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张锡纯十全育真汤治验3则
2017-06-14 | 阅:  转:  |  分享 
  
2008年总第40卷第10期

气;黄连苦寒泄降胃热,以降上冲之胃火;加吴茱萸

辛热疏肝,温胃降气;加白蔻仁辛温,芳香化湿,和中

止呕。四药相伍,共奏苦辛通降之效。本方药味少,用

量轻,具轻清灵动之特点,放入茶杯内沸水浸泡,不

定时频频饮用。轻药可以治重病,所谓轻可去实也,

符合南方人体质之特点。

由上述3个病案我们可以看出,三者虽为不同疾

病,但病机皆为肝胃失和、胃气上逆,属异病同治。胃

以降为和,以通为用,因此,恢复脾胃之升降生理功能

是治疗的关键,方用加味连苏饮疏肝和胃,恢复脾胃

升降之功能,疗效显著。应用本方应灵活多变,不仅在

药味,而且在药量上也是如此,药物用量比例当根据

临床实际灵活变化。方中吴茱萸与黄连相配寓左金丸

之意,可根据病症之寒热轻重,调节二者之用药比例,

从而改变方子的寒热之性。若证属寒多热少,则辛温

药多于苦寒药,热多寒少则苦寒重于辛温药。

导师学宗孟河医派,治疗脾胃病继承和发扬了

孟河医派的特色,主张临床处方简约,用药轻灵,用

药时应注意顾护胃气。《素问·玉机真脏论》曰:“五脏

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李东垣在《脾胃

论·脾胃盛衰论》中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

胃既病,则用药更须注意勿戕伐脾胃生生之气,因此

临证选药也多为平和之品,有时用药食同源之品,如

百合、苡仁、山药、荷叶等。孟河医家费伯雄在《医醇

賸义》之自序中写道:“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

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导师临证常以看似平

淡之剂,出奇治愈疑难重病。他时常谆谆教导,临证

处方要抓住主要矛盾,辨证要准,方不要大,用药要

精,量不要重,方证相合即可产生四两拨千斤之效。

第一作者:李秀源(1978-),男,博士研究生,中

医内科专业。电子邮箱:lxynjutcm@yahoo.com.cn

收稿日期:2008-02-01

编辑:冯广清吴宁

十全育真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1]

“治

阴虚劳热方”篇,由野台参、生黄芪、生山药、知母、玄

参、生龙骨、生牡蛎、丹参、三棱、莪术十味药组成,其

主要功用为补气健脾、养阴益肾、活血化瘀。笔者临

证用此方治疗带下病、尿浊、尿痛等疾病,取得满意

疗效,现举例如下。

1带下病

刘某,女,27岁,售票员。2006年12月23日初诊。

患者诉近2年来带下量多,下腹时有疼痛,心

烦,两胁不舒,就诊于某西医院诊为“慢性盆腔炎”,

予以抗炎治疗当时有效,过后又发,缠绵不愈,求中

医治疗。症见带下量多,清稀色白,经行有血块,小腹

隐痛,腰膝酸软,面色萎黄,头晕乏力,食欲不振,舌

质淡暗边有瘀点、齿印,舌苔薄白,脉虚弱。证属脾肾

两虚,精微不固。治以健脾益肾,固涩止带,兼以疏

肝、化瘀、利湿。方用十全育真汤加味,处方:

党参15g,生黄芪15g,生山药15g,知母12g,玄参

12g,生龙骨12g,生牡蛎12g,丹参12g,三棱5g,莪术

5g,柴胡9g,白芍10g,苍术10g,车前子12g,乌贼骨

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煎煮3次,每次150mL。

12月30日复诊,诉服药后白带量明显减少,余

症改善,上方加白术10g,金樱子10g,芡实10g,共进

18剂,诸症消失,精神佳。嘱服补中益气丸巩固疗效。

按:患者带下量多2年余,平素肝气不舒,故见心

烦、两胁不舒。肝逆犯脾,久致脾虚,延及于肾,则精微

不固,故见带下量多,清稀色白,日久不愈;脾肾两虚,

失于荣养,故见小腹隐痛,腰膝酸软,面色萎黄,头晕

乏力等症;经行有血块,舌质淡暗边有瘀点、齿印,舌

苔薄白,脉虚弱,皆为气虚夹瘀夹湿之征。综观此证系

带下日久,阴液耗损,脾肾双亏,导致虚中夹实,故治

张锡纯十全育真汤治验3则

吴曦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02)

关键词十全育真汤带下病尿浊尿痛

中图分类号R28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97X(2008)10-0071-02

基金项目:贵阳中医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

医案医话

71

2008年总第40卷第10期

以十全育真汤全方健脾益肾、化瘀、固涩止带,并加柴

胡疏肝,白芍柔肝,苍术健脾化湿,车前子清热渗湿,

乌贼骨助龙牡收涩止带。复诊更以白术、金樱子、芡

实、补中益气丸健脾固肾止带,巩固疗效。综观此证方

药施治,补虚泻实,标本兼治,故取效。

2尿浊

吴某,男,43岁,干部。2007年4月26日初诊。

患者自诉近半年来小便混浊或夹絮状物反复发

作,摇动后如豆花状,上有浮油。多次尿常规检查有多

个白细胞,西医诊断为“前列腺炎”,予以头孢曲松钠、

左氧氟沙星等药治疗,并间服中药三金片或汤剂如八

正散、导赤散、萆薢分清散加减等均无明显好转。平素

嗜烟酒,喜食辛辣油腻之品,于病后节烟酒。求中医治

疗,症见尿中絮状物多,上有浮油,劳倦或进油腻则发

作或加重,腰酸痛,性欲减退,眠差,舌黯淡、边有齿

印,脉沉细略数。证属脾肾两虚,阴虚血瘀,精微下泄。

治以补气健脾、养阴益肾、活血化瘀,兼清热、利湿、固

涩、止痛。方用十全育真汤加味,处方:

