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实施条例
2017-06-19 | 阅:  转:  |  分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审计法是调整审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审计关系是一种经济

监督关系,发生于审计主体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审计法》是审计工

作的基本法律依据。它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审计工作的地位、任务和

作用,规定了审计工作的基本准则。审计法属于经济体系的一个组成

部分。

(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

议通过,根据2006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修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

第三章审计机关职责

第四章审计机关权限

第五章审计程序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的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

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

府设立审计机关。

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

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

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

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第三条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依据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

有关规定进行审计评价,在法定职能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

第四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

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应当重点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必

要时,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的

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五条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

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六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客观公正,实

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第二章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

第七条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

审计工作。审计长是审计署的行政首长。

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

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

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

第九条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

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

第十条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

其审计管辖范围内设立派出机构。

派出机构根据审计机关的授权,依法进行审计工作。

第十一条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

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

第十二条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

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第十三条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

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四条审计人员对其在执行职务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被审

计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的义务。

第十五条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不得打

击报复审计人员。

审计机关负责人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审计机关负责人没有违法失

职或者其他不符合任职条件的情况的,不得随意撤换。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

的意见。

第三章审计机关职责

第十六条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

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七条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

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审计结果报告。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

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

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

果报告。

第十八条审计署对中央银行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对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九条审计机关对国家的事业组织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

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条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

监督。

第二十一条对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

机构的审计监督,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二条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

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三条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其他单位受政府委

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

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四条审计机关对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

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五条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

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

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

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六条除本法规定的审计事项外,审计机关对其他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的事项,依照本法和有关法

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七条审计机关有权对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

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

一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调查结果。

第二十八条审计机关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

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

审计机关之间对审计管辖范围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级审计机

关确定。

上级审计机关可以将其审计管辖范围内的本法第十八条第二款

至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审计事项,授权下级审计机关进行审计;上级审

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审计管辖范围内的重大审计事项,可以直接进

行审计,但是应当防止不必要的重复审计。

第二十九条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

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其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

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三十条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单位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

督对象的,审计机关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有权对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

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

第四章审计机关权限

第三十一条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规定提

供预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财务会计报告,运

用电子计算机储存、处理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和必要的电

子计算机技术文档,在金融机构开立账户的情况,社会审计机构出具

的审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被审计

单位不得拒绝、拖延、谎报。

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

整性负责。

第三十二条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

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

务收支电子数据的系统,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

和资产,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

第三十三条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

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

应当支持、协助审计机关工作,如实向审计机关反映情况,提供有关

证明材料。

审计机关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有权查询被

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

审计机关有证据证明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的,经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有权查询被审计单位以个人

名义在金融机构的储蓄。

第三十四条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被审计单位不得转移、隐匿、

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

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不得转移、隐匿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

得的资产。

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前款规定的行为,有权予以制止;必

要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有权封存有关资料

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对其中在金融机构的有关储蓄需要予以

冻结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正在进行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

务收支行为,有权予以制止;制止无效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

机关负责人批准,通知财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暂停拨付与违反国家

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直接有关的款项,已经拨付的,暂停

使用。

审计机关采取前两款规定的措施不得影响被审计单位合法的业

务活动和生产经商活动。

第三十五条审计机关认为被审计单位所执行的上级主管部门

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规定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应当建

议有关主管部门纠正;有关主管部门不予纠正的,审计机关应当提请

有权处理的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六条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

布审计结果。

审计机关通报或者公布审计结果,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

计单位的商业秘密,遵守国务院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七条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可以提请公安、监察、

财政、税务、海关、价格、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予以协助。

第五章审计程序

第三十八条审计机关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

审计组,并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

书实施审计。

被审计单位应当配合审计机关的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审计机关应当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第三十九条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

报告,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

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法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

审计人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时,应当出示审计人员的工

作证件和审计通知书副本。

第四十条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出

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

审计对象的意见。被审计对象应当自接到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之日起十

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审计组应当将被审计对象的书面意

见一并报送审计机关。

第四十一条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署规定的程序对审计组的审计

报告进行审议,并对被审计对象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一并

研究后,提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

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能范围内作出审

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的意见。

审计机关应当将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

位和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审计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第四十二条上级审计机关认为下级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可以责成下级审计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必

要时也可以直接作出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被审计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拒绝或者拖延提供与审

计事项有关的资料的,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的,或者拒绝、

阻碍检查的,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拒不

改正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四十四条被审计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转移、隐匿、篡改、毁

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

支有关的资料,或者转移、隐匿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

审计机关认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应当

给予处分的,应当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被审计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

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决定,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构成

