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张沛忠老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2017-06-14 | 阅:  转:  |  分享 
  
●百家精萃●

张沛忠老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赖秋香

上杭县中医院(福建上杭364200)

提要:张沛忠老中医从事临床工作30多年,擅治小儿咳嗽及脾胃病,尤其治疗小儿咳嗽,疗

效显著。

关键词:咳嗽老中医经验张沛忠

1重辨证,分清寒热虚实

张老认为,咳嗽之因不外乎外感与内伤。外感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或从口鼻而

入,或从皮毛而受,侵袭肺系而致咳嗽。因风为百

病之长,故外感咳嗽多以风为先导。内伤以气火上

逆及痰湿咳嗽为多。小儿咳嗽,往往挟有大便粘

滞、硬结等症,大肠传导失常,影响肺的肃降,以

致产生咳嗽。这就是《内经》所指“肺与大肠相表

里”。“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湿贮肺

作咳也很常见。临床辨证,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辨时令节气:春季多温病;夏至以后多暑病;

秋分以后,自然界万物枝萎叶黄干枯,谓秋燥;小

雪、大雪、冬至、小寒为寒之气,这个时候,伤寒

病就多了。(2)重舌诊:小儿素有“哑科”之称,

然“病于内必形于外”。望诊时舌诊尤为重要。舌

质淡红苔薄而润者多为外感风寒;舌边尖红,苔薄

而干或嫩黄者,为外感风热;舌红有芒刺,苔黄燥

者多为里热炽盛;舌红绛者为热入营血;舌红少

苔,指纹细者为阴虚;舌体胖嫩,苔白滑为痰湿;

舌苔厚腻或垢浊不化,指纹紫滞者多为乳食内停。

(3)闻咳嗽声辨病位:咳声高扬,洪亮有力,自喉

头以上而发,咽喉作痒者多为外感咳嗽;咳声低

沉,发自喉头以下,咳时痰多,或干咳少痰,多为

内伤咳嗽。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者,病位在喉,

病因为风热;鼻塞涕多而咳嗽者,病位在鼻,多为

初起。(4)辨咳与嗽,孰轻孰重:大抵咳嗽连声,

频频发作,咳声清亮,或咳时面红耳赤,或咳吐乳

食,或咳引胸腹胁痛者,为咳重嗽轻,肺气伤,气

火上逆所致。若咳不连声,间或发作,咳声重浊,

痰多易咯,或喉间痰鸣,兼纳呆者,为咳轻嗽重,

脾湿动为主,以痰阻气道,肺失肃降为病机。(5)

问病程长短:病程短者,多为外感咳嗽,属实证;

病程长者,为内伤咳嗽,属虚中挟实证。(6)辨气

虚与阴虚:此二者之咳嗽,均发于本病中后期,为

病程长,迁延日久者。咳嗽低沉无力,神疲面白,

易出汗,舌质淡者为气虚;干咳少痰或无痰,夜间

咳甚,午后潮热,夜寐多汗,舌红,舌体瘦小,少

苔或剥苔者为阴虚。

2论治疗,重视审因论治

(1)风寒初起,表证重而咳嗽轻者,用人参败

毒散(组成:人参、甘草、茯苓、川芎、羌活、独

活、柴胡、枳壳、前胡、桔梗)。《幼幼集成》云:

“人参败毒散为治疗咳嗽第一神方,世间少有知之

者。”外感咳嗽,服解表宣肺药后,而咳嗽仍不止

者,此时外邪十去八九,表证轻而咳嗽重,用止嗽

散(组成:荆芥、桔梗、甘草、白前、陈皮、紫

菀、百部)宣肺止咳;寒邪较重者加麻黄;风寒挟

湿,咳嗽痰多,舌苔白腻者,用杏苏散(组成:杏

仁、紫苏、陈皮、半夏、茯苓、桔梗、甘草、前

胡)加苍术、厚朴。(2)但咳而身不甚热,口微

渴,属风热轻咳,用桑菊饮(组成:桑叶、菊花、

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薄荷、芦根);肺热重

者加黄芩;咽喉红肿者加牛蒡子、射干、元参、蒲

公英清热利咽;痰多难咯者加葶苈子、射干、瓜蒌

皮、川贝助清肺化痰。(3)秋阳过盛,肺阴受伤,

干咳,舌红少津,可用清燥救肺汤加减(组成:人

参、甘草、枇杷叶、石膏、阿胶、杏仁、麦冬、胡

麻仁)。(4)小孩食积咳嗽,保和丸加减(组成:

神曲、山楂、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

用之最好。(5)肺热咳嗽,干咳无痰,气火上逆者

用黄芩泻白散(黄芩、桑皮、地骨皮、甘草)加黛

蛤散(青黛、海蛤粉)。(6)痰湿咳嗽用二陈汤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生姜)。(7)咳嗽喘

逆,痰多胸痞,舌苔白腻者,用三子养亲汤加减

(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有良效,然本方属沉降

行气消痰之剂,意在治标,若服后得效,则应兼顾

其本。(8)支气管炎,表邪入里,邪从寒化,恶寒

发热,喘咳,干呕者,属表寒里饮,用小青龙汤加

减(组成:麻黄、桂枝、细辛、干姜、半夏、五味

子、芍药、甘草)。邪从热化,汗出而喘,无大热

者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组成:麻黄、杏仁、石膏、

甘草)。(9)阴虚咳嗽即肺疳,用青蒿鳖甲汤(青

2002年第20卷第12期四川中医

Vol.20,No.12,2002JournalofSichua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1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蒿、鳖甲、生地、丹皮、知母)合生脉散(人参、

