科常用活血化瘀药;川芎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又能行

气;乳香、没药二药并用,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为活血

止痛要药。以上诸药直遏其势,增强君药活血祛瘀、理

气止痛作用,为臣药。一味徐长卿祛风止痛,与当归相

配可祛瘀血,与香附相伍可行气滞,为佐药。少许白芥

子辛散温通而利气,《本草纲目》云:“利气豁痰,除寒温

中,散肿止痛”,可防丹皮苦寒留瘀助邪之虑,又助莪术

加强搜剔积滞之力,使瘀滞得消,通则不痛,为使药。

综观全方,选药精当,标本兼顾,配伍合理,不仅行血分

瘀滞,而且解气分之郁结,使气血通畅,“通则不痛”。

5手诊实录

例1黄某,女,21岁,工人,未婚。1978年9月15

日初诊。经行腹痛5年。既往月经规则,周期(5~6/

32)d,量中等,色紫红,有血块,下腹剧痛,持续2d,块下

痛减,有时排出膜样组织,伴恶心呕哕,甚至昏厥。末

次月经:1978年9月15日。月经刚潮,心烦易怒,舌尖

有瘀点,脉沉弦,为气滞血瘀,胞脉瘀阻。治法:理气活

血,逐瘀止痛。处方拟用痛经松:当归,白芍,丹皮,香

附,郁金,乌药,川芎,莪术,延胡索,红花,徐长卿,制没

药,白芥子。5剂,经期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1978

年9月30日。服药后,本月痛经不甚,血量略多,嘱调

情志,下次经前1天开始再服本方5剂,连服2个月。

三诊:1978年12月20日。观察3个月,痛经消失。

例2张某,女,29岁,教师,已婚。初诊时间:

1979年3月15日。经行腹痛10年,结婚2年余未孕。

患者近10年经期下腹坠胀痛,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腰腹酸楚,持续2d后缓解,服去痛片效果不

显。月经周期(4~5/30~32)d。经量少,色暗红,质粘

稠,末次月经3月14日。西医妇检:宫颈,轻度糜烂;

宫体,后位,正常大小,质中;附件,未见异常。舌质暗

红,苔薄白,脉弦紧,为气滞血瘀,冲任虚损。治法:理

气活血,化瘀调冲。处方拟用痛经松加甘草,当归,丹

皮,白芍,乌药,香附,郁金,延胡索,甘草,川芎,莪术,

红花,延胡索,白芥子,制乳香,制没药。5剂,水煎服。

复诊:1979年3月20日。服上方后,痛经较前减轻,无

呕吐恶心、四肢厥冷,唯腰酸如故,四肢欠温,给补肾养

冲汤(熟地、山药、菟丝子、枸杞子、关沙苑、覆盆子、补

骨脂、仙茅、仙灵脾、肉苁蓉、锁阳、巴戟天)5剂,以滋补

冲任;下次经潮再服痛经松5剂,经后服补肾养冲汤5

剂,调理元气。三诊:1979年6月30日。上法调理3

个月,痛经消失,腰酸亦除,后怀孕生子。

收稿日期:2003-08-18

王氏清暑益气汤治疗小儿暑热证72例

吴冬芳

浙江省台州市中医医院318000

关键词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证小儿

暑热证因其发病多在夏季,故又名夏季热。本病

是小儿时期特有的疾病,尤以婴幼儿为多见,临床以长

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证,笔者用

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72例,均为2000年6月—2002年10

月门诊诊治患儿,其中男40例,女32例;年龄6月~1

岁25例,1~2岁30例,2~4岁17例。本组患儿均为

夏季起病,有发热10余天,口渴,多饮,多尿,无汗,体

倦少气等症状,多数发热高达39℃以上,经过有关检

查,排除其他疾病。

2治疗方法

西洋参6g,石斛10g,麦冬10g,竹叶5g,荷叶5g,知

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瓜翠衣18g,地骨皮10g,白

薇10g。

3结果

显效(治疗7d,热退,症状消失)43例,占59.7%;

有效(治疗1~2周,体温下降,症状减轻)21例,占29.

2%;无效(治疗2周,症状无改善)8例,占11.1%。有

效率为88.9%。

4体会

暑热证是小儿时期特有的疾病,由于小儿脏腑娇

嫩,阴气未充,阳气未盛,其调节功能尚未完善,每因感

受暑热之邪,易耗伤津液。盖暑为阳邪,最易耗伤肺

气,消灼津液,故治暑之法,不仅要清其暑热,还需益气

生津,邪正兼顾。方中用西瓜翠衣清暑热,西瓜有天生

白虎之名,今用其翠衣,既有清热解暑之功,更可生津

液;配竹叶,知母,荷叶,以助清暑泄热;西洋参、石斛、

麦冬、甘草、粳米,益气生津;地骨皮、白薇,养阴退热。

诸药合用,共奏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功。

收稿日期:2003-04-14

963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10月第15卷第5期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