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违反预算

的行为或者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审计机关、人民政府

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能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区别情况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一)责令限期缴纳应当上缴的款项;

(二)责令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

(三)责令限期退还违法所得;

(四)责令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其他处理措施。

第四十六条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审计

机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能范围内,依照法律、行

政法规的规定,区别情况采取前条规定的处理措施,并可以依法给予

处罚。

第四十七条审计机关在法定职能范围内作出的审计决定,被审

计单位应当执行。

审计机关依法责令被审计单位上缴应当上缴的款项,被审计单位

拒不执行的,审计机关应当通报有关主管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依

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扣缴或者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并将

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

第四十八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务收支

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政收支的审计决定不

服的,可以提请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裁决,本级人民政府的裁决

为最终决定。

第四十九条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违反国家规

定,审计机关认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应

当给予处分的,应当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被审计单位或者其上级机

关、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决定,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

第五十条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违反法律、行

政法规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报复陷害审计人员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

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

泄露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三条中国人民解放军审计工作的规定,由中央军事

委员会根据本法制定。

第五十四条本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1988年11

月30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7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已经2010年2月2日国务

院第100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

法实施条例》公布,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

二○一○年二月十一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1997年10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31号公布

2010年2月2日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的

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审计法所称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

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

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

的行为。

第三条审计法所称财政收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

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以及下列财

政资金中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国有资源、国有资产收入;

(三)应当上缴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四)政府举借债务筹措的资金;

(五)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资金。

第四条审计法所称财务收支,是指国有的金融机构、企业事业

组织以及依法应当接受审计机关审计监督的其他单位,按照国家财务

会计制度的规定,实行会计核算的各项收入和支出。

第五条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和本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依照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

有关政策、标准、项目目标等方面的规定进行审计评价,对被审计单

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

处理、处罚的决定。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依法应当接受审计机关审计监督的

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有权向审计机关举报。

审计机关接到举报,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二章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

第七条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履

行审计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在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

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审计工作,履行法律、法规和本级人民

政府规定的职责。

第八条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设有派出机关的,派出机关的审计

机关对派出机关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

计业务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计机关领导为主。

第九条审计机关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和审计机关的规定,

在审计机关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审计工作,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

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十条审计机关编制年度经费预算草案的依据主要包括:

(一)法律、法规;

(二)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和要求;

(三)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工作计划;

(四)定员定额标准;

(五)上一年度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的变化因素。

第十一条审计人员实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具体按照国家

有关规定执行。

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

的人员参加审计工作。

第十二条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申

请回避,被审计单位也有权申请审计人员回避:

(一)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主管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

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

(二)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经济利益关系的;

(三)与被审计单位、审计事项、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主

管人员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

审计人员的回避,由审计机关负责人决定;审计机关负责人办理

审计事项时的回避,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人决

定。

第十三条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正职和副职负责人的任免,应当事

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

第十四条审计机关负责人在任职期间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

得随意撤换:

(一)因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因严重违法、失职受到处分,不适宜继续担任审计机关负

责人的;

(三)因健康原因不能履行职责1年以上的;

(四)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任职条件的。

第三章审计机关职责

第十五条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具体组织本级预

算执行的情况,本级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征收预算收入的情况,与本级

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部门、单位的预算

执行情况和决算,下级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

政收支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对

其他取得财政资金的单位和项目接受、运用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和

效益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六条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执行情况进行审

计监督的内容包括:

(一)财政部门按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本级预算向本级各

部门(含直属单位)批复预算的情况、本级预算执行中调整情况和预

算收支变化情况;

(二)预算收入征收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其他

有关规定征收预算收入情况;

(三)财政部门按照批准的年度预算、用款计划,以及规定的预

算级次和程序,拨付本级预算支出资金情况;

(四)财政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财政管理体制,拨

付和管理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情况以及办理结算、结转情况;

(五)国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

情况和预算支出资金的拨付情况;

(六)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执行年度预算情况;

(七)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专项管理的预算资金收支情况;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预算执行情况。

第十七条审计法第十七条所称审计结果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

容:

(一)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基本情况;

(二)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作出的审计

评价;

(三)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审计机关

依法采取的措施;

(四)审计机关提出的改进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管理工

作的建议;

(五)本级人民政府要求报告的其他情况。

第十八条审计署对中央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履行职责所发生的

各项财务收支,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署向国务院总理提出的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

审计结果报告,应当包括对中央银行的财务收支的审计情况。

第十九条审计法第二十一条所称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

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包括:

(一)国有资本占企业、金融机构资本(股本)总额的比例超过

50%的;