麦冬、五味子)加减。(10)咳嗽日久,神疲面白、

自汗多者为伤气咳,用桂枝汤(桂枝、芍药、甘

草、生姜、大枣)合人参五味子汤(人参、麦冬、

五味子、炙甘草、茯苓、白术、生姜、大枣)加

减。(11)体弱之人,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者用参

苏饮(人参、紫苏、陈皮、枳壳、前胡、半夏、葛

根、木香、甘草、桔梗、茯苓)加减。

3用药物,主张宣肺降逆并用

张老认为,小儿咳嗽以外感为主,实证多于虚

证。治疗外感咳嗽,主张宣肺祛邪为先,肃肺降气

为佐。切忌见咳止咳,尤忌收涩。临床用药宣降并

施。宣肺常选麻黄、桔梗;风痰常用僵蚕;鼻塞流

涕而咳者,常加苍耳子、辛夷花等宣肺开窍之品;

咽充血,扁桃体红肿而咳者,常加牛蒡子、桔梗、

射干、元参、青黛助清热利咽。肃肺常选旋复花、

桑皮等。张老认为:小儿咳嗽伴大便粘滞者,宜泻

肺通腑并用,故常加枳实、槟榔,但神疲面白便溏

之虚人禁用。

4病案举例

例1:郑某某,男,2岁,2001年6月18日

初诊。咳嗽流涕2天,2天前受凉后发热,体温

38℃左右,咳嗽流涕。服西药后热退,仍咳嗽频

作,日夜俱咳,流涕,大便3日未解,口微渴。舌

偏红,苔白微腻,指纹青紫达气关。证属风热咳

嗽。拟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处方:元参、连翘、

僵蚕、桔梗、桑白皮、旋复花(包煎)各6g,黄

芩、茯苓、槟榔各5g,枳实3g。服药2剂,咳嗽

止,诸症悉除。

例2:何某某,女,8个月,2001年7月3日

初诊。咳嗽半月。咳嗽频作,少痰,夜间尤甚,影

响睡眠,夜寐多汗,舌尖红,指纹淡红而细,双肺

听诊无罗音。证属阴虚咳嗽。拟滋阴润肺,清虚

热。处方:银柴胡、桑白皮、地骨皮、茯苓各4g,

青蒿草、旋复花、槟榔各3g,桑皮、麦冬各6g,

知母5g,五味子015g,山楂10g。服药3剂,咳

嗽告愈。

(收稿日期2002-08-19)

马绍尧教授治疗湿疹经验

黄英姿

六盘水市水城矿业总医院(贵州六盘水553000)

提要:湿疹是皮肤科常见多发病,其病机特点为风、湿、热、燥,马绍尧教授治疗采用健脾

制湿治其本,祛风清热凉血治其标,分血热型、湿热型、血燥型治疗,用药独到,疗效显著。

关键词:湿疹老中医经验马绍尧

马绍尧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也是上海中医药

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皮肤科主任,师承顾伯康老先生,从事

中医外科、皮肤科教学兼临床研究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笔者有幸跟随学习聆教,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

湿疹的经验归纳予以简介。

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反应的急性、

亚急性或慢性皮肤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相当

于中医文献中“湿疮”。其特点为多形性皮损,有渗出倾

向,弥漫性分布,对称性发作,剧烈瘙痒,反复发病,有

演变成慢性湿疹的倾向。本病男女老幼皆可发生,而以过

敏体质者为多,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常复发。中医文献

中许多病名指的是湿疹,多见于“疮”、“癣”、“风”之中,

把湿毒疮叫湿癣,慢性的叫干癣,有渗出的叫疮。如“浸

淫疮”类似于“急性湿疹”,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

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中说:“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脚者可

治”“浸淫疮,黄连粉主之”。隋代《诸病源候论·浸淫疮

候》中说:“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初生甚小,

先痒后痛而成疮。汗出浸渍肌肉,浸淫渐阔,乃遍体。”在

“头面身体诸疮候”中说:“湿热相搏,故头面身体皆生疮,

其疮初如疱,须臾生汁;热盛者,则变为脓,随瘥随发。”

“疮候”中说:“疮者,由肤腠虚,风湿之气折于血气,

结聚所生。多著手足间,递相对,如新生茱萸子,痛痒抓

搔成疮,黄汁出,浸淫生长,折裂,时瘥时剧。”外风侵袭

肌肤,日久可化热化燥,内耗津液,以致血虚生风;湿邪

多由脾病所生,饮食失当,脾运不化,湿从内生,多饮茶、

酒或鱼腥海虾而湿热内生;心主火、血脉,情绪激动,精

神紧张,火毒内生,与风湿相搏,蕴结肌肤即生湿疹。因

此他在临证多采用健脾制湿治其本,祛风清热凉血治其标,

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2分型论治

211血热型相当于急性湿疹,好发于头面、两耳后、四

肢、躯干、手部及阴部等,甚至泛发全身各个部位,呈对

称分布。病程长短不定,一般3周左右可缓解,极少数自

四川中医2002年第20卷第12期2JournalofSichua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Vol.20,No.12,2002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