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中药剂量选择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
2017-06-16 | 阅:  转:  |  分享 
  
中医中药CHlNAF0REIGNME[3tCALT—REATMENT墨固■—■譬誓U

中药剂量选择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

马盍李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中药依据药物药性,病人病情,病人体质等选择用药剂量。单味中药剂量改变、整方剂量改变、整方中单味中药剂量改变皆

会影响到临床疗效的发挥。中药量效关系客观存在,但维系中药量效关系的外部环境严格。并且因为中药临床疗效的多重性,在量效关系

研究中,效应指标的选择很关键。在对效应指标进行评价时,需要考虑中药临床作用的时效性特点。

I关键词】中药剂量量效

【中图分类号】R243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1674--0742(2010)05(c)--0141--01

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药效的强弱与药物剂量成比例,这种关

系称为量效关系。中药是多成分的混合物,作用靶点广泛,效应强

度普遍较低,成为中药量效关系研究的难点。本文从剂量角度对

中药量效关系研究中的一些难点进行讨论,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

床。

1中药剂量选择依据

1。1药性

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性,酸、苦、甘、辛、成五味,以及升、降、

浮、沉之不同,性味不同,各自的偏性也不尽相同。临床多以药物

的偏性来纠正疾病所表现出的阴阳偏盛偏衰,使之趋于平衡而达

到治病目的。一般来说,药性峻猛者用量宜轻,药性平和者用量较

重。如生大黄,为攻下药,苦寒沉降,力猛善走,泻下力强,用量宜

轻,多用3~6g左右剂量。山药性属甘平,为补益药物,药味较淡,

药性较弱,作用温和,用量可稍重,剂量范围多在10~30g之间,甚

至可用到60~250g~量。

1.2病情

临床用药要根据病情的需要。急病、新病患者,因为病程尚短,

对患者正气损伤尚小,病机单纯而病情变化较快,此时用药须量

大才能效速,直截病势。慢性病、久病患者,症多属虚实夹杂,病情

复杂,用药时需要权衡考虑疾病的各个方面,药味多而用量宜少。

如人参,用于肺脾虚弱之短气喘促、倦怠乏力时,多需小剂量文火

久煎,并配合其他补益药物。用于气虚欲脱,脉微欲绝的危重证候

时,则要大量浓煎,可单用,如独参汤。

1.3体质

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

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

特质。现代体质学说…研究认为,由于体质差异,不同个体对药物

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不一,因而临床用药、剂量都有差异。体质差异

影响着药物种类和剂量的选择。

2中药剂量改变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举例

单味中药剂量改变,临床疗效不同。在中药临床应用过程中,

很多药物出现一药多效或双向调节作用,此种现象多由药物剂量

不同引起。如红花小剂量可养血,大剂量应用则破血。黄芪小量升

血压,大量则降血压,并且气虚难汗者用之可汗出,表虚多汗者用

之可汗止。细辛小剂量可以兴奋呼吸中枢,大剂量应用却会导致

呼吸中枢麻痹。山楂6g祛瘀力强;9~12g温通力强。桑白皮6~9g有

退热作用;l0~12g有祛痰、镇咳等功用;15g有利尿及轻泻作用【。

3中药量效关系特点讨论

3.1维系中药量效关系的外部环境严格

中药临床疗效可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具有

量效关系,这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已获得证实。虽然如此,维持这

种量效关系的外部环境一般比较严格。如果外界环境发生略微变

动,原有的量效关系将可能不复存在。这与中药的特性有关。与化

学成分单一的西药相比,中药化学成分要复杂许多。单味中药通

常即有多种成分,如大黄主要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含有大黄酸、大

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又含有大黄鞣质、脂肪

酸、草酸钙、葡萄糖、果糖和大量淀粉等。大黄既有增加肠蠕动、促

排便功能,又具有抗感染、腱脾、利胆、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

胆固醇等多重功用。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导致中药临床疗效的多重

性。临床疗效的多重性可在不同剂量、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中体现

出来。即,临床疗效的发挥,不仅与药物剂量大小有关,还受其他

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治疗对象、疾病严重程度、疾病证候类型、组

方配伍等等。因此,中药量效关系研究,往往需要限定在一定外部

环境之内,脱离这一固定的外部环境,量效关系将变的更为复杂

多变。

3.2中药量效关系研究中效应指标的选择很关键

同一药物相同剂量,作用于不同个体临床疗效亦可能完全不

同,既可使亢进的机体功能向正常状态转化,又可使低下的机体

功能向正常状态转化,显现出一种双向调节作用。剂量对中药临

床疗效的影响概括来说可分为3种情况:(1)中药剂量改变,临床疗

效表现为全或无。(2)在一定范围内,中药临床疗效随着剂量的增

加而增强。(3)剂量改变,临床疗效完全不同,发生质的改变。另外,

中药的疗效和毒效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对某

位患者安全有效的药物剂量对另一个患者使用时,因为证候、体

质等多方面原因可能表现为毒效。因而效应指标的选择需要符合

中药临床疗效的上述特点,以应对不同剂量可能产生的多种临床

疗效或可能产生的毒效。

参考文献

[1】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程润泉.3O味中药剂量大小之妙用[J】.中药通报,1988(1):

49~50.

【3】郑旭锐,孙守才,李长秦.加味四逆散治疗肝纤维化量效关系

实验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8,28(5):377~378.

[4】黄志伟,何秀红.不同大黄剂量对急性黄疸型肝炎量效关系

研究f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11):658~659.

[5】谢裕华,陈超.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患

者外周血ESR、PCV及nb水平的影II~[J】.新中医,2007,39(6):

23~24.

【收稿日期】2010-03-17

CHINAFOREIGNMEDICALTREATMENT中外医疗141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