(二)国有资本占企业、金融机构资本(股本)总额的比例在

50%以下,但国有资本投资主体拥有实际控制权的。

审计机关对前款规定的企业、金融机构,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

比照审计法第十八条第二款、第二十条规定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条审计法第二十二条所称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

的建设项目,包括:

(一)全部使用预算内投资资金、专项建设基金、政府举借债务

筹措的资金等财政资金的;

(二)未全部使用财政资金,财政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超过

50%,或者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在50%以下,但政府拥有项目建设、

运营实际控制权的。

审计机关对前款规定的建设项目的总预算或者概算的执行情况、

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年度决算、单项工程结算、项目竣工决算,依

法进行审计监督;对前款规定的建设项目进行审计时,可以对直接有

关的设计、施工、供货等单位取得建设项目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进

行调查。

第二十一条审计法第二十三条所称社会保障基金,包括社会保

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金以及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其他专项基金;

所称社会捐赠资金,包括来源于境内外的货币、有价证券和实物等各

种形式的捐赠。

第二十二条审计法第二十四条所称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

贷款项目,包括:

(一)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其机构向中国政府及其机构提供的

贷款项目;

(二)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其机构向中国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

他组织提供的由中国政府及其机构担保的贷款项目;

(三)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其机构向中国政府及其机构提供的

援助和赠款项目;

(四)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其机构向受中国政府委托管理有关

基金、资金的单位提供的援助和赠款项目;

(五)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其机构提供援助、贷款的其他项目。

第二十三条审计机关可以依照审计法和本条例规定的审计程

序、方法以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对预算管理或者国有资产管理使用

等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

项审计调查。

第二十四条审计机关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

确定审计管辖范围;不能根据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

的,根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

两个以上国有资本投资主体投资的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和建

设项目,由对主要投资主体有审计管辖权的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五条各级审计机关应当按照确定的审计管辖范围进行

审计监督。

第二十六条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的内部审

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可以根据内部审计工作

的需要,参加依法成立的内部审计自律组织。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内部

审计自律组织,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七条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时,有权对社

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

审计机关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时,发现社会审

计机构存在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执业准则等情况的,应当移送有关主

管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第四章审计机关权限

第二十八条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时,被审计单位应当依

照审计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向审计机关提供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

关的资料。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

性作出书面承诺。

第二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财政、税务以及其他部门(含直属单

位)应当向本级审计机关报送下列资料:

(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本级预算和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

门向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批复的预算,预算收入征收部门的年

度收入计划,以及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向所属各单位批复的预

算;

(二)本级预算收支执行和预算收入征收部门的收入计划完成情

况月报、年报,以及决算情况;

(三)综合性财政税务工作统计年报、情况简报,财政、预算、

税务、财务和会计等规章制度;

(四)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汇总编制的本部门决算草案。

第三十条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查询被审计单

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的,应当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签

发的协助查询单位账户通知书;查询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

构的存款的,应当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的协

助查询个人存款通知书。有关金融机构应当予以协助,并提供证明材

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负有保密义务。

第三十一条审计法第三十四条所称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

包括:

(一)弄虚作假骗取的财政拨款、实物以及金融机构贷款;

(二)违反国家规定享受国家补贴、补助、贴息、免息、减税、

免税、退税等优惠政策取得的资产;

(三)违反国家规定向他人收取的款项、有价证券、实物;

(四)违反国家规定处分国有资产取得的收益;

(五)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其他资产。

第三十二条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封存被审计

单位有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的,应当持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审计机关负责人签发的封存通知书,并在依法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

的证明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后解除封存。封存的期限为7日以内;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

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7日。

对封存的资料、资产,审计机关可以指定被审计单位负责保管,

被审计单位不得损毁或者擅自转移。

第三十三条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可以就有关

审计事项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

专项审计调查结果。

审计机关经与有关主管机关协商,可以在向社会公布的审计、专

项审计调查结果中,一并公布对社会审计机构相关审计报告核查的结

果。

审计机关拟向社会公布对上市公司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结果

的,应当在5日前将拟公布的内容告知上市公司。

第五章审计程序

第三十四条审计机关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

定,按照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确定年度审计工作重

点,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审计机关在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中确定对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

者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进行审计的,应当自确定之日起7日内

告知列入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企业、金融机构。

第三十五条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组成审计

组,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编制审计方案,并在实施审计

3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第三十六条审计法第三十八条所称特殊情况,包括:

(一)办理紧急事项的;

(二)被审计单位涉嫌严重违法违规的;

(三)其他特殊情况。

第三十七条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通过检查、查询、监督盘点、发函询证等方法实施审计;

(二)通过收集原件、原物或者复制、拍照等方法取得证明材料;

(三)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和谈话内容作出记录,或者要求

被审计单位提供会议记录材料;

