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张珍玉奇证验案举隅
2017-06-14 | 阅:  转:  |  分享 
  
[收稿日期\]1999209221

人的具体情况辨证加减,如见肾阴不足,可加枸杞

子、熟地黄等滋阴之品;如有血虚,可加当归、鸡血

藤、桑寄生等养血之品;如寒甚,则可加桂枝、川乌、

草乌、细辛等散寒之品。本案患者颈椎增生伴见肾气

不足之症,故在基本方之上加用太子参、黄芪、骨碎

补、枸杞子等补肾益气之品。

5过敏性鼻炎

女,42岁,1997年11月6日初诊。鼻塞流清涕

10余年,近年加重,略感寒即发,鼻干且痒,诊断为

过敏性鼻炎,曾服用多种抗过敏药物皆乏效。苔薄

白,脉缓,头昏,口干欲饮,便纳一般,无里热之象。此

乃营卫障碍,肺气失宣所致,姑进和营卫、宣肺气之

剂。处方:桂枝6g,白芍10g,炙甘草6g,葛根15g,

茺蔚子10g,生黄芪15g,炙紫菀15g,桔梗6g,蝉

蜕10g辛夷10g。7剂。二诊:鼻流清涕显减,但仍

干痒,再剂增入宣肺之炙麻黄6g。本方共进40余

剂,流涕已除,鼻干痒显著减轻。

按:过敏性鼻炎,中医称之为“鼻鼽”,并认为该

病由肺气亏虚,卫外失固,外感风寒所致,治疗当以

疏风散寒,调和营卫为法。陈老师遵前人之意,初诊

时选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以疏风散寒,调和营卫,益

气固表;复诊更选用葛根汤加味以加重疏风散寒之

力,药证相符,故疗效甚捷。对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陈老师认为发病后的症状控制较易,但要除根较难。

在发作控制后,平时要注意调和营卫、益气固表,增

强机体免疫力,通过长期服用中药可达到减少发作,

最终杜绝发作的目的。

张珍玉奇证验案举隅

张庆祥,郑秀丽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关键词]张珍玉;齿;乳泣;嗳气;老中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2572358X(2000)0220105202

张珍玉教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五十年,

虽耄耋之年,仍壮心不已,至今仍工作在教学、临床

第一线,对于临床诸多疑难奇证,常常辨证准确,药

到病除。现集其验案数则,以飨读者。

1白昼齿

女,27岁。咬牙不止10余年,多方医治,花费万

余元罔效,反而日渐加重,1998年3月24日求治于张

老。患者夜间咬牙不止,咯咯作响,难以入眠,每晚仅

睡2h左右,甚至彻夜难眠,白天亦时时咬牙,难以控

制,痛苦异常。诊其精神萎靡,面容苦楚,头痛昏沉,精

力分散,胸闷气短,烦躁恶心,时时叹息,腰酸耳鸣,舌

红苔薄白,脉沉弦。张老诊为肝脾不和,治以疏肝健脾

和胃,方拟:炒白芍9g,柴胡6g,川芎6g,炒枳壳6g,

香附6g,台参15g,炒白术9g,陈皮9g,砂仁9g,甘

草3g。水煎,分2次服。服药1剂后咬牙大减,3剂服

毕咬牙即止。停药后又复发作,但发作程度较前大大

减轻,时间较短,且感头晕昏沉,肩背胀痛,神疲易困。

药已中的,二诊效不更方,上方再服6剂。三诊:服药

后,咬牙缓解,睡眠好转,每晚能睡5~6h,惟时有

胸闷心悸,食少乏力。原方加郁金、炒麦芽、生龙骨调

理之。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齿,又名齿,俗称咬牙,其病名最早见于

《杂病源流犀烛》。清代徐灵胎在《徐氏医书六种》中

云:“齿者,睡眠而齿相磨切也……”其因多由心胃

火热或气血亏虚,小儿睡中齿常为虫积。此例患者

齿不已,审证求因,其病机为肝脾不和。《素问·经

脉》曰:“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还出挟口”,故齿

动多由胃疾所致。另《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

掉眩,皆属于肝”,肝主风、主动,故齿动不已又与肝

关系密切。患者由于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而致脾胃

虚弱。脾胃虚弱,则肝气乘之,故致咬牙不已;脾虚气

弱,形神失养,则见神疲面憔,失眠多梦,头昏耳鸣,

腰酸气短;胃弱气逆,则见纳呆恶心;肝郁气滞,则心

烦胸闷,时时叹息。张师慧眼独具,抓住病机,以柴胡

·501·山东中医杂志2000年2月第19卷第2期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疏肝散合四君子汤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加砂仁、

