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痄腮辨治验案3则
2017-06-13 | 阅:  转:  |  分享 
  


医案医i话

孽薹蓦至j薯善

痄腮辨治验案3则

王小龙I熊健宪2

(1.江西中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06;2.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指导:伍炳彩

关键词痄腮辨证论治柴胡桂枝汤普济消毒饮新加香薷饮验案

中图分类号IL254.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97X(2007)06-0042-02

痄腮,中医又名“腮肿”、“含

腮疮”。笔者在临证中溯本求源,

引经发义,宗古法辨证,颇获良

效。今整理从春温、温毒、暑温角

度辨治本病的验案各1则.与同

道切磋

1春温

赵某,女.54岁,退休工人。

2004年2月15日诊。

患者于2001年2月初感觉

左腮处骤然疼痛,2d后加重,颊

车、颌下皮肤不肿胀、色淡白、不

灼热、不流水.全身伴寒战高热,

体温39.1℃.前往南昌县人民医

院治疗无效(具体用药不详).遂

至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

门诊因其体温高.将其收住入

院初步诊断为腮腺囊肿.经用

抗生素后好转出院后每隔1年

左右复发1次.春季发作甚.至

今迁延不愈近Et发作渐频,10

余日左右发作1次。刻下:稍恶

寒,高热3d.体温38.7℃,每日上

午发作甚.12时左右汗出热退,

热退后一身尽痛.左侧头痛剧

烈,纳食呆滞.欲呕吐,15渴喜温

饮,双膝关节酸痛,二便平,月经

绝,舌质淡红、苔白,脉浮弦数寸

旺。中医诊断:春温。辨证:太阳

少阳合病,至春而作。治以和解

太阳少阳.兼软坚散结。方宗柴

胡桂枝汤。处方:

柴胡10g.法半夏lOg,党参

12g,黄芩10g,桂枝lOg,白芍

10g,生姜3片,大枣5枚,生甘草

6g,僵蚕10g,浙贝母lOg,全蝎

3g常法煎服。

服药1剂后,次日热退.汗微

出.身如轻:3剂后,腮腺剧痛已消

《灵枢.百病始生》中指出:“阳络

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

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指

出本病因血不循常道而发病。临

床一般以脾肾两虚为内因.热毒

为外因.瘀血阻络为其病理变化

结果.同时瘀血阻络在本病各型

均可见到.但对于本型如治疗中

过早使用大剂量活血化瘀通络药

易引起出血加重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

《医林改错》,具有活血化瘀、行气

止痛之功效此方活血化瘀而不

伤血.疏肝解郁而不耗气。笔者运

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特发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方中当归、生

目.兰!坠塑中压茄

地、熟地、丹参、益母草、川芎补血

活血、理气行气;适量桃仁、红花、

赤芍活血化瘀理气、祛瘀生新,加

速血流速度.改善全身及局部瘀

血:黄芪补气摄血活血,使气行则

血行;党参、山药益气健脾养阴:

枳壳、桔梗调理气血;配伍阿胶以

加强补血功效.促进血小板生成.

改善血小板凝血功能诸药合用.

则瘀血可祛.血虚得补,其症自

解但就本方具体而言.在治疗本

病时应定期检测血小板数量、出

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及

时调整用药量,慎防出血发生。

5参考文献

f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天

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47

【2]黄泰康,孙伟正.中医血液病学.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172

[3】张之南,李家增.血液病治疗学.北

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266

【4]沈志祥,王鸿利,胡翊群.血液病诊

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291

作者简介:王啸(1972一),男,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主要从事中

医血证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7—02一l0

编辑:吴宁

退大半:继服7剂,腮腺痛止。出

院后再予10剂以巩固疗效.彻除

病根。

按:《内经》日:“冬伤于寒,春

必病温”又日:“冬不藏精,春必

病温”本案乃冬日病邪潜伏.至

春而作.新邪引旧邪,反复不愈。

《伤寒论》云:“伤寒六七日,发热。

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

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

之”根据本案患者症状.一身尽

痛,舌淡苔白。脉浮寸旺,乃太阳

之邪未解:而微寒高热.反复发

作.左侧头痛剧烈,欲呕吐,脉稍

弦亦有少阳之病状故辨证为太

少合病.至春而作.引发痄腮无

疑方中柴胡、黄芩为肝胆经之

药.柴胡轻扬疏肝解郁.黄芩苦

降.清泄胆热.一升一降疏泄肝

胆;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为脾胃经药,人参、甘草甘味益

脾,半夏和胃降逆,祛痰止呕:生

姜、大枣养胃和营;而桂枝、白芍

解肌祛风.敛阴和营在此基础

上.随症加减。诸药合用,共奏燮

理阴阳、和解表里、调和营卫之

功故可太少同治.祛春温之伏

邪。

2温毒

李某,女,45岁.干部2003

年5月13日诊

患者前几日稍稍恶寒发热.

