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周福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
2017-06-20 | 阅:  转:  |  分享 
  
周福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

南京中医药大学96级研究生(210029)沈杰枫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老中医经验周福贻

周福贻教授医教40载,学验俱丰,善以中医药

治疗骨伤科疑难病症。笔者随师临证,获益良多。现

将周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之经验总结如下。

1分期辨证,切中要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腰痛伴一侧或双侧下肢疼

痛、屈伸不利为主症。周师将本病分3种类型,辨治

各有要点。

111急性发作型强调“血瘀”病机,以“活血化瘀”为

主立法急性发作型患者腰及下肢疼痛剧烈,跛行,

腰椎或有侧凸,不能直腰行走,病侧椎旁明显压痛、

叩击痛,患侧下肢放射痛明显,直腿抬高明显受限,

加强试验阳性。此属神经根水肿期。患者多表现为:

腰腿疼痛较甚,痛有定处,腰背僵硬,拒按,舌质多紫

暗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辨证属血瘀型,治当活血

通经止痛。“血瘀”为此期最突出病机。治疗从“活血

化瘀”着手,并非忽视其它因素,主要体现在即使因

受寒而腰腿痛急性发作者,在温经散寒的同时亦不

忘加用活血化瘀之品,活血温经同用,相得益彰。

112迁延缓解期治疗以温经散寒止痛为主病情

趋向稳定,患者腰腿疼痛减轻,腰椎侧弯不明显或仅

有下肢疼痛,行走不利。多表现为:腰腿疼痛缠绵,转

侧、屈伸不利,常因受凉或阴雨天加重,舌质淡,苔白

或腻,脉象沉紧或濡缓。辨证属寒湿型,治宜温经散

寒,除湿通络。

113恢复期或久病者宜温补通络恢复期患者腰

腿疼痛进一步减轻,或有肌肉萎缩,行走腰腿酸痛不

适,久行愈甚。多表现为:腰腿疼痛悠悠,酸软乏力,

劳累后加重,或兼有腰腿发凉,手足不温,舌质淡,脉

沉细。属肝肾阳虚,治当温肾健腰通络。若兼有潮热

颧红,烦躁易怒,失眠盗汗,腰膝酸软无力,舌质红,

脉细数,此属肝肾阴虚,治宜滋肾养血固腰,并加温

补之品。

上述各类型与辨证之间存在客观联系,但并非

主张机械对应。各分期之间时间界限亦并非绝对明

确。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常分血瘀、寒湿、湿热

和虚损4型施治,笔者随证所见,湿热型临床少见,

后期阴虚型亦不太多。

2古方新用,设立新方

周师出身中医世家,勤求古训,教书育人,汲取

现代研究之精华,集40年临床经验设立“增味乌头

汤”。师云:《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载“病历节不可

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内经》云“寒则气收”,寒主

收引,“不可屈伸疼痛”者,当四肢有寒湿之病症也。

今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苦腰痛连及下肢疼痛,

屈伸不利,周师辨证投以此方,收效良,积年累月,自

成一方:制川乌12g,炙麻黄10g,绵黄芪20g,杭白

芍20g,威灵仙15g,鸡血藤15g,川桂枝10g,生甘草

6g。方中麻黄、芍药、黄芪、乌头、甘草为仲景原方所

有,具温经祛寒、除湿解痛之功。川乌头大辛大热,温

经散寒,除湿止痛,现代研究乌头碱“有一定的镇痛

作用”。加入威灵仙祛风通络,鸡血藤活血止痛,意取

“通则不痛”。川桂枝助麻黄温经散寒并有舒筋缓急

之功(《长沙药解》)。诸药合用,专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偏寒湿型而立,具有祛风活血、散寒止痛之功。腰椎

