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中医药治疗痤疮的疗效体会
2017-06-19 | 阅:  转:  |  分享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Chimandf0reMedicalhlHlal2OO9年第7卷第6

中医药治疗痤疮的疗效体会

张磊

【关键词】中医药痤疮肝胆湿热型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l728—36s5(2o09)o6—065一O1

痤疮是一种与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的毛囊、皮脂腺慢性

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粉刺、丘疹、脓庖、结节、囊肿及瘢痕,

好发于面、胸、背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痤疮是一种反复发

作,难以彻底治愈的皮肤病,中医称肺风粉刺、酒刺、风刺等。

传统理论多从肺、胃、脾辨治,现代中医对痤疮病因病机的

认识有了较大的发展,许多医家在传统风热、肺热、血热发病

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血瘀、湿热、肾虚(肾阴不足)等新观点

和新理论,将痤疮分肺胃积热、肝肾阴虚、湿热蕴结、脾虚肝

郁、气滞血瘀、肝胆湿热6型。笔者通过对4o例肝胆湿热型

痤疮患者,使用龙胆泻肝汤为主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肝胆湿热型痤疮患者40例,均为门诊

患者,其中男2l例,女l9例;年龄最大49岁,最小l4岁,平

均22.5岁;病程最长2o年,最短l5天,平均4年。

1.2治疗方法基础方:龙胆草lOg,山栀子lOg,黄芩lOg,

柴胡5g,生地15g,车前子lOg,木通5g,甘草5g,紫草2og,大

青叶2og,当归尾5g。加减法:大便秘结加大黄6~1og,热毒

壅盛加夜游丹12g,野菊花12g,口渴加花粉15g,脾胃素虚去

木通加海螵蛸12g,生姜6g,结节囊肿甚加皂角刺lOg,牡蛎

2o异。煎服法:头煎水800lTd,煮取20ornl,每日1次顿服,女子

月经来潮停服。外治法:用中药渣加水50ornl,二煎取200

IIll,用药棉浸润药液湿敷患部,每日2次,每次约3ornin。1个

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全部病例均使用上述方法,无加

用其他任何药物。

2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l治愈:皮

肤损害消退,自觉症状消失;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

消退3o%以上;未愈:皮损及症状均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o%。

2.2治疗结果4o例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其中治愈28

例,占70%;好转9例,占22.5%;无效3例,7.5%;总有效率

为92.5%。

3讨论

对于痤疮的病因,古代医家多数认为属肺风粉刺范畴,

因颜面主要是肺、胃、大肠经所过之处,所以主要是肺、胃、大

肠经郁热所致。现代医家将痤疮分为6型。对于肺胃积热

型痤疮的治疗,戴秀兰[2认为治宜清肺解毒,药用连翘、金银

花、鱼腥草、地丁、黄连、生大黄、香附、牡丹皮、白花蛇舌草、

穿山甲、木贼、火麻仁、生甘草。对于肝肾阴虚型痤疮的治

疗,张小梅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女子以肝为先天,尤其是女

性痤疮时,应以疏肝滋阴,兼以清肺凉血为大法,基本方以柴

作者单位:l54007佳木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65·

胡疏肝散和二至丸加减,药物组成为柴胡12g,郁金12g,知

母12g,白芍15g,女贞子20g,旱莲草2og,牡丹皮12g,生地

15g,鱼腥草20g,甘草3g。对于湿热蕴结型痤疮的治疗,杨

柳等]认为血热湿盛是痤疮的主要病因病机,湿热蕴结是其

主要证型,治以清热凉血祛湿,药用黄芩、枇杷叶、丹参、白花

蛇舌草、夏枯草、赤芍、当归、甘草。对于脾虚肝郁型痤疮的

治疗,陈黎红等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药用牡丹皮10g,栀

子1Og,益母草1Og,柴胡12g,白芍药10g,黄芩10g,木通1O

g,自术12g,车前草2og,生甘草2og治疗本病。对于气滞血

瘀型痤疮的治疗,孙氏以活血化瘀清肺法治疗痤疮,基本方

为川芎5~10g,虎杖、生石膏(先煎)各15g,生山楂l5~3og,

大黄、桑叶、桑白皮、蝉蜕各10g,黄芩5g,黄连3g,白花蛇舌

草3og,丘疹色白者加羌活3g,生薏苡仁l5g,茯苓10g;丘疹

色红者加赤芍、牡丹皮、丹参各1Og;有脓者加败酱草5g;以

色素沉着者加生甘草3g,白芷10g。

肝胆湿热这一病机对痤疮辨证有很好的临床意义。调

查发病原因后发现,其病因与工作学习过分紧张,或经常熬

夜,或常食用快餐、甜食、油炸食品,或常饮酒,或生活工作不

稳定有关。另一方面,传统辨证患者发病后,因容貌失雅,心

情不畅,压力过大也可继发为肝胆湿热型,但无论是初发或

继发,只要具有肝胆湿热见证,均可以使用龙胆泻肝汤为主

进行治疗。龙胆泻肝汤是清泻肝胆湿热的代表方剂,在应用

该方治疗肝胆湿热型痤疮患者时,再加上大青叶、紫草凉血

解毒化斑,皂刺、牡蛎拔毒去粉刺,或以丹参、野菊花增效解

热毒,活瘀血,大黄通便解疮毒,共奏清泻肝胆湿热,消疹除

疮,去刺的功效。但龙胆泻肝汤多苦寒,易伤脾胃,应中病即

止。本方泻中有补,疏中有养,既泻肝用,又保肝体,攻不伤

正,养不留邪,实为泻肝胆、利湿热之良方。用龙胆泻肝汤为

主治疗痤疮,取得了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

版社,l994:158.

2.戴秀兰.辨证治疗痤疮42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l5(9):

1O48.

3.张小梅.范瑞强教授治疗女性痤疮经验撷菁[J].中医药学刊。20o4,

22(4):588.

4.杨柳,钱江,庞卿强,姜营.清肺愈痤丸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临床

研究[J].四川中医,20o5,23(2):71—72.

5.陈黎红,赵永安.痤疮的中医辨证与治疗[J].陕西中医函授,1998,

(2):31—32.

(收稿日期:2009一o4—08责任审校:李明兰)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