党参12g,生黄芪12g,生山药12g,知母12g,玄

参12g,生龙骨12g,生牡蛎12g,丹参6g,三棱5g,莪

术5g,生鸡内金9g,枣皮12g,白芍12g,车前子12g,

白花蛇舌草12g。5剂,水煎服,每日1剂,煎煮3次,

每次150mL。

5月1日复诊,诉服药后尿中絮状物减少,余症

无变化,守方再服5剂。5月8日三诊,尿中絮状物明

显减少,腰痛减轻,余症好转明显,加桂枝5g,再进5

剂。服药后尿中絮状物消失,尿常规(-),诸证均明显

好转,嘱服六味地黄丸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患者嗜烟酒、喜食辛辣油腻之品,脾胃湿热蕴

结日久,脾虚及肾,精微不固,致尿中有絮状物;肾虚

失于荣养则腰酸痛,性欲减退;舌黯淡、边有齿印,脉

沉细略数为气阴虚夹瘀之征。故主以十全育真汤全方

补气健脾、养阴益肾、活血化瘀,并加生鸡内金健胃涩

精,枣皮补肾固精,白芍缓急止痛,白花蛇舌草清热解

毒除湿,车前子清热利尿渗湿。复诊又加入少量桂枝

温经止痛,助阳化气,开通道路,助肾固精。好转后,嘱

服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则疗效得以巩固。

3尿痛

彭某,男,19岁,司机。2007年1月16日初诊。

患者近1年来排尿时疼痛时作,前列腺超声检

查和尿常规未见异常,曾服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

前列康片等药,尿痛仍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求中医

治疗。症见尿痛,遇劳即发,喝酒或驾车时间长后尿

痛明显加重,腰酸痛,形体消瘦,神疲乏力,纳少,舌

淡边有瘀点,脉虚。证属脾肾两虚,气虚血瘀。治以健

脾益肾,益气化瘀。方用十全育真汤加味,处方:

党参15g,生黄芪15g,生山药15g,知母12g,玄

参12g,生龙骨5g,生牡蛎5g,丹参12g,三棱5g,莪术

5g,车前子12g,白花蛇舌草12g,白芍15g,甘草梢

6g。5剂,水煎服,每日1剂,煎煮3次,每次150mL。

1月21日复诊,尿痛略减,余症改善,上方加生

鸡内金9g,共进15剂,服药后排尿时无疼痛,精神

佳,纳食明显增加。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患者16岁同居,过劳伤肾;司机习坐,久而

导致局部脉络不通;又嗜烟酒,湿热下注,故致尿痛

日久,反复发作。早婚、职业及病程日久,诸因交错,

过劳耗气,脾肾俱虚,夹湿兼瘀,致病情缠绵不愈,

伴见腰酸痛、形体消瘦、神疲乏力、纳少等症;舌淡

边有瘀点、脉虚,为气虚血瘀之征。故治以十全育真

汤全方健脾益肾、益气化瘀,加车前子、白花蛇舌草

清热利湿解毒,白芍、甘草梢酸甘缓急止痛,复诊又

加入生鸡内金健补脾胃、化瘀通络,标本兼治,自然

取效。

4体会

张锡纯释“十全育真汤”组方时云:“方中用黄芪

以补气,而即用人参以培元气之根本。用知母以滋阴,

而即用山药、元参以壮真阴之渊源。用三棱、莪术以消

瘀血,而即用丹参以化瘀血之渣滓。至龙骨、牡蛎,若

取其收涩之性,能助黄芪以固元气;若取其凉润之性,

能助知母以滋真阴;若取其开通之性,又能助三棱、莪

术以消融瘀滞也。”可见张锡纯用药独特,配伍精良,

“以寻常药饵十味,汇集成方,而能补助人身之真阴

阳、真气血、真精神,故曰十全育真也”,故张氏常用此

方治疗虚劳诸证尤其是劳瘵兼瘀血者,“有因劳瘵而

瘀血者,其人或调养失宜,或纵欲过度,气血亏损,流

通于周身者必然迟缓,血即因之而瘀,其瘀多在经络;

有因瘀血而成劳瘵者,其人或有跌伤碰伤,或力小任

重,或素有吐衄证,服药失宜,以致先有瘀血,日久浸

成劳瘵,其瘀血多在脏腑。此二者服十全育真汤皆可

愈”。可见,张氏用此方不拘于一证一病,主在虚与瘀。

综观此方,融补、破、寒、热、通、涩于一体,补益脾肾、

气血、阴阳,消融瘀滞,重在益气化瘀,符合慢性病日

久及虚及瘀、虚中夹实、寒热错杂的特点。笔者临证常

用此方治疗内、外、妇、男等科慢性病、虚损病,每取良

效。但临证用此,务须细心斟酌,据证加减,随时体验,

方能更好地发挥本方作用。

5参考文献

[1]张锡纯,原著.王云凯,李彬之,韩煜,重校.医学衷中参西

录.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第一作者:吴曦(1976-),女,助教,硕士,研究方

向:中医各家学说(张锡纯女科证治的研究)。电子邮

箱:seawx@126.com

收稿日期:2008-05-17

编辑:吴宁

医案医话

72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