浑身酸楚.继则头面肿大.右侧腮

处肿甚,剧痛难忍,纯红灼热.蔓

延至颊及耳下翳风、颐处现已不

恶风,不恶寒,身不热,咽痛咽干.

口干口渴.口苦面赤.鼻中冒热

气,大便平,小便黄,月经提前2~

3d、量多、色深红、质平、无血块,

舌质红、苔黄,脉洪大弦数寸旺

中医诊断:温毒。辨证:疫毒之邪,

壅于上焦,发于头面治法:清热

解毒,疏风散邪方选普济消毒

饮。处方:

黄芩12g,川I连6g,牛蒡子

lOg,连翘lOg,薄荷6g(后下),马

勃lOg(布包),僵蚕lOg,升麻

10g,柴胡10g,桔梗10g,板蓝根

10g,玄参10g,陈皮6g,生甘草

6g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共

10剂。

药后其腮肿已消退

按:《温病条辨·上焦》日:

“温毒者.诸温夹毒,秽浊太甚

也”李东垣日:“夫时毒者,为四

时邪毒之气而感之于人也其候

发于鼻面、耳项、咽喉,赤肿无头

或结核有根,令人憎寒、壮热、头

痛、肢体作疼甚者……”由此可

见.温毒可四时而发.只要感四

时邪毒之气.即是温毒本案头

面肿大而右腮肿甚、咽痛咽干、

面赤等病状,犹似《温病条辨》中

的大头瘟,故投普济消毒饮方

中黄芩、黄连清热泻火,祛上焦

头面热毒为君;牛蒡子、连翘、薄

荷、僵蚕辛凉疏散头面风热为

臣;玄参、马勃、板蓝根有加强清

热解毒之功,配甘草、桔梗以清

利咽喉.陈皮理气疏壅.以散邪

热郁结,共为佐药;升麻、柴胡疏

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且

寓“火郁发之”之意.功兼佐使之

用诸药配伍,共收清热解毒、疏

散风热、散结消肿之功

3暑温

汪某,女,50岁,干部2005

年7月5日诊

患者左腮肿痛已1周.色红

灼热,呈蔓延之势,左鼻下、人中

沟左侧溃烂流脓.全天皆发热.

体温38.5℃.经点滴抗生素类西

药无效。刻下:体温38.7℃,稍恶

寒,身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

打喷嚏.一身骨节尽痛.咽喉灼

热痒痛,稍咳嗽,少痰,口渴欲饮

冷,胸稍闷,心不慌.纳呆食少,

大便平.小便稍黄且灼热.月经

平舌质红、苔薄黄.脉稍数寸

浮。中医诊断:暑温。辨证:暑邪

外受.上壅为火毒,聚而为肿疡。

治法:祛暑解表,清热化疡,软坚

消肿方选新加香薷饮加味处

方:

医案医话。

银花12g,连翘12g,香薷6g,

鲜扁豆花10g。川朴10g,滑石10g

(布包),生甘草6g,钩藤6g(后

下),薄荷6g(后下),荷叶6g(后

下)常法煎服

3剂后.微得汗.热退尽,腮肿

消退大半再以清络饮治之处

方:

鲜荷叶6g,西瓜翠衣6g,丝

瓜皮6g,鲜竹叶6g,鲜扁豆花6g,

鲜银花6g

3剂后.痄腮肿已消.鼻下唇

上之溃疡已收口

按:《温病条辨·上焦》日:

“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

热者也”本案病发正值七月夏

日,炎暑流行,病者体弱,又感外

暑之邪.遂即伤暑.暑热上冲头

面.疮疡肿毒骤变.聚于腮处则

生腮疮。《温病条辨·上焦》云:

“手太阴暑温.如上条证.但汗不

出者.新加香薷饮主之”本案发

热,微恶寒,身无汗,面红,胸闷,

脉浮数.显一派暑温之病状.故

投新加香薷饮无疑.微汗出热退

后.不可再服香薷饮重伤其表.

暑必伤气.最令表虚.遂改投清

络饮治之。《温病条辨·上焦》云:

“手太阴暑温.发汗后.暑证悉

减.但头微胀,目不了了,余邪不

解者.清络饮主之”

本案所选新加香薷饮加味方

中.香薷辛温芳香.能由肺之经而

达其络:鲜扁豆花.解暑且保肺

液;厚朴苦温,能泄食满.亦可治

肺之皮毛:银花、连翘取其辛凉达

肺之表,纯从外走,不必走中也;

六一散清暑利湿:钩藤、薄荷清利

咽喉,芳香透邪;荷叶上清头目,

升阳清窍此案切中病机.诸药合

用.3剂获效

作者简介:王小龙(1980一).

男.硕士研究生.中医临床基础专

业。

收稿日期:2006—12—15

编辑:冯广清

中医为墅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