间盘突出症患者以腰腿疼痛为主症,治疗本病亦需

着眼于缓解疼痛。临床症状消失者,CT复查突出物

亦并非都能回纳,症状消失应算临床治愈。祛风、活

血、温经、理气均能止痛,辨证应用,方药随证加减。

瘀血证型明显者上方可加川芎、制乳香、制大黄等活

血化瘀,通络止痛,重症者加槟榔破气,取“气行则血

亦行”之义。寒湿较甚者原方加大制川草乌用量,各

6~9g,或方中加北细辛3~6g。肝肾阳虚者原方选

加桑寄生、淫羊藿、黑杜仲、川续断、金狗脊、淮牛膝

等温补壮腰之品,或去川乌改淡附片10g。

3综合调治,提高疗效

师云: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研究中一度“体力劳

动”因素受重视,随着社会发展,尤其城镇发病者,鲜

有重体力劳动史,询之常因工作姿势不良、腰部用力

不当或吹风受寒而发,因此椎间盘退变这一内在病

理变化已广泛引起学者重视。临床药物治疗同时,急

性期患者需卧硬板床休息以减轻“神经根刺激—水

肿”恶性循环,并可行牵引术,配合药物离子透入疗

法等;缓解期休息为主;恢复期可适当活动。病情初

愈后自我保养亦很重要,如消除复发因素,改变不良

姿势,避免冷刺激。治养结合,疗效方能巩固持久。

4验案举例

孙某,女,53岁,1997年9月22日初诊。

腰痛伴左下肢疼痛1周,不能行走,坐卧不安。

查:脊柱明显向左侧凸,L4、5左侧1cm深压痛并向左

下肢后外侧放射,直腿抬高右80°,左20°,加强试验

(+),屈颈试验(+),挺腹试验(+),舌质暗红,苔薄

白,脉弦紧。患者腰痛急性发作,痛有定处,休息不减

·01·江苏中医1999年第20卷第3期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2

13

00

3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滋阴潜阳温补心肾徐迪华

徐迪华主任医师从医50余年,

学验俱丰。徐老擅长中医内科,对心

脑血管病的诊治有独到之处。今将

徐老诊治原发性高血压的经验略述

如下。

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无高血

压病名的记载,但本病的一些主要

症状则早有记载,如《素问·至真要

大论》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

枢·海论》中的“髓海不足,则脑转

耳鸣”等等。因此,本病可归属于中

医“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

徐老在综合历代医家认识的基

础上,通过临床观察,认为本病初、

中期的病机关键是肝肾阴亏,肝阳

上亢,属上盛下虚。阳亢于上扰及清

窍,则面红升火、头晕头痛。阴虚于

下不能上荣,则腰膝酸软,眼花耳

鸣。病久阴损及阳,此时的主要矛盾

是阳虚,心肾最为突出,临床可见面

色白光白、心悸气促、形寒肢冷等症。

这一病机的改变与西医病理紧密联

系,其客观的病理基础与全身细小

动脉硬化、管腔狭窄所致的脏器供

血不足有关。高血压久病的病机较

为复杂,除心肾阳虚外,每多兼夹。

有阴虚火旺,炼液成痰,肝阳亢盛,

化生内风;有阳虚无力运血,致血行

瘀滞;有风、痰瘀合而为患,痹阻脉

络;有肾阳衰微,膀胱气化失司,下

焦决渎不利,致水液停聚,上凌心

肺,泛溢肌肤。

基于以上认识,徐老提出根据其疾病不同时期

而采用相应治法。初中期者,主以滋阴潜阳;久病者,

主以温补心肾。后者若有精血虚亏,而无其它兼夹,

则佐以益精补血;若兼夹风、痰、瘀,则佐以熄风化

痰,逐瘀通络;若兼夹水气凌心,则佐以利水之法。对

温法治高血压,医界颇有争议,认为温热之品于降压

不利。徐老认为对高血压的病机演变应加以动态观

察,不能拘泥阴虚阳亢,要整体看待阴阳二者的关

系。阴阳互根,阴损日久必然殃及阳气。临床上,高

血压久病患者,阳虚之证非常明显,用温药治疗后,

在降压及稳定血压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也反证

了本病久病阳虚为主要病机的观点是正确的。若于

心肾阳虚为主,心阳无力鼓舞血液通行十二经脉,命

火不能温煦五脏六腑之时,妄投滋阴潜熄之剂,恐有

雪上加霜之虞,使西医所谓之“高阻低排”状况难以

得到改善。

至于方药运用,徐老既吸收古代医家的用药经

验,又参照近代药理研究成果,且组方选药重视君臣

佐使的配伍。倡导重用君药,方精药简。习以参、附、

芪、桂温壮心阳,以苁蓉、巴戟、仙灵脾等补精血,以

生石决明、天麻、钩藤、全蝎等熄风;以僵蚕、胆星、半

夏、竹沥、蒌仁等化痰;以丹参、当归、川芎、地龙、牛

膝、生蒲黄、姜黄、鸡血藤等通脉逐瘀。兹选高血压久

病验案1则如下。

赵某,男,66岁。1993年11月30日初诊。

患高血压病约25年,常有头胀头痛,服降压药,

血压仍难恢复正常。近2年来,精神萎倦,形寒喜暖,

四肢发麻,下肢有冰凉感,静息时疼痛,月余以来间

歇性跛行。刻诊面色萎白,舌暗胖、苔白腻滑,脉弦涩

迟。右下肢皮肤发冷,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X光

片示左心室扩大,血压21151415kPa。证属心肾阳

虚、风痰瘀阻脉络。拟温壮心肾,化痰通络。药用:

黄芪50g,附片9g,桂枝8g,天麻15g,胆星

10g,干地龙15g,丹参20g,川牛膝30g,当归15g,姜

黄10g,生蒲黄(包)15g。首服10剂。

药后精神转佳,下肢麻木冷痛见轻,间歇性跛行

缓解。查舌紫暗见退,脉涩迟见转,血压降为

191012.5kPa。原方加鸡血藤20g再服10剂。

三诊时患者面色转红,舌紫气尽退,精神又有好

转,下肢麻木冷痛减半。乃稍减黄芪、当归用量,加虎

杖10g。该患者先后共诊20次,追踪观察2年,间歇

性跛行一直未发,血压稳定,病情缓解。

(收稿日期:1998—11—20)

轻,证属血瘀型。嘱患者绝对卧板床休息。药用:

制川乌12g,炙麻黄10g,炒桂枝10g,绵黄芪

20g,炒白芍20g,桃仁泥10g,鸡血藤15g,制乳香

10g,淮牛膝15g,生甘草6g。水煎服药7剂。

29日二诊,腰痛明显减轻,脊柱侧弯已基本恢

复,直腿抬高试验右80°,左50°,加强试验(+),已

行CT检查示:L4、5椎间盘向左后大块突出,压迫硬

膜囊和相邻神经根。方药对症,原方再进7剂。

10月6日三诊,腰腿痛继续减轻,左小腿及足

背外侧麻木,胃纳呆,苔白腻。药用:

制川乌10g,炒白芍20g,炒桂枝10g,炙麻黄

10g,威灵仙15g,焦苍术10g,焦白术10g,鸡血藤

10g,花槟榔10g,生甘草6g。7剂。

10月13日来诊,腰痛明显减轻,左下肢仍痛,

行走尚可。症情稳定,继以原方加黑杜仲15g,调治

至11月中旬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双80°,行走正

常,恢复日常工作。

(收稿日期:1998—10—14)

·11·江苏中医1999年第20卷第3期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