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手足三针治疗经验
2017-06-18 | 阅:  转:  |  分享 
  
(原创)手足三针针法探讨

那天读到ycdmz888兄关于手足三针针法的文章,感觉很有见地。遂通过论坛短消息,鸿雁来来往往,进行交流。今和大家分享如下:



海天:您参加过张老师的手足三针培训班吗??

手足三针你应用的病例能分享下吗?



ycdmz888:没有,收费实在是厉害,但又向往这门绝学,只好自己想当然,希望能看到你的体会,以此共同学习。



海天:我有朋友去学习过。

主要是手法。

ycdmz888:可否共享你的手法?现在你的那位朋友运用的咋样了?



海天:运用的很好,但不好用文字表达。

怎么才说的清楚呢?

ycdmz888:说不清楚就算了,毕竟人家使用金钱换来的,怎么肯轻易说清楚?还是自己多多体会吧。



海天:不是。

人家是手把手教我的。是我的水平差,表达有问题。不是教我的人保守。





ycdmz888:你小子辜负了人家一番好意啊,手把手教都学不会?!!要打屁屁的!!

唉,不知能不能告诉我啊?



海天:是该打。

呵呵,不过,我好像学会了的。好久,你当考官,考我下。看看,这个方式,我说的清楚不。



ycdmz888:

“考官”有点大了吧?俺还没学会呢,纸上谈兵的功夫。不过有个方法倒是可以理清思路。



1、老大在给病人治疗时对病人有没有特殊的选择?

2、治疗的手法是不是与俺的空想有出入?比如针刺的体位,进针的速度,深度,病人的反应,是否带针做动作?

3、在教你的时候有没有特别提到某些东西?





海天:

1、老大在给病人治疗时对病人有没有特殊的选择?

---多为颈肩腰腿疼,也有其他病人。



2、治疗的手法是不是与俺的空想有出入?

有。



比如针刺的体位

多站着、坐着。体质差的,也有躺着的。



进针的速度,

快。



深度

在筋守筋,在骨守骨。

病人的反应,是否带针做动作?

是。



3、在教你的时候有没有特别提到某些东西?

握物进针法,随咳进针法。





ycdmz888:



2、治疗的手法是不是与俺的空想有出入?

有。

------------------哪里不一样?



在筋守筋,在骨守骨。----------啥意思?



握物进针法,随咳进针法。------这个能理解。





海天:

2、治疗的手法是不是与俺的空想有出入?

有。

------------------哪里不一样?---说不清楚。



在筋守筋,在骨守骨。----------啥意思?---灵枢原话。





ycdmz888:



握物进针法,随咳进针法。

-----这个应该是减轻进针疼痛,并保证针灸针不会走偏和失误。



至于哪里不一样,我再慢慢体会吧,还是要谢谢你啊,今天又有进步了。

现在我把从新浪花了5快钱弄来的《杂病辩治》发到全科医学讨论版,还是希望能尽快悟道啊。



海天手足三针病例分享(一):

周维玉,女,55岁。额部疼痛月余。查舌下有瘀斑。



应用手足三针,当选穴右足内庭。



临床处理:

选穴右解溪,点刺放血。血变而止。



按语:

离穴不离经。去旧生新。



疗效评价:术毕痛轻。



后二日,以内庭针刺收功。



海天手足三针病例分享(二):



李泽源,男,52岁。今日9:50首诊。右项部(约右风池下2寸)33cm大小不明原因发热1周。查:局部无阳性发现。脉数有力。



采用手足三针治疗,当取右中渚。



临床处理

选穴:右关冲。点刺放血,血变而止。



按语:

离穴不离经。血去热去。



疗效评价:术毕局部无热感。



海天手足三针病例分享(三):



施帮群,女,46岁。今日下午14:20求治。头晕头痛7天。病史追述:7日前误服3倍量感冒药后导致。



临床处理:

1.右太冲,动针法。

2.右后溪,动针法。



针毕,晕、痛皆减。



嘱:明日复诊。







手足三针疗法,我是从网上学的,没有老师,呵呵,用起来效果很好。现在常用。不过我用的手法与网上学的不同,因为手法不行,变通了一下,只是治疗起来的时间稍微长了一点。间谷、后溪慢进针,中渚快进针,全是捻转手法,手法一般平补平泻为多。留针三十分钟,十分钟行针一次,如病人得气慢,可以捻转时间长一些,并边捻转边让病人活动,这样也可以让病人当时就感到病情明显减轻或不痛。说一下我学习开始的教训,快进针快出针,当时病人是不痛了,但出针后没几分钟就又痛了,改为现在的方法后,这种情况就减少了,至少是病人的疼痛发作时间延长了,慢慢病也就好了,当然,快进针快出针这种手法比我现在的强,我的手法还是差,我这种方法只是给手法差的人的一种变通方法,可以应应急。另外针刺时不必太深,得气即可。





今天上午针灸了31人次,其中8人次是使用的手足三针。

简录部分病例:



1.李传中,男,50岁。干咳、呛咳不止数日。查:脉弦有力。

诊:木火刑金。

治:左太冲,动针法。

效:针毕咳减。



2.皇世华,男,61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月余。

治:同侧中渚+丘墟行动针法,牵引针法;留针30/5分钟。

效:针毕痛大减。

嘱:qod5次/疗程。



3.杨秀英,女,52岁。右肩部麻木9天。

治:右中渚动针法。

效:麻木感大减至若有若无。

嘱:q0d3次一疗程。



4.何德丽,女,14岁。头晕头痛1天。

治:右后溪动针法。

效:无症状。

嘱:注意饮食摄生。



5.刘春燕,女,31岁。腰扭伤数小时。疼痛,行走困难,家属搀扶而至。脊柱纵向叩击痛(-)。

治:右中渚后溪动针法。

效:痛减,能自己行走。

嘱:qd5次/疗程。卧硬板床休息。







手足三针的个人理解







1、使用的工具:1.5寸普通针灸针。腰突病人针足可用3寸针。



2、治疗的部位:



手取穴姿势:半握拳,拳间隙轻插入可入筷子一根。治疗范围主要在臀以上。



间谷(食指掌骨桡侧缘前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二的交界处)简称-----间主治(意思为主要治疗范围)为前(即身体的前方的疼痛或疾病)

中渚(手背无名指小指最高骨嵴向手腕2.5cm)简称-----中主治为中(腰旁痛)

后溪(小指外侧掌横纹最凸处)简称-----后主治为后(颈肩腰腿痛多数在身体的背面所以后溪是关键)



足取穴姿势:自然平放。治疗范围主要在臀、髋及以下。

太冲(足背大趾二趾跖骨汇合点前下方3的凹陷处)简称-----太主治为内

内庭(足背二趾三趾赤白肉际后的凹陷处)简称-----内主治为中

足临泣(足背四趾五趾跖骨汇合点前下方的凹陷处)简称-----足主治为外

寻找技巧:在大体范围之内用一类似火柴棍似的物体点按寻找最为酸胀的点。



3、治疗的技巧。

治疗前记录和明确疼痛,尤其是功能障碍的程度(什么动作不能做),在针后可以观察效果。



A、进针:进针时不捏针柄,而是捏住距离针尖的1cm处,可保证针体不打弯。

速度快,保证穿过皮肤的有效时间短,将疼痛降到最低。

进针前左手拇指按一下穴位,以对骨面做到心中有数。

方向:间、后为垂直进针,中、太、内、足为斜行进针。

倾斜30度是指针体与皮肤夹角为30度(感觉45度更好)。

倾斜的方向是:中渚为顺间隙向手指刺,太、内、足为向踝部刺。

左右之分:取患侧,中间痛的按照男左女右进行。双侧肢体或躯体疼痛可同时针双侧。



B、手法:得气要领是刺入后,深度3cm左右。到达深度后进行快速捻转提插(捻三下提插一下----简称捻三提一反复二次),因为是痛症,即实证,应用泻法,捻转方向正反都可以,速度要快,提插无限度,只要不把针尖提到皮外就可以了,速度也要快。要求出现酸麻胀针感。



然后提针到皮下,沿经络走向(均为纵向---与肢体纵轴平行)向这个穴位的上面穴和下面穴透刺,或者说是在进针点斜行将针刺到上一穴位的位置和下一穴位的位置,同时进行快速的提插和捻转3次左右,“针感即至”。文中多次提到形成箭头,其实就是“个”字,在一个点进针,刺三个穴位,上下通畅,气血畅通,感觉自然会有。此处的倾斜要达到距皮30--15度左右。操作上述步骤不能超过5秒,最好在3秒之内。



C、立即显效的关键:针感是指病人在刺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剧烈的难以名状的甚至是撕心裂肺的酸胀感,局部好像要炸掉一样。



出现这种感觉后,医生停止操作,要求患者活动不舒服的部位(如果针刺的部位就是病变处则禁止活动或出针后活动)。活动的目的是在经络得气后,积聚的能量被活动部位的刺激所引导,进而顺势冲开瘀阻的经络,通则不痛。如果仍然有疼痛,要保持这个姿势,目的是将仍然瘀阻的经络显现出来。医生再进行局部提插捻转,直到活动再无疼痛。一个穴位提插捻转3次,没有完全解除症状的,进行下一穴位的刺激。



如果是胸腔腹腔相关的疾病可以要求病人深深吸气并且用力咳嗽。



善后:1、久痛必瘀,功能障碍恢复以后如果遗留局部按压痛,可以用小针刀剥离局部粘连。



相关问题:1、从解剖学角度看穴位,内关和外关在体表上位于前臂的两面,针刺得气时,各自的针尖在胫骨桡骨相连的同一片骨间膜的两面,所以内关和外关是相通的,甚至可以说是同一个点。



2、关于头痛头昏的病例。头痛头昏为营血不足,中枢失养,闭上双眼,慢慢呼吸,手举过头,慢慢轻提慢刺,为针灸之补法,以充养营卫。



本人并没有系统学过针灸,但看到张显臣老中医的手足三针疗法比较简单,效果神速,希望能够学会,不知理解的对不对,欢迎批评指正。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