(四)记录审计实施过程和查证结果。

第三十八条审计人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得的证明材料,

应当有提供者的签名或者盖章;不能取得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的,审

计人员应当注明原因。

第三十九条审计组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报告前,应当书面征求

被审计单位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之日起

10日内,提出书面意见;10日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审计组应当针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书面意见,进一步核实情况,

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作必要修改,连同被审计单位的书面意见一并报

送审计机关。

第四十条审计机关有关业务机构和专门机构或者人员对审计

组的审计报告以及相关审计事项进行复核、审理后,由审计机关按照

下列规定办理:

(一)提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内容包括:对审计事项的审计

评价,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提出的处理、处罚

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单位的意见,改进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

理工作的意见;

(二)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

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处理、处罚的审计决定;

(三)对依法应当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向有关主管机关、单位

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对依法应当由有关主管机关处理、处罚的,移

送有关主管机关;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第四十一条审计机关在审计中发现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

利益的事项,但处理、处罚依据又不明确的,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和

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

第四十二条被审计单位应当按照审计机关规定的期限和要求

执行审计决定。对应当上缴的款项,被审计单位应当按照财政管理体

制和国家有关规定缴入国库或者财政专户。审计决定需要有关主管机

关、单位协助执行的,审计机关应当书面提请协助执行。

第四十三条上级审计机关应当对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依

法进行监督。

下级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上级审计机

关可以责成下级审计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也可以直接作出变更或

者撤销的决定;审计决定被撤销后需要重新作出审计决定的,上级审

计机关可以责成下级审计机关在规定的期限内重新作出审计决定,也

可以直接作出审计决定。

下级审计机关应当作出而没有作出审计决定的,上级审计机关可

以责成下级审计机关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审计决定,也可以直接作出

审计决定。

第四十四条审计机关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时,应当向被调查的地

方、部门、单位出示专项审计调查的书面通知,并说明有关情况;有

关地方、部门、单位应当接受调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在专项审计调查中,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部门、单

位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或者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的,专项审计调查人员和审计机关可以依照审计法和本条例的规定提

出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或者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单位依法追究

责任。

第四十五条审计机关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审计档

案制度。

第四十六条审计机关送达审计文书,可以直接送达,也可以邮

寄送达或者以其他方式送达。直接送达的,以被审计单位在送达回证

上注明的签收日期或者见证人证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邮寄送达

的,以邮政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以其他方式送达的,

以签收或者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审计机关的审计文书的种类、内容和格式,由审计署规定。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被审计单位违反审计法和本条例的规定,拒绝、拖

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或

者拒绝、阻碍检查的,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

告;拒不改正的,对被审计单位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

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审计

机关认为应当给予处分的,向有关主管机关、单位提出给予处分的建

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人民政府违反

预算的行为或者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审计机关在法定

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区别情况采取审计法第四

十五条规定的处理措施。

第四十九条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审计

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区别情况采取审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处理

措施,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

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5万

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

2万元以下的罚款,审计机关认为应当给予处分的,向有关主管机关、

单位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行政法规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处

理、处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条审计机关在作出较大数额罚款的处罚决定前,应当告

知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较大数额罚款的具

体标准由审计署规定。

第五十一条审计机关提出的对被审计单位给予处理、处罚的建

议以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的建议,

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决定,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

机关。

第五十二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第十六条、第十

七条和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进行审计监督作出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

以自审计决定送达之日起60日内,提请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裁

决,本级人民政府的裁决为最终决定。

审计机关应当在审计决定中告知被审计单位提请裁决的途径和

期限。

裁决期间,审计决定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

以停止执行:

(一)审计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受理裁决的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三)被审计单位申请停止执行,受理裁决的人民政府认为其要

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裁决由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办理。裁决决定应当自接到提请之

日起60日内作出;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法制机构负责人批准,

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审计机关和提请裁决的被审计单位,但延长的

期限不得超过30日。

第五十三条除本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的可以提请裁决的审计

决定外,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其他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

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审计机关应当在审计决定中告知被审计单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

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第五十四条被审计单位应当将审计决定执行情况书面报告审

计机关。审计机关应当检查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

被审计单位不执行审计决定的,审计机关应当责令限期执行;逾

期仍不执行的,审计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建议有关主管

机关、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五十五条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泄

露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

审计人员违法违纪取得的财物,依法予以追缴、没收或者责令退

赔。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六条本条例所称以上、以下,包括本数。

本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期间的最后一日是法定节假日的,以节

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间届满日。审计法和本条例规定的其他期

间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五十七条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另行制定。

第五十八条本条例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献花(0)
+1
(本文系sjj_221832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