郁金、麦芽等以增强理气和胃、醒脾消食之功。

2乳泣

女,53岁,因左乳头渗出清水1年,时流血水月

余,于1998年5月8日初诊。1年来左侧乳头肿胀

疼痛,晨起渗出清水,伴胸闷身胀,咽干口糜,胃脘胀

痛。B超示:左侧乳腺小叶增生,左乳腺导管局限性

扩张。诊其左侧乳房皮色不变,触之外上方有一小

结,活动度良好,轻度压痛,舌边尖有瘀点,苔薄白,

脉弦细弱。张老脉诊合参,诊为肝郁脾虚湿阻。治以

疏肝解郁、健脾利湿。药用:当归9g,炒白芍9g,川

芎9g,炒枳壳6g,茯苓9g,郁金9g,党参15g,炒

白术9g,砂仁9g,姜半夏6g,甘草3g。水煎分两次

服,日1剂。服药6剂后,左乳胀痛、出水较前明显减

轻,惟胸闷背凉,身倦肢软,舌红苔薄白,脉弦细。二

诊上方去党参、川芎、枳壳、香附,加人参10g、黄芪

25g、柴胡6g、薏苡仁9g、陈皮9g,水煎服。续服6

剂后,左乳出水基本缓解,胸闷头晕减,身觉有力,惟

挤压时左乳可出少量液体,乳头周围皮肤增厚。三诊

上方去山药、陈皮,加桔梗、夏枯草、浙贝母,水煎服。

四诊:上方再服6剂后,左乳出水停止,乳房肿块消

失,余症好转,继服上方以巩固之。随访半年,未见复

发。

按:妇女绝经期后乳头出水,甚至出血,临床较

为罕见。本案病证,西医诊为乳腺小叶增生,中医称

为乳泣、乳癖,肝郁脾虚是其病机。乳房为足阳明胃

经所过之处,乳头则属肝,即如《灵枢·经脉》所言:

“胃足阳明之脉……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肝

足厥阴之脉……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明代

李中梓在《类证治裁》中云:“乳证多主肝、胃、心、脾,

以乳头属肝经,乳房属胃经而心脾郁结,多见乳核、

乳岩诸症状。”患者心有不舒,肝气郁结,木不疏土,

脾失健运,水湿内阻。水湿循胃经上至于乳,故致出

水不已;气机郁滞,闭阻于内,故见胸闷乳胀,脘腹胀

痛;肝郁气滞,津停为痰,痰阻于乳,则致乳肿压痛;

脾虚失摄,血随外溢,故见乳衄。张老紧扣肝郁脾虚

之病机,以当归、白芍、柴胡、香附、郁金、枳壳(即柴

胡疏肝散)以疏肝行气解郁;以党参、白术、甘草、砂

仁、半夏(即六君子汤加减)以健脾化痰、理气和胃;

辅以山药、薏苡仁健脾化湿,桔梗开肺化痰,夏枯草、

浙贝母化痰散结。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化痰散

结之效。

3触按腰腹嗳气

女,55岁,嗳气时作、大便费力月余,于1997年

3月28日就诊。患者素有便秘病史,近来大便数日

一行,便时费力,便出量少,时干时稀,便后有未尽

感,伴脘腹胀满,触按腰腹则嗳气连声,声高气响,痛

苦异常。胃肠钡餐透视显示:慢性胃炎,肠功能紊乱。

张老诊其面容痛苦,舌红苔薄黄,脉沉弱,辨证为脾

虚气滞,治以健脾益气、理气除胀。药用:黄芪25g,

党参15g,炒白术9g,陈皮9g,香附9g,炒白芍

9g,柴胡6g,肉苁蓉9g,砂仁9g,木香6g,甘草

3g。水煎分服,日1剂。服药6剂,腹胀嗳气大减,大

便通畅,便量增多,日1次,唯肛门处略有坠胀,触按

腰腹时仍有嗳气,但嗳气次数明显减少。上方稍作加

减,继服9剂,腹胀嗳气消失,大便正常,病告痊愈。

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此为气虚不运,脾虚不运。气血亏虚,气虚不

运,传导受阻,故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脾宜升则

健,胃宜降则和”(《临证指南医案》),脾虚不升,胃失

和降,胃气上逆,故嗳气频作,触按益甚。治之以黄

芪、党参、白术补益脾气;土虚则木乘,故以柴胡、白

芍、香附疏肝理气,木香、砂仁、陈皮理气和胃除胀,

肉苁蓉为滋阴助阳之品,以之滋阴润肠,助阳通便。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和胃、理气除胀之功效。

·601·山东中医杂志2000年2月第